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会烧透外面的一层薄薄的铁皮。

    当楼车到达城墙的前面,车中的将士砍断了系好的绳索,巨大的门板轰然落下砸向城墙,倒霉的西夏人便被死死的压在门板下,当场吐血而亡。

    抽出刀剑的禁军将士扑向西夏人,他们手中狭长的横刀在配重的作用下极其适合劈砍,配合盾牌的格挡很快组成一个小小的杀阵,此时不断的有楼车靠近城墙,而这巨大的怪物也引起了西夏人的注意,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付耧车上面。

    很快城墙上便开始产生一场拉锯战,西夏人开始使用火油对付这个庞然大物,火油不惧水,甚至可以在水面燃烧,大宋的耧车很快便在将士们的惨叫声中被西夏人付之一炬,熊熊燃烧的火焰让车中的将士不得不提前砍断绳索跳向城墙,距离较近的还好一点,远的便只能坠车而亡。

    城墙上的禁军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即便他们的刀锋再犀利,也抵挡不住西夏人的人潮,谁都知道铺上城墙的敌人最为难缠,也是最致命的存在,应当第一时间消灭掉,否则后患无穷。

    西域人采用了一种极为奇特的砲石器械,一个巨大的石头被绑在木杆的一头,长长的臂杆上是一个巨大的软兜,百余斤重的石块便放置与其中,石块被搅拌高高的吊起,当打开机括的时候,巨石便会迅速的下落带起长长的臂杆把百余斤重的石块投向远方。

    无疑这东西对西夏人的打击颇为致命,百余斤重的砲石砸在城墙上往往带走数人乃至数十人的生命,若是砸在城墙的表面,那便是一阵地动山摇,在坚固的城墙能经得住几次砸击?

    宋人在撤走的同时,开始向西域人学习这种发石机的制作,精巧的原理和简单粗暴的制作方法让宋军大为惊叹,西路军将领杨仲贤见到此物如获至宝,应是回回人制造的便命名为回回炮。

    原本在格物一道上精湛的宋军本看不起西域人的玩意,但在这威力巨大,精准较高的回回炮面前却不得不虚心学习,西域人感激大宋的出兵相助,便毫无保留的把制造之法倾囊相授。

    在西路军中能工巧匠的精心研判之下,回回炮便被西路军造了出来,其实这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配重加杠杆原理,本就深谙格物之道的大宋匠人仿制回回炮轻而易举,同时他们还在回回炮的基础上测算配重,加强臂杆的长度与硬度,从而使得西域的回回炮成为一种更加高效的攻城器械。

    原本只能发射百余斤的石块也变成了数百斤,在重量上翻了好几番,令西域人赞叹不已……

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 
十万骑兵的阵仗有多大?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沿着地平线密密麻麻的冲杀过来,给人以骇人的感觉,大宋将士们严阵以待,在这种攻势下即便是你夺路而逃也是无用,反而更加容易被屠杀。

    还好,这些骑兵都是西夏的普通轻骑,并没有铁鹞子那种重装骑兵的存在,宋军长舒了一口气的同时用最锋利的陌刀迎敌!陌刀阵是大宋军队的必备的军阵之一,所有步兵军团若是没有陌刀手,便等于暴露在骑兵的脚下,任人宰杀。

    十万人对十万人,十万步卒对阵十万轻骑,大宋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十万宋军并非没有骑兵,这么大的一支军队必备一支身穿板甲,手持马槊的重装骑兵才行。西路军队重骑约有八千,这八千人不到最后杨仲贤绝不会撒手。

    大宋即便是有盐州洪州两地产马,但军马的数量也远远不够大军所需,官家为了组织一支全数由重甲骑兵组成的军队,把大宋每年出产的战马多数调给了背嵬军,踏白军,以至于西路军和南路军并无多少军马。

    自己手中的这八千重骑已经是相当来之不易的了,西路军不像南路军有狄青这位主帅的支援,唯一的助力便是青塘联军,所以这八千人杨仲贤把他们看得无比宝贵,绝不会用在西夏骑兵的反冲锋上。

