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斜眼瞅着她们包饺子,真觉得她们手艺还不如他的好,这其实也不能怪她们,包饺子和干其他的事一样,也是熟能生巧的。

    以往家里条件还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也只是过年才能包点饺子,平时哪里有这样的机会让她们练习?

    所以她们的手艺还不那么熟练也就不稀奇了,杨怀仁倒是相信,用不了多久,她们每个人包饺子的手艺,起码都要超过他的水平。

    杨母和李妈妈包出来的还算是有模有样的,其他几位,就真的包的各式各样奇形怪状了,莲儿包出来的更像是馄饨,韵儿包的则是因为用力过猛,反倒常常漏了陷儿。

    虞美人和归鸿更是第一次干这种活,心里是觉得新鲜和幸福的,可手上的饺子就惨了,被她们捏得惨不忍睹,看来高强的武功到了这里,也派不上用场。

    二丫头本来还想好好跟着娘学的,可后来怎么都捏不紧一个饺子皮,懊恼之下索性不用饺子馅儿了,直接拿了几个糖球往饺子皮上一放,然后双手把它搓成了个面团,可谓开创了糖球馅儿饺子的先河了。

    两个婴孩儿闹腾了许久都累了,这会儿已经在摇篮里睡下了,小鱼儿还是吐着泡泡,大官则睡觉打把式,不时的挥一挥小拳头,踢一踢小腿,好似在梦里还不忘修炼功夫。

    不过他们也睡不了多久,待会儿全庄子鞭炮声一响,又得把他们吵起来,不用想,也能猜到到时候这俩宝贝又得大大的闹腾一番。

    男人们这一桌上,几位掌柜的和管事们向杨怀仁汇报着几年的账目,杨怀仁边听边不时的插话,一方面对他们一年来的工作表示满意和赞赏,一方面也提醒着他们来年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现在可用的人手多了,杨怀仁也没什么太操心的,只有一点,不管是庄子里还是酒楼里,亦或是合作的伙伴们,都要继续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思想坚持下去,不能让大家躺在功劳簿上变成了懒汉坐吃山空。

    另外,在生意和人员的管理上,也嘱托大家要多想办法,集思广益,年后要整理出一套更严谨也更合理的管理办法和流程来。

    赏罚分明的同时,纪律也一样重要,像绵州发生的利用杨怀仁的名声欺压良善的事情,一定要杜绝再次发生。

    兄弟们这边,杨怀仁其实心里还有很多话要说,只不过现在好像还不是时候,年后章惇和赵煦是如何计划征讨西夏的事情,杨怀仁现在还不太清楚,也不好根据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信息就盲目做出判断。

    尤其是在这件事情里他会不会参与进去,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禁军将士们会不会奉命出征,现在还都无从得知,他所能做的也不多,只能让大家按部就班的训练,逐渐提高军事素质。

    如果来年真的被点兵点到要出征,那么和两卫禁军将士也一定要做到招之即战。

    这些等过了年可以把军官们召集到一起再细说,现在也不好向他们透露很多,以免他们,或者他们的家人担心。

    一切似乎都已经走上了正轨,杨怀仁也越来越感受到他的宏伟理想,已经渐渐开始往实现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时辰差不多了,女人们也围桌落座,杨母和杨怀仁依次起身祝酒,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国运昌盛,大家便开怀畅饮,结着开始享受年夜的这一桌大餐。

    三更的梆子忽然响起,刹那的宁静之后,整个杨家庄子顷刻之间便沸腾了起来,密密麻麻的鞭炮声震彻天地,整个庄子里电光四射,在纷纷坠落的大雪里映红了半面天色。

第903章:过年(七)() 
    

    看到如此热闹的场景,杨怀仁忽然想起后世春晚主持人们唱说的一句对联来,“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

    最让他惊讶的是,庄子里不知谁家放的烟花,也不知是改良过的二踢脚,还是类似彩珠筒一样的烟花,竟然射向了天空,大约有四五十米的高度,在天空中绽放开一朵美丽的光花。

    杨怀仁欣赏的自然不是单纯这份绚丽,而是想到了如今的火药技术已然如此先进,连烟花都制作得如此精良,如果能把制作烟花的技术加以改进用在军事上,那对于大宋军队的武器和军力,是不是又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呢?

