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急道:“禀皇上,微臣以为,清军既然入关来袭,则我大明官军,理当与其死战到底,以保家国!臣虽无能,这一腔热血,愿为国为君荩忱忠诚,抛洒于大明国土之上。若终得马革裹尸而还,则臣死而无怨!”

    卢象升慷慨激昂的话语,激起了皇帝心中潜藏已久的雄心,他从龙椅上腾地站起,大步走向丹阶下,亲手扶起伏跪于地的卢象升。

    “建斗如此忠义,朕还有何忧之!那建斗以为,我大明官军,接下来,却该如何与清军作战,方为合适?”崇祯急急问道。

    “启禀陛下,以在下看来,清军此来,其势虽大,便毕竟是远来之客军,仓卒之间,想要攻打防守完备的京城,怕是不易。故臣以为,接下来,集结在通州的清军,定会分兵南下。如此一来,我大明官军,却可集结优势兵力,逐一破之,则清虏可胜,灭鞑必成矣!”

    卢象升顿了下,又继续说道:“陛下,以在下观之,清军接下来,极可能兵分三路而去,一路走涞水,进攻易县;一路走新城,攻打雄县;还有一路,则由定兴,进攻安肃。这三地若克,则冀中平原一带,再无官军可挡矣。那清军便则可再度分兵,纵兵疾进冀南及河南山东一带,大掳我百姓牲畜和金银财货北返,大大充实清国之实力矣。”

    听到卢象升的话语这般坚定有力,又分析得这般有条理,崇祯心下甚慰,遂道:“若清军果是这般行动,那依建斗看来,却该如何抵御清人进一步入袭,方为要紧?”

    卢象升目光炯炯,朗声道:“皇上,若清军果然这般行动,则现在集于京城之大明官军,除留京城五营守卫京师外,其余外地入援兵马,皆可先全部往集涿州,以据要地。然后再分兵保定,以堵其去路,令其各部不得呼应。最终再选派精锐军兵,先在庆都地界,围歼一部清军。若这一部清军敌灭,则其余二路,必然胆丧,只得北退通州而回。更有可能,我军此战之威,能逼得清军再往北退,重由边墙北返其国。若能如此,则抗清之战,终成全功矣。”

    卢象升铿锵有力的话语,说得崇祯皇帝一脸舒然,频频颔。皇帝的眼中,开始闪烁着满是期待的神色。

    “建斗此计甚好,朕准之!那现在就请建斗整训兵马,南下涿州,若清军果然分兵,朕就在这紫禁城内,静候建斗凯旋之捷报!”

    一脸激动的卢象升,双眼噙泪,又刷地跪倒于地,拱手道:“臣得皇上知遇之恩,敢不竭心尽力以报,请皇上候臣佳音便是!”

    从乾清宫退下来后,卢象升便径去外地入援的明军总营之处,召见入援的一众将领。

    卢象升昂然进入中军帐内,端坐于上端的虎头椅上,随即宣令外地入援各将,入帐觐见。

    “臣,大同总兵王朴,叩见总督大人。”

    “臣,山西总兵虎大威,叩见总督大人。”

    “臣,宣府副总兵杨国柱,叩见总督大人。”

    “臣,唐军金汤营副营长,游击将军刘文秀,叩见总督大人。”

    刘文秀这句话说完,卢象升锐利的目光,便立刻凝视在他身上,再无移动。

    而卢象升此时的表情,十分复杂。

    这个刘文秀,可不就是那个在金汤城外,力败自已那2万进剿兵马之少年将领么?

    没想到,前段时间还是死对头的他,现在竟也率领军兵,来了京城入援。现在这曾经的对头,却又成了自已的临时部下。

    这世缘奇妙,孰可言说。

    不过接下来,卢象升询问各人兵马数量之时,他所得到的数字,却令他大为失望。

    原来,这些入援兵马,并没有卢象升所想象中那般多。象大同总兵王朴,带了4ooo兵马,山西总兵虎大威,则带了3ooo兵马,而前段时间与唐军交战以至损失颇重的杨国柱,则只带了2ooo兵马。再加上卢象升自带的宣大5ooo精锐兵马,不过1万4ooo余人的兵力。

    卢象升算得清楚,就算十万清军分兵三路,那一路也有三万余人的军兵数量。若仅凭自已所拥有的这点兵力,莫说消灭这一路清军,只怕是给这些战力精悍的精锐清军,塞牙都不够。

    不过,深知大明官军内情的他,心下也知道,象王朴、虎大威这些人,倒也不是对自已有意见,而刻意少带兵马。他们之所以只带了这么点兵马前来,完全是因为这些将领大吃空饷,喝兵血,除了将钱饷用于自已享乐外,便主要供养是自已家丁。而部下军兵,却多是粮饷不继,饥寒交迫,连维持生存都尚是困难。这种卑鄙恶劣的做法,最终导致,兵册帐面上的兵员数量,与实际军营中的军兵数量,相差极多,几乎完全是两回事。

    卢象升悲哀地想道,官军这个吃空饷的毛病,在大明朝中,怕是全国各地莫不如是。也许,唯有那与国朝统兵方式完全不同的唐国公李啸,其部下军兵,没有这种恶劣行径吧。

    卢象升用一种求援般的目光,望向跪在最后,一直沉声不语的刘文秀身上。

    “刘文秀,你次入援京师,却是带了多少兵马而来?”卢象升轻声问道。

    刘文秀抬起头,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将领,面目俊朗,目光如电,他朗声答道:“禀总督,在下奉我家李大人之命,共率唐军定北营兵马近5ooo人,入援京师。”

    听了刘文秀报的这个数字,卢象升不觉精神一振。

    好么,一个唐军的游击将军,所带兵马,竟比这些一省总兵所带数量还要多得多,倒是令自已刮目相看呢。

    卢象升瞬间又想到,自已前段时间,还与这些唐军定北营的军兵,在金汤城外打了个你死我活,心下不觉惶愧不安。

    幸亏李啸深明大义,未下死手,自已才得以率部逃回万全都司。而在朝廷与李啸议和后,包括自已二弟卢象观,以及现在刚晋为副总兵的杨国柱,还有那一众被俘的宣府镇中高级军官,才皆被唐军放回。

    说起来,倒是自已,欠了这李啸一个莫大的人情。

    想到这里,卢象升只觉得脸上隐隐有些烧,他轻叹一声,缓缓道:“有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当初,本督受人蒙弊,竟与唐国公起了争端,以致互相攻伐,实是令亲者痛而仇者快啊。于今之日,李大人派出恁多兵马前来入援,足见其一片赤忱报国之心。本督心下,何其惶愧矣。”

    卢象升说完,王朴等人皆觉脸上烧,心下更是妒羡交织,难以名状。

    这时,山西总兵虎大威,冷哼一声道:“卢大人,这唐军所来之兵马虽多,只怕多为敷衍之辈,恐难当大用。我山西兵马所来虽少,却是久经战阵,人人精锐,这质量不同,又孰可一言轻定乎?”

    听完虎大威这酸溜溜的话语,少年气盛的刘文秀心下不忿,便冷冷回道:“虎总兵这话差矣!我唐军此来,皆是精锐之士,岂有以次充好,敷衍塞责之事。若虎总兵心下不服,当可选派军兵,与我军较量一番便是。”

    “哼,你,你以为本兵不敢么?!”年近四十的总兵虎大威,被年仅二十岁的游击将军刘文秀这般顶撞,顿觉脸上挂不住了,他绷着脸吼叫着回道。

    见两人言语相激,虎头椅上的卢象升,顿时拉下脸来,他怒喝道:“住口