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开始流行一种人痘之法,这是从药王的治痘之法中寻来的,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是残篇,也灭有详细的计量,所以种植人痘的往往会出现痘疫而非免疫。

    但中京道也只能用这种方法饮鸩止渴,这也是为何在中京道的痘疫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总有消息传出,说有人接种人痘之后安然无恙,且不惧痘疫的,于是人们便抱着侥幸尝试。

    结果可想而知,痘疫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一个咳嗽,一个用过的筷子也可能使得一家人染上痘疫,而辽朝对于公共卫生方面远不如大宋。

    中京道已经陷入恐慌之中,甚至比大宋的攻伐更让人恐惧,有钱人都想尽一切办法离开了那里,而穷人只能用自己的双脚来选择出路。

    于是大宋便成为了一个好去处,尤其是在得知大宋能对付痘疫这一消息后,向南蜂拥的人便愈发的多了,许多人都收到了消息,去大宋的滦河城便能活下来,免除痘疫的威胁。

    但滦河城并非一片净土,这里已经出现了痘疫,并且有人相继病发,医治无效而死亡……

    王唯一和种世衡看着眼前堆满尸体的大坑默默无语,两人的脸上都罩着酒精消过毒的口罩,这东西在大宋军中很多,几乎人手一个,得益于大宋的强大的工厂,纺织口罩已经不是难事。

    “这些都要焚烧,烧的一干二净,否则后患无穷。”

    王唯一缓缓的开口道,隔着口罩的声音显得异常沉闷,但种世衡却觉得这句话无比尖利,他看到了这大坑中还有些人挣扎着,都吐着……并没有咽气,但他知道这些人也快了…………

    焚烧自然简单,一桶火油便结束,但真正的威胁却不是来自这里,而是在城中,最中间原本属于滦河城公衙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医院,所有痘疫的病人都在里面接受医治,但王唯一和种世衡都知道,一旦出现痘疮便回天无力了。

    药在这时候已经成了辅助的东西,主要还是看他们的身体是否能扛得住。

    “莫要为难,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咱们能做的只有这些,坑里的人都是没救了的,不如少让他们受些痛苦。”

    “某自然知晓,在战场上杀的人可不比这要来得少,只不过还是第一次对这些人下手,心中怪异…………那些人能救活吗?”

    王唯一瞧了瞧种世衡指着的衙门,露在口罩外的眉毛皱成一个川字“只能给他们多准备些吃食,汤药辅之。最后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痘疫的恐怖就在于它的致死率,以大宋的手段和王唯一带来的医者医术,也只能提高一点点成活的几率而已,数百人已经罹难,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这些人能有一半成活便是上天的恩赐。

    而且最为让种世衡和王唯一担心的是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虽然增加的很少,但有一例算一例,不过好在大宋的将士并没有人染上痘疫。

    接种过牛痘的人即便是患病了也要轻微许多,在另一处接受治疗。滦河城这座大宋的边境要塞摇身一变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地方。

    而且不断的有人前来,三天时间,短短的三天城外又聚集了数万人,这一次王唯一和种世衡都没有收治的打算,不是他们冷血,而是城中已经容纳不下了。

    种世衡已经向朝廷发出文书,赵祯的旨意也很快传来,守住城门,无论是什么人一律不得进入,待朝廷的援军到了再行说。

    滦河城的事已经在朝廷中传遍了,朝臣对种世衡和王唯一的作法大加称赞,谁都能看得出此举对大宋和官家的影响,一个仁义之国,一个仁义之君,天下共戴之!

    而再次其间,牛痘的作用也被证实,只要是接种过牛痘的人即便是接触了痘疫也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大宋的种痘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事情。

    朝廷已经在北京城中调遣接种过牛痘的将士准备前往滦河城援助,并且连民夫都调遣好了,滦河城太小,需要救治的人太多,自然要扩建城池。

    快到年关了,天气愈发的寒冷了,这对于痘疫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人人都希望寒冬能控制痘疫,北京城中已经发现了数十人染病,全数被隔离起来,并没有造成威胁。

    因为赵祯的举动和眼前的措施,所有人都觉得痘疫会很快过去,而在这个时候,辽朝终于派遣使者前来,向大宋求取牛痘之法…………

    。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辽人的计谋() 
牛痘,这个大宋早已拥有的医疗技术开始的时候却不被人看好,因为曾经有过人痘的经验,效果摆在那里,谁也不觉得牛痘会有多大的效果,即便是接种牛痘的消息传到辽朝,辽人也不觉明历,甚至觉得赵祯和大宋疯了。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连人身上的人痘都没收效甚微,牛痘能好到哪里去?!莫不是觉得牛比人还强?

