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丽人希望通过这件事试探清楚大宋对高丽的态度,但若是赵祯给的谥号太过,则会让世人觉得他王亨担当不起这谥号,也同样败坏赵祯和大宋的名声。

    这下反倒是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过赵祯并非骑虎难下,中正平和的谥号多得很,笔尖轻触纸张,鲜红的朱砂墨水便在明黄色的绢纸上留下了工整方正的字体。

    三才小心的吹干上面的墨迹,从木盒中取出赵祯的神宝放在印泥之上,赵祯伸手盖下,便完成了最后的步骤,上国对藩属之国君主的最后赠与。

    使者接过之后,便要当着赵祯的面再次打开以示恩荣之意,以楷书所写的“容惠”二字跃然纸上,容字意义众多,在谥号中多以宽宏大量之意,也表示王亨的心胸,贴切却不过分夸赞,而惠字便简单的多,惠同慧取聪慧之意。

    而在《说文》中更有着相当高的赞美——惠,仁也,如此容惠二字便可理解为,仁爱聪慧而又心胸宽广的人。

    这样的评价相当的贴合王亨本人,也要多依赖于大宋对情报的收集,否则赵祯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而不被贻笑大方,高丽使者恭敬的拜下以示尊敬。

    赵祯开口道“庙号,谥号已经赐下,不日朕便派遣使者以金书金册赐予王徽,希望他能统领高丽与大宋修永世之好!”

    使者拜下“谢大宋皇帝陛下!”

    这么说来便是承认了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关系,也是承认两国和平相处的未来,完全和陛下想的一样,大宋皇帝不会与高丽之间再起刀兵。

    赵祯对高丽的看重要远比倭国来的关心,这个半岛虽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却对辽东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的辽东,大宋与女真之地中间还隔着辽人的辽阳府和中京道,若是想要抵达辽东必须要从倭国绕道,这对航运来说实在太过冗长。

    若是能从高丽借道,那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毕竟辽东和大宋之间在海上就隔着一个高丽而已。

    高丽王朝开京的重光殿内,这坐宫殿的格局与装饰和大宋的相差无几,已经在灵柩之前继位的高丽国主王徽便坐在高高的御座上。

    大殿之内空无一人,只有碳盆中木炭燃烧的爆裂声,王徽紧紧的盯着殿外的大门,刚刚已经传来消息,遣宋使已经回到开京,这将是高丽和大宋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流。

    赵祯所想的其实也是王徽所想,在派出使者之前,王徽便打定主意要改善与大宋之间的关系,在他眼中大宋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糕饼,只要和大宋有所沾染便能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

    如今的高丽在皇兄王亨的引领下已经开始逐步崛起,而自己要做的则是中兴!先皇兄和自己早有商议,他要把高丽一步步的崛起,而自己要做的便是继往开来,最难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事情!

    殿外传来一阵匆忙的传报声,殿门在吱呀声中开启,使者跪拜于地朗声说道“大宋皇帝赐下先王庙号,靖宗!谥号容惠!另有金书,金册,及大宋皇帝常服赐下!”

    前面的都算不得什么,若是连赐下庙号,谥号都不肯未免太有失上国风范,而最后的金书金册以及更重要的常服便尤为惊人,只有关系紧密之人才有机会多得皇帝的常服。

    显然这是在与高丽示好,也证明了王徽心中的猜测……高丽与大宋之间利益共通!

    。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丽君臣对() 
高丽的新年和大宋的在同一天,几乎是所有和华夏有关联的王朝都以中原的农历元旦为新年,只不过这一年对于刚刚继位的王徽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感觉。

    殿中只有他和参知政事崔冲二人,现在不是朝会,高丽的君臣之间无大宋那般拘礼,在偏殿之中相对而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崔冲因为推崇儒家思想被人们称为东海孔子,他是支持王徽亲宋的最有利支持者。一杯清茶,两位君臣便在安静的重光殿中商议起整个高丽王朝的命运。

    “崔参政,大宋的态度已经如此明显,我高丽接下来又该如何?”

