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若辽人死守大同,赵祯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蚕食之计他早已准备好了,从太原府,真定府,以及被大宋拿下的蔚州,奉圣州三个方向向大同府施压,形成合围之后断绝粮草,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断其水源。

    现在辽人居然送来如此大礼,赵祯自然乐于接受,斜斜的靠在锦榻上对包拯道:“辽人献上大同府只为借道中京,如此包学士以为如何?”

    包拯稍稍一想便皱眉道:“辽人上京必有异动,甚至关乎国鼎,否则辽人必不会下次重注,以大同府为礼,以燕云全境为媒。”

    赵祯惊讶的望着包拯,没想到这个古板的包希仁居然还有着如此通透的心思,以点及面的想到了上京城的政治,看来包拯这几年在析津府学了不少的东西,抬头看了他一眼,年纪仅仅比自己大上一岁的包拯,在样貌上却比自己老陈不少,看来在析津府他可没少吃幸苦。

    “没错,张俭前来借道乃是辽朝皇太弟耶律重元欲图谋反,故以大同府为谋,领辽朝十万精锐回朝勤王,匡扶皇长子耶律洪基,朕以应允。”

    包拯躬身道:“陛下英明,助辽皇正统继位,乃是有德之君为之,与理与法皆为上善之举。”

    赵祯就知道包拯会这么说,包希仁把礼法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规矩在他面前重如泰山,定然会支持辽人正统皇嗣,这不关乎辽朝是否与大宋敌对,乃是出于公义。

    云中大同对于析津府的重要不言而喻,但包拯也能从中看出端疑,如若官家把析津府升为陪都北京,那大同对析津府的重要更是显著,乃是析津府的西北锁钥之地。

    燕云全境已然是大宋的囊中之物,这是幸事,但也是大宋的危机,包拯从赵祯对析津府以及大同的安排和规划上清晰的感觉到迁都才是官家的最终目的。

    包拯担忧的并不是迁都本质的问题,而是迁都对大宋的冲击,迁都固然是对草原门户的镇守,但如若迁都的代价太过高昂,那在包拯的眼中便有些得不偿失。

    赵祯从锦榻上站了起来,走在后苑的小道上,析津府皇宫的建筑风格虽与汉唐之风颇为相似,但其中加入了许多东京城的布局颇为相似。

    对于析津府的城池和皇宫赵祯尤为重视,中原王朝对本就是以防御为主,虽说这几年赵祯努力的扩展,但都是向南发展,南海诸国的资源不断向大宋汇集,也都是为了对北方用兵。

    归根结底还是运输限制了大宋的发展,相对于迁都这才是应该放在首位的东西,火车的研发已经加速进行,而这也是为什么赵祯把迁都的时间定在三五年左右的重要原因。

    一旦出现四通八达的铁路,在辅助以公路交通,赵祯相信没人能阻止得了人们迁徙的脚步,人都是这样,会用自己的双脚去选择更好的生活,即便大宋的百姓极为踏实也会向往更好的生活。

    漫步在后苑之中,这里的假山已经有了,池塘也在修建,而花草树木的移植已经开始,宫中的内侍和宫女也差不多满编,包拯在一旁相随,他在思索如何用妥当的言辞来上谏官家打消迁都的念头。

    析津府皇宫的修建已经耗费了不少的公帑,这在他看来是极大的浪费,这些钱财如若用在别的地方将更加的有价值,这也是他反对迁都的原因,费用太大。

    但这些在赵祯的眼中却不是如此,修建皇宫城池,铺设公路,这些都是基础设施,也会为析津府乃至大同府的百姓提供更多的活计,是带动两地发展的重要基石。

    这里的百姓需要安置,并且要转型成和大宋相同的模样,否则拿下大同府和析津府如何发展?提高两地百姓的生活,增加他们的收入才能使得两地的商业跟着发展起来,大宋说到底还是以商业最为发展与扩展的动力。

    大宋是什么样的生活析津府的百姓都知道,他们也向往那样繁荣的生活,这意味着大宋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析津府和大同府两地需要的官员很多,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宋冗官的问题。

