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是安排了本地的官员来黄金楼准备,然后一开始席上准备的是一些北方人可能爱吃的北方菜。

    后来是杨怀仁提起来,他才让事先就准备好了的这四道扬州名菜上场,而且是让做了这四道菜的当地名厨亲自端上来的。

    这么做,便是预备好了杨怀仁这位厨神享受过了扬州四大名菜之后,会有一些疑问或者说法,他们几个不懂做菜,若是搭不上话冷了场,容易让场面尴尬。

    而四位厨师和杨怀仁一番交流,又给了赵献球借机拍马屁的机会,捧高贬低,这都是套路。

    四道菜的顺序上,先上了狮子头,是因为狮子头要趁热吃,才最鲜最美,那种松软的口感和肉香也最明显,一旦放凉了,口感差了不说,狮子头中的肥肉开始凝结,就会腻口了。

    大煮干丝,也是相似的道理,先吃了狮子头,接下来一道以豆腐干为主的半素菜大煮干丝,让人吃起来就更觉得清爽可口,其中的鸡汤也可以顺下嘴巴和食道,让人感觉舒服。

    比起前边两道菜,盐水鹅就不那么要求出锅后趁热吃了,稍稍放置一会儿,鹅肉稍微有了些嚼头,吃起来感觉才更好。

    最后一道蟹黄汤包,一上来是很热的,也许从外边看不出来,但汤包中的汤是烫嘴的。

    而把这道菜放到最后,便是让它晾一会儿,尝过了前边三道菜之后,来一道又是菜又是主食的汤包,汤包中的热汤已经稍稍冷却,这时候吃温热却不在烫嘴,刚刚好。

    杨怀仁若还是那个年少意气的愣子青年人,也许早被他这一番溜须拍马拍得得意忘形了,可如今他也经历了大风大浪,除了用眼睛和耳朵去识人,更是明白用心去识人,才能认清一个人的本质。

    赵献球此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善于献谄拍马,自然是他的个性,和他这辈子没法改变的职业有关,其实想想这都是注定的。

    而至于他对手下人或者百姓如何,是肯定不会在杨怀仁面前表露出来的,就算表露,也是装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来罢了,杨怀仁也不会轻易的相信了他的为人。

    只是官场上的一些客套和应酬,杨怀仁自然不会过于敷衍,毕竟赵献球在江南根基很深,杨怀仁初来乍到,在没搞清楚之前,还是不要太刚猛行事才好,诸人的面子,总要给一些的。

    杨怀仁抱拳谢道,“那就多谢赵阁领、童阁领和诸位大人的热情款待了。”

    赵献球不失时机地取了一个竹管出来,帮助杨怀仁在蟹黄汤包上戳了一个洞,然后将小碟中的香醋对准了汤包上的开口滴上几滴,才又送到了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心里忍不住想,也算是他享受一会皇帝般被太监们伺候的感觉,赵献球也确实心细的可以,任一步举动都文雅有礼,还无微不至,很是容易让人觉得贴心,也很难去讨厌他。

    杨怀仁谢过了赵献球,便去尝了蟹黄汤包,果然汤鲜味美,甚至比他后世尝过的味道还要好一些。

    不过,他还是本着一个厨子的严谨态度说道,“蟹黄汤包确实已经很美味了,只是还有唯一的一点遗憾。”

    赵献球忙问,“不知王爷说的遗憾,可是当下的螃蟹,还不够成熟?”

    杨怀仁点点头道,“赵阁领说的不错,俗话说九月公蟹肥,十月母蟹香。如今是九月,公蟹最肥,但制作这道蟹黄汤包,却是要用成熟的母蟹。

    此时只有少量的母蟹刚刚怀仔,蟹黄还不够肥美,才让这道蟹黄汤包的味道,稍有一些些瑕疵。

    不过嘛,这位大厨用九月的母蟹做出来这样的味道,也是非常男的了。”

    女大厨不得不佩服杨怀仁这位行家,忙怀着歉意道,“王爷精益求精,民女佩服。若是等十月的肥蟹下来,王爷再来扬州,民女再请王爷尝尝更好的蟹黄汤包。”

    

第1308章:岑公公(上)() 
巡视完了扬州漕运衙门,品尝过了扬州美食,杨怀仁也不作停留,第二天便开船,去下一站江阴。

    赵献球不敢直接给杨怀仁送金银,便准备了好多的扬州特产等送给杨怀仁,让童贯陪着杨怀仁继续南下。

    赵献球也确实会做人,几乎细致到跟着杨怀仁同下江南的所有家眷和随行人等人人有份,可谓费劲了心思。

    等大官船重新回到运河之上,杨怀仁才约了童贯一同来到船头,笑问道,“童阁领觉得赵献球此人如何?他和市舶司首领太监岑公公之间,又是有什么事?”

