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戴头还是有点不相信,岑孝年也帮腔道,“我们王爷要的就是真正的战船,不要昌国军那种破船。”

    这会儿连岑孝年也不维护昌国军了,让老戴头才渐渐相信杨怀仁打造真正的舰队的想法不是闹着玩的。

    可他还是有些犹豫,又问道,“王爷,您如果真这么想,利丰监船厂如今的样子,可能也做不到了。

    匠户们都分散到了各地的私人造船厂里去了,那些造船厂虽然也能造大船,但凭借他们的实力,打造战船还差了不少火候。

    可要想把这些匠户们从新集中起来,重启利丰监造船厂,那应该很难,他们绝大多数早已经不是匠户,不受朝廷约束了。

    而且就算他们愿意,那些海商们也不会同意的,如今海上贸易盛行,造船这一行利润巨大,他们绝不肯放着钱不赚,把匠户们送回来给王爷造战船的。”

    杨怀仁点点头,其实他非常明白这一点,作为一个商人,他自然能了解商人的想法,人家费钱费力把匠户们挖走了,就是为了帮自己赚钱的。

    爱国这种事谁都知道,但在利益面前,肯为了国家放弃了利益的商人应该不多。

    不过杨怀仁还是笑了笑,他觉得这并不见得就是坏事,不就是为了利益嘛,那么用利益驱使这帮江南的商人们为国出力,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老丈,这个不用你操心,我只问你,利丰监造船厂的里一大四小五个船坞,可都还能使用?

    如果这些船坞还能使用的话,造你说的那种战船,全部开工需要多少人手?造一艘战船又需要多少时间?”

    老汉没想到杨怀仁会这么认真,他虽然还不能完全相信这会是真的,但如果能重启利丰监造船厂,对他来说就是梦想实现了一般的开心。

    “回禀王爷,利丰监造船厂看着已经废弃了,其实只不过是年久失修而已,重新整修一下,重新用来造船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就是重新修整的费用也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有些配套需要更换,简单修一下也需要几千贯钱,如果是大修,可能需要一万多贯钱。

    造战船的话,人手自然要比造货船需要的多一些,大体上来说,人手需要比造货船多出三成,而且必须是熟练的工匠才行。

    造船的工期嘛,得分造多大的船,最大的船坞可以造五千料甚至更大一些的船,造这么一艘大船的话,需要工匠一百,辅匠二百,其余杂役帮工二百,如果大家配合的好,一年就能造一艘。

    小号的船坞能造三千料以下的各种中小型船只,以两千料的中型战船举例,造一艘需要五到六个月时间,人手的需求是大船的一半。”

    杨怀仁想了一下,觉得老戴头说的造船速度应该是合理的,可惜他还是觉得有点慢,若果按照这样的造船速度,打造满足他要求的一只舰队,起码需要两年时间。

    可两年后他能不能还留在江南都说不定呢,所以他又有点等不起。

    “老丈,你说的造船工期可是死数?比如,要是我能提供足够的材料,工匠也给你加一倍,工钱也给他们加倍,让他们分成两班日夜赶工,会不会让工期缩短一半?

    当然,这是在不牺牲战船质量的情况下才行。”

    老戴头有点懵,心说王爷干吗这么着急?不过他想了想,以前利丰监造船厂最风光的时候,也是有过类似的情况的。

    这里除了利丰监的匠户之外,还吸引了很多各地来的造船工匠来这里做工,当时的船厂就是日夜赶工的,在人手富足的情况下,确实可以把工期缩短一半。

    “按照王爷所说的,工期确实有可能缩短至一半,其实造船的时候,战船的主体结构成型这种关键步骤必须在利丰监造船厂完成。

    后续的设备安装和装潢等最后的步骤,不一定非要在这里完成了,船只成型之后便可以下水试航,没有问题了之后,也可以把船开到普通的港口或者其他造船厂里进行最后的建造步骤。”

    杨怀仁听罢大喜,“很好,很好!那就这么定了。”

    接着他转向了岑孝年,笑着说道,“岑阁领,你的好日子来了。”

    岑孝年看着杨怀仁对着他笑,心里有点发慌,还没明白杨怀仁忽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小心问道,“王爷此话怎讲?”

