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卫队长自然不敢不给杨怀仁面子,既然杨怀仁都对他这么客气了,想到杨怀仁如今还是统领进军的左卫大将军,那也是他的顶头上司,也不好造次。

    他想的也是今天给杨怀仁一个面子,也是为自己铺路,只要杨怀仁记他一个人情面子,将来说不定他在殿前司升职也快一些。

    甚至还有更好的可能,杨怀仁为了笼络人心,将来会提拔他成为一名将领也说不准。

    即便他明白杨怀仁当着他的面斥责自己手下是做样子而已,但他还是接受了人家给的脸面,抱拳道,“大将军言重了,如今大家同属禁军,只是一场误会而已。”

    杨怀仁心里想笑,刚才你瞪着眼跟别人撅了你家祖坟似的,可不是觉得这只是一场误会。

    还不是因为连陛下都没追究此事,你才只能生闷气吗?

    这种事自然也不会表现到脸上,杨怀仁称赞了他几句大度,又说他将来前途无限,把他说的喜不自胜了,才告辞离开。

    等他和自己的亲兵走出紫宸殿大门,杨怀仁才对手下小道,“下次再遇上这种事,打死几个也无妨,有我在,没人敢把你们怎么样。”

    亲兵们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心说跟着这样的人,他们才真正有里有面儿。

    杨怀仁准备走,发现曾布根本没走远,而是故意在门外等他了,看老曾的样子,似是有什么秘密的话要对他说。

    杨怀仁知道曾布是支持赵佶一边的人,和章惇也是最不对付的,看样子他们似乎更容易有共同语言。

    不过杨怀仁觉得他和一位朝中重臣在宫里就这么说些秘密的话,被别人看见了难免被人说闲话。

    再说他也没什么话好跟曾布说的,对曾布要跟他说的话,也是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所以曾布刚冲他走过来,他便用眼神给曾布示意了一下不远处的两帮小太监。

    曾布一眼便认出来那两拨小太监分别是向太后和朱太后宫里的人,也知道现在拦住杨怀仁说话也是不妥,便笑道,“不如明日老夫再去王爷府上送拜帖。”

    说罢还特意给杨怀仁使了个很暧昧的眼色,这才告辞离去。

    杨怀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暗骂这些年他不在京城,京城和朝堂上的风气都特码的变坏了。

    其实杨怀仁并不认识两宫太后宫里的太监,只不过两拨人站在道路上明显就是准备拦住杨怀仁了,不用想也知道在宫里,敢拦杨怀仁的人也只有两位太后了。

    杨怀仁想到的是,两位太后在宫里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刚才刘清菁被废,相信她们也率先知道了。

    如今分别派人来召见杨怀仁,那肯定是有话要问,或者有事要说。

    这种事杨怀仁也不好推辞,而且两宫皇太后对将来的事情也大有影响,杨怀仁还是决定跟随他们去后宫。

    他的侍卫除了管秋漓都是军汉,便不好进后宫了,所以除了管秋漓之外,其他人只能留在后宫门外等候。

    杨怀仁之前也来过后宫很多次,可以说很熟悉宫院的格局,这些年后宫也什么变化,让杨怀仁回忆起当初被高太后控制拿捏之时的往事来,忍不住心中唏嘘。

    如今赵煦的生母朱太后住在原来高太后所居住的寿安宫,而向太后则一直居住在慈安宫。

    据说当初赵煦抬举他的生母朱氏成为太后之时,朱氏因为原先地位不高,所以还不敢住进寿安宫,而是希望向太后移居寿安宫,而她则另选宫院居住。

    连赵煦也知道他生母朱氏这一点做得对,毕竟向太后才是正宫皇太后,更是赵煦名义上的母亲,所以寿安宫这种皇太后的正宫宫院,朱氏不适合住进去。

    不过向太后也是精明人,知道赵煦毕竟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母子感情上也只是谨遵礼仪而已,肯定不如朱氏和赵煦母子情深。

