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船入港下锚,杨怀仁走下船来,迎接他的一众官员里,排头的一个便明显是岑孝年岑公公了。

    杨怀仁第一眼看见他,还真是吃了一惊,这位岑公公听说已经年过花甲,但看上去,好似只有三十好几,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生得太像一个女人。

    太监嘛,没了男人根,缺少了男性激素,多多少少都会因为没有胡须等体毛特征,给人的印象不像男人,还略微有些女人身上才有的特质。

    但这位岑公公,皮肤白皙,不论是五官长相还是外表仪态,都真的和普通的女人没有什么两样。

    杨怀仁心里忍不住去想,说不定这个岑公公内心里就想做个女人,当了太监,说不定正是帮他完成了这个心愿呢。

    这一点,或许从他脸上、眉宇间和嘴唇上的淡淡妆饰可以证明,尽管他穿着官袍,但怎么看,他都刻意的把自己弄成一个女人的模样。

    杨怀仁走下船来,岑公公率众官员行礼迎接上使,杨怀仁自然又是一番官话应付,最后才表明视察一下市舶司衙门的想法。

    等岑孝年和童贯一左一右陪着杨怀仁往市舶司走的时候,岑孝年才说话,“王爷代天巡狩,卑职未能去扬州迎接,还望王爷赎罪。”

    杨怀仁明白了赵献球和岑孝年的关系,便也想明白这件事了,童贯可以去扬州迎接,但岑孝年去不了。

    那里是赵献球的地盘,他去了也只能是自找没脸,反倒容易在赵献球那里吃了亏。

    杨怀仁也是有心说和,更是想省了岑孝年再学赵献球似的跟他玩那一套扯秧子的烂事,便笑着答道,“赵阁领早跟本王提过,如今九月正是市舶司忙的时候,岑阁领为皇上为朝廷忙于公务,何罪之有呢?”

    岑孝年笑笑,脸色里也是有些奇怪,赵献球会主动给他说好话?不可能的,不过转念一想,便明白了杨怀仁的用意,有些本来他想说的话,也许只能憋了回去。

    市舶司同样在江阴港口附近不远的地方,只是比起漕运衙门的规模来,就跟一般的官府衙门差不了多少了。

    这一点也不奇怪,漕运衙门的仓库建在衙门里边,所以仓库的整个建筑群是占了很大的地方的。

    而市舶司这边,是纯粹的办理公务的衙门,港口里就建设了各种各样的大仓。

    所以说是视察,其实市舶司这么大点地方,也没什么好视察的,眼下正值海上贸易的旺季开始的时候,衙门里也并没有因为杨怀仁的到来而专门清场,依旧照常办公。

    杨怀仁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市舶司的正常运作的情况,了解到大宋的海上贸易,虽然当时是开放的态度,但管理上还是相当严格的。

    像对某些周边国家,就是限额限量的,对其他愿意向大宋称臣的国家,或者因为太远没什么联系的国家,反倒没有什么限制。

    海商们只要在市舶司把商船备案,然后把每一次进出港口的货物数量,以及航行路线等情况报备到衙门里来,市舶司就可以发一张跑船的官府凭证。

    将来海商们交税,使用港口,出港进港等事务,都凭着这张凭证来,而市舶司对他们的监管和审查,也按照凭证检查,所以想偷税漏税或者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还是很难的。

    。

第1310章:岑公公(下)() 
视察完了市舶司,岑公公照例大摆筵席请杨怀仁吃饭,不过这次没有去外边的酒楼,而是去了岑公公府上。

    正常在市舶司当差的官员,一般会住在市舶司里的后院里,那里分出了几个特色的小院,寻常的外地来当差的官员便住在这里。

    还有一些当地的官员,或者是单独在外头买了更好的宅子的官员,自然会住在自家的府上。

    岑孝年的府邸就在市舶司后巷不远的地方,院子其实也不算大,但设计的十分精致,一面是一条幽静的小巷,一面是城中的一条小河,另外两面,是两片葱葱郁郁的竹林,环境非常优雅。

