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年春天地上冒出来的花草,也许会更加旺盛一些。

    这才有了数千的犯官家眷乌泱泱的一大片被押解出南门的画面,被砍下来的人头,则装在夜香桶里运出城外,和尸身分离着找了个地方掩埋。

    造反之人是不配有墓碑的,让他们身首分离,便是不想让他们下一辈子转世为人。

    高启勋父子做完了这一切,还专门连夜到杨怀仁府上复命,杨怀仁开始还觉得让高氏父子当坏人做这些事有些内疚,可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便轻笑一声,是他太把那些人命当回事了。

    这世界上从来都是胜利者来书写历史的,成功的反贼可能会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英雄,而失败的反贼,那就只能用死亡把自己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人命重不重要,已经不是道德来判断的事情,更不能用人的情感来衡量,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不可能容忍其他人对他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

    于是这帮失败的人被成为反贼,而历史上被当做反贼的人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记录历史的时候也不会详细描述一个反贼的辉煌一生,只会记录他是如何不自量力造反的,然后又被英明的当权者如何用智慧和更强的力量粉碎,最后对他的评语也只有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八个字而已。

    赵煦没有对赵和他的同党处以最残忍的株连夷族之刑,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反贼家中的成年的男子自然逃不了被砍头的命运,女子和孩子被发配三千里,这些人这种恐怕有超过一半人活不到岭南,押解他们的人也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同情。

    即便一小半人能活着走到岭南,也只能作为奴隶做苦最累的活计,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人身自由,还有人的尊严,当然也绝不会再有繁衍的权力。

    在那种环境下,死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杨怀仁很想说这种株连的制度是非常残忍和不道德的,可事实是他又觉得如果不这么做,如果这些人贼心不死,将来受到伤害的很可能便是大壮,也包括他自己。

    于是杨怀仁开始理解高期许能和高士迁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了。

    这种兴奋不代表他们就喜欢做抄家杀人这种事,而是因为他们做了这些脏活累活,他们会得到很大的利益。

    比如会得到杨怀仁的信任,将来太子继位之后,他们的奖赏会毫无遗漏的补发给他们。

    杨怀仁现在作为上位者,有些事也只是想想罢了,尽管心里会有些不舒服,可却不能表现出来。

    按理说高氏父子做的事情,也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做的,合情有合理,他们兴奋,也是情理之中。

    杨怀仁从高启勋手里接过今天他们抄家的账本来,随手翻了翻,然后便用狐疑的眼神望着他们俩。

    杨怀仁很奇怪,照规矩,让他们父子俩负责查抄这些罪臣的家,实际上是变相的对他们在这次粉碎赵谋反的事情中做出的贡献而给予的嘉奖。

    他们贪墨一些财富,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就算他们自己清高不肯要,那些跟着他们的将士,也是需要奖励的。

    这一点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不满,皇帝自然懂得这些将士需要犒赏,朝中的百官也会睁一只眼闭只眼,只要不过分,便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可杨怀仁惊讶的发现账本里记录的条目太清晰了,连某某家的烂铜皮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这是不正常的,抄家的事情杨怀仁也干过,账目是怎么回事他也很有经验,一般都是记大不记小,记少不记多的。

    犯官的财产里,例如土地商铺房产这种东西,是做不了假的,这些自然会交给朝廷充公。

    而诸如金银铜等可做货币之物,一般只会记录金银,不记铜钱,其他类型的财物,也是类似的道理,大件的归朝廷,小件的截留下来,最后换成铜钱分给有功的将士们。

    龙武卫查抄申王府,就是如此记账的,截留之后,查抄来的东西送去朝廷的府库,那些录事官一个字都不会说。

    这就是规矩。

    可高启勋这么做就有点不合规矩了,将士们虽然没真正像上战场似的杀敌,可做抄家这种事,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还是逃避不了的。

    之前战队了队伍的贡献就算略过不提,但是看着自己倒下人头滚滚,血溅一身的心理阴影,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

    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补偿,任何人都不会反对。

    可是高启勋的账目已经详细到一文钱这么过分,让杨怀仁有点看不懂了。

    高启勋自然知道杨怀仁眼神中的意思,抱拳道,“禀大帅知道,龙蹊卫上下为陛下效力,为大帅做事,不需要酬劳。”

    杨怀仁看他的眼神更奇怪了,有这样的主帅,恐怕在军中要失心失德了吧?

