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洵摇头道:“启禀官家,并非不能离开,只不过在他们走之前会有人来找他们,签下契约,若是在外有所泄漏,朝廷将会治罪,一个坊的人都会遭殃,其中不乏他的亲戚朋友,师傅,徒弟等等…………”

    苏洵的话让赵祯的脖后梗发冷。

    就是说无论是一旦有人泄漏消息,他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都会倒霉,这当是最为无情的惩罚,别说是有着相当知识的匠人,就是个十恶不赦的人都会有他心中在意的软肋。

    没人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果然还是这些文人比较“狠”啊!严苛起来身上的儒家气息消失的一干二净,法家的内里突兀的涌现出来。

    。顶点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吗?() 
天工坊即是神都城中的兵工厂,规模在当下来看已经是最大的工厂了,里面的匠人无论品级共有四百人,这还不包括学徒和帮工,若是全部算上总共的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人!

    这也是为何大宋的火器产量能够满足当下各军需求的原因,人数多,器械多,自然而然的产量也大。

    更是因为这里所用的钢材,木料都是大宋最好的,所以精益求精便成了天工坊的宗旨,在朝臣们眼中,有如此珍贵的原材料还生产不出可靠的火枪来,实在说不过去。

    天工坊不光受到禁军的监管,同时还有台谏院的御史,兵部的巡检都司,火器之重以如泰山之势,也是大宋君臣上下最为关心的事情。

    当然这里的匠人早已按照品级划分,为了方便和朝中官员的品级如出一辙,从正一品到从九品,一个不拉整整齐齐,不过匠人的品级划分却是按照技术来的,没有熬资历一说。

    只要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你就能走上一级,而待遇也是按照品级划分,无有例外,整个天工坊的人唯一一个不按照品级拿俸禄的只有一人,天工坊监丞曾公亮。

    他是朝官,拿的是朝廷俸禄,也是吏部发放的俸禄,但却负责天工坊技术研发之外的事情。

    他负责管理天工坊的一切事物,除了技术方面他不插手以外,小到吃喝拉撒,大到研究方向都要他把关。

    当然也有实例证明,赵祯便亲自批过天工坊制作下水道一事,开始的时候他还纳闷,为何在神都城中修造一个下水道还要自己亲自批阅,甚至开销一点也不比皇宫的下水道要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天工坊的曾公亮。

    这就难怪了,大宋的四大工坊的面积加起来确实赶上皇宫的四个大,并且在曾公亮之后,丁度上疏,也是关于修造下水道的奏请。

    当年东京城的下水道是真的宽大,以至于鬼樊楼在其中滋生,但神都城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修建的下水道就要逼仄许多。

    所以让世人仰望的神都城便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缺点,内涝严重,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当回事,毕竟倒霉的大多住在外城的百姓,内城的地势可要比外城高得多。

    但逐渐的,随着神都城的不断繁华和扩建,原先的外城早已成为内城,而现在的外城也已经在数里地之外,一旦内涝,倒霉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富甲一方的商贾,这些人当然受不了。

    反而是外城的百姓并没有如此疾苦,于是便有了上疏要求改建下水道的风波,当然赵祯出于“报复”并没有立刻同意,只是同意四大工坊进行改造而已。

    至于为何?还不是因为那些商人和官员有意无意的炒高房价,越是靠近皇宫的房价越高,有些人早早看到商机,想尽一切办法从当年外城百姓的手中买来房子,待神都城扩建之后,再高价卖掉赚取暴利,欺负的就是普通百姓对未来发展的懵懂。

    所以赵祯便让这些人泡在水里享受一下。

    当然有朝臣上疏,人家是自己是凭本事挣的钱,凭眼光挣的钱,官家不该为难。对这一点赵祯也非常赞同,在奏书的末尾用朱红的毛笔写下:朕是凭的本事坐稳皇帝位,凭的本事整治这些人。

    这奏书显然是在偏袒收益之人,凭自己的本事?这话完全是把是非对错放在了边上!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大宋房屋买卖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是买卖双方达成契约即可。