    但事实却给了辽人一记狠狠的耳光,滦河城的事情已经传到了辽朝之中,开始还有人觉得大宋迂腐,救治这些人简直就是引火烧身,这些人抵达滦河城的时候怕是会有一半染上痘疫。

    辽人也不傻,相反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后朝廷第一时间决定封锁中京道,凡是中京道自许进不许出,否则一律格杀,数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就游走于中京道的外围,当然他们要是往南去……那再好不过。

    所以中京道的人才想尽一切办法的离开,或是躲在自家的庄园之中不出来,实在没有办法才向大宋而去,否则谁不希望前往自己的朝廷的所在?

    天子牧民,不忍其受苦,古来有之,所以灾荒年的时候灾民总是往都城涌去,因为他们对皇权的信任,相信天子不会放任他们不管。

    可这一次却不同,辽朝还真的就放任他们不管了,但却在痘疫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把原本驻守在中京道的大军给调走了,军队的安全对辽朝的朝廷来说比百姓重要的多。

    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赈灾,人痘便是辽朝相处的“好办法”,火上浇油莫过如是!

    滦河城的消息传入辽朝,举国震惊,原来宋人已经掌握了治疗痘疫的办法,这简直就是在打脸辽朝,滦河城的收治百姓和辽朝的隔绝中京道完全是辛辣的对比。

    双方之间谁高谁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尤其是身在辽朝的汉家百姓,更是觉得辽人无情无义,但在之前却不是这个样子,即便是先帝在位的时候,契丹人与汉人之间的差别还没有这么明显,先帝总是想着如何妥善的,安稳的处理俩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但现在朝廷的举动已经让汉人心灰意冷,矛盾冲突不断,而这次对中京道的处理更是火上浇油,在辽的汉人已经觉得朝廷已经完全的失德了。

    关于滦河城的消息越来越多,这要感谢种世衡和王唯一两人,他们在医治好一些契丹人之后居然放他们返回家乡……

    此乃惊人之举,不单单是辽人没有想到,就连赵祯和大宋的朝臣也没想到。

    所谓无私者无畏,种世衡的这一举动可谓是战略性的,赵祯连连感叹他的急智,一般人在这个时候绝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甚至不会让契丹人离开滦河城。

    但种世衡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契丹人在城中本就是不安定的因素,还不如打发回辽朝,再说,就算是强留也留不住,大宋既然得了仁义之国的名声,自然也无法扣留这些度过痘疫的人。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种世衡让人在他们的胳膊上种下了牛痘,只不过接种的过程他们完全没有看见而已,这些契丹人开始的时候恐惧异常,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只不过发热了几天出了点轻微的痘疮之后便安然无恙。

    他们也并不比汉人愚钝,很快便知道自己已经免疫了痘疫,只要患过痘疫便终身不染,眼下自己不就是患过痘疫了吗?!

    看了看自己胳膊上小小的伤疤,契丹人大呼神奇,这小小的伤疤居然让自己再也不会患上痘疫,宋人的手段确实不一般,能战胜痘疫,这已经不是寻常人所为,听说这东西居然是大宋皇帝发现的,这就更让这些契丹人敬畏了。

    在回到辽朝之后,他们便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把胳膊上的疤痕展示给亲朋好友看,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小小的伤疤能抵挡得住凶狠的痘疫?

