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个梦却从没有真正醒来,杨怀仁也试着掐自己一把,很疼,而且疼的很真实,所以便相信了在他发生的一切都是现实。

    可惜要保留这么一个天大的秘密,对最亲近的家人也不能说,让他很不舒服,一个人的时候,偶尔会感觉压抑。

    也不是没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过这一切,可想来想去,都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所以他很想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然后能有人帮他解释这一切,另一个和他有同样情况的人便是河源先生。

    但河源先生已经过世了,杨怀仁也曾想过从廉希宗那里知道些什么,但后来计算过廉希宗先生是在宋朝出生的,才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眼下大和尚提起圆浑大师和河源先生的事情来,杨怀仁不得不想,或许这里边有什么线索可以让他弄清楚一切?

    

第1438章:来历的秘密(中)() 
杨怀仁坦然道,“大师有话便说吧。”

    大和尚故意小声道,“就说王爷方才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之事,当初小僧就听圆浑大师和河源先生聊起过。

    圆浑大师是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在佛教中把世界分成了三界,第一界是欲界。

    **食欲二欲强有情所住之处,名为欲界。上自六欲天为始,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八大地狱是也。

    俱舍论八曰:‘地狱等四及六欲界,并器世间,是名欲界。’

    又曰:‘欲所属界,说名欲界。’俱舍光记三曰:‘欲界欲胜故但言欲。’

    第二界是色界。

    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恶之色,而有清净之色,始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一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质,故名色界。

    梵语阿迦腻吒,华言质碍究竟。

    一十八天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

    第三界是无色界。

    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

    四天者,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杨怀仁听迷糊了,还以为大和尚想说什么天界人界鬼界之类的东西呢,原来是他想简单了。

    大和尚也从杨怀仁的表情里看出来他不懂这些,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道,“三界并不是界定地域的世界,而是业力的划分。

    从小僧接受的东西来说,简单说就是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下一生又会因为这一生的修行而有相应的业报。

    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

    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

    但河源先生说了一番我们都听不懂的话,也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三界之说说的是一种精神层次,六道则是则是对精神层次解说的一种表象解读,是唯心的,而不是唯物的。

    河源先生和王爷说起这件事,似乎又同工之秒,小僧虽然不信,但见你们说的如此笃定,又不觉得你们是信口胡说。

    所以现在小僧越来越觉得,不论是河源先生还是王爷此生的修行,都已经超出了三界六道,小僧也不懂这是为何。”

    这下杨怀仁懂了,“大师的意思,是说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哈哈,这下新鲜了。

    三界六道,我也不懂这些,但我可以肯定你们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

    从大宋往西走,会是一片荒漠,过了荒漠,还有两片陆地和一片地中被夹着的大海。

    南边的那一片大部分上生活的人类,皮肤是黑的,还处于原始状态之中,而北边的那一片大路上生活的人类,皮肤是白的,头发是黄色的,已经有了文明。

    只是现在这个时间,另一个叫做基督教的宗教几乎统治了整片大陆,宗教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王权的存在。

    他们的教义虽然和佛教有所不同,但大致上其实还是类似的,也是劝人向善的,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但即便如此,那片大陆也没有说多么繁荣,百姓更谈不上幸福,他们比咱们大宋还落后,也有北边的野人不断南下侵扰中部的国家和百姓,最大的城市里不过三四万人。

    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谈生存是多么艰难,另外,前几百年里还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千千万万的人被瘟疫夺走了性命。

    不过或许这种艰难的生存经历,让这个文明在经历了灾难之后,开始一段文明大发展的时期,人类的智慧在这里无穷无尽的迸发出来,把这个文明推向了高峰。

    但眼下的这个世界,是如何也谈不上极乐的,如果再往西,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

    如果还要往西,经过了大海之后,又有两片大陆,大陆上也曾经产生过璀璨的文明,但不知何故已经消亡了。

    人类重新回归到原始社会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皮肤也和咱们宋人一样,是黄色的,但模样多少有些差异。

    这样的世界,也和极乐世界扯不上关系,假如还继续往西走,又是一片大海,经过了这片大海之后,就会回到咱们大宋了。”

    大和尚一开始听得狐疑,然后又对宗教可以超过王权的事情感到痴迷,听到最后又听得全身汗毛直立,讶异地长大了嘴巴。

    “王爷是说,从大宋往西走,能一路走回来?这……难道是一个轮回?”

    杨怀仁差点笑岔了气,“大师,和轮回没有关系,因为咱们生活的大地,其实是一个球,很大很大的球,大到你站在上边,根本感觉不出它是一个球。”

    “这……”

    大和尚看傻子一样的看着杨怀仁,“王爷说的,让小僧很难相信,照王爷的道理,这个球另一边生活的人类,岂不是要倒着走,或者掉到天空里去了?”

