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年的进士科一旦得了春闱功名,成为贡生的他们再参加殿试便很难被刷下,几乎每届参与殿试的贡士最后都得到了进士的名头,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但今年赵祯为了提高难度可不打算就这样轻拿轻放,有些人得了贡士之后,参见殿试的热情便不那么高涨了,主要原因是他知晓自己的水平,殿试主考策论,其他的内容一改不考。

    而策论这种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政治水平与头脑,简单的来说,一句话便可暴露他的才能,因此许多人选择用稍稍中庸的文章蒙混过关。

    这样的文章没有什么营养,只不过是歌功颂德,或是追忆大宋立国不易,太祖太宗功德之类的,还有些人指出时弊,却没有解决之道,一个劲的说这不好,那不好,可全文没有一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同白话。

    这些文章并不能体现个人的才能,但即便如此,作为皇帝很难给这些人刷下去,因为这些文章没毛病……

    。

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学子大骚动() 
既然赵祯同意了欧阳修对这次科举制度的改革,那改革便要持续下去,对于赵祯来说,反正有人背锅何乐而不为?

    科举为国取仕,往小了说给大宋的百姓以跨越层次的希望,往大了说关乎国本!

    而今年的科举却是最不寻常的一次,甚至不用别人说,北京城中的百姓便自己都能感受得到,落榜的举子忿忿不平,“太学体”一律被刷了下来,这是最让人惊讶的事情。

    在春闱结束之后,便有人探听到消息“今年的太学体一律不取。”待放榜之后,这消息果然应验了,许多人觉得这是朝廷的不教而诛,不录太学体为何不早行文?

    非要等到临考之前才说出一句“太学体废之不用”来?许多人都是写了几年的太学体,甚至十几年,一下让他们改用别的文种又没有把握,只好硬着头皮写下一些看似太学体又不似太学体的“四不像”来。

    结果不用说,统统被欧阳修大笔一挥的划掉,连被主考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是说,写得再好的文章,只要是太学体就没有机会过审,直接变成废纸。

    如今北京城的春闱已经结束,但城中的学子却久久没有散去,落榜之人心中的怨恨自然难平,许多人托人找关系的让家中在朝为官的人向上递话,或是污蔑欧阳修,或是为太学体的考生开脱。

    但最后的接过显而易见,赵祯就是不松口,所有的官员都是无奈,科举这种事情向来只有官家一个人说了算,自真宗朝开始,官家便已把科举牢牢的攥在自己的手中。

    赵祯是对欧阳修的信任,信任他的人品,信任他的为官之道,同样的也是让百官瞧见,自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参奏欧阳修的奏疏已经堆满了一箩筐,多是家中有后辈在太学之中或是参加今年大比的。

    太学乃是大宋的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这里面的学生只有官宦人家子弟,没有旁人,但说来尴尬,从这里走出的进士可就没有多少,大多是荫恩步入仕途的。

    太学中有一座辟雍,这是从周天子开始便在京城中建立的大学,华夏文明延续至今,这辟雍也流传了下来,外为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辟雍传承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原先的教书育人的地方,而是作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不光在国子监中有辟雍,在太庙中也有一座辟雍,这两座辟雍都是太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学堂,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可见这辟雍的重要与高贵,但现在,大宋国子监的辟雍中却聚满了人,一位年轻人在孔夫子的塑像之前大声疾呼“夫,小人以得志,一言而废我等十年之寒窗,蒙蔽君上,废太学体而不早述,致使我等十年磨剑一朝全毁!如此可恨之人定当直面揭穿而后快!”

    “刘几斋长说的好!”

    “我等楷模不过如是!”

    “当去找他欧阳修好好说道说道!”

    台阶下的太学学生大声附和,而太学的直讲,学谕,学录等人却晒然一笑,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已经被落榜冲昏了头脑,是应该让他们发泄一下。

    太学的学生那个不是出自官宦自家,自己可没必要得罪这些人,就算是应了刘几的话,这些学生遇到了当朝的副相,也不敢肆意妄为,最多便是喊冤罢了!