    可当这些同族前往得了痘疫的人家看望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举动惊掉了下巴,不光如此,这些从滦河城回来的人三五天,十来天过后依旧好好的,这下他们说的话便没人不信了。

    人有的时候说的话稍微夸张一点也没什么,但因为牛痘的神奇和痘疫的凶猛,契丹人之间的传言便越发的夸张,甚至牵扯到了神仙鬼怪之说,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人详细的。

    而辽朝的朝廷却派人禁止人们谈论此事,消息早已不是只在中京道传播,而是已经在整个辽朝传开。

    有所赵祯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有的说是紫薇星君下凡,反正各种各样的传言都蜂拥而至,在淳朴的思想当中,正义的对立面便是邪恶,无论承不承认,大宋的敌人都是辽朝,那辽朝便是恶的代表……

    “无辜中枪”的耶律洪基一时暴怒,但却没有办法,民间的声音沸反盈天,而中京道的痘疫也是事实,越是镇压,越是愤怒越会让人们相信这个传言。

    对此他只能不屑一顾,完全不加理会,而张俭却上疏应当向大宋索要牛痘之法,并且得到了太后的赞同,此法大善,一旦大宋不给那便是见死不救,见危不助,非仁君所为,若是给了,虽然这个几率很小,但却也能造福契丹,为契丹消除痘疫的威胁,两全其美之下为何不求?

    所以耶律贾这个熟悉大宋的往年遣宋使再次踏上了大宋的土地……

    当他到达北京城的时候却发现,城中已经出现了痘疫,但疫情却并不严重,甚至被有效的控制了起来,人们肆无忌惮的在大街上行走,完全没有因为痘疫而变得荒凉起来。

    而他们谈论的也是谁家吝惜一顿早饭的钱却不给孩子种痘,简直是造孽这样的话。

    事实善于雄辩,眼前的景象确实说明大宋已经有了防治痘疫之法,大宋百姓的表现便说明了一切。

    耶律贾进宫之后便整了整衣衫,这次大宋皇帝是在紫宸殿召见自己,而这里是召见外臣最为妥帖的场所,比乾宇殿,文德殿召见都要正式,并且不会有朝臣出来搅合,相对私密一点。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于无声处() 
    紫宸殿显然已经许久没有启用,保养大殿的桐油味依旧还有一点没有散去,喂喂苦涩的味道刺激着耶律贾,也刺激着他紧张的心,相对于朝廷,他更希望大宋能把牛痘之法赠予辽朝。

    但在来的路上他便考虑了所有情况并加以揣测,可最终的接过都是会被拒绝,大宋没有理由把种痘之法赐予辽朝,更不会关心契丹人的死活。

    双方之间的剑拔弩张,云波诡谲早已是天下人共知的事实,而之前对辽朝的攻伐更是一场风暴来临的前奏,现在宋人夺了女真的土地,整个大辽东京的辽东除了辽阳府以及周边州府还在大辽的控制之下,剩下的土地几乎尽落与宋人之手!

    事实上大辽应该是苦主,应该理直气壮的向大宋索要种痘之法,可朝中的官员更多的倾向于利用这件事对让大宋的威名扫地,谁也不认为大宋皇帝会答应辽朝的请求。

    心中即便如刀割般的难受,耶律贾依旧露出最儒雅的态度,恭敬的对上首御座上的赵祯行礼:“北朝使者耶律贾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如今宋辽两国之间虽然兄弟之国,叔侄之国的名义早已实亡,但耶律贾仍然以北朝自居,这是辽朝最后的尊严,绝不能轻易放弃。

    “平身。”赵祯的声音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儒雅中尽显帝王风范,但却不乏一丝坚毅。

    在他的脸上耶律贾看不到任何多余的表情,只能暗叹这位年轻的帝王早已成熟,最近一次见到赵祯他还能看到一丝喜怒,现在却完全没有,相比自己的皇帝,他赵祯更加内敛了,这是个不好的现象。

    盯着帝王打量乃是一件极其失礼的事情,三才不满的咳嗽了一声,在大殿之中显得突兀也让耶律贾回过神来,肃穆而立等待赵祯开口。

    赵祯并不着急,而是看了一会耶律贾才开口道:“耶律贾,你作为遣宋使已经有不少次了吧?在大宋待的时间也不短,朕还没有登极之前便在东京城见过你,当时你还是高阳正店的掌柜嘞!”

    耶律贾莫名其妙,不知为何大宋皇帝会把话题扯到这事上,莫不是要和自己叙旧?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些。

    但他依旧恭敬的开口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