    这事其实在他当初第一次去金菊堂的时候,知道了金菊堂以前的用途之时就想过,不过后来因为忙于其他事情,便渐渐淡忘了,如今想起来,杨怀仁倒也觉得还不算晚,起码没有耽误了大事。

    也许用火药制作的爆破武器当下还不能改变整场战争结果,但是一定是会对宋军起到提高的作用。

    孩子们的哭声打断了杨怀仁的思绪,外边“乒乒乓乓”声声炸耳,果然把几个孩子吓到了,哇啦哇啦大哭起来。

    没等韵儿和莲儿两个当娘的起身去抱,倒是另外两个人抢先一步起身冲了出去,一个自然是归鸿,这个还比较好理解,另一个就让杨怀仁有点意想不到了,竟然是小七哥哥。

    小七的宝贝女儿自然已经被小七嫂子抱了起来,但他却不是冲向了自己的女儿,而是杨怀仁的儿子。

    归鸿哪里有小七动作快,刚伸出手去,大官早就被小七抢先一步给抱进了怀里,跟哄自己亲生儿子一般做着鬼脸哄着大官不哭。

    何之韵直接去抱起了小鱼儿,轻轻摇着,嘴上哼着不知什么小调,小鱼儿便停了哭泣,依偎在她怀里了。

    可大官也许是觉得小七面生,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依旧哭泣着,挥舞着小手,看样子是想去抓小七的脸。

    归鸿不乐意了,叉着腰指着小七的鼻子质问道,“怎么你一个大……小男人也跟我抢孩子抱呢?快把本姑娘的徒儿还我!”

    小七侧过身去把大官抱在一旁,扭过头来做了一个鬼脸,“什么叫你徒儿?我女婿什么时候成了你徒儿的?我这个当丈人的怎么不知道?!”

    归鸿伸手去抢,嘴里不依不饶,“你丈个屁,我师姐答应了吗?师姐可是答应过我,等大官长大了就拜我为师!快把大官还我,不然可别怪姑奶奶跟你动手了!”

    虞美人这个当师父的对着归鸿咤道,“鸿儿,不得无礼!”

    归鸿听见师父骂她,这才收回了手来,回头跟韵儿撒娇道,“师姐,你看他,他欺负我!”

    杨怀仁笑呵呵地走过来,从小七手里接过来大官,“你俩争什么呢?儿子可是我的,想要啊……自己生去!”

    小七也不生气,笑嘻嘻地说着,“好好好,生,生,生!今年就争取再生个儿子,好娶你家宝贝小鱼儿,哈哈!”

    男人桌上哄笑起来,女人桌上的小七嫂子却脸色羞红,狠狠地瞪了小七一眼。

    归鸿似乎有点不服气,噘着嘴说道,“生就生,谁怕谁啊?”

    这回让全场的哄笑声更大了,何之韵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把归鸿拽了回来,“你个丫头,不懂别乱说,也不怕教人笑话!”

    归鸿还在争辩,“我怎么不能生啊,是女人就能生,难道有错吗?”

    杨怀仁听罢赶忙把儿子交到了莲儿手里,捂着差点笑破的肚皮,指着归鸿道,“哈哈……没错,没错,哈哈……你最厉害了!”

    韵儿都看不下去了,只好在师妹的屁股上拧了一把,“就你能瞎说!”

    欢声笑语里,这顿年夜饭一直吃到了五更天,男人们都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女人们才吩咐仆子们把他们送回家去休息。

    韵儿这个杨府当家的大妇也真是不容易,让莲儿扶着杨怀仁去休息,她还要安排待会儿天亮了之后,给众多和杨府有来往的人家拜年的事宜。

    宋代的拜年,民间的形式还是和后世没有多大变化的,家里的年轻人天亮出门,无论邻里街坊还是同窗友人,还有生意伙伴等等,都要挨家挨户去串门,见人便作揖行礼,道一句“新年吉祥”。

    家中的长辈或老人则留在家中迎接来拜年的宾客,把年轻人家中长辈问候一遍,才肯放他们离开。

    而地位稍高一些的官人们,就不兴上门拜年了,一来是做官到了一定的地位,亲自上门拜年要失了身份,也让被拜年的人家无所适从,搞得场面尴尬,二来则是因为他们友人多,住的也都相距甚远,挨个上门拜年,也拜不过来。

