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若弼听罢觉得杨怀仁这人还真的是跟外边人认为的那个高高在上的人不同,说话很容易让人觉得亲切,也没拽文弄墨,更没有自命清高,倒是跟普通市井里的小老百姓并没有多大差别。

    所以他们的交谈也越来越轻松,感觉上两人之间的距离感也消失了。

    “杨兄弟说到为兄心里去了,人都是一样的,名头也好,职业也罢,不过是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的一层皮而已,脱了之后,大家不都一个样?”

    杨怀仁笑着附和着,“哈哈,不错不错。”

    兰若弼接着说道,“我慢慢接触了江湖,才发现什么江湖大侠,都是追名逐利的一帮人自己给自己戴高帽而已。

    有些人呢,行走江湖,只不过是图一生悠闲畅快,把自己当做了世外高人,闲云野鹤般的四处游玩,时不时做些他认为的好事,就当自己是什么大侠了。

    所谓的劫富济贫,为兄是不认同的。你从哪个富豪家里偷了一百两银子出来,自己花天酒地享受了八十两,把剩下二十两分给穷苦百姓,这么做就是大侠了?不见得吧?

    既然要诚心诚意做好事,为什么不把一百两全分给穷苦人家呢?你分了二十两给别人,自己却在烟花之地把另外八十两一掷千金似得浪费掉了,说明你还是为了自己的逍遥,做的那点好事,只不过是给自己赚点虚伪的名声罢了。

    再说偷就是偷,没有通过辛苦劳动就得来的银两,用来做好事就已经不合适,自己还花了许多,就更做的不对了。

    商人大多数也没想象的那么坏,唯利是图的人是有不少,不过还有很多人也是通过自己的辛劳经商赚钱,而且赚得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为什么你就能半句话不吭就拿来用?”

    杨怀仁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是个商人,兰若弼故意说这样的话讨好他,不过话里的意思,他还是很认同的,盗,就是不对的,不存在盗亦有道这种自圆其说的说法。

    他似乎也开始了解兰若弼的一些想法,便进一步试探道,“那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真正无私的大侠了吗?”

    “那倒也不是。”

    兰若弼说道,“有,应该是有的,但想来应该也很少。起码为兄活到现在,还没有见过。

    不过即便这世上真有这样的侠客,又能如何呢?帮得了几个几十甚至几百个穷苦的百姓,可天下日子过的不好的百姓多了去了,他能拯救的过来吗?

    大侠尚且如此,剩下那些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江湖混混来说,他们口口声声吹嘘的什么‘替天行道’,就更是挂羊头卖狗肉,瞎扯淡了。”

第907章:不谋而合() 
    

    杨怀仁听了兰若弼的话,觉得两人之间虽然之前接触不多,可有些想法却是不谋而合。

    所以说千万别小瞧了武人,他们和文人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少读了许多书而已,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如文人聪明,或者没有自己的思想。

    被别人误会是鲁莽的粗汉,也不过是因为在社会风气之下,他们的思想得不到表达,或者他们不愿意去表达罢了。

    杨怀仁问道,“那兰兄如今最想做的,又是什么呢?”

    兰若弼长叹一口气,“原先为兄也没有很具体的想法,只想着能尽孝道,遵从了家父的意愿,将来的某一天,或许会接替家父成为青莲帮的新任帮主。”

    “听兰兄口气,好像有点不大情愿啊。”

    “呵呵”,兰若弼苦笑道,“实不相瞒,是不情愿,总觉得人的一生就这么活在另一个人的安排里,似乎没多大意思。

    可之前为兄不想这么活,可也没有自己心里想要的活法,所以就寄情武学,不理身外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呗。

    后来让为兄感觉到人生还可以有不同的,便是因为杨兄弟你了。”

    “哦?”

