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虽然是调侃,可不论章惇还是其他人听起来,就是骂人骂到正脸上了。

    而且更让章惇无法容忍的,是这些话不仅羞辱了他,还羞辱了他的父母,这就让他变得有点炸毛了。

    他顾不上这是在陛下面前,指着杨怀仁破口大骂道,“杨怀仁,你敢侮辱老夫的父母亲?!”

第1801章:孟皇后的选择() 
杨怀仁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反问道,“章相公,请您老搞清楚,是你口口声声要陛下赶紧进行滴血验亲,在你的意识里,滴血验亲之法应该非常准确才对,不是吗?”

    章惇被问的哑口无言,他若承认,那杨怀仁刚才调侃他的话就没有问题,可如果不承认,那么他一直催着陛下滴血验亲,不显得他才是那个别有用心之人了嘛。

    到时候杨怀仁再反问他,既然他都不认可滴血验亲之法,那为什么还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提出来,更是一直非要陛下和孩子进行滴血认亲呢?

    其实章惇不用说话,他脸上左右为难的神色,已经说明了问题。

    杨怀仁也明白单凭这一件事,似乎也没法把章惇这样在朝堂上根深蒂固的权臣一棍子打死,只要大家对他的威信产生了怀疑,这就足以说达到了杨怀仁的目的了。

    以后日久天长,杨怀仁自有办法扳倒他,而且情况本身也是向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的。

    他不再理会面容呆滞的章惇,而是对其他人解释道,“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那个道理了。

    人的血型有不同,所以把两个人的血液滴到一起,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人的血型和血脉遗传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大家道听途说的,或者从什么稗官野史里看到的,还有从某出戏文里见到的所谓用滴血验亲的方式来验证血缘关系的事情,都是不靠谱的。”

    众人回味了一下杨怀仁刚才所说的关于人类的血型的理论,以及刚才说的一番话,便渐渐认可了杨怀仁的说法。

    不过有件事也是逃避不了的,那就是如何证明杨怀仁带来的孩子就是赵煦的血脉。

    章惇前边所说的事情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光凭长相相似,还无法让人确信孩子就是一定是赵煦的龙种。

    杨怀仁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他也只是有一张嘴,就算是他口灿莲花,也不能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忽悠了。

    于是他的视线看向了纱幔后边的女人。

    赵煦也明白过一件事来,有些事杨怀仁本身是没有办法举证的,事情的关键点还是在孟皇后身上。

    只是他之前做了对不起孟皇后的事情,今天把孟皇后请进宫来,还带到他的寝殿里来,已经让他很尴尬了,现在让他开口去求孟皇后拿证据,他还放不下脸来。

    朱太后虽然是赵煦的生身母亲,可在体察儿子心意这一点上,就显得没那么体贴了,倒是向太后首先发觉到赵煦的心思。

    她转向了纱幔的方向,用慈爱的口气道,“婉儿,你有什么话说?”

    众人见状都安静下来,齐刷刷望向了纱幔,纱幔后沉寂了一小会儿,才传出一个声音来,“这里没有孟婉儿,只有一位法号妙静的出家人。”

    这个声音很平缓,却又显得缥缈悠远,给人的感觉很奇怪,说不出是让人舒服还是让人难受。

    说是她有怨气吧,也不准确,声音这种的冷淡却是让人不喜的。向太后却有一种很抱歉的心态,再想开口问,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气氛忽然间变得有点尴尬,杨怀仁心里却很着急,他必须提醒孟皇后,现在不是发泄她心中不满或者故作清高的时候。

    “妙静仙师,事关重大,还请仙师如实作答,请问您手上可有能证明这个孩子身份的证据?

    如果有,还请您不吝赐教!”

    最后一句话杨怀仁加重了语气,在孟皇后听起来,也确实点醒了她。

    她又一次开口,声音便变得祥和了许多,“请问陛下,可还保留当年昭慈皇后的皇后印鉴?”