    王徽看着对面微笑的崔冲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于他这个刚刚继承大统的王来说,高丽的未来依旧迷茫,对然他有一颗复兴高丽的心。

    崔冲反而成竹在胸“如今辽朝依旧是高丽名义上的宗主之国,若是高丽大张旗鼓的与宋人亲密,反倒会引起这北方狼的紧张,大宋皇帝态度亲善,更不可使之不满。”

    崔冲的话说到了王徽的心上,显然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但又不可避免。

    王徽叹了口气,殿中没有侍者,这茶会很快就会凉掉,岂不暴殄天物?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

    “是啊!北有辽朝,南有大宋,高丽如何在其中获益,实非轻易之举。”

    崔冲笑道“其实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北契丹弱而大宋强,我高丽当与大宋亲密之,非契丹能阻,然契丹毕竟环伺与侧,当谨慎行之,与耽罗、灵岩等地,伐山木,造大船,以便恢复与宋之来往。”

    “耽罗、灵岩?”王徽沉思一会点头道“嗯,如此二岛虽在辽海,但真正的主人却是大宋,对面便是登州,可谓是近在咫尺,先以此地为通商进贡之所,与宋通联,朕这就下旨。”

    崔冲点头道“陛下圣明!我高丽需要大宋的商品,甚至是格物,文化。臣愿亲自前往大宋,为高丽求取汉家文化,并带格物而归,若是大宋皇帝真有诚意,当会赐下等物。”

    王徽大喜“如此便劳烦先生了!”

    崔冲摇头道“高丽必须依赖大宋,因为现在的大宋还需要高丽,陛下可见除了海上还有别的地方可联通辽东与宋?辽东深受大宋皇帝看重,不惜移民数十万与此地,难道是单单为了伐辽?宋对辽东远超隋唐,黑水都督府,黑水军的成立便说明了一切。”

    王徽点头道“确实亘古未有,华夏汉室对待辽东往往是归附之便可,从未有过一任帝王对辽东如此关切,堪比北伐。不过这与我高丽何干?”

    崔冲伸手蘸着茶水在实木的桌面上画着一边开口道“陛下,这是大宋,这是辽东,这是辽朝,这突出的一块便是我高丽,若是宋人欲往辽东,要么从陆上通往,必经辽朝中京道,东京到此法不可行也!”

    王徽眼睛大亮,伸手在桌上画着“如今只能从倭国绕道辽东,若是能从我高丽借道,便省去大半的路程!”

    崔冲点了点头“陛下圣明!我高丽便是宋往辽东的一块跳板,而我高丽应当抓住这个机会,说服大宋借道!如此一来大宋商贾必经高丽,而开京又在其上,重要的州府也在一线,如此可繁荣我高丽也!”

    君臣二人露出兴奋的笑容,王徽更是发出“啊!”的一声长叹“如此我高丽必将成为宋之依赖。”稍稍一顿又道“先生乃皇兄弥留之际力荐,堪称辅佐之才,还请先生教我!”

    崔冲大拜“臣效命王事理所至也!陛下进用贤才,名器不假于匪人,威权不移于近昵。虽戚里之亲,而无功者不妄赏;左右之爱,而有罪者必加罚。宦官、给事择其谨慎少壮者,以备洒扫。属内侍,必选其功劳才能者。所司庶官,各竭其能,冗官省而事简,费用节而国富,方能使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家给人足,中兴高丽!”

    王徽点了点头“先生之言乃治世之语,朕谨记之。此次进贡大宋之物当为几何?”

    崔冲想了想道“宋人不缺珍宝,大宋皇帝更是阅天下珍玩异宝无数,当以我高丽之贡女携青瓷、高丽纸、高丽布、柞蚕丝绸、皮毛、人参、为贡。”

    王徽想了想道“当加上紫杉树!”

    崔冲微笑点头“陛下思虑周全,此树质地坚硬,抗腐蚀抗磨损,号千年不朽之材。用紫杉木制作的物件,带有紫杉木特有的清香,纹理自然质地红润,是木材中的极品。并且长期饮用紫杉木泡的水,还有药用的缓解痛风、清热去火、化瘀止血之功效,进贡与大宋皇帝必然是上上之选!”