    长长的陌刀被插入土地之中,歇脚四十五度是最好的迎击角度,锋利的长刀便是阻挡敌人骑兵的拒马!前面的橹盾手牢牢的抵在盾后,用自己的身体为袍泽抵挡西夏骑兵射出的弓箭。

    长刀如林,形成一片荆棘之地,若是从空中俯瞰,仿若菱形钢铁的森林,而西夏骑兵就如一个楔形狠狠的撞击在这片钢铁丛林之上,战场的瞬间凝固了,不断的撞击使得大宋军阵开始变形晃动,但宋军将士依然努力的保持着阵形不散。

    军中流传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阵形不散,军阵既是无敌!”据说这是官家留下的训言,所有人都谨记在心,努力的保持着阵形,且不断以手中的兵器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大宋的军阵很大,中间留下的空地很多,这是为了在军阵受到敌人压迫时留下的缓冲地带,也是一块收缩的地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大军面对敌人冲击的时候,挤压在一起不利于施展。

    大宋的军阵从来不是死的,虽然是步兵,但他们依然灵活多变,橹盾手,陌刀手,捉刀手,弩箭手,等多种多样的兵种使得大宋的军阵相当稳固,也能对敌人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打击。

    杨仲贤说到底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将领,赵祯之所以让他担任西路军的主将就是因为他的扎实,也正是符合西路军的特色,一行一动之间颇有章法,即便是遇到十万骑兵的强攻也没有动摇他的军阵。

    杨仲贤稳坐中军,越是在这个时候,中军越不能乱,各种命令与调令通过专门的传令兵抵达战场的每一处,旗号,铜哨声是指挥这一庞然大物的关键所在。

    只要中军的主将旗帜高高竖起,便不会有人担心,主将是将士们心中的定心丸,高高竖起的旗帜不光代表着主将,也代表着大宋和官家,时时刻刻的提醒众人,这不是一场自己的战斗,而是为了大宋,为了皇帝在战斗!

    陌刀挥起,带出一条条白色的匹练,身穿板甲的陌刀手如一个个坚硬骇人的堡垒,在阳光下反射着银白色的光芒,陌刀手的重要任务便是保存自己,并且用手中强大的陌刀斩杀敌人。

    现在大宋的陌刀已经经过一定的改进,刀身更加沉重增加了劈砍力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挥刀的惯性,刀柄下方的配重可以让长长的陌刀再次完成下一轮劈砍。

    十万大军的战线非常长,且西夏人并没有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对大宋的军阵之中,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支援甘肃军城,此时大宋军阵的弊端也被凸显出来,机动不足。

    宋军只能坚守军阵,一旦移动起来便会被西夏骑兵寻找出破绽从而冲阵,杨仲贤自然不会让西夏人得逞,但却也无法支援青塘联军,西夏骑兵很快便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对西路军形成攻势,另一路则是赶往甘肃军城堵截青塘联军。

    杨仲贤很快便发现了西夏人的目的,若是青塘联军被西夏援军堵截,那必将使得战力本就不行的青塘联军大乱,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下来,杨仲贤对青塘联军的战力了解的一清二楚。

    相比大宋军队,青塘联军完全是靠一股子复仇与热血在坚持,军阵之间多以相互配合厮杀为主,并没有稳妥的战法,这也导致了他们适合打顺风战一旦被西夏人打乱,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但此时的西路军已经被西夏的数万骑兵给拖住,一时半会根本就没有机会脱身驰援,杨仲贤唯一的选择便是动用那八千重骑兵杀出重围,前往甘肃军城之下驰援青塘联军。

    八千重甲骑兵战力非凡,但到底值不值得这么做却成为困扰杨仲贤的难题,在战场上有的时候最难的便是抉择。

    是留下这八千重骑以防万一,还是让他们去帮助青塘联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杨仲贤咬牙吼道:“传令八千铁骑,着甲持锐从北路出驰援青塘联军!”

    随着杨仲贤的话,八千整装待发的重骑兵立刻上马,他们是军中的精锐,所向披靡的出存在,亦是一支铁血之军,因为他们曾经是北伐燕云亲随赵祯出征的重骑之一。

    无论忠诚,果决,坚毅,都不输与狄青手中的背嵬踏白二军,这八千重骑还被赵祯赐名钢锋,意在钢铁铸就所到之处,扫荡一切之意。

    宋军之中能得官家赐名的部队并不多,除了往日的上四军之外,便只有背嵬,踏白二军,但一支小小的八千人重骑,能得官家赐名,便可见他们的犀利。

    这也是杨仲贤以此一搏的原因,他相信有着八千精锐重骑的支援,青塘联军定然能稳住阵脚,让他们心中再次觉得这是在和大宋打顺风战的感觉。

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骑,所向披靡() 
石虎,钢锋骑兵中的都指挥使,虽然只有八千人,但他们的待遇与地位与上四军一模一样,连石虎都获得了高价武将才能担任的都指挥使一职,他是只属于赵祯调遣的殿前司官员,可见他在官家眼中的分量。