    开发岭南之地已经让大宋甩掉了冗兵的厢军,官员也得到了适当的安排,现在只需顺利拿下大同府便可让国内闲置的官员北上安置,也可大开科举兴办教育,空缺官员的位置多,自然参与科举的人数也多,调动了百姓文人的积极性,这些对大宋的发展极为有利。

    赵祯所看到的东西,官员们却很少能看到,即便是夏竦,包拯都明白赵祯的用意,对大宋的未来规划赵祯已经存在肚子里,就犹如这正在建造的析津府皇宫一样。

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谋() 
    距离风衣城不远的白登山上,大宋的军营连成一片旌旗招展,气势恢宏,从析津府日夜兼程赶来的金牌急脚递已经到了山脚下,正随着一段缓坡向上吃力的前进,营地门外的守卫早已注意到了他高声叫道:“可是急脚递?”

    马上的骑士大喝:“看不见某家身后的檄羽吗?快叫狄青前来,某家有圣旨传来!”

    “大胆!狄帅的名讳也是你能直呼的?!”一帮守卫怒声喝斥,但看到来人的容貌后便止住了嘴,灰溜溜的向帅帐而去,来人不是旁人,正是御前亲卫司的彭七

    对于彭七这样官家身边环卫官的头子,谁也不敢得罪,即便是狄青都要以礼相待,当他得知急脚递居然是彭七的时候便亲自到了帅帐之外迎接。

    “我道是谁来了,原是彭指挥,一路赶来可是劳顿幸苦了?”

    彭七摸摸了胯下便从怀中抽出一张明黄色的圣旨道:“从析津府到你这白登山,某家只用了一个日夜,幸亏这大食马后力强劲,否则怕是还要耽误一些时间,摆案接旨吧!”

    狄青道了一声:“幸苦!”便把彭七引入帅帐,帅帐之中早已摆好了香案,彭七站在上首打开旨意道:“受天滋命,大宋皇帝诏曰:狄青所部驻扎白登山,辽人无异动,则大军待之,参知政事夏竦不日便至,携辽朝使者张俭另有要事前往,大同府乃燕云重镇,不可强攻。今辽人愿奉大同府与皇宋,乃天赐之机,然辽兵十万欲借奉圣州北上,朕以应允,狄青所部当一路尾随静观其变,若辽人北上则两军相安,若辽人异动,可以雷霆击之!切记谨慎,不可懈怠!”

    狄青在听到圣旨后便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他猜测果然没错,上京城有所异动才使得张俭前往析津府面圣,但为何官家会同意张俭请求?如若能拿下这十万辽朝精锐该多好,不光能收回燕云,甚至能在最大程度上的消灭辽朝军队。

    这些都是辽朝的精锐之兵啊!一旦全数留在了燕云之地,那辽人将失去一股非常大的战力,并且也消灭了他们的后续力量,不是什么人上了马都会变成骑兵的,即便是辽人在马背上长大,但战场上与草原上却完全不同。

    彭七干咳一声让狄青回过神来,伸手接旨道:“臣狄青接旨!”

    看着一边擦汗一边向帐外走去的彭七,狄青伸手拉住了他道:“彭指挥莫急,本帅还有些事情要问你嘞!你是官家身边的近臣,一定知道官家是如何想的,为何不乘机拿下这些辽人,反而要放他们离开?”

    彭七擦了擦脖子上的汗,瞥了一眼狄青道:“这事情嘛你还真是问对人了,官家的意思很简单,放这些辽人回去让他们和皇太弟耶律重元窝里斗呢!我大宋只要做到隔岸观火便可。犯不着浪费我大宋的兵力和他辽人死斗。这不是好事吗?瞧你的意思是不太赞同官家的计策啊!”

    狄青脸色一变道:“原是如此,我大宋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拿下大同府,这样确实是好,但也不是让这十万辽兵轻松回去了吗?即便是辽朝内乱,但有了这十万大军,辽朝的皇长子必然能轻松击溃耶律重元,这十万精锐还是会对我大宋构成威胁!”

    彭七望向狄青,眼前这货的意思就是要把辽朝这十万精锐给杀了才能睡得着觉,这也实在是太狠了些,小声说道:“你可别打算动什么歪心思,官家已经下旨,你要是在这个时候动手,怕是会被朝中的文官给参死!”