    所以官宦人家和大户人家拜年,都是派家中的仆人去友人家里送名剌,既表达了新年的祝福和相互之间的情谊,也不必让大家都麻烦,形式上也显得高雅。

    韵儿早就准备好了很多杨怀仁的名剌,都是用稍硬一些的大红纸做的,有点类似后世的新年贺卡,上书“某某某,通远郡公杨怀仁此到”,意思就是名剌代表人已经到了。

    然后后边写的是些新年的祝福的话语,比如,收到名剌的人如果是当官的或者读书人,就写“步步高升”,如果是做生意的,就写“财源滚滚”。

    杨怀仁如今的地位,准备个几百张名剌是必须的,但凡是和他相识的,不管关系远近,名剌都要送到,过年嘛,该有的礼节是绝对不能少的。

    当然,去给人家拜年,光有名剌也是不行的,大多数时候也要准备些小礼物,一般情况下也没必要多么贵重,就普通的一小篮土特产之类的小东西就好。

    杨母如今很在乎杨府的脸面,礼物方面自然不能太小气,除了自家随园里过年制作的一些小食,比如炸糖麻花,咸甜味花生等等之外,还有作坊里产的随园春美酒一小坛。

    礼物看着不多,其实这些东西放在市面上却价值不菲,送礼的杨府显得很体面,收到礼物的人自然也会觉得赠送了这些美食和美酒的杨家用了心。

第904章:过年(八)() 
    说是睡觉,其实杨怀仁也睡不了多久,天一亮庄户们就会来给杨母和他这位家主拜年,他也总要露上一面的。

    之后也要去后山的学院和龙武卫大营里看看,昨夜一场大雪,怕他们的生活多有不便,总也要慰问一下。

    莲儿乖巧的侍候着杨怀仁回房稍稍眯了一会儿,等再把他喊起来,杨怀仁的酒劲也还没有完全过去。

    起床洗漱了一下,穿了衣服在门口掏起一把积雪来在脸上搓了几把,才清醒了一些。

    来到前院,庄户们和在庄子里住着的府卫家属们也差不多都到了,虽然各家只派了一个代表来杨府拜年,可还是在院子里站了一大群人。

    相互笑呵呵的拜年祝福之后,杨怀仁便和几个兄弟们一起出门去后山,杨母和韵儿她们几个则留下来迎接陆续来送名剌的人。

    本来一场大雪之后,天气应该是更冷的,好在风不算大,也并没有觉得温度让人受不了。

    出庄的时候正碰上兰若心和她父亲以及兄长来庄子上拜年,如今青莲帮在东京城里混的风生水起,已然成为东京城第一大帮派,帮派生意也做的蒸蒸日上。

    不过兰纳独是个知道好歹的人,虽然青莲帮的买卖有点摆不上台面,但是他已经极力约束手下人,也从来没惹出什么大事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兰纳独和他的青莲帮本来也不是像之前黑虎帮那样纯正的街头黑帮,他们毕竟来源于丐帮,一些江湖规矩,自然而然就约束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现在城里都知道青莲帮的二当家兰若心就快要嫁入通远郡公府,将来兰纳独就是杨怀仁的另一位岳丈。

    所以街面上的混混也好,江湖中人也罢,就算不打算给兰纳独面子,心里也会忌惮杨怀仁这个有名的大愣子三分,也自然就没有人会来故意惹青莲帮,给他们捣乱了。

    杨怀仁其实跟兰纳独父子二人也不算太熟,感觉上好像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兰纳独虽说是青莲帮帮主,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个痴迷武学的武痴,当帮主也不过是继承祖业罢了。

    而兰纳独的长子兰若弼,和他父亲一样,也是只懂得练武的粗鲁武人,他生得五大三粗,为人内向,话也很少,就更不懂得管理帮派事物了,所以坊间都叫兰若心二当家,而把兰若弼这位未来帮主称作三当家。

    之前帮派的管理上,一直都是兰若心在拿主意,如今兰若心时常跟在杨怀仁身边,眼看着年后就要嫁入杨府,兰纳独自然有些担心女儿嫁做人妇之后,会彻底离开帮派。

    大年初一的一大清早就早早出城赶到杨家庄子,一方面是打算和杨母商讨兰若心过门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想跟杨怀仁沟通一下,希望兰若心嫁过去之后,也还能留在青莲帮帮助他管理帮派事务。

    杨怀仁之前和兰若心私下里聊天,也是听兰若心谈起过这件事的,杨怀仁当时也没太当回事,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