    他问道,“是在场监督的公公太严苛了?”

    高士迁答道,“回禀大帅,并不是,公公们那一份,绝不会少了他们的。”

    杨怀仁这下更糊涂了,看来高启勋父子并没有连公公们那一份也入了账,可既然都这样了,为什么不给自己手下的将士们留下一分赏赐?

    在杨怀仁疑惑地眼神里,高启勋对儿子点了点头,高士迁忽然跪在杨怀仁面前道,“大帅,末将有一事相求。”

    杨怀仁深吸一口气,心说难不成是他们高家有位勋戚中的好友也参与到了这次造反之中,稀里糊涂受到了牵连,所以高启勋父子不敢跟陛下说,只好在杨怀仁这里讨个好? 富品中文

    

第1845章:军人的责任感() 
杨怀仁好心劝道,“高侯爷,你做了那么多事,隐忍了那么久才得到如今的大功劳,你可不要不珍惜。

    我知道那些受到牵连的人里边可能有你的故交,但你要明白,他们做过的事情,他们就应该想到后果要自负,所以你的想法或许可以理解,却不能那么做。

    今天你做的事是大义,你想说的事情是私情,大义和私情相比,高侯爷可要分的清楚啊。”

    高启勋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来耐心听完,才谦逊道,“大帅教训的是,那些跟着赵谋反之人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就不值得可怜。”

    杨怀仁见他话说的轻巧,不像是要替某些人求情,这才认真了起来,又问,“那高侯爷这是?”

    高启勋看了一眼高士迁,高士迁单膝跪地道,“末将希望将来能跟随大帅东征西讨,壮我大宋将士威名!”

    杨怀仁这下明白了,高家父子这是想投诚,这是杨怀仁没想到的,也是他感到欣慰的。

    高启勋在粉碎赵造反阴谋的过程中,是出了大力的,能委身赵身边做卧底,又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对官家来说这样的将来是一定要大行赏赐的。

    虽然现在赵煦没有直接奖赏他们,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煦这是想把奖赏有功之臣的事情让给太子,好增加太子在朝廷和军中的威望。

    凭这份功劳,高启勋的爵位大概会提一提,而高士迁也会升官,他们父子将来不论是声望还是实际的权力,都不会少的。

    可以说,只要太子将来继位,他们高家便可以以功臣自居,即便在文官集团的眼里,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谁也不敢小觑。

    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现在还要借着杨怀仁这棵大树来乘凉,可高士迁的话却表明了他们父子的态度。

    高启勋并没有居功自傲,在杨怀仁面前依旧严格遵守礼仪,高士迁更没有因为有了功劳便打算过上清闲日子的想法,而是希望将来能跟随杨怀仁左右,如果有机会出征,他也甘愿作为前锋。

    这就很难得了,正常情况下,当兵也好,当将领也好,盼着能出征打仗,那是为了建功立业,然后得到封赏荫妻庇子,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可高启勋父子俩,功劳有了,勋位爵位也有了,家里钱也不缺,不需要在冒着生命危险去搏前程。

    高士迁却希望能带兵出征,那就纯粹是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感了。

    杨怀仁笑了,看着高启勋父子,从他们的眼神里就流露出一种坚定,今天他们这么做,绝对不是吃饱了撑得做做样子,而是真心实意不想躺在功劳簿上醉生梦死。

    而且杨怀仁觉得高启勋是个很有智慧的武侯,他虽然不参与朝政,却对朝中发生的事情聊熟于心,甚至眼光独到,早就看透了杨怀仁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聪明人其实不用过多的搞一些无聊的试探,直接把话说白了,表达真实的想法才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杨怀仁问道,“高侯爷觉得本帅意欲出征?”