    因为大宋的房屋买卖有一条定例,也是太祖当年定下的规矩,卖房需问亲邻。

    赵祯到现在都在怀疑太祖皇帝是不是穿越者,或者说是一个房奴穿越者……

    为规范民间私人房地产交易,限制恶性炒卖,太祖皇帝下令:若想卖掉自有房产,得先从自己的亲戚,缌服之内问起,若无人问津,再到左邻右舍,直到这一干人等均签字画押“依账取问”,表示不买“批退”,你才能拿出卖,按市价售房。

    但以中国的人际关系和近邻的消费水平,当你先向房亲四邻叫卖,卖价极可能低于市价,而这个价格就是你要卖出的价格,除非房亲四邻都为你作假、设局,但难度很高,一旦被人告发,所有人都得吃官司。

    假如你不问亲邻,亲邻发现你的房子住了新人,可在一年内向官府状告,要求以原价赎回,重新出售,并以房亲为第一售房对象,四邻为第二售房对象。

    这简直就是一道锁死炒作房价的枷锁,想要炒房就必须和亲戚邻人串通起来,关键是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沆瀣一气?

    大宋的律法可从来都不是吃素的。

    除非遭遇天灾,亲邻们逃荒逃到了外地,你急等用钱,又无法询问,你又不得不卖房,这时候要有见证人签字画押,有买卖合同,有缴税证明,有公章,朝廷才不予追究。

    还别不服,如果打官司,这些理由一般都能得到大老爷的支持。

    可以想象得到,一个达官显贵不管平时有多神气,到了卖房的时候对族人和邻居都是点头哈腰的,以便得到他们的签字。

    过了“遍问亲邻”这一关,买卖双方就以可签合同了。

    而那些买下当年外城民居的贵人可不是如此操作的,他们往往三五合群,以大手笔买下整片的房舍,邻居这一条便算是过了,而接下来若是有亲友,那也好办,出些钱让这些人不去买房便是,自有牙行的人前去游说…………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却有人说这是凭借自己本事赚来的,这个世道到底是怎么了?趋利难道已经到达这种地步了吗?

    赵祯不治罪已经是很体面仁慈的了,在水中泡着算什么!

    而眼前的天圣坊却给赵祯一种别样纯净的感觉,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会去抢夺别人的东西,也没有太多的见利忘义,这里更像是类似后世的职工小区。

    人们多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之间和睦友善,又因为匠人大多是搞技术的,人一旦在技术上花心思,在别的地方也就不怎么热衷了,比如内斗……

    在赵祯看来,神都城的四大工坊是最没有争权夺利的地方,即便是有上下尊卑,即便有品级高低之分,但却是凭借自己能力上位,不需要勾心斗角。

    比朝堂干净的多……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枪() 
天工坊中最大的建筑就是一座工棚,因为有着严密的看护,所以这里相对来说便松懈一点,毕竟禁军是不能进入天工坊之中的,他们只能守在城墙上。

    但要想进入工棚之之中,就必须经过皇城司的检查,这道看似不怎么严密的防线其实才是最为严密的。

    天工坊四周的禁军是防卫外敌,而皇城司的人则是防卫内部的叛徒,两者之间各有分工,形成了立体的保护,如此严格也是因为火器对大宋的重要。

    待过了皇城司的检查便可进入工棚,赵祯自然是畅通无阻的,哪个皇城司的黑靴若是不认得皇帝的龙颜,那就算是白活,再说有三才这位皇城司的大勾当在,谁敢放肆?

    众人轻轻松松的进入工棚,也就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跟着赵祯享受如此待遇,若是在往常,即便是曾公亮来了也不敢太过招摇。

    该检查的还得检查,该搜身也需搜身,在这时候文人的清高和矜持都要靠边站,否则一旦出了纰漏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曾公亮。

    这些赵祯是知道的,所以才没有开口询问,对于三才和皇城司办事,他相当的放心,这也是为何历代皇帝都喜欢任用内侍作为亲信的原因,无他,唯好用尔!