    杨怀仁又给他解释,“不是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同样是站在地面上。因为地球有一种引力,牢牢抓着我们,或者他们,让谁都不能轻易离开地面。”

    “力从何来?”大和尚还是不信。

    这还真把杨怀仁问住了,想在继续给大和尚解释万有引力,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质量决定引力大小的事情,似乎不太好解释明白。

    杨怀仁换了一种方式,他拿起一块小石头来,然后松开手让小石头落下,接着有捡起来把小石头扔了出去。

    “大师看到了,这世上万物,都被地面,也就是我说的地球所吸引,就是这种引力。即便我用力把他向高处扔,小石头也会被这种引力拉回地面。

    而我用手给小石头施加的向前和向上的力,让它向前向上飞行了一会儿,但还是因为地球引力,让它自然回到了地面。”

    用力量去让物体运动的道理不难理解,大和尚听懂了,但对于地球引力,他如何都没法很快就理解消化。

    杨怀仁又说,“大师还记得在海边看海上的航船吗?船从很远的地方行驶到近处,我们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和风帆,然后再看到船体,这就说明我们的地面和海平面,是有一定弧度的。

    大师试想一下,无数个这样的带弧度的地面或者海面连接在一起,是不是就是一个球体?”

    

第1439章:来历的秘密(下)() 
这一点大和尚倒是有生活经验,只是他从来没有从杨怀仁的这种新奇的视角去看待过,现在想来,忽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照王爷的说法,小僧想了一下,还真是这样,只是……还有很多事情小僧实在搞不明白。”

    杨怀仁了解的悟能大师并不是一个轻易能被别人影响的人,但这一刻大和尚起码对他的话是半信半疑的。

    他虽然是个和尚,也相信他姓小就接触的宗教信仰,但他并没有被这些思想所束缚,不遵戒律,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解读比较贴切,大和尚的世界观其实是辩证的,对宗教的信仰,大多来自他的师父,也就是圆浑大师对他的影响,而不是对佛教真的有多么虔诚。

    他是能,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他和他师兄作为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僧,一定是博览群书的。

    不要被武侠误导,简单以为藏经阁里全是什么武功秘籍。

    其实人家少林的藏经阁里藏书很多,大多数是佛经,也有不少传世的各个学科的典籍,至于几本几十本武林秘籍,也不过是其中沧海一粟罢了。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和尚在藏经阁读了万卷书,自然显得他非常博学,不论年少时跟着圆浑大师游走讲经还是如今独自下山游玩,其实都是行万里路了。

    只不过限于古代人的眼光限制,他知道的东西很多,但一直都不求甚解,所以显得有些博而不精。

    大和尚其实也是个懒人,养这么胖说明他其实是缺少运动的,一身高深的武功是因为人家起点高罢了。

    而不求甚解,便是头脑懒了,或者也不能这么编排人家,很多东西他找不到老师来告诉他真相,单凭他自己,也真的没法想明白。

    大和尚又道,“至此小僧可以确定,河源先生和王爷,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是什么界或者什么道,小僧就找不出来了。”

    杨怀仁已经很坦然接受大和尚知道他们俩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了,但重生或者穿越这种事,杨怀仁也都没找到科学的解释呢,所以也没法跟和尚说的太明白。

    他只是承认了大和尚的话,“大师说的不错,河源先生和小子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

    或者说那个世界和眼下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同一个世界,只不过在更高的层次上,两个世界有些时间上的差异罢了。”

    大和尚睁大了眼睛,“小僧果然猜的没错,王爷和河源先生,应该是来自未来,所以你们知道那么多世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杨怀仁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喃喃道,“其实我也不能确定,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来对我来说是清晰的,可在这个世界生活的久了,便慢慢开始变得模糊了。

    未来变成了过去,现在变成了过去,未来会不会变成新的过去,谁又能知晓呢?”

    三个逻辑层次的话,不是身处其中,不一定会理解的透彻,但大和尚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终于明白了杨怀仁的意思。

    “河源先生选择了做隐士,也许也是因为这样的疑惑,不论人活得多么超然,也无法和世界和时间来抗争,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和圆浑大师的那一次对话,应该是他人生中少有的可以把他的来历拿出来谈论的时候了。

    而王爷既然也有这样的疑惑,为何不学河源先生,也沉默呢?为何又要做这么多事,来为难自己?”

    杨怀仁苦笑,“我年少的时候没有河源先生的眼光和智慧,所以意气风发做了许多事,现在想藏起来做隐士,已经晚了。

    但我也不后悔,人生就这么几十年,不管我选择的道路是对的还是错的,既然走到现在了了,没有了回头路,我只能继续走下去。

    我感觉的我的人生是精彩的,有家有业,有我爱的妻子孩子们,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对这些,我是非常知足的。

    正因为我拥有了太多,所以我要多做点事,来报答这个世界,起码让我的族群,也就是大宋的千千万万的百姓,可以活的好一点。

    不管成功与否,不管这个过程是多么艰难曲折,既然我已经这么去做了,就让我继续做下去吧。

    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加心安,也更感激我能有这样的一次新的生命的经历。”

    杨怀仁这些话,让大和尚忽然茅塞顿开,人生选择本就无谓对错,选择了就继续走下去好了。

    大和尚也越来越能理解杨怀仁的想法和做法了,这样一个人,确实不太可能对皇位感兴趣。

    就像人站在山脚仰望山巅,谁都会期望站在山巅看到更美好的景色,可如果这个人曾经站在更高的山巅俯视群山,他便不会对那些低矮的山峰感兴趣了。

    大和尚又想到一件事,“那王爷的子孙,王爷打算怎么安排?”

    杨怀仁明白大和尚为何这么问,他笑道,“河源先生的做法,值得我去效仿。廉希宗先生如今是杂学大家,他虽然知道一些河源先生来历的秘密,但知道的不是很详尽。

    河源先生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他唯一的儿子,有些事,要分人的性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