    ………………………………

    就在高丽的君臣二人谋划着如何让大宋满意的同时,送礼的主角,大宋皇帝赵祯也在想着如何利用高丽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如今还未到与辽朝全面交恶的时候,勾连辽东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横穿高丽。

    自己向高丽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若王徽真的有意与大宋交好,必会派遣使臣前来,宋对高丽的政策也应该改变一下,甚至可以上升到战略盟友的地步。

    如此一来便把高丽这个半岛政权牢牢的捆绑在大宋的身上,使之归附大宋,只需要向高丽派遣一些名士便可,王徽必然会吸纳这些名士入朝为官。

    大宋也可以利用这些名士使得高丽的政治文化趋同大宋,如此一来即便是不去征伐,高丽也将成为大宋永远的附属中国。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传入勤政殿中,赵祯知晓定然是王语嫣命人在宫门口放的炮仗,也不知是从何处传来的法子,说是在房间,大门燃放炮仗可驱逐鬼魅,辟邪,来年太平康健,于是这法子便流入宫中了。

    开始的时候还是三才带着人小试了一下,被赵祯呵斥过后,非但没起到效果,反而王语嫣这一国之母也学上了。

    三才推开殿门,小声的在赵祯耳边说道“官家,贤妃娘娘求见。”

    赵祯皱眉的望着三才“你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了吗?这勤政殿除了皇后,后宫嫔妃任何人不得前来!”

    三才咕嘟的咽了下口水“奴婢拦不住啊!”

    “打发她回去,告诉她,党项人和女真人不同,如今以被打散在大宋各处,早已没有自成一军的可能,这事不得再议!”

    “奴婢遵旨!”

    。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 
皇宫和大宋是一体的,当然和北京城也是一体的,外面是如何的光景,宫中也是大差不离,甚至在有些地方更胜一筹。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便是元旦新年了,这种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贯穿了整个华夏的历史,是人们除旧迎新的期盼,也是一年中难得的喜庆日子。

    宋人是享受生活的,可以说是华夏王朝中最喜欢享受生活的,从美食上便可见一斑,各种各样的糕点在这个时代已经能堪比后世,更别说蔡记的铁锅炒菜之后出现的花样繁多的菜式。

    在腊月二十五之后,整个大宋已经进入了年节状态,连朝廷都结束了一年最重要的勘磨而开始休息,当然各个州府衙门却得不到清闲。

    年节的时候,治安问题已经能够这些知州知县喝一壶的了。

    北京城也不例外,除了北平府的府衙和县衙,其他的衙门能不开门的便不开门,官员也要放假,就如同百姓一样,当然大宋的放假制度早在赵祯定下之前便应存在,不用他去操心…………

    要过年了,除了酒楼茶肆,小摊小贩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休息了,享受这难得的长假,街面上行人如织,而两边的店面则是买卖兴隆,赵祯的工厂已经提高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

    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能力自然也会增加,而大宋的商贾真的是本分的让赵祯无语,许多商品的价格依然维持在原本的价格上,即便是成本增加,涨价的幅度也是少的可怜许多商家都是依靠走量来赚钱。

    当然,相对于赵祯刚刚登基的时候,这会的物价已经比原先的高出不知几何。

    工厂与格物的结合催生出了许多新兴产品,胭脂水粉不用说,碧雅轩各种味道的香水更是大卖特卖,尤其是来自阿巴斯王朝的商人,对这东西更是完全没有抵抗力。

    而最让人苦恼的是,对香水的喜爱使得阿巴斯商人,罗马商人差点打破头,北平府已经收押了不少外国商人,即便如此每到碧雅轩开售的时候也是总有人大打出手。

    香水只是碧雅轩垄断的产业之一,玻璃和玻璃镜子更是让人趋之若鹜,契丹人,高丽人,倭人,等等所有商人都把这种能照的人纤毫毕现的神奇之物当做了必须争夺的珍宝,无论多少钱都愿意购买。

    得益于赵祯的谨慎,这些东西的制作依旧是属于大宋的秘密,三司甚至上书朝廷,要求加强对云南路的防范。

    而大宋的市面上又开始流行起一种堪比茶叶的珍贵饮用植物——咖啡。

    这种有着香醇诱人味道的黑色液体成为了一种时尚,京中官宦之家除了要备上待客的茶叶以外,必然少不得这种名叫咖啡的饮品。

    烘烤过的咖啡豆即便是还没磨成粉末,便透着一股香气,用自家的纯铜小臼研磨开,一股香味便会随之喷薄而出,加上少许热水,便是饮用的佳品。

    它比茶水更加苦涩,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