    于是向太后表明她已经住惯了慈安宫,不愿搬家,还让朱太后安心住进了寿安宫。

    正因为向太后这种大度,不管后宫被刘清菁搞得如何混乱,两宫皇太后之间,倒是相处和睦,并没有出现什么嫌隙。

    但杨怀仁心里是清楚的,向太后的大度,是有她的心机在里边,而朱太后也并不是个聪明人。

    两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其实也是面子事儿,特别是赵煦如今的身体状况,向太后心中肯定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而且从影响力上来说,朱太后更没法跟向太后相比,所以杨怀仁更期望待会儿见了向太后,她会有什么话说。

    按后宫的路径来说,是要先经过寿安宫,才能到达慈安宫的。

    不过两拨太监引着他在后宫行走,走到寿安宫的时候,朱太后的人自然要请杨怀仁先去寿安宫内面见朱太后。

    不料杨怀仁并没有停步的意思,而是继续跟着向太后的宫中太监,略过了寿安宫,直接向慈安宫的方向走去……

    记住网址:

    第1758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四)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759章:两宫皇太后(上)() 
寿安宫的小太监自然是迷糊了,忙追上杨怀仁,问道,“大将军,寿安宫,您刚才已经走过了……”

    杨怀仁停下脚步,坦然道,“我知道刚才就是寿安宫,不过按照后宫尊卑有序,既然两位太后同时来召见本帅,本帅也只能先去向太后那边拜见。”

    说罢便冲问话的小太监笑了笑,接着示意慈安宫的小太监继续引路。

    后宫里两位太后虽然相处和睦,但其实也没什么过密的往来,个中原因自然不用多说。

    两位太后同时做出类似的姿态,似乎也是不想让赵煦这个当儿子的为难。

    但是在宫人心中,总是不自觉地会分出个高低来的,比如慈安宫的人便觉得他们伺候的主子是正宫皇太后,自然他们的地位要比寿安宫的那些工人高一些。

    而寿安宫的人觉得朱太后是当今陛下的生母,皇帝对慈安宫那位的尊敬是出于礼,可对寿安宫的这位可是出于亲情和内心的。

    既然陛下都和寿安宫的亲近,那么自然是寿安宫的人比慈安宫的人要更有地位一些。

    这种事后宫里也算是常见,别说两位太后了,就是普通嫔妃的宫人,也是仆凭主荣。

    宫里的主子受皇帝宠爱,他们自然觉得出去讲话都可以大声一点,而不受皇帝待见的宫院,院里人从上到下都很难抬起头来。

    杨怀仁的话和举动自然让慈安宫来的太监觉得脸上有光,特别是那句“尊卑有序”,让他不自觉地在寿安宫的太监们面前挺胸抬头。

    寿安宫的太监有些诧异,可杨怀仁说的话也并不是瞧不起谁,人家说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寿安宫的小太监只得先分了一个人回去禀报朱太后,才又跟着杨怀仁走向了慈安宫。

    慈安宫里的向太后正在花园里赏花,其实说白了就是老太太趁着晌午刚过,日头还好,便晒晒太阳。

    杨怀仁走进慈安宫的时候也不忘回头客气的跟寿安宫的太监说一句,“请几位公公等候片刻,等娘娘说完了话,便随他们去寿安宫。”

    这也算给了他们面子,等杨怀仁被引入花园见到向太后的时候,之前引路的太监早已经把刚才路过寿安宫之时杨怀仁的话说给了向太后听。

    向太后似乎很满意,她觉得如今杨怀仁位高权重,却并没有目中无人,起码对她这个太后娘娘,还是充满了敬畏之心。

    杨怀仁以前和向太后接触不多,不过也算了解她的性情,向太后平时不理宫院外的事情,不管是朝堂还是后宫,她基本都是不管的。

    但实际上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不论前朝还是后宫发生了什么事,她都门清儿,也有自己的一套观点和理念,只是不常说出来罢了。

    杨怀仁认为,像向太后这种地位身份,能在事物纷扰的后宫里稳如泰山,其实也非常不容易。

    毕竟他没有儿子,不论是赵煦当皇帝还是将来赵煦的某位兄弟或者子嗣当皇帝,她都会因为大宋最讲究的礼义和孝道,得到她应该有的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她也因为和皇帝之间没法形成亲情上的共鸣,也很难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向太后更多的选择低调生活,从不干涉宫院外的事情,但在她内心里,和后宫里每一个女人都一样,都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话语权的。

