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6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不会让角厮罗一家独大,但也无法在吐蕃另外三王系中寻找伙伴,最好的办法就在高原上培养自己的势力,至于如何培养……赵祯看着御案上的紫檀木匣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吐蕃人对佛教有多么高的崇拜?藏传佛教的力量甚至高过了他的发祥地天竺。吐蕃人对佛教的狂热寻常人根本无法理解,信仰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要高于现实生活的存在,是精神上的天国。

    而对佛祖舍利,赵祯相信他们完全没有抵抗力。

    所以赵祯觉得自己手中所拥有的这十颗佛祖舍利很可能成为大宋在雅州甚至是高原上建立势力的最好手段,通过这十颗佛祖舍利,让大宋成为一个可以插手高原的正统存在。

    赵祯在三才惊讶的目光中手绽莲花念叨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

    ………………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谁?() 
对于大宋商贾来说,听从朝廷的统一指挥已经成为了习惯,朝廷并不用直接对所有商贾下达政令,毕竟这是不可能的,朝臣也不会接受,但是却可以通过控制大宋的高级商贾引领整个大宋的经济运行方向。

    当然在这其中,大宋的国有资本也占有了较大的比重,这便是国家资本垄断主义的好处,赵祯只需要通过控制这些掌握在大宋手中的资本,便可使得民间的豪商巨贾相随。

    但这些豪商巨贾和大宋的资本一起摒弃西域故道,转而向南从云南路出境,经过鹏珈罗借到天竺之后,大宋的所有商贾便开始跟风相随。

    朝廷也打出了相当诱人的口号,天竺遍地是黄金,因为在天竺富人都是以黄金进行交易的,同时,大宋的川陕四路以及北方的商贾开始大幅南下,南方的经济也得到了带动。

    新修建的公路永远是最好走的,交通的便利也带来了更多的商贾和经济发展,大宋的原本北富南贫的经济现象得到了缓解,同时也让南方迎头赶上。

    逐渐,百姓们发现,原来南方人才是最会做生意的,南方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了天竺这条向西的通途之后,所有的商贾都在蜂拥而至。

    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好多商贾发现,自己的货物还没出天竺就已经销售一空,从没有和中原有如此大规模贸易活动的天竺,在见识了大宋精品之后无不抢购。

    这在财富本就两极分化的天竺来说实在是太过司空见惯,于是天竺便成为了大宋的另一个财富之地,当然也有一部分商人携带大量货物,在天竺买了一些之后,有了钱,便开始继续向西。

    这些商人是聪明的,他们不光把大宋的货物卖往欧罗巴,也把欧罗巴的货物低价收购再卖回大宋,充满异域风情的东西虽然不如大宋商品值钱,可却在大宋依然抢手。

    出去一趟便能赚两次,甚至三次的钱回来,这对于商贾来说算是百分之三百的收获,在利用的驱使下,几乎所有的商贾都放弃了西域的丝绸之路,改为从天竺向西,这条路也被成为黄金之路,形容这里遍地黄金。

    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大宋的经济格局,使得南方原本相对落后奇的南方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也让西域失去了大宋最后一块蛋糕,相当大的一块蛋糕!

    可以说现在的西域人的心在滴血,突然之间大宋的所有商机,大宋的商贾突然消失,使得原本繁荣的丝绸之路成为了一块普普通通的荒地。

    是的,这就是西域人的目光短浅,他们只顾着从大宋商贾的身上捞钱,而全然不顾之后会如何。

    现在大宋的报复来了,断绝商路还只是刚刚开始,赵祯相信,现在已经被大宋撑大胃口的西域人绝不会满足辽人给他们带来的那一点利益。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辽人本就是发财而来,岂能给西域人以太多的好处?

    这是辽人的一个机会,是辽朝的一个机会,是萧挞里为辽朝谋求的一个出路,现在商路畅通,辽朝获得了相当大的好处,而西域人要求分上一杯羹的请求得到的却是辽人无情的拒绝。

    也许辽朝对抗大宋不行,但对付西域人却是绰绰有余,辽朝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向西域人宣告,现在她说的算!

