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章惇的说法,他也不会一点儿都不考虑,毕竟事情太重要了,孩子的真实身份不敢要他自己认可,同样也要得到重臣的认可才行。

    所以他心中暗暗下了决定,如果孩子真是他的儿子,那自然是真金不怕洪炉火,用滴血验亲的方式验上一验,也可以让所有人放下心来。

第1799章:滴血验亲(上)() 
滴血验亲,自古有之。血液的传承性也是古人对遗传的最基本的认知。

    但是从杨怀仁的角度看,他作为一个后世人,所接触的科学知识告诉他,滴血验亲,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

    关于滴血验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是说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

    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反之则表示没有父母兄弟等血统关系。

    南宋宋慈所著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里也有相关的记载——

    “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

    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合血法的方式在后世很多影视剧里边也有很多的表现,不过可能是编剧没有详细了解滴血验亲的具体方法,所以表现出来都太假了。

    合血法里,首先准备一碗无杂质的清水这件事,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因为当一滴血滴入盛了水的碗中时,因为血细胞受到来自水的渗透压的科学原理,细胞吸水膨胀,细胞膜必然会受压导致破裂。

    所以不论有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甚至是用动物的血滴入同一个盛水的碗中,他们的血液都会被水稀释,然后相互融合在一起。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准备一个干净的、和红色的血液颜色有明显对比颜色的器皿,然后让检验的两个人把血滴入到一起。

    这样的操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种血液融合在一起,变成一滩血液,或者两个人的血液混合的时候发生凝结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结体。

    这也就是所谓的两种血液交融或者不交融了。

    但问题在于,血液出不出现凝结反应,并不能证明两个滴血的人是否又血缘关系。

    原理在于人的血型。人的细胞膜上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大致可以分为A抗原、A抗体、B抗原和B抗体。

    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了,这便是决定了我们血型的物质。

    当A抗原遇上了A抗体,或者B抗原遇上了B抗体,便会出现凝结反应。

    也就是说,可以这么认为,滴血验亲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验血的两个人血型可能不同,但并不能证明他们是否有血缘关系。

    而从遗传学上来讲,孩子的血型受到父母的血型影响,但具体的表现出来,也并不一定是孩子的血型就必然和父母中任何一方的血型相同。

    除了父母双方同为O型血生出来的孩子必然是O型血之外,其他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比如同为A型血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可能是A型血和O型血两种情况,而父母双方一方是A型血,一方是B型血的,生出来的孩子可能是四种血型中的任意一种。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了很清晰的认识,滴血验亲之法,并不能证明两个人的血缘关系,甚至是完全不靠谱的。

    杨怀仁担心的就是这个,大壮是赵煦的亲生儿子这一点是没有差的,可是如果进行滴血验亲,那结果就说不定了。

    苏公公已经准备了用于滴血验亲的白瓷碗,一位太医也把用于针灸的针拿了出来。

    杨怀仁却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滴血验亲之法,微臣觉得没有合理的依据,是不能证明任何事实的。”

    赵煦有些错愕,搞不懂杨怀仁为什么忽然站出来反对滴血验亲。

    章惇便是有些暗暗高兴了,杨怀仁的反应,让他觉得孩子的身份大概率是有问题的,所以杨怀仁不愿意进行滴血认亲。

    他口气略带讥讽的笑道,“怎么,杨大帅担心你带来的孩子不是陛下的龙种?或者是……呵呵,从一开始就是你胡编乱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就是为了混淆视听的?”

    杨怀仁微微一笑,并没有理会章惇的嘲讽,不过他刚才说滴血认亲不靠谱的说法,确实也引起了在场不少人的怀疑。

    他便把血型的理论简略的说了一下,当然,关于ABO血型的事情,他的解释里是阴和阳,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年代的人更容易理解一些。

    杨怀仁说完,赵煦也是半信半疑,他问了在场的太医道,“杨爱卿所说的关于血型的事情,你们可有人能证明?”