    杨怀仁站起来回首望着远处的船厂道,“从今以后,利丰监造船厂改成市舶司造船厂,你觉得如何?”

    岑孝年先是大惊,接着又大喜。这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造船厂对利丰监已经没有用了,反而成了一个他们恨不得早点扔掉的包袱。

    可对市舶司来说,有了官办的造船厂,岑孝年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把造船厂从新运作起来,如今海上贸易这么繁盛,造船厂一定是赚钱的。

    而这钱可是为官家的内府库赚的,皇帝有了多余的现钱自然高兴,而岑孝年在江南的地位也一定会稳固,他怎么能不高兴?

    。

第1402章:重启造船厂() 
岑孝年自然知道杨怀仁把这么大个好处给他是利用他和市舶司,一来是做样子给官家看,市舶司为了给皇帝填充内府库,可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的,这就叫忠。

    另一方面,杨怀仁要用造船厂来造战船,可利丰监造船厂是朝廷的产业,他个人是没法私自使用的。

    既然利丰监不用,那就转到市舶司名下来用,对朝廷来说,这种把资产左手倒右手的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过。

    盐监是户部管辖的,市舶司属于内府监管辖,总得来说都是老赵家的财产,再说造船厂如今盐监已经用不上了,还要花钱养着剩余的匠户。

    把造船厂送给市舶司呢,也是户部向皇帝讨了个好,又摆脱了不良资产,当官的也间接提升了自身的考评,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最后呢,便是工匠的问题了。

    杨怀仁作为钦差,对官员有很大的权力,审查也好,法办也罢,那都是钦差职责内的事情,谁也不会说出什么来。

    但偏偏对那些富商或者百姓不好直接下令,人家敬畏你是为了巴结你,说到底还是为了自身利益,没理由牺牲自己的利益帮你成事的义务。

    杨怀仁也不是不可以硬来,可这样就容易给朝堂上那些看他早不顺眼的人把柄了,小官小吏欺压百姓这种事朝堂上是看不到的,但杨怀仁这么做,立即就不知有多少人站出来编排他。

    所以杨怀仁想利用江南的商人是绝不能硬来的,使唤毛驴也得顺着毛捋扯,市舶司和漕运衙门以及织造局这边出面就不同了。

    江南的有钱人里,绝大多数想发财或者想继续发财,都离不开这三大衙门,有些事让三位公公去和这帮有钱人说,比杨怀仁去说有用。

    杨怀仁也不得不感叹,有些事男人是办不了的,还就得太监这种说男不男说女不女的人去办。

    当然,对于三位公公的好处,杨怀仁也一定要做到周全,这里也不是单单指钱,太监们其实都各有所好。

    有些爱好嘛,不怎么光彩,杨怀仁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张开双臂装作给他们当保护伞就行了。

    岑孝年心里乐疯了,他得到的好处自然是最多的,市舶司将来多了个造船厂,就是他稳坐市舶司首领太监的最大筹码。

    加上杨怀仁主动给他打伞,他也不怕风雨了,起码他这辈子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

    至于造战船征伐交趾国的事情,杨怀仁自然要向赵煦交代清楚,他相信有了前边征伐西夏的例子,赵煦一定会因为好大喜功而同意的。

    开疆拓土这种连他爷爷老爹都没做到的事情,在他这里做到了,这就是他成为一代明君的筹码。

    而对于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来说,就有点鸡肋的感觉了,为了名声,按说不该征伐交趾,但为了利益,似乎征伐交趾对大宋有是有利的。

    特别是杨怀仁把南边的资源吹的天花乱坠,不由得他们不动心。

    而大宋也确实需要一支像样的水军,登州那边和辽东隔海相望,总是有人做梦梦见辽国人坐船来攻打大宋的,皇帝说不定都做过这样的噩梦。

    所以杨怀仁要在武德军里练出一支水军来,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唯一的阻碍就是组建新水军的钱粮。