    这完全就是一出引狼入室的闹剧,也是赵祯一手策划的喜剧开始,对这还只是开始,赵祯早已猜到辽人和西域人必会反目,西域人要求的是大量的利益,是让西域繁荣,而辽人给不了他们这样的待遇。

    当然,辽人也绝不能撒手们毕竟这是辽朝最后的救命稻草,而不是从他们嘴中抢夺食物的恶棍,可偏偏西域就是一个不要脸的恶棍,这是赵祯早就意料到的事情。

    这还只是开始,对付西域远没有这么简单,赵祯忽然发现自己对待西域太过宽松,这块土地必须纳入大宋直接管理的疆域之中,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显然是个天大的错误。

    这个世界是邪恶的,唯有毁灭是善,唯有弱小是恶,才是生存法则,弱肉强食的本质不光在物种之间流行,在国与国之间更是大行其道。

    千百年来有多少的王朝覆灭,又有多少的王朝出现,宛若流行划过了天空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魅力。

    一旦决定毁灭西域,那就要穷尽手段,彻底让他臣服大宋,彻底纳入大宋版图。

    大宋从西域撤走所有商贾,断绝了商路,这对辽朝来说实在是天大的喜讯,没了大宋的竞争,他们的商品可以在西域更畅销,因为西域人已经别无选择。

    原本赵祯打算把西域放在吐蕃后面的,因为从一开始他挖的坑就是在为埋葬西域准备的,但后来,他渐渐发现,与其挖坑埋葬西域,不如埋葬吐蕃。

    从地势上便可看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西域恰好如一把铁犁插入了辽朝和吐蕃之间,这样的地理优势赵祯要是不使用实在是太过愚蠢。

    草原看似是一片很大的土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草原上的放牧也是有条件有规矩必须遵守。

    特定的地区有特定的势力,并且有专门的放牧和迁徙地点,若是没有厚厚的陈年羊粪作为羊盘,这对冬日里的羊群是致命的打击,羊群是什么?是草原民族生活的来源,依靠的所在!

    当年卫青霍去病为何能准确的带兵直击突厥人?这对舅侄把草原上的规矩摸得透彻无比,什么地方水草丰美,什么地方羊盘厚实,那都是铭记在心,早早派人打听清楚的。

    至于李广难封,实在不是他的战力不行,而是老迷路啊!在草原上迷路意味着什么,赵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

    所以他觉得李广难封一点也不冤,这样的人适合作为身先士卒,带头冲锋的猛将,却不适合作为大军的统帅。

    而摸清楚草原的特点之后,赵祯便很少担心他们,但却有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

    。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价() 
赵祯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人躲在勤政殿之中,把所有的人都遣散,甚至连从东宫开始跟着他的三才都打发走。

    空荡荡的大殿里就留下他一个人,厚重的门帘盖上了从外面窥探的可能,勤政殿便成为一个黑暗的密室。

    不知什么时候,赵祯突然发现自己开始厌恶光明了,只有在黑暗之地,阴暗之处才觉得舒服。

    并不是身体上的原因,而是精神上的舒适,他觉得以前那个小偷小摸但内心光明的人死了,现在是一个外表上光明而内心狡诈的小人活着。

    赵祯这个时候才发现,不是自己改变了世界,而是这个世界改变了他。

    他忽然想起父皇死前曾经对他说的过得话,其他的,他都理解,唯独这句他觉得是不理解的世上只有一国之君最难任之,你自觉大权在握之时,大限不远矣!

    现在赵祯才知道,父皇所谓的大限并非是死亡,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改变,一种涅槃。

    赵祯看着眼前巨大的舆图以及上面数不清的大坑和小坑,他终于知道皇帝为何分为三种,也只有三种了。

    明君,昏君,以及中庸之君。

    明君便是彻头彻尾的在残酷的现实强大的压力面前改变自己,而昏君也同样这么做了,只不过昏君是在往坏的方向改变,而所谓的明君则是把坏的东西都隐藏了起来,把光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

    事实上在大宋对立面王朝中的百姓也被赵祯的这层伪装给骗了。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英明之主?或是换一个说法,历史上的英明之主都是什么样的人!