    赵煦身子忽然一个激灵,意识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孟皇后把自己成为昭慈皇后,好像说的是别人一般,那意思就是不管孩子将来怎么样,他都不愿意和赵煦或者皇家产生任何的联系。

    而她提到的皇后印鉴,便指出了她要用什么方式来证明孩子的身份了。

    杨怀仁听到“皇后印鉴”的那一刻,便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和他猜想的不错,只要这件事被孟皇后提出来,就可以作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孩子的身份。

    当年管秋漓把孩子送到杨家庄子的时候,铁香玉第一次给孩子洗澡,便发现了孩子后肩上一个圆形的奇怪伤疤。

    伤痕明显是烫伤,而且呈现出一个奇怪的图案,当年样杨怀仁和其他家人也仔细查看过大壮身上的伤痕,可还是没瞧出是什么东西烫上去的。

    不过杨怀仁也很明白,这一定是孟皇后为了将来为了找到孩子,并验证孩子的身份而留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标记性的东西。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身子长开了,那个伤疤也渐渐变大了,但那个奇怪的图案却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基本的比例是不会变的。

    杨怀仁今天带大壮进宫,也早就预料到,大壮身上的这个伤痕,会是关键的所在。

    只是他无法理解,孟皇后为什么一开始不说,非要把这件事留到这种情况下,才貌似很不情愿的说了出来。

    或许是她在等待最佳的时机,也或许是她内心里不想让孩子成为皇子,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入宫的女人的命运,但用在一个孩子身上,也是可以成立的。

    孟皇后以前的性格很温和,也很单纯,也许她这样并不是因为她就真的很蠢,而是她作为皇后,尽量表现出她母仪天下的一面罢了。

    后来经历了那么多,也承受了那么多,她自然能体会到宫中生活的不易,哪怕孩子是目前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将来会登上皇位,她也不觉得这是她想看到的。

    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奢求,是否当皇帝她是不在乎的,她在乎的是儿子这一生能不能平安和快乐。

    何况眼下的局势,就算孩子当了皇帝,难道就一定是安全的吗?显然不太可能。

    孩子还有几位皇叔,这里边也肯定有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之人,把孩子推上皇座,在她看来也许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

    

第1802章:黄金的证明(上)() 
至于杨怀仁为什么这么选择,孟皇后了解一些,却不能完全理解。

    她倒不怀疑杨怀仁对孩子的感情,而是她觉得他们俩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杨怀仁的观点里,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的小家,不管这些目的是单纯或是复杂的,又有没有高大上的理由,但孟皇后是有资格不认可的。

    她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但她也不觉得她有资格去替孩子选择他的一生,要走什么样的道理,过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她内心里也很犹豫,也很纠结。

    也许证明了孩子是皇子的身份,她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孩子相认,甚至有可能生活在一起,重续母子之情。

    可她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像赵煦一样,陷入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这一点也许她和杨怀仁的看法是一样的,当皇帝在外人看起来似乎是天底下最好的事情了。

    可只有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才明白,当皇帝不难,但当一个好皇帝却是很难的。

    昏君和明君之间的区别还是蛮大的,日子过的轻松的昏君基本都留下了千古骂名,明君却又是个苦差事,留下了名声,但一辈子却很少获得最单纯的平常人的快乐。

    权力向来就是蚀骨毒药,让人迷恋的同时,也让人在痛苦的煎熬中无法摆脱。

    当杨怀仁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孟皇后便知道自己没了其他的选择,或许从她那一天见到杨怀仁的时候,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她这时候不站出来证明孩子的身份,遭殃的不仅仅是杨怀仁,自然还有她的亲生骨肉。

    她手上已经没有证据,但一句话,却能让证据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年头的皇后,同样像皇帝一样,也是有一块玉玺的,当然没法和皇帝的玉玺相比,皇后的玉玺更注重一种形式,而不是实用性。