    粮其实也不缺,江南的粮食有的是,朝廷反正都养了百万厢军了,多个万儿八千的也不觉得咬得慌。

    就是造船的钱耗费太大了,杨怀仁担心把五十万贯的数目报上去,会吓到兵部管理粮秣的供奉们。

    大宋的军费其实很多,不过大都是用来养活禁军和边军的,禁军作为“大宋最强的军队”,又是皇帝近卫,自然要装备优良。

    而边军作为驻守边关的重要力量,也不能薄待,大宋的军费花出去,一直就是禁军吃完了边军吃,剩下些残羹冷炙了,才给厢军。

    藩军都有邑地,只要不被派去打仗,平时也花不着朝廷的钱粮。

    所以要是花五十万贯给禁军装备点什么战备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可这钱要给了藩军或者厢军,兵部就会不爽的。

    这钱对杨怀仁来说其实都不算是大钱,五十万贯而已,他现在身家起码十个五十万贯,可这钱他不敢花。

    吃了一会亏被老太婆拿捏过一次,如今杨怀仁又离京在外,这种事他可不敢自作主张。

    所以预算只能往上报,至于赵煦和朝廷能给多少,他说不好,但给多少他也只能接着,是不敢嘀咕的。

    而剩余的亏空,他自然有他的办法来填补,这种事他只需要一封密函给赵煦知道,得到他的许可就行,各部衙门的大人们,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小农家院里围着小方桌的三个人各有所思,于是吃着酒各有各的乐,杨怀仁也顺手拿着萝卜条子沾了咸鱼末子下酒吃。

    总得来说味道还不错,萝卜是甜中带辣,咸鱼是咸中带臭,配上美酒,还真是挺有农趣。

    杨怀仁在心里盘算了一遍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了,才对岑孝年和老戴头道,“事情既然想好了,就得有个章程。

    老丈你就负责造船,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过几天就会有造船的匠人从新回到船厂里来,怎么安排是你的事。

    造船厂要怎么修整,你也抓紧,需要人手就跟岑阁领说,他会满足你的一切要求,至于钱嘛,先从武德军那里拨。

    造船所需的木料和其他材料工具什么的,岑阁领你负责联系,按照老戴头的要求来,不要怕贵,东西好就行。

    可也不是卖东西的说多少就是多少,谁要敢坑老子一文钱,老子保准打的他妈妈都不认得。

    私人船场那边,也要岑阁领你去联络,别拿官威去压人,就说全凭自愿,匠户们当初转民户的时候,他们也是钻了漏洞,赚了朝廷便宜的,不怕他们敢不听话。

    老丈你也要去做做原来的匠户们的思想工作,呃……也就是多去劝劝他们,告诉他们以后在市舶司造船厂做活的,工钱不比他们现在拿的低。

    而且告诉他们造船厂造的是战船,是为国家效力的,他们要干的好,还有赏钱,随时会让他们的收入翻倍!

    别忘了,就说这话是我说的!”

    。

第1403章:另有目的() 
来的时候不被人待见,走的时候杨怀仁可是成了最受欢迎的人物。

    老戴头也不知发了什么疯,杨怀仁起身要告辞的时候,老戴头嗷的一嗓子,原本看着渺无人烟的荒芜村子里竟然走出来一百多号人,不过大都是老人和孩子。

    老戴头指着杨怀仁给乡亲们介绍说这是王爷,老百姓当然也吃惊,但比起热情来,不如说是惧怕多了一些,也是匆忙跪下来给王爷见礼。

    等老戴头说这个王爷要重启利丰监造船厂,村里的匠户子弟们还会回来,大家一起打造战船的时候,大家才真正热情起来。

    再去看杨怀仁这个王爷,那眼神都不一样了,说不出来的感激和激动。

    杨怀仁也有些感动,百姓其实很单纯,能一家人在一起,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他们就满足了,卖些力气是不怕的,怕的是没活可做。

    临走的时候,杨怀仁决定再拉拢拉拢这么有号召力的老戴头,“老丈,匠户们的事情就有劳您多费心了,船造得好,你下半辈子的随园春我全包了。”

    老戴头眼睛里立即就一闪一闪的了,握着杨怀仁的手道,“老汉我不是为了那点酒……”

    话是实话,不过老戴头还是逃不开他是个嗜酒如命的老头子的本质,杨怀仁把剩余的随园春都给他留下,他的眼光就没离开过。

    杨怀仁心里想笑,真是个实诚老汉啊,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