    赵祯拉开了一块丝绸的帘子,这是来自蜀中的丝绸,虽然轻薄但却不会透光,帘子之后,是一片另外的空间,仿佛是一个陈列室,又像是枢密院中的军情室。

    这里都是赵祯的收藏或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也是这么多年来他积攒下来的战利品,当然更不会缺少历史上的明君画像,但都是赵祯自己的“杰作”。

    这是他和灵儿一起捏的泥人,虽然比较抽象但特点都是有的,手持一柄汉剑,一身汉服持剑而立的天子,这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而那挺着个肚子双手持腰带的人自然就是天可汗李世民了。

    赵祯自从改变之后,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在这俩个人之前和他们对话,这是相当有趣的事情。

    拿起边上的彩绘笔,轻轻的在这俩个泥人的身上上色很快,便染好了许多部份,这样的泥人还有许多,排在第一个的是却是样貌睥睨天下的秦始皇!

    这个人是多么的嚣张,敢开天下之大不为的焚书坑儒,也是有多大的气魄定下书同文,车同辙的定义。

    他就是在乱世之中统一天下的始皇帝,也是从他开始,之后的每一代英明之主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他的一个特性,大权在握,目空一切,从来就没有什么圣君,圣君都他娘的有一颗暴君的心。

    焚书坑儒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书同文,车同辙,消灭乱七八糟的文化,统一思想,但这也是民智人性的毁灭,可始皇帝必须这么做,没有一颗冰冷的心不可能成事。

    赵祯顺着秦始皇往后看汉武帝的雄姿以及唐太宗的骄傲,笑着说道“你们也好不到哪去,都是一个样,若想成为所谓的明君,没有血腥手段和冰冷残酷的心是不可能的!”

    倒了一杯酒,赵祯一饮而尽,指着汉武帝嗤笑“你君临天下,征战四方,又怎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大汉的稳定,也为了不把江山落入逆子之手,一起巫蛊之祸牵连数万人,上至皇后、太子、丞相,下至普通百姓,几万人丧命其中,你是明君?”

    这话在外面赵祯是绝对不会说的,巫蛊之祸的史书版本非常中规中矩,但却也是迷雾重重,在普通人眼中,这不过皇帝往年头脑发昏,被奸臣利用而已。

    太子死后,武帝逐渐清醒下来,明白一切都是江充在捣鬼,于是诛灭江充三族,并建思子宫来缅怀惨死的刘据。百姓闻知后,也都为之垂涕流泪。

    可事实上呢?赵祯的崇文苑中便有当时详细的记载的书籍,这是亲历者的实录,可比史家之言来的更为清楚,甚至连汉书中都有记载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

    整个事件简单、清晰、明了,其中并没有江充让人埋人偶的桥段。如果班固真的认为是江充诬陷的太子,他可以直接写出来,更加有说服力的话,这时候早已尘埃落定不用避讳。

    赵祯知道,巫蛊之祸其实就是汉武帝为了一举铲除太子集团而做的事情,赵祯甚至相信,这江充要么是汉武帝的执行人,要么便是被利用的棋子,无论哪一样,说出去了都是惊世骇俗。

    至于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赵祯甚至有些鄙视他,但也不得不佩服他,长叹一声“你也莫嚣张,你弑兄杀弟,威胁父皇,反正朕是做不出这种事情来。别这么望朕,刘娥可没死,朕没有你这么无情,不过是真的佩服你,敢如此厚皮脸的认下天可汗的名号,当然了,朕也是要成为天可汗的。”

    再饮一杯酒,赵祯咋了咂嘴,仿佛回味了一下刚刚的下酒菜“不过朕终究还是入坑了,你们牛逼!这是他娘的谁定下的规则?作为君王就要有一颗黑暗的心,若是没有,嘿嘿,撑死也是一个仁宗皇帝,或是一个守成之君。”

    赵祯向着这些泥人伸手敬了一杯酒“谁制定的规则?当然是这残酷的世界呗!是残酷的现实呗!有些事,朕就算不得已也要为之啊!”

    稍稍顿了一下,赵祯把酒彻底喝完,兴奋的说道“不说这些,说说咱们的计划吧!”

    以最快的速度把沙盘推来,巨大的沙盘下面是四个轱辘,推起来轻松无比,这是大宋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