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事实是杨怀仁走进府邸,不自觉地便向西望向了那高高的宫墙,但一想到大壮在墙里,他却在墙外,那种缠人的思念便又无法抑制了。

    杨怀仁也想眼不见心不烦,可那堵高大的墙就在那里,抬头便能看见,由不得看或者不看。

    他心中对母亲,对铁香玉,都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一路上还在琢磨着如何去安慰她们,好让她们好受一些。

    可到了家,杨怀仁却发现家里人都已经平静了下来,甚至主动开口来安慰他。

    这让杨怀仁更难过,家是温暖的,可毕竟忽然少了一个人,大人也许还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可孩子们却做不到了。

    他们不敢埋怨父亲,这件事里的道理,他们或许明白一些,却不能完全理解。

    可他们也明白父亲也不是故意的,把大壮送走,也并不是不要他了,而是他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韵儿安慰孩子的话很简单,大壮还有一个爹爹,也还有另一个母亲,他的爹娘也希望能和他在一起。

    小的几个孩子或许还搞不懂一个孩子有两个爹爹两个娘是什么意思,大官已经懂了,特别是他搞清楚大壮的另一对父母亲是宫里的皇帝和皇后,便开始帮着安慰弟弟妹妹们。

    孩子们很懂事,也不再当着父亲的面前提起这件事,只是他们脸上也很难保持笑容,泪水虽然已经擦去了,可眼眶却还是红红的惹人怜爱。

    羊乐天和二丫过来了,本来二丫头对哥哥来了京城好几天了也没去看望她感到非常生气的,尽管羊乐天一直再开导她,可她就是听不进去。

    来的路上早就想好了要如何埋怨一下一直以来都是最疼爱她的哥哥,可进了家门,从母亲那里知道了大壮的事情,也不再有怨气了,闭着嘴巴一言不发。

    羊乐天也赶紧去了厨房准备晚饭,他知道师父现在的心情,也只有美食可以聊以安慰了。

    杨怀仁木木地和家人打了招呼,坐下来之后便有点沉默,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好在二丫头的小闺女很招人喜欢,总是嘻嘻哈哈的,无忧无虑。

    二丫头嫁到羊家已经快四年了,前年才怀上孩子,去年给羊家诞下了一个小千金。

    小娃娃随二丫头,皮肤白,不像她爹爹那样黑黢黢的,而且性子也像她,从小就爱笑,也不怎么老实,在大人怀里一直乱动。

    看着妹子都有了孩子了,杨怀仁才发现时间过得好快,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他忍不住想,现在这个世界,因为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说起来变化好像很大,可感觉上好像又不是那么明显,好多事情确实变了,可好多事情好像还是延续着原先的轨迹在不断前进着。

    空间和时间是怎么回事,杨怀仁也分不太清楚,这个空间和原来的空间有什么联系,他也说不准。

    他也只能尽量不让他现在存在的这个空间发展成原来那个空间而已,他这只蝴蝶扇了很多次翅膀了,究竟这种变化会多么大,他也糊涂了。

    糊涂让人难过,糊涂也让人感觉浑身舒爽,世人大概都是糊里糊涂过了一辈子的,太清醒了,想的事情太多,只能是徒添烦恼。

    杨怀仁再去看还在留着口水傻笑的小外甥女,感觉还是糊涂的好。

    从二丫头手里把小外甥女接过来,他这才露出点真实的笑意,杨母她们看见杨怀仁笑了,这才稍稍安心,她们也怕杨怀仁走不过这道坎,然后变得郁郁寡欢。

    这对铁香玉来说是很难的,理解丈夫和疼爱孩子,这本来是不矛盾的,弄到现在这个样子,她心里很难过,可她最不愿看到的是杨怀仁比她还难过。

    现在好了,有个快乐的娃娃止不住的“咯咯”笑着,渐渐驱散了全家人心头的阴霾。

    二丫头笑着埋怨着哥哥,“哥你小心点!”

    杨怀仁鄙视地瞥了妹子一眼,“你这臭丫头,还不放心我了,哥抱孩子的时候你还也还是个孩子呢!”