    童贯明白杨怀仁单独问他,便是没把他当外人了,心中欣喜,便不敢隐瞒什么。

    “王爷,江南看上去一片宁静祥和,和暗地里却波谲云诡啊。当年赵之洐的事情,一下子牵扯出上百名江南各级官员来,您说就能没有他赵献球什么事吗?

    如今江南各地的官吏都是几年前刚换了一批,有了前车之鉴,如今新来的当官的们自然不敢太过放肆,可江南富庶,当官的都是属猫的,要说一点儿油星儿不沾,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杨怀仁笑道,“这种事,自古以来有之,只要做的不过分,没闹到天怒人怨,老百姓都睁一只眼闭只眼,朝廷都懒得管,我就更不想管了,就算想管,也管不过来。

    不过从这件事上,还有今天从赵献球的表现上来说,这个人真的厉害,不管天上换什么云彩,不管晴天雨天,这老家伙都能屹立不倒,可见此人的本事了。”

    童贯如蒙大赦似的,“王爷果然耳清目明啊,咱家才来江南两年,自然是不敢去掺和他们的事情的。

    王爷也了解咱家的,咱家在宫里呆了多年,又去西北呆了几年,啥苦都吃过了,好不容易蒙荫王爷大功,谋了这么好的差事,自然想安安稳稳的,好攒些家财做养老之用。”

    杨怀仁望着前方大运河,觉得童贯能这么想,或许就是他为大宋做了一件大好事。

    原来的历史里童贯靠巴结赵佶权倾朝野,但现在的历史已经不同了,西夏提前灭了,没有了个童贯领边军立功的机会。

    在江南又有一个赵献球这样的老油子压着他,他也不敢明着去巴结朝廷谋权,而且杨怀仁如今已经被童贯视为是他的靠山,有杨怀仁压着他,也不会有他将来给赵佶送花石纲了。

    如果童贯能从此在江南老老实实守着他的织造局,或许就没有了将来祸害了北宋的六贼之首。

    照这么说来,杨怀仁可不就是帮大宋做了一件好事吗?至于他贪点小财小利这种事,就算不得什么了。

    杨怀仁又问,“那赵献球和那个岑公公是怎么回事?”

    童贯想了想答道,“市舶司的岑孝年,五十来岁,从元丰五年就来江南执掌江南市舶司了,岑孝年出宫之前,在宫中地位比赵献球当年可高多了。

    岑孝年在英宗朝就是英宗身边的内侍,神宗朝成了德妃宫中的掌宫公公,此人也是有些本事的,能在当时德妃宫中做事,还被当时的高太后欣赏,拍到了江南掌管市舶司,由此可见一斑。”

    童贯说到这里,杨怀仁起先没明白什么意思,后宫中的人物关系他也有些了解,只是事情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乍一听这些人的名字,让他有点迷糊。

    童贯立即给杨怀仁解释,“神宗朝的德妃,也就是当今的钦成皇太后了。”

    杨怀仁恍然大悟,这位岑孝年来头还真不小,钦成皇太后是去年刚封的,她就是赵煦的亲娘,以前一直被高太后压着,直到去年赵煦重掌皇权,才算有了个皇太后的真正名分。

    虽然钦成皇太后性格很老实,也从来不掺和朝廷的事,但毕竟她是赵煦的亲娘,岑孝年既伺候过英宗,又伺候过当今皇上的亲娘,那他在赵煦心中的地位一定很特殊了。

    可岑孝年得了江南市舶司首领太监的差事,却又是高太后给的,这就让杨怀仁有点搞不懂了。这个岑孝年,究竟是哪一头的?

    这个问题暂且放下,赵献球和岑孝年为何又不对付了呢?

    杨怀仁继续细想,把那些人物和时间一点点的比对,渐渐地忽然想明白了。

    朱皇后,也就是当时的德妃,是熙宁十年生得赵煦,元丰五年,赵煦被立为储,高太后知道这些事无法改变,便变相的利用朱皇后,给她一些好处,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正如高太后所预料的,赵煦幼年登基,他才有了后来的代孙执政,也许看起来当年她向德妃示好,也得到了相应的报答。

    或许当时的细节已经无从得知了,但不得不说,后宫里的事情,确实复杂的很,也许现在发生的事情,会在将来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之后,才会渐渐发酵,变成非常有影响的事情。

    照这么说来,岑孝年算是得了好处的,他这样的身份和履历,不论是高太后当政还是现在赵煦当政,还真的是没人敢动他。

    那么赵献球想借着杨怀仁的手打压岑孝年,也就留说得通了。

    赵献球在江南经营了二十多年,差事是办的不错的,他得的好处那也不用多说,十多年前又来了一个岑孝年掌管市舶司,虽然大家都是办皇差,但谁才是江南说了算的人,那还是有区别的。

    转运司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提,赵献球也是眼下江南三司中地位和实力最高的首领太监。

    尽管岑孝年的市舶司没法跟转运司相比,但贵在他背景厚啊,皇帝的亲娘当靠山,比杨怀仁仗着赵煦这个靠山也没啥区别了。

    前几年也许还好说,这几年赵煦重新掌权,准备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市舶司这个摊子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受朝廷重视。

    岑孝年在江南的势力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都是不争的事实,将来能不能力压赵献球一头,那都是未知之数。

    所以赵献球心里自然莫名的发慌,生怕他在江南的一切,被一个后来的岑孝年抢了去。

    

第1309章:岑公公(中)() 
赵献球和岑孝年,前者在江南根基雄厚,后者则属于在朝中背景强大,两个人若是能和平相处那还好,若是心中有了嫌隙,便免不了暗地里较劲了。

    童贯是个新来的,来的时候背景也不算多么强,所以赵献球和岑孝年并没有把他太放在眼里。

    但童贯毕竟管着织造局,二人也是极力拉拢了他的,而童贯的性子嘛,也就自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两边讨好,谁也不敢得罪了。

    童贯从苏州特意跑到扬州要迎接杨怀仁,目的也不言自明,当着赵献球的面给杨怀仁献殷勤,也是向表明他和杨怀仁之间的交情,摆明了是抱大腿了。

    杨怀仁其实是不介意的,只要童贯不会变成将来的六贼,帮他这小忙是没有问题的。

    市舶司管理着大宋的海上贸易,虽然货物吞吐量远远没法跟赵献球管着的漕运衙门相比,但市舶司做外贸属于出口创汇,给朝廷赚的钱可是非常可观的。

    眼下做外贸的商人越来越多,海贸利润也非常大,朝廷收的商税也很高。

    杨怀仁知道当今北宋有三大市舶司,除了江南市舶司之外,还有广…州和泉…州两大市舶司。

    这三大市舶司出口的货物上有些不同,江阴这边的江南市舶司主要走的丝绸布匹等纺织品,另外两个,则主要走瓷器。

    童贯这边的织造局,就免不了和岑孝年这边的市舶司来往甚密了。

    杨怀仁也不用童贯给他解释过多,想明白了赵献球和岑孝年之间的关系,心中只是觉得好笑。

    太监们之间争权夺利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去掺和的,就算他们想利用他做点什么事,他也不会真的上当。

    心里想好了如果到了江阴,岑孝年要给赵献球告状,或者玩点别的把戏,杨怀仁就当不知道的,随意和他们打哈哈,就算蒙混过去。

    将来他要在江南呆好长一段时间,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势力圈子,和这三位太监们相处好关系,才能在江南住的舒坦。

    如果他们真闹大了,不是还有朝廷嘛,他顶多居中调停,做做和事佬而已。

    官船从大运河扬州段进入长江,然后转头向东行驶,当天下午日落之前,便顺流到了江阴。

    江阴原本只是常州治下的一个县,因为长江在此地忽然变宽,江阴便成了连接长江、大运河和东海的一个天然的大港。

    眼下是九月,中国东南沿海的夏季热带风暴逐渐结束,海面重新平静下来,而海上贸易,也渐渐开始繁忙起来。

    杨怀仁乘坐的官船进港之时,远远的便看见江阴港进进出出的海船一片繁忙的景象。早有港务的小船出港迎接,把官船引导着入港。

    官船入港下锚,杨怀仁走下船来,迎接他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