    作为太学的先生,他们也算是尽了应尽之责,早早就把太学体被弃用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谁知这些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硬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肯罢休。

    这些直讲,学谕,学录每把事情放在眼中,自然没有向学正禀报,而越是没人阻拦,事情便越发的不好收拾,刘几带着数百人的落榜考生对着孔夫子的塑像施礼过后便开始了复仇之路……

    这是真的要复仇,纠结了数百人的落榜学子已经是不简单,亏得大宋宽待读书人,否则一出太学的大门便会被巡城虞侯拿下。

    一路走来,落榜学生的队伍越发壮大,或是来看热闹的,或是忿忿不平也想讨个说法的,刘几等太学学生来者不拒,简单一礼之后便算是把这些人收拢到队伍之中,刘几等“骨干”继续昂首挺胸的向御街而去。

    欧阳修在把殿试与礼部之间的事宜安排妥当之后,便离开皇城,在天安门外上了自家的马车,可车行不久便在东门道被拦下,马车是急急停下的,外面的吵闹声让正在思考琐事的欧阳修微微皱眉。

    但他依然保持君子的气度,他是今年科举的主考,自然要代表朝廷的形象,于是他便掀开车帘从车上下来。

    哪知他刚刚下车,管家便急冲冲的跑过来“老爷,是落榜学子不服,前来拦车发难的,老爷还是快些上车,自有侍卫阻挡,待会巡城虞侯来了,一个也走不脱!”

    管家的话却让原本还淡然的欧阳修大吃一惊,随即上前,却见学生已经和侍卫推搡起来,这些侍卫其实就皇城的禁军,到了欧阳修这样地位的副相便会有禁军站班,人数不在多,虽只有聊聊十来人,却是天家给予的荣耀。

    这些禁军只负责欧阳修从皇宫到家这段路程,而在路上被落榜学子拦下,一旦出了事必然会被责罚,欧阳修深知这些禁军的本事,上前喝退禁军道“万万不可动手,尔等退下!”

    禁军微微一愣,这时候让自己退下,莫不是这欧阳相公还是练过的?

    但就是在这愣神的功夫,落榜学生的人潮冲破了阻隔,向欧阳修冲去,开始的时候刘几还是满脸的兴奋,但随着冲击的人数愈来愈多,倒地的禁军惨叫连连,他的心中便愈发的沉重,甚至恐惧起来……

    此刻的欧阳修大声疾呼“速速退开,有禁军倒于尔等足下!速速退开……”

    但此时的东门到早已变了模样,学子的突然冲入破坏了原本的队形,两旁的小贩开始的时候还在看热闹,但现在已经被殃及,摆放东西的小摊早已被推翻,上面的货物撒了一地。

    后面的人不明真相的往前走,前面的人开始往后退,中间的队伍便愈发膨胀,最后演变为惊恐……

    刘几等组织这次“上访”的学子早已是面如土色,浑身颤抖。

    。

第一千章科举之危() 
踩踏事件一旦发生便很难受得住了,场面会不受控制的混乱起来,越是混乱所殃及的人越多,从而产生惊慌、加剧的拥挤和一些原本好好的人跌倒,这就是一场恶性循环的灾难,更多的人被卷入其中。

    欧阳修原本温文尔雅的脸变得极为扭曲,刚刚他开口就是为了让禁军迅速离开,并把人潮引向更为宽阔的御道上,可没曾想那些禁军居然被撞倒了。

    发现人被撞到之后,所有人的下意识动作便是停下脚步,或是躲避倒地的人,于是这群落榜学子的队伍便出现了停顿,但后面的人不知道,已久推搡前进,更多的人摔倒,更多的人被踩踏……

    当巡城的虞侯赶来时,东道口已经一片狼藉,惨叫的人有气无力的倒在地上,而更多的人是打算一瘸一拐的离开,这时候又岂能走得脱?

    欧阳修冷冷的盯着刘几等人,一言不发的他更显冷峻,宛若眼神中带着刀子!看的刘几等人浑身发毛,战战兢兢,已然是快站不住了。

    “欧阳相公,下官巡城虞侯方渐来迟,请相公恕罪!”