    二丫头撇了撇嘴表示不服,她身上的变化让杨怀仁放下心来,以前是多么担心他这个妹子变成女汉子嫁不出去。

    可现在好了,自己的好徒儿娶了她,他们还有了一个可爱又爱笑的女儿,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杨母自然是最幸福的,一对儿女都成了家,她也感觉对得起早早过世的丈夫了。

    不知想起了什么,她又开始教训起二丫头来,“你生了孩子也快有一年了,怎么现在也应该再有喜了吧?”

    二丫头见母亲又开始教育她了,便装作没听见的,躲在哥哥伸手逗弄着孩子。

    杨母可是不依不饶,“姑爷拿定了主意只娶你一个,那是疼你爱你,可你自己不能没点数,你要是不给人家羊家生几个男娃娃传宗接代,亲家那边也说不过去!”

    二丫头很郁闷,早就想到了回娘家母亲会絮叨她,可又不好顶嘴,生怕惹了母亲不高兴,让几个嫂嫂也跟着遭罪。

    。

第1810章:这就是生活() 
杨怀仁从来不认为女人是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可是在心底里,他又觉得羊乐天也好,羊父也好,对于家族血脉的传承肯定是很重视的,特别是经历了那么多坎坷之后。

    所以这一次他站在了母亲一边,也发着牢骚,“娘说的对,既然嫁做人妇了,总要考虑丈夫和公公的感受。

    如果亲家有这样的想法,你帮他们实现了,也不算是为难你吧?”

    二丫头同时被母亲和哥哥数落,也觉得似乎她有点不对,可还是反驳道,“也不怪我啊,生女儿的时候,把乐天给吓着了。

    所以并不是我不想给他们羊家生个儿子,而是他说生女儿挺好,一个也就足够了。”

    杨母被这话气得不打一处来,“不是娘不疼你了啊,而是你这话说的就孩子气。

    这天底下哪有不想要儿子的?

    亲家那边不好说,姑爷宠着你,可你不能就这么认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姑爷本来就是他们家里的独苗了,到你这里要是不生个儿子出来延续香火,不论亲家还是姑爷将来也不好面对列祖列宗吧?”

    “这……”

    二丫头还想反驳,杨母却还没说完,“娘知道生孩子疼,也知道姑爷说那种话是心疼你,可既然你嫁做人妇,就要承担做妇人的责任。

    要不然别人家会说咱们杨家出去的丫头没有教养,不懂礼数。看看你下头这几个侄女,你这个姑姑也要给她们做个好的榜样才是。”

    二丫头有点无话可说,杨怀仁却听的愣了,心说目前考虑的也太长远了,几个丫头还是孩子,要谈婚论嫁起码还要过十多年时间呢。

    孩子们没搞明白大人们说的什么,杨怀仁几个老婆却同时低头不语了。

    杨母也知道教训女儿的话似乎有点殃及池鱼了,忙和和气气道,“你们当儿媳妇的不用惭愧,你们让老身有了三个孙儿三个孙女,老身很满足了。

    当然,如果能多几个孙子孙女,我这个当娘的自然会更开心,可孩子这种事,也都是命,这几年也不知是怎么了,你们的肚皮竟再也没有鼓起来过。”

    杨母虽然是笑着说话,可说到最后还是流露出一些遗憾的意思。

    杨怀仁原本对此并没有很在意,那两三年里也是轮番和几个老婆生了三对儿女,可最近这几年,也确实让他感到很奇怪。

    既然前几年能生孩子,那就说明他的那方面能力并没有因为穿越而受到损害,事实也证明,他在那种事上也是一直很强悍的。

    可惜就是没有让老婆们再怀上孩子,他也想不通。

    按道理说,他的身体早已经不是刚刚来到大宋的时候那样的文弱书生,这些年通过军伍中的锻炼,还有修习上乘的心法,他的身体已经非常强健。

    正常的情况因该是龙精虎猛的他,能多有几个孩子才对,可事实就是这么不凑巧,他再也没让老婆怀上孩子。

    这让他又想起今天刚刚把一个孩子送到宫里,不自觉地扭头看向了门外,天色黯淡了下来,宫墙也渐渐隐藏在了黑暗之中,心里说出不来是种什么滋味。

    看到儿子又想起了伤心事,杨母赶紧换了话题,“也许这就是生活吧,不说了,对了,姑爷好不容易上一回门,咱们一家人在这里说话,让人家一个人去厨房忙活,还真是不好意思。”