    一进入工棚,热浪便扑面而来,天工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制造大宋的火枪,各种各样的火枪,配发边军将士使用的火枪一般都是最古老的型号,没有膛线,没有燧石,只是简单的火绳枪而已。

    边军存在的意义多是范围边疆之敌,但现在的大宋边防却基本上没有多少边军,大多是正规军驻扎其中,黑汗如此,东京道也是如此,再往别的地方却是没有必要派遣太多的边军。

    大宋的边防就在地上立碑即可,只要立下界碑,任何邻国不敢挑衅,否则下场会如何不用大宋去描述他们自己便能看到。

    南方的邻国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在赵祯灭掉大理国之后,大宋的军队没过多久便打到了南越王朝的升龙府。

    当然现在的升龙府也不叫升龙府了,而是改叫河内城,整个南越王朝以及边上的暹罗,真腊皆是大宋的领土,当地百姓也被纳入管辖之地,赵祯下旨设立南诏土督司。

    于是乎南诏便成为中南半岛的全称,所有当地百姓无论人种全部被划分为南诏人。

    对于南诏是需要驻兵的,大宋南方的边军也大多集中于此,至于南海之外的岛屿全部是由水师负责,所以南诏土司拥有相当大数量的火枪以镇压当地。

    但装备大宋常备禁军的火枪就要好得多,不光有直膛线以及扳机,还有燧石打火装置,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枪弹还停留在了铅弹的水平上,上膛速度慢,精准性不高等等缺点依旧存在。

    至于装备了螺纹膛线以及米尼弹和后装药的乾宇二年造却是刚刚开始大批量生产,这些火枪每一柄都是大宋的宝贝,别说是赵祯,就是边上的曾公亮每每瞧见也舍不得挪开。

    是男人就没有不喜欢枪的,但在此之前他们同样喜欢别的东西,刀,剑,盔甲,等等,这是为什么?当然是男人的本性!

    这些都是攻击性的武器,它代表着一定的武力,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他向往着那种能征服他人的力量。

    还有一点,男人往往追求刺激。

    枪就附和这一特性,很刺激!

    不管是枪的声音,还是用枪的感觉,对于男人来说都是能够刺激自己的东西,而男人更喜欢追求刺激,所以男人喜欢枪。

    枪和其他兵器一样,是武装,是力量,是权力的代表,只要是男人拿上一把称手的枪总会忍不住的下意识去把玩,瞄准,而这些动作都是本能所驱动。

    一把精致的乾宇二年造要经历如何复杂的过程?

    上好的钢材要继续在工棚中熔炼,去除杂质,加入特殊金属,只有如此才能制造出合格的枪管来,而且这枪管不是用的一层,而是两层钢铁卷出来的,为的是增加枪管的厚度与硬度。

    一根铁棒放在钢片之上,熟练的铁匠沿着铁棒不断的敲打,通红的钢板就这样慢慢的卷成一个圆筒,此时淬火冷却,去除杂质之后,再依照之前的方法在外面包裹一层,最后用铁箍加固,如此才能打造出一根合格的枪管来,看似简单其实却极为复杂,精细。

    顶尖的匠人一天也最多制造十来根这样的枪管。

    这才是一把枪诞生的开始,接下还有各个零件的制造,枪管处理,木雕枪声和枪托,精巧的尾部结构要经过反复的拆装以保它不会在战场上出现意外,接下来还有撞锤设计,这样的设计已经和撞针差不多,只不过撞锤是把燧石做成一个小锤子一样击打在枪的尾部,通过引药点燃枪膛中的火药击发弹丸而已。

    撞锤由齿轮相连,弹簧片发力,力度不多不少非常合适,一旦击发空枪的几率很小,大宋的匠人已经把这些东西做的相当精致和完美。

    凡是能用机器制作出来的东西都用机器制作,最大可能的减少手工,这看似是不追求精益求精,但事实上当赵祯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天工坊的匠人却很惊讶。

    火器大匠凌耐心的解释道:“启奏官家,火器这东西最重要的便是规矩,枪膛粗细越是一致越好,千篇一律才是上善之法,否则弹丸大小一致,若是进得去这个枪管,进不去那个该如何?弹丸在其中晃荡,威力便骤减!”

    赵祯微微一愣,还真是如此,难怪匠人们面前的工作台上都放有数把乃至数十把尺,作为一个后世人居然在这种简单问题上犯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