    高启勋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大帅的心境,不像是安于现状之人,燕云之地犹在契丹铁蹄之下,老夫不信大帅就从来没考虑过。”

    高启勋能这么说,杨怀仁便觉得他早就从某些信息里看到了或者猜到了什么了,杨怀仁不确定高启勋聪明到什么程度,便没有接话,而是做出一副你继续说,我继续听的样子。

    高启勋接着道,“当年陛下能让大帅带兵去江南,这已经很不符合常理了,唯一的理由,就是陛下心中惦念燕云失地,所以才敢放手让大帅去江南练兵,试图找出一条强军之道。

    之后大帅上书陛下要求征伐交趾,陛下连考虑也没考虑便力排众议支持大帅。

    旁人眼里这是陛下对大帅的放纵,在老夫眼里,却是陛下在试验大帅的新式练兵之法练出来的将士究竟有怎么样的战斗力。

    结果证明,大帅的新式练兵之法是相当有效的,只不过在禁军中的推广并不顺利,不少人因为对大帅的个人私怨而阴奉阳违。

    给别人看的样子做了个十足,可实际上并没有按照大帅的方式真正去操练士卒,加上西征西夏的胜利让很多禁军将士被冲昏了头脑,所以禁军比之以前,不能说没有进步,只不过进步很小。

    迁儿所在的龙蹊卫,严格按照大帅的新式练兵之法操练,本来老夫也以为全大宋能和大帅麾下的武德军相媲美的军队非龙蹊卫莫属了。

    可今日再见已经改编的龙武卫将士,才知道龙蹊卫和龙武卫的将士相差依旧很远。

    老夫军伍出身,其实也不求多少高官厚禄,只求能为国上阵杀敌,马革裹尸,以慰祖先威名。

    只可惜老夫上了年纪了,已经力不从心,不过老夫的儿子还年轻力壮,难得是他很老夫一样有一颗赤城的报国之心。

    迁儿不想只是当个从来不打仗的大将军,他宁愿做一个能真正上战场的小兵。”

    高士迁也附和道,“求大帅成全!”

    杨怀仁被高启勋父子的态度感动了,眼下正是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才显得大宋的禁军没用。

    所谓大将无能,累死三军。禁军中的统帅大都是有爵之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悠闲生活,早已经不愿意上阵打仗了。

    即便军中不少将士希望能实现他们做为军人的人生价值,可惜苦于没有机会,只能在无聊的生活中渐渐消磨了意志。

    如果他们都能有高启勋父子的觉悟,大宋的军队也不至于这么不堪一击了。

    当然,这样的现象已经有所好转,杨怀仁这些年通过军功得到的东西,也让很多人眼红。

    不管这种眼红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也不敢他们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加官进爵,只要能让他们从新有了斗志,那都是好的。

    杨怀仁也从高启勋的话里听出来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他能斩钉截铁的认为杨怀仁对燕云之地有想法,就一定分析出了什么。 富品中文

    

第1846章:强大自己削弱敌人() 
杨怀仁笑道,“高侯爷老当益壮,您太谦虚了。”

    高启勋很高兴,抱了抱拳道,“大帅谬赞了,老夫还有些自知之明,大帅第一和老夫相见时老夫虽然也是骑着马,可惜那都是强撑和做样子罢了。

    老夫年轻时不注意保养,上了年纪才发觉身体衰落的太快,各种病痛缠身,骑一天马筋骨疼得三天下不了床呢。”

    说着高启勋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也没什么,人的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命数注定的,现在也已经是你们这一辈的时代了。

    你们在前边建功立业,老夫也还可以在你们身后帮着守护家门,也算是老有所用。”

    杨怀仁笑着点点头,实在也没必要和如此坦然面对衰老和病痛的老人瞎客套。

    “高侯爷既然知道武德军是陛下做的一场试验,那么也应该对本帅做的事情了若指掌了?”

    高启勋信得过杨怀仁的人品,也不觉得他说这种事是反讽什么,很自然的接话道,“了若指掌谈不上,但大帅的一些做法,确实让老夫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