    正说着呢,羊乐天带着杨府的仆从正端了一桌菜走进们来,他脸上的汗水还没有擦掉,便笑着道,“岳母大人言重了,孝敬岳母和师父,本来就是小婿应该做的。”

    一家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客气的,大家欢笑着入座,看着一桌菜的时候,杨怀仁发现这十几样菜几乎都是他重点教授羊乐天的菜式。

    转念一想,便有点意识到羊乐天今天主动去厨房做饭,除了理解他今天心情不太好和主动在丈母娘面前卖好之外,也有请他这个当师父的检验这几年来他手艺有没有长进的意思。

    杨怀仁尝了几样,也确实发现羊乐天的手艺进步很大,现在他已经能熟练的掌握上百道菜式,不能说对于食物还是调味的理解,都已经超出了同时代的许多厨艺大师了。

    徒弟的进步让杨怀仁有些惭愧,这些年来,他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厨艺虽然说没有退步,却也没再精进多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他自然明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道理他更是时常用来督促别人。

    他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在的条件下,让他在原有的厨艺基础上再有很大的进步,已经很难了。

    无师自通这种事,也仅仅限于每一门学问的初级阶段,到了更深层次的层面,没有人引导的话,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就像爬山,一开始相对简单,越是接近顶峰的时候便越是觉得困难,而且没有人帮助的话,就更是容易在山顶前的险坡上不停的徘徊。

    这也许就是生活中最浅显的道理吧。

    羊乐天在这些年里能保持这随园一直这么火爆,也绝对不是仅仅依靠杨怀仁最初闯出来的名气那么简单的。

    创业难,守业更难。虽然随园如今占杨家岁入的比例已经非常非常低了,可在杨怀仁心中,随园才是他最重视,也是最在意的产业。

    或者说产业都已经不合适了,厨师,本就是他最认可自己的一个身份,所以酒楼在他看来,早已经不是一个赚钱的生意,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通过随园,他把许多美食带给了大宋的百姓,包括高档的贵价菜,也有许多大众化的美食。

    就说牛肉面,虽然杨家只经营了一家酒楼,可那些合作的生意伙伴,早已经把牛肉面馆几乎开遍了大宋的每一个州县。

    因为这几年来自西北的牦牛和肉牛的供应充足,牛肉面成本降低让价格也大幅的下滑,从最初五十文一碗的价格,降到了二十文一碗。

    二十文的价格,利润虽然降低的很多,可杨怀仁本来也不指着卖面赚钱,而是更在乎让大宋的百姓能享受到类似牛肉面一样的美食。

    这才是他人生的乐趣所在。

第1811章:申王府密会(上)() 
宋朝的皇帝对于军队的控制,是一代不如一代,也许把军队的控制权交到文人的手上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枢密院控制全国的军队,而枢密院里又都是文人中的大佬,这多少有些外行管内行的味道,而兵部没了军队的控制权,只管分发粮草等后勤工作。

    军队实际的掌控权,实际上还是在武将手中,以前还有严格的换戍法限制武将对军队的控制,可后来换戍法断断续续,也便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军人的思想是简单的,当兵吃粮嘛,他们才不管这些粮食最初来自何方,谁把粮饷分到他们的手上,他们便听谁的。

    武将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武德军,杨怀仁和手下的一众将军们,在将士们心中显然比皇帝的地位要高出不少。

    还有好多禁军里也是如此,尽管平时的时候武将受到枢密院的限制,可到了特殊时期,这种束缚也就不那么管用了。

    赵煦急着要册立太子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飞过了宫墙传到了宫外,深夜的申王府正堂里汇集了四五十人。

    这些人里,超过一半是当今禁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有一些朝堂上地位并不是很高的文官,剩下的便是申王府的心腹幕僚。

    高启勋便坐在上首的位置,受伤的高士迁和张叔夜趴在担架上在他下首。

    坐在主位上的赵佖显得有些愁眉苦脸,但很快他便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似的,忽然站起来道,“诸位觉得,本王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