    杨怀仁开怀笑道,“还有此事?哈哈,还真是有意思。”

    兰若弼表情渐渐开朗了起来,“是啊,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呢。杨兄弟在环州一战之后的大名,那可是传的世人皆知。

    你一定没想过,大宋有多少习武之人,把你当做了盖世英雄一般的看待呢。”

    “哎~”

    杨怀仁谦虚道,“都是些被夸大了的功劳罢了,只是虚名,虚名而已。”

    “杨兄弟莫要谦虚,也许在你眼里,你做的只是些寻常之事,可正是这样的寻常之事,是旁人不曾做过,或不敢去做的,也正是因此,让这些寻常之事,变成了非常之事。

    这件事的影响力,也许现在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可为兄相信,将来当它慢慢展现出来的时候,杨兄弟也一定会大吃一惊。

    就拿为兄身临其境的事情举例,自从小妹跟了杨兄弟,以前东京城里那些跟青莲帮竞争的帮派,再也没有人有胆子来青莲帮找麻烦了。

    杨兄弟觉得这是为何?”

    杨怀仁哂然一笑,“城里原来最大的帮派是黑虎帮,黑虎帮覆灭,青莲帮取而代之,那些小帮派不敢来捣乱,大概是因为青莲帮自身的实力强劲,他们不敢轻易招惹吧。”

    兰若弼摇了摇头,“杨兄弟对江湖,还是不够了解。我们口中所说的江湖义气,有当然是有一些的,但这世上,同富贵易,共患难难。

    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人之间,也许可以称兄道弟,讲究兄弟间的情谊,可要到扩展到一个成百上千人,甚至更多的大帮派里,这一点就很难说的清了。

    国有国法,帮有帮规,帮派的管理为兄虽然参与的少,但也清楚一个拥有庞大的组织架构和帮派成员的大帮派里,光靠江湖义气,是没法管理的。

    这一点小妹若心做的就很好,越是严苛,越是细腻的帮规,就越是能让帮派能平稳的运行,所以即便她不在帮中的日子,整个青莲帮也没有出大乱子。

    但现在没出事,不代表将来就不会出事,江湖很复杂,恩怨很难了,帮派大了,总有时候要得罪江湖人的,人在江湖漂,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没个把仇家。”

    杨怀仁插话道,“听起来,跟我做买卖还有些类似。”

    兰若弼点头笑笑,“是这么个意思,差不多吧。江湖阴险着呢,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帮派再大,也保不齐有人在暗处阴谋算计你。

    黑虎帮那么大的帮派,不是说没就没了吗?所以说真到了为难时刻,大多数人还是会大难临头各自飞,靠江湖义气,是靠不住的。

    而如今那些青莲帮的仇家们没有现身,正是因为青莲帮和杨兄弟马上就有结成秦晋之好,他们忌惮杨兄弟的威名,才不敢有所动作而已。”

    “咳,小弟哪里有那么大的威名啊,兰兄说笑了。”

    兰若弼坚持说道,“杨兄弟有的,你自己不知道而已,现在随便找个江湖中人来打听,问他们最不想招惹的人是谁,八成都要把杨兄弟放在第一位。”

    杨怀仁讶异道,“还有这等事?小弟怎么不知道我还有这么厉害的威风呢?”

    “那是自然有的,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

    杨怀仁倒没觉得是他没有注意到,而是他不关心罢了。所谓的江湖,在他眼里还是个有点缥缈的东西,并不能说是多少帮派,多少武人,就组成了一个江湖。

    在他的理解里,江湖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的圈子,你崇尚这个圈里行为准则,遵守圈子里的规矩,那么你就是身在江湖。

    不过从兰若弼的话里,杨怀仁也渐渐听出来点意思,他虽说是江湖人,却不想像父亲一样身在江湖了。

    提到侠,就说明兰若弼是个有抱负的人,对国家对百姓,对一个男人一生应该有的责任感,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

    只是父亲强加给他的继承祖宗传统和基业的做法束缚了他的自由,一时之间,他还没有找到方法脱身而已。

    提起杨怀仁的威名,那就是有些羡慕的成分了,兰若弼其实很聪明,他很明白真正被人敬仰的人,不在于你武功多么高,而是在于你为国为民做了什么。

    杨怀仁环州之战的胜利,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点而已,而他理想里做的事情,是用食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建立无数个看不清摸不着的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成了线,最后组成了一个面。

    杨怀仁超越了历史的思想层次,在这个时代是很难找到明白人的,即便是他身边的亲人和兄弟们,也是单纯遵从他的意愿帮助了他,但意识层面上,是不足以明白他的理想的。

    兰若弼并不在他身边,也对他没有足够的了解,但只是凭借着听和看,他竟然也隐约能看到了点和线的意识层次,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智慧了。

第908章:推崇备至() 
    杨怀仁问道,“如此说来,兰兄是想成为跟小弟一样的人喽?”