    和宋朝很多虚职的官职的印鉴是一样的道理,这东西更多的是证明身份,而不具备实际的权力证明。

    甚至在赵煦在位的时候,因为前边有高太后的前车之鉴,皇后的玉玺只是在册立皇后的时候拿出来展示一下而已,并没有真正交到皇后手中。

    但为了皇后的权威,宫中同样会用特殊的技法制作一枚同样具有证明皇后至高无上地位的戒指。

    戒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戒指,而是那种戒指表面被做成了小型印章模样的戒指,可以称作印戒。

    印戒同样具有唯一性,不同的皇后,也使用了不同的图案。

    当年孟皇后被废后的时候,赵煦自然会收回这枚印戒,然后在宫中一个特殊的地方封存起来,即便此后赵煦又册立的其他的女人为皇后,也是重新打造新的印戒的。

    也就是说,如果当年孟皇后生产之后,用当时还在她手上的印戒在孩子身上留下了什么记号,便可以证明孩子的身份是赵煦的儿子无疑了。

    赵煦沉着脸,但眼神里却掩饰不住庆幸和激动,想起来他这才觉得孟皇后是个心思缜密的女人。

    当年的她也是温柔贤惠的,只是因为她是高太后给他选的皇后,他才把对高太后的不满发泄到了这个无辜的女人身上。

    赵煦内心里忽然觉得对孟皇后愧疚万分,他也是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补偿孟皇后的,特别是现在知道孟皇后受尽委屈,还是帮他留下了他唯一的血脉。

    只是赵煦想到孟皇后刚才对他的态度,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想在和他有任何的关系,这让赵煦柔软的内心又感觉特别难过。

    赵煦开口吩咐道,“去取昭慈皇后的印戒来。”

    苏公公愣了一下,脸色变的有点为难,眼神却看向了向太后。

    向太后这才恍然大悟,接着道,“那枚印戒当年被收回后,应该被本宫封存起来了。不如本宫其亲自去取来。”

    说着向太后站起身来,其他人也赶忙躬身施礼,向太后摆摆手,领着自己的几个宫人走出了紫宸殿。

    众人面露疑色,忍不住小声讨论起来,赵煦早已经习惯了这帮臣子把他视若无物,也不去理会。

    杨怀仁心情已经很放松了,他瞅了一眼神色越来越紧张的章惇一眼,却早已经失去了得意的心情。

    大壮有些不知所措,却又不好去求助杨怀仁,朱太后虽然不算聪明,不过在她心里,孩子是她的孙儿一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

    于是她把孩子唤到他身边,把大壮搂在怀里,还命身后的宫人取了些点心过来哄着有些茫然的孩子。

    杨怀仁其实对朱太后并没有什么偏见,这样没有心机的女人,就算不喜欢他,也不会成为他的威胁。

    事情都不用他去操心,凭向太后的心智,自然会在将来让朱太后老老实实呆在后宫里。

    他更担心的,还是将来,大壮的身份得到证实,必然会被册封为太子,这件事对朝堂内外的影响,那可就大了。

    让赵煦认可孩子的身份,也才是第一步而已,将来大壮能否顺利成为皇帝,要经历的事情,不论是艰难的还是危险的,肯定还有很多。

    而杨怀仁要做的,也非常多,而且也再不能以大壮的养父自居,就算赵煦目前的情况不足为虑,朝堂上和京城里还有很多明里或暗里的势力,总会有办法找他的麻烦的。

    他自身也好,大壮也好,既然做了这样的选择,就要准备好迎接将来即将发生的一切,杨怀仁也会倾尽所有,帮助大壮平稳渡过这段最艰难和危险的日子。

    时间过得忽然很慢,殿内的众人虽然面色轻松,可大家内心里都在考虑什么事情,却很难让人猜透。

    当向太后再次走进殿内的时候,大家才重新集中精神,盯紧了向太后手上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带锁的木盒子。

    向太后也一点儿不啰嗦,直接当着众人面前,用一把小钥匙把盒子上的条子锁打开。

    当她缓缓把木盒子打开,众人便清楚的看见,一枚黄金制作的金戒指静静地躺在木盒中的一块软垫之上

    

第1803章:黄金的证明(下)() 
这年头黄金的纯度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