    狄青失望的点了点头:“狄青明白,但只不过是觉得这个时机有些浪费了而已,否则除去这十万人,整个辽朝对我大宋的威胁屈指可数。”

    彭七笑道:“这有什么?我大宋能在辽朝面前赢一次,那以后次次便可赢得!再说辽朝要是一点本事都没有,那才不是好是呢!”

    对于彭七的言论狄青很是好奇,拉住彭七的胳膊道:“你这话是从何说起?”

    彭七笑道:“你这有酒没有?”

    “大军在外,军阵之中岂可饮酒?!”

    “当真没有?!”

    “有但不能多喝,身为主将的我有一点私藏,你这下可让我颜面扫地了!”

    彭七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拿酒来,某家便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狄青无奈的苦笑:“好好好,便让你喝一点,彭大哥在政事上总是比我狄青要清楚的多,如此一来也好指点狄青一二。”

    彭七连连道:“汉臣客气了,这也是某家多年得出的经验之谈,算不得什么,待你班师回朝后,必会飞黄腾达,常伴管家左右也就自然知道了其中的奥妙。”

    两人走出帅帐,在山中一块巨石之上坐下,山风扑面带着整整青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两人就这样坐下,两坛好酒,几个山珍野味做的下酒菜,端称得上是把酒言欢了。

    只不过两人所讨论的问题却不是那么的轻松,彭七首先开口道:“放辽人过境有何好处吗?”

    狄青稍稍摇头:“在狄青看来只有彻底把这些人留在大同府才是上上之策,最大程度上的歼灭敌人的军士才是正真消耗敌人的办法!”

    彭七忘了一眼狄青,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白净英俊的年轻人杀伐之心如此之重:“这十万辽军不是个小数目,这不是十万头羊说杀就杀,如若扑杀这些人恐怕我大宋将士也会死伤不少。”

    狄青微微摇头道:“战场上哪有不死人的,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便是战争的精髓,这是官家亲口所说,狄青一日不可忘怀。”

    “但你却忘了,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陛下之计,既有上兵伐谋,又有其次伐交,只不过是你没看出来罢了!”

    狄青给彭七满上一杯酒道:“还请彭指挥指教!”

    彭七笑道:“官家借道辽兵,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大同府,这是其次伐交,官家放辽兵十万回朝争夺皇位,这是上兵伐谋!”

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来的炮声() 
    狄青惊奇的望着眼前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要不是知道彭七的为人,他还真看不出来彭七居然有如此能耐,一句话便把官家的用意说的透彻析理,让自己醍醐灌顶一般对整个事件了若指掌。

    顺手给彭七斟酒道:“彭指挥真知灼见,狄青佩服,以后还望彭大哥多多提点。”

    彭七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某家可提点不了你,某家现在的兵权都被官家收走了,不过是个小小的亲卫司指挥使而已,需要你狄青提点才是。”

    狄青还要再说什么,彭七却伸手打断他的话笑眯眯的说道:“你看不出官家是在有意栽培你?但你要记住,咱们是武将,永远不可走的太靠前,官家越是栽培你便越要谦虚谨慎,其中的道理你也应该知晓。”

    狄青点头道:“多谢彭指挥提点,狄青谨记。”

    “现在你要做的便是整顿兵马,告诉这些大宋的儿郎们,封狼居胥,建功立业的时候就快到了,只要监视这十万辽兵过境,大同府便是我大宋的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狄青稍显茫然的摇了摇头,在他看来这是战争的结束,但彭七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美美的咂了一口酒,彭七隔着酒气,脸上冒着兴奋的光芒大声道:“自然是燕云光复!海内一统!如此功绩旷世罕见,虽说官家乃是御驾亲征的主帅,但你狄青的功劳世人也都看见了,想推脱都推脱不掉,从此以后小心做人吧!”

    彭七说完便不再言语,一个人在那喝闷酒,而狄青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沉默的坐在原地,他是白身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的,官家曾经说过他是所有将士的希望,那自己倒地该如何?

    是如彭七所说畏首畏尾,还是不惧留言应时而上?

    现在放在狄青面前的问题不是如何的带兵打仗,而是进退之道的选择。

    奉义城的辽人士卒早已是高度戒备,但萧惠的十万大军出现的时候,他们便以为宋辽之间的决战即将开始,但两军对峙却又迟迟没有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