    兰若弼惊讶了一下,赶忙摇了摇头,“杨兄弟误会了,我兰若弼有几斤几两,我心中还是有杆秤的,我就是再自大,也还到不了幻想到达杨兄弟这种层次的地步。

    如果有能有机会跟随杨兄弟上阵杀敌,为兄也就知足了。”

    “兰兄太自谦了,小弟哪里值得兄长如此推崇?”

    此时两人还在跑着,已经远远望见了那颗山谷口的老槐树,黑牛哥哥他们也已经绕过了大树开始往会跑了。

    在雪地上奔跑,比平时还要累一些,一来踏着雪要保持奔跑的速度,用的力气要更多一些,二来前头被踩实了的积雪已经很滑,跑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持平衡不至于滑到,无意间也耗费了更多的体力。

    兰若弼虽说是从小便习武之人,可这样形式的体能锻炼,还是头一次,就这么在雪地上跑了五六里地,已经开始感到体力耗费太大,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有些事,为兄以前打死也不会相信。我是知道杨兄弟你不会武功的,可咱们跑了这么久,为兄都开始气喘了,可杨兄弟竟然还跑的如此轻松,你说我会怎么想?

    外头人都说杨兄弟出任龙武卫大将军是因为战功,以为官家这么做,还是因为杨兄弟你是个文人出身,更多的是因为欣赏杨兄弟你的智慧。

    可外人并不知道杨兄弟原来体能也这么好,可以说即便拿出来和许多练武之人相比,那也是出类拔萃,这就是为兄口中所说的层次了。

    这有点跟江湖中那些传言里的隐士高人有点像,越是武功高到深不可测,越是有本事的人,却越是深藏不漏。”

    杨怀仁听出来兰若弼跟他说了许多话,是有些拍马屁之嫌,可说这些好话的时候,他的相对还是很真诚的,看得出来他对杨怀仁的认知还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到现在能到这么推崇备至的地步,也不是完全因为杨怀仁当今的地位和财富,而是真正欣赏了他的才能。

    杨怀仁淡淡说道,“术业有专攻,农民更懂的大理庄稼,厨子更明白如何料理食物,那当兵的,就应该有更强的军事素质。

    要是单个择出来和你们江湖上的人比试武功,这些当兵的自然不是对手,可要真上了战场,一群当兵的对一群江湖人士,摆开阵势打仗,那当兵的未必就回输。

    行军打仗,并不是一个劲的比试谁打仗更猛,或者单纯的比较谁的人更多,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也不过是一个概括而已。

    每一个看起来也许不怎么起眼的因素,也许都会无意间影响了一场战斗的结局,我这个半路出道当了大将军的,指挥将士们行军打仗还真没那本事,我能做的也只能是训练士卒,尽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而已。”

    “你看,你看,这就是为兄说的杨兄弟的层次,比我们这些粗汉高明的地方了。一对武人交手也好,战场上两军对垒也罢,在我们看来,比试的就是武力的高低强弱。

    但在杨兄弟这种人眼里,好像武力的高低强弱变成了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因素,另外影响战局的因素也许还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之多。

    也正是因为只有杨兄弟这种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出像环州之战里以三千通远边军大胜两万西夏精锐的壮举来。

    杨兄弟口中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为兄懂一些,可并没有身临其境,又不能完全听得明白,不过那个意思,我是知道的。

    所以为兄说不指望成为杨兄弟一样的人,并不是为兄自谦,而是为兄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当将军运筹帷幄,为兄没那本事,不过为兄从小练就了一身的武功,也是大有用处的,哪怕是将来能跟随杨兄弟左右,当一个马前小卒,能上阵打仗,为国为民出到我个人的一分力气,为兄也就知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