    杨怀仁走上前恭敬行了礼,等向太后唤他起身后,杨怀仁便很自然地说道,“今日日头不错,深秋里难得有这样的好光景,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向太后倒是心中暗暗吃惊,多年前杨怀仁每次进宫也会顺便来给她问安,但那时候都是强于形式,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交流。

    不过今日杨怀仁见了她,第一句话竟像是和一位长辈唠家常一般谈论天气,着实让向太后对他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

    后世经常说一句话,叫自信的人最有魅力。

    或许这种话说的很笼统,但大致意思的表达,还是没有错的。

    杨怀仁如果在向太后面前战战兢兢,反倒让人觉得他心中有鬼了。

    特别是刚才在紫宸殿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向太后一定是有所耳闻的。

    不论是刘清菁被陛下亲口下旨废后,还是杨怀仁抛出来一个赵煦还有子嗣在世这么惊天的大秘密之后,他还能坦然自若,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如此轻松淡然地聊天气,这反让向太后有点不知如何开口了。

    杨怀仁早料到了向太后忽然派人召见他来慈安宫说话,就是想知道杨怀仁的心态,或者说是他回京之后的打算,以及如何面对眼下混乱的局面。

    他也知道,他没有必要非得按照向太后的心思去说,那么既然要说些大概向太后不会喜欢的话,那么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大大方方。

    所以在向太后面前,他先做出一副轻松自然的样子来,便起码让向太后觉得他不论怎么打算的,都并没有什么私心。

    向太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杨怀仁越是泰然自若,向太后反而不好对他产生反感了,而是觉得赵煦忽然急召杨怀仁回京,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

    向太后自然也是很精明的,她顺着说道,“是啊,本宫也老了,借着这难得的暖阳晒上一晒,到了夜里身子骨也暖和一些。”

    聪明人之间说话,也便少了许多弯弯绕,杨怀仁笑道,“太后娘娘身体好着呢,这也正是我们这些臣子的福气。

    只是不知天后娘娘忽然传微臣来慈安宫,可是有什么要事?”

    向太后忽然间觉得和杨怀仁这种人交流很舒服,不用演,也不用有什么顾忌或者躲闪,大家都轻松自然,也省了大家的力气。

    她问道,“本宫听说,陛下刚刚下旨废除了昭怀皇后刘氏的皇后之位?”

    杨怀仁笑道,“娘娘耳清目明,什么都逃不过您的眼睛和耳朵。”

    杨怀仁先奉承了一句,然后便把刚才赵煦废后的大致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刘清菁此人,魅惑陛下,祸乱宫闱,陛下废后,乃是人心所向。”

第1760章:两宫皇太后(中)() 
杨怀仁在向太后面前说刘清菁的罪行,话就不用那么硬了,意思到位就好。

    向太后对此也仅仅是点点头,没有表现出对刘清菁的祸乱宫闱的那种愤恨之意,也并没有觉得她可怜。

    杨怀仁从向太后这种不咸不淡的态度里读出来,是向太后对此不以为意。

    这也不难理解,向太后并不是赵煦的生母,如果她去提醒赵煦刘清菁在后宫做的坏事,明显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反而会让赵煦觉得她多管闲事,甚至心生反感。

    所以向太后在赵煦每次来拜见的时候,从来不说后宫之事,也从不提刘清菁,就是好话坏话都不说,保持低调,完全置身事外。

    到后来事情已经无可扭转,向太后出身高贵,风度优雅,也更没有必要在刘清菁落难之后当着人面前狠踩她一脚的必要了。

    这在杨怀仁看来,这就是向太后能在后宫中屹立不倒的绝妙之处了。

    她一直就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对任何事情都不掺和不参与,事后也不评论,活在别人眼里的样子就是一副恬静淡泊的样子,很难让人把她当做敌人或者是一种威胁。

    但同样的,杨怀仁也觉得向太后这样也并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太有主见,只是把自己隐藏的很深,不到时候不会站出来说话而已。

    像前段时间朝中文武百官还在争论议储之事的时候,几派中的几位大人物,也是进攻觐见过向太后的。

    他们这么做也是希望拉拢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拥护的某位可能的皇储,毕竟向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