    几位老太医都是宫中供奉多年的老人了,他们相互看了看,有点害怕说错了话似的,所以都没有开口回答。

    其实在中医学里边,对血型的事情也是有一定认知的,只是没有搞清楚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理论罢了。

    赵煦皱了皱眉,又问了一遍。

    章惇却抢先说道,“陛下,杨大帅的理论,恐怕也是道听途说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理据,连太医们都没听说过,可见他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不如咱们先进行滴血验亲,待事后结果出来了,再来看看杨大帅还有什么说法。”

    这些话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了,不过这时太医院的一位老太医捋着胡子幽幽道,“回禀陛下,关于杨大帅的理论,老夫确实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以前的医书里,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有些记叙里,也杨大帅的理论却有些不谋而合的说法。

    而且医书里没有说的太明白,倒是杨大帅说的道理,能解释我们在行医的过程中能遇到的很多例子。”

    赵煦疑惑道,“照你的意思,是说杨爱卿的理论,也是有道理的喽?”

    老太医点点头,“嗯,老夫想了想,觉得越想越有道理。”

    赵煦还是有些糊涂,他又问,“那在你看来,滴血验亲之法,就像杨爱卿说的一样,没有什么合理的依据了?”

    这下老太医不敢说话了,事情太重要了,他也无法有确切的答案。

    另一方面,眼下杨怀仁和章惇已经针锋相对,他一个太医而已,也不敢说太确凿的话去得罪人。

    但如果他的答案模棱两可的话,又会让赵煦不满意,所以只好一幅愁容满面的样子闭口不语了。

    记住网址:

    第1799章:滴血验亲(上)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800章:滴血验亲(下)() 
章惇似乎抓住了杨怀仁的尾巴似的,又一次进言道,“陛下,既然太医也没有确切的说法,不如咱们先进行滴血验亲,等结果出来了,再讨论其他的不迟。”

    章惇明显就是要强迫赵煦同意先进行滴血验亲了,他这样做为了什么,杨怀仁也早就想到了。

    现在还没有进行滴血验亲,从赵煦也好,或者其他旁观者的视角里,对滴血验亲的方式是否合理,还是有一定怀疑的。

    但如果进行了滴血验亲,搞出一个孩子和赵煦的血液不能融合的结果来的话,结果给众人的冲击力就太震撼了。

    包括赵煦和两位皇太后在内,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滴血验亲的结果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杨怀仁带来的孩子并不是赵煦的龙种。

    到那时他们的想法就复杂了,最可能是便是他们会对杨怀仁为什么这么做产生怀疑,而且会往不好的方面想。

    而到时杨怀仁无论如何解释,他们也都不会听了,这便让杨怀仁处于一个完全不利的局面之下。

    尽管结果还是不一定的,可能是交融,也可能是凝结,可杨怀仁却不能那这种事冒险。

    他看着赵煦似乎同意了章惇先检验再讨论的说法,苏公公也已经走上前来,杨怀仁急中生智,抢先一步把苏公公拉到了身边,把他手上的白瓷碗等放在了椅子上。

    杨怀仁突如其来的反应让众人都非常惊愕,杨怀仁可没时间去理会他们,嘴上说着,“既然要检验,不如让微臣先替陛下试验一次。”