    欧阳修摆了摆手道“快去救助伤者,尚有惨叫之人勿急,先救助倒地无声之人!”

    “下官遵命!”

    方渐出自军中,对这些事情再清楚不过,倒在地上没有声音的人,多半是昏厥或是已经死去,这个时候及时救助还有一线希望,而有欧阳修这个参知政事在,罪魁祸首便跑不掉!

    欧阳修冷冷的看了一眼盯着刘几等人,依旧一言不发,他更多的是关心最先倒地的禁军和那些无辜的小贩,照刚刚的架势来看,死伤惨重绝不是一句夸大之言。

    巡城虞侯派人救助伤者,而欧阳修则是上前对刘几等人说道“此事伤亡无辜者不知凡几,尔等虽有不满尽可去本官的府邸争论,是打是砸悉听尊便,在这京中要道,蛊惑落榜学子,围堵朝廷官员车驾,至使无辜者丧命,其罪难逃!”

    说着说着欧阳修便停了下来,望着眼前的一片狼藉,以及恐惧的有些颤抖的刘几等人,再次开口道“多说无益,圣上定然知晓,尔等此生入仕无望,甚至会连累家门…………”

    欧阳修最后一句话才是诛心之言,不单单把自己的仕途彻底葬送,还连累了家人,太学的学生都是官宦子弟,一旦连累到了家中,他们更是没有好果子吃,被长辈责罚也就算了,更是会连累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

    自始自终他们都没想到自己会被治罪,更没想到会连累到家中,但事情就是这么的突然,很快皇帝的仪仗便出现在了御道上,远远的便能感受到气氛的凝重,禁军将士每人的一个步伐都在这些落榜学子的心上敲下了重重一棍。

    本朝学子上街阻拦官员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远的不说,单单是真宗皇帝一朝便有发生,皇帝重视读书人,也尊重读书人,抬举读书人,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惩罚,饶恕了所有人的罪过,连罚铜都没有。

    只不过是没有闹出人命罢了……

    而现在,死伤不下数百人,官家若是不治罪谁也不会相信,流放沙门岛可能都算是轻的,只要不是斩首弃市便可……

    欧阳修微微皱眉,事情突然演变到这种地步也是他不想看到的,但是人确实死了,伤者不计其数,若是不能给百姓一个交代,官家的君威何在?

    但眼下涉及到读书人,不单单是太学的学生,还有有些无辜的落榜考生,这些人中亦有来自寒门的,或是受伤或是惨死,眼下一个不好便可能造成民心浮动。

    而此刻和欧阳修一样纠结郁闷的人便是赵祯了,望着眼前人仰马翻的惨状,赵祯以手握拳,轻轻捶打自己的脑门,怎么会出了这档子事?

    在北京城出现踩踏本就大条,现在倒好,居然是落榜考生和主考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不论谁对谁错,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落榜学子,也不是主考欧阳修,而是今年的科举!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要改变今年的科举而引起的,所有人也都会把矛头指向今年的科举。

    微微苦笑,赵祯望着三才道“你说,会不会有人说就是因为今年朕改变了科举才会闹出任命?”

    见三才脸色急变,赵祯无力的加一句“朕要听实话!”

    无奈之下,三才谄笑着说道“官家这是哪里话,错怎么能在您?您是天子啊!您的文治武功何人看不见,怎么敢牵连到您的身上,是那闹事的太学学生的错,是……是欧阳参政的错!”

    赵祯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时候所有人怕是都会这么说,但心中的想法却不得而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眼前这一幕便是由科举所引发的,之前的科举一直没有出事,为何到了改革之时便会出事?

    那问题便一定是出在改革上!

    赵祯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一直担心此次科举改革的力度太大,牵扯的利益集团太多,最后还是证明了他的猜测,有的时候皇权并不能主导一切。

    照顾了一些人,必然有另一些人不满,他们甚至不用自己动手,只是站在人群的最后便可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并且迫使皇权妥协。

    眼下,欧阳修是被利用的棋子,刘几等太学的学生也是被利用的棋子,落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