    江阴是县治,有头有脸的官员不像扬州那么多,连江阴县令都不够格陪着杨怀仁同桌吃饭,作陪的除了童贯之外,还有另外两名市舶司的官员,看样子都是岑孝年的心腹。

    和赵献球一样,岑孝年也相当心细,同样命府上的厨子弄了一桌标准的官府菜,当然也有几道算得上是江阴当地特色的菜式。

    从地域上说江阴的菜色也应该属于淮扬菜的大范畴,只是几道菜和传统意义上的淮扬菜又有些不同。

    像蓑衣黄瓜这种凉菜,自然是淮扬菜精致刀法的代表,只是在江阴,蓑衣黄瓜是一道特别的凉菜,有时候是会往切好的黄瓜上边淋油的。

    江阴烩鳝,就更显得个别了,江南黄鳝并不鲜见,以黄鳝为主料的菜式也不少,但大多都是红烧或者做汤,用烩的手法来做黄鳝,成菜油性较大,还真是江阴的地方特色。

    江阴虽然是河港,但当时的长江从江阴这里开始大幅变宽,河道宽阔,和海港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区别。

    不论从运河南下传过来的北方厨艺,还是通过海上传进来的外埠厨艺,加上江阴当地的传统厨艺一同混合,才渐渐形成了这样独具特色的江阴菜。

    江阴的物产也相当丰富,特别是食材上,像江刀鱼,鮰鱼,鲥鱼等等河鲜,还有各色的虾类,长江岸边芦苇里的螃蜞螯,都是非常有江阴特色的食材。

    本地的大厨们把这些食材用不同的手法做出来,一下就有了几十种不同的菜式和吃法。

    杨怀仁发现,江阴的大厨们特别善于用油,好像不管什么食材,都要用油先过上一遍才算好吃,才能符合江阴人的口味。

    江阴还有一道名声在外的美味,那就是河豚了,不过当时能宰杀河豚的厨子比较少,所时有因为吃了河豚身体不适甚至丧命的事情发生。

    岑孝年这次是请杨怀仁吃饭,就算他知道杨怀仁是个美食家,也不敢轻易给他上河豚这道菜,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他可是担待不起的。

    当然,就算真上了河豚的菜式,恐怕杨怀仁也是不会吃的,像河豚这种有毒的美食,除非是他自己亲手宰杀处理的,旁人杀的,他一概不会碰的。

    杨怀仁尝过了几道江阴特色菜式,忽然有种感觉,江阴菜或许在特点是清淡精致的淮扬菜里,是一个另类。

    因为不像扬州的时候有厨子在,杨怀仁即便想聊一些有关美食的话题,好像对着他们也是对牛弹琴,便稍稍少了些兴致。

    岑孝年对美食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也只是跟他聊了一些江阴地方上的乡土还有关于海贸的事情,杨怀仁便当做听汇报工作似的听着,不时的点点头。

    一顿饭吃的也是宾主尽管,饭后岑孝年还要留杨怀仁在家里小住几日,杨怀仁只好又拿出安国公主生病的事情来当借口,拒绝了他的美意。

    到临走的时候,岑孝年似乎一副欲言又止的焦急样子,杨怀仁看在眼里,也跟着有点不舒服。

    虽然岑孝年不算是个真正的男人,但比起女人来,他也应该更接近男人才对,本来就抹的脸上花枝招展了,还一副便秘的样子,谁看见谁替他难受。

    等到杨怀仁要往外走了,他才忽然说道,“王爷留步,咱家还有一事相告。”

    杨怀仁又好奇又有点不耐烦,“岑阁领有事便直接说好了。”

    岑孝年没有直接开口,而是一个劲儿地去瞪童贯和其他几个市舶司的官员,几名官员很识趣,纷纷向杨怀仁告退,先行退出了房间。

    童贯心里自然有点不乐意,岑孝年的意思,是有什么悄悄话单独要跟杨怀仁说了,童贯也很好奇,当时是想听一听的。

    但岑孝年在资历上压他一头,在江南的势力也比他强了不知多少倍,就算再不情愿,童贯还是陪着笑退了出去。

    杨怀仁见状就更好奇了,从新回来坐下,指了指面前的一个座位,“岑阁领,你也坐下说吧。”

    没想到岑孝年走到他正前方,忽然跪拜了下去,口中轻声说道,“属下紫菊堂内卫岑孝年,拜见大总管。”