    他一边说着,一边掐住惊慌的苏公公的手,使劲拽了过来,另一只手捏起来一根针,在苏公公的食指指尖上猛地一下扎了下去。

    苏公公被吓坏了,可见杨怀仁忽然这么粗鲁的样子又不敢挣扎,只得任由他在自己的手指上扎出了几滴血,然后滴入到了白瓷碗中。

    杨怀仁使劲挤了挤苏公公的手指,挤出了两大滴血来,分别滴在白瓷碗的两边。

    取完了苏公公的血,才把苏公公推开,把碗里稠糊糊的两大滴血给赵煦和其他人都展示了一下,苏公公则苦着脸赶紧含着自己的手指闪到一边。

    大家还是有点没搞懂杨怀仁要做什么,只是其他几个小太监被他这么一闹,吓得畏畏缩缩赶紧退后了一步,生怕自己被杨怀仁给抓了去取血。

    其实杨怀仁早想好了要如何证明滴血验亲的方法不能证明两个人的血缘关系,也不会找另一个太监取血。

    而章惇则正好站在离杨怀仁最近的地方,当杨怀仁一脸坏笑扭头瞅向他时,章惇便知道下一个遭殃的便是他了。

    “你,你要做什么?”章惇的胡子都有点颤抖了起来。

    杨怀仁则一手拿碗,一手捏着针向他慢慢逼近,脸上带着诡异的笑意,嘴上说着,“章相公不是说要先进行滴血认亲嘛,那章相公先替陛下试验一次,你总不会不肯吧?”

    章惇对滴血验亲其实也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不过他觉得既然世上有这种事,必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那么既然是他先提出来,又强行要急着进行滴血验亲的,那杨怀仁现在的做法,他也便没有什么好推辞的。

    所以他没有后退,而是故作镇定道,“试便试,老夫怕什么?!”

    杨怀仁笑着点点头,心里却在说,看老子一会儿不整死你!

    章惇主动把手伸了出来,杨怀仁也顺利地从他手指上扎出了一滴血来,滴在了一滩苏公公公的血上。

    之后,杨怀仁同样又给众人展示了一下,接着在椅子上放下碗,给自己也来了一下,把自己的一滴血滴在了另一滩苏公公的血液上。

    杨怀仁把白瓷碗端起来送到赵煦面前,让他仔细看看两滩混合的血液,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很快,两滩血液便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杨怀仁和苏公公的混合血液,开始慢慢出现凝结的颗粒,说明他们来的血液是不相融的。

    而苏公公和章惇的血液,却没有出现凝结反应,而是渐渐融合在了一起,混合成了一滩血液。

    赵煦看到这两种不同的变化之后,表情有些震惊,他抬头看了一眼杨怀仁,惊疑道,“这是怎么回事?”

    杨怀仁回了一个稍等的眼神,接着把白瓷碗展示给了两位皇太后和其他几位重臣看,还着重指出了两滩不同的血液,分别是来自谁的。

    众人看完之后都面露疑色,杨怀仁给众人展示完,最后才给章惇展示,连章惇也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杨怀仁对这个结果还是非常满意的,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开始给众人解释。

    “大家也看到了,这个结果,便是本人和章相公,还有苏公公三人之间进行滴血验亲的结果。

    照大家以往对滴血验亲的认知,这个结果展现出来的,本人和苏公公的血液产生了凝结反应,所以证明本人和苏公公之间,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苏公公在一旁有些埋怨似的小声道,“咱家是孤儿,五六岁的时候便被卖进宫里当了太监,在这世上哪里有什么亲人了?

    至于子女……那就更不可能了……”

    杨怀仁笑了笑,还给了苏公公一个抱歉的眼神,表示他刚才对苏公公所做的,确实有点粗暴了。

    他接着说道,“另一边呢,苏公公和章相公的血液却融合在了一起,按照大家以前的认知,难道这个结果说明,苏公公和章相公有血缘关系?”

    章惇不自觉地瞅了一眼苏公公,眼神里露出了一些鄙夷之意。像他这么自负清高之人,被人说和一个阉人是亲戚,他自然很不高兴。

    接着他愤愤地看向了杨怀仁,杨怀仁却不等他发难,抢先问道,“章相公,不如你来说说,你是苏公公的亲爹啊还是苏公公是你失散多年的兄弟?”

    这话虽然是调侃,可不论章惇还是其他人听起来,就是骂人骂到正脸上了。

    而且更让章惇无法容忍的,是这些话不仅羞辱了他,还羞辱了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