    这八千人和其他各军不同,虽然属于杨仲贤这位西路军主将的统辖,但却有着自己独立的作战体系,并不同于普通禁军将士,而且他们不是役兵,而是募兵,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募兵享受国朝俸禄,与役兵较少的军饷不同,他们的活计便是军人,就像上四军中的老兵教员一样,只不过他们要训练,并且随时准备为国而战,冲锋陷阵。

    甚至有不少人希望从其他军中转入钢锋军,但这里可不是想来就来的……

    重甲骑兵乃是军中的移动城寨,骑兵全身都裹在厚厚的装甲之中,骑兵的坐骑也都身披重甲,只有马的小腿裸露在外,马眼外也都罩有防止弓箭设计的眼罩,装备一个重装骑兵的钱财甚至可以装备一小队的棘轮弩手或是半个小队的胸甲步兵。

    大宋的骑兵盔甲在不断的演变,为了方便甚至袖口还有保护两手的连指手套,紧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作战服,以防甲衣上的铁片被日晒雨淋而生锈,但作战的时候便脱去那层上衣。

    八千人的重装骑兵着甲迅速,多年实战与操练下来让他们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两两之间互相配合,着甲只需一盏茶的时间,战马是最先披上盔甲的,之后便是身穿板甲的骑兵踩着马鞍上马,这是一件极其考验腰力与技术的活,毕竟整装待发的骑兵单单是身上的盔甲便有足足有六十斤重。

    还好大宋的战马全部是负重惊人,耐力持久的阿拉伯战马,当钢锋军上马之后,一支狰狞如野兽般的钢铁洪流便出现了,步卒见了大声喝彩,叫好声响彻战场,这是属于大宋的骑兵,这是大宋的力量,就如同后世人瞧见自己国家的威武之师后所发出的欢呼一样。

    在装备上,钢锋与背嵬,踏白军略有不同,他们不光装备了棘轮弩和马槊,马刀等常备武器,还装备了一柄极长的骑枪,据说这是官家曾经想出来的,在试验了几次之后效果很好才装备钢锋军实战,若是在实战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那自然会在大宋所有的骑兵中推广。

    这是一种木质的长枪,实战中骑兵驱马加速,使得坐骑以最大的速度对敌人发起冲锋,临接近时将骑枪水平或近乎水平指向敌人,利用冲锋加成刺杀敌人。当然因为冲击力巨大,骑枪的枪身一般采用有一定硬度而易折断材料以便保护使用的骑士,所以这东西是一次性的,使用者会在骑枪折断后立刻弃枪,拔出身上的特制的马刀杀敌。

    当然并不是这八千人都装备了这种骑枪,只有三千人装备了这一极长的,他们的作用便是用来破阵,同时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威压。

    这些骑枪的规格都是一样,基本是在两米左右的长杆头上安装尖锐的金属枪头,硬木制的枪身在握持位置有护手,后部有配重的木锥,这样当马上的骑士举起骑枪的时候便能轻松的掌握平衡,而有些骑士甚至会在马鞍上制出枪托孔以吸收冲锋刺杀的巨大反作用力。

    所有的骑枪都是木质的,骑枪是作为一次性的武器使用,因为一次冲击后骑枪几乎必然折断无法继续使用,过于坚固的骑枪反而会对马上骑士的握持手乃至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要使用这种骑枪需要精湛的骑术,这也是为何装备钢锋骑兵的原因,他们无一不是骑兵中的翘楚,甚至本领还在踏白军之上。

    大宋军阵的钢铁森林是以步兵为主,以陌刀为锋,这是让敌人自己被动撞上的防御,而八千钢锋骑兵的钢铁森林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主动出击,效果自然大为不同。

    八千钢锋铁骑举着两千杆骑枪缓缓加速给马儿适应的时间,随着速度的越来越快,这支骑兵所发出的声音居然如滚滚天雷般厚重,仿若数万人的气势。

    当靠近西夏骑兵的时候,钢锋军诠释了什么叫重装骑兵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