    杨怀仁惊得愣了一下,怎么也没想到岑孝年竟然还有个内卫的身份。

    但他平复下心情再去细想岑孝年过往的经历,便渐渐猜到了个大概。

    岑孝年当年伺候英宗的时候,还是个小太监,到神宗朝,高滔滔当了太后,他应该就被招募进了内卫了。

    照这么说来,高太后让他去当年还是德妃的钦成皇后宫里当掌宫太监,实际上是命他去监视朱德妃了。

    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是不是朱德妃发现了岑孝年的身份,或者只是单纯的后宫中的利益交换,高太后才让他出宫,来了江南的市舶司当差。

    或者高太后当年就想明白了市舶司这一块,会是她的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所以派了岑孝年过来。

    转运司这一块,当时的高太后还是影响不到的,漕运衙门的转运使一直都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太监出任。

    赵献球是仁宗时候的随侍太监,宫中和朝中影响力比较大,关系网比较复杂,赵献球在任上干的也非常出色,连高太后后来当政期间都没有动他,或许也有拉拢他的意思在。

    不过后来高太后过世之后,事情就不同了,赵献球在京中的关系网渐渐缩小,但他仍然依靠在江南经营多年的势力,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

    。

第1311章:岑孝年投诚() 
岑孝年呢,以前杨怀仁以为是靠着钦成皇太后的庇荫,如今看来,事情就真不好说了。

    朱太后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还好,若是知道了他是当年高太后派来监视她的,那绝不会在背后支持岑孝年了。

    岑孝年忽然间向杨怀仁表明了身份,应该就是有这方面的担心了。

    从这件事里,杨怀仁也不难猜到几点。岑孝年还自称是内卫,说明他现在对内卫已经改制还不够了解,只是知道杨怀仁曾经是内卫的一名堂主罢了。

    但他开口就称杨怀仁是大总管,应该是不知从哪儿的了些消息,知道内卫如今在杨怀仁的掌控之下。

    至于他哪里知道的这一点,杨怀仁就不好猜了,或许是一名没有被改编的内卫暗地里告诉了他,也或许是杨怀仁这次下江南,岑孝年事先调查了杨怀仁,才得到了这么个重要的信息。

    内卫改制的事情,连子庚已经非常尽心尽力了,至于为什么没有联络到岑孝年这个内卫,杨怀仁也有点搞不清楚缘由。

    说起来也不能怪连子庚,他在内卫中资历也并不多么深,况且他在内卫中时也这是一个小小百户,一些上层的秘密和内卫中的老资格他也不见的就认识。

    从内卫的分布上来说,东京城内就占了一半一行,其他大州大县有一些,总得来说,北方多,南方少。

    江南一带也有不少,但按照名册上的记录,早就完成了改编,为何没有岑孝年的半点记录,杨怀仁就不明白什么原因了。

    照这么说,或许是当初从叶公公那里得来的内卫花名册上,有什么遗漏之处,也可能是和管秋漓一样的情况,岑孝年是改过名字的,早就刻意隐瞒了自己内卫的身份。

    杨怀仁自然不会因为岑孝年这么一拜,就立即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立即从惊愕里恢复过来,做出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来笑道,“岑阁领这是怎么了?说的话本王怎么听不懂啊?”

    这回轮到岑孝年错愕了,不过他转念一想,立即明白这是杨怀仁在试探他,便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来,恭敬地跪着向前挪了几步,递到了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深吸一口气,这才把令牌接过来,打眼一看那块金色的牌子,他就知道岑孝年内卫的身份不假了,这块牌子和当年高太后给他的牌子花色一样,牌子上特殊的暗花也是相同的。

    杨怀仁思考了一下,即便岑孝年是个真的内卫,他也不敢冒冒然把眼下内卫改制的事情和盘托出,或者想着也把岑孝年收至麾下。

    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岑孝年有意效忠,他早就寻找组织了,何苦等到杨怀仁来了江南,他才忽然有此一举?

    这么想的话,岑孝年今天忽然表露身份,就是的对杨怀仁有事相求了。

    这种事,杨怀仁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了他的,万一事关重大,甚至关系到朝中的利益关系,他不白跑到了江南来吗?

    杨怀仁忽然板起脸来,“岑孝年,你有什么事,为何忽然表露身份?就不怕我宰了你灭口?”

    岑孝年倒没有因为他现在的身份自大,而是畏缩地跪了回去,额头贴在了地面上说道,“总管饶命!”

    杨怀仁觉得可能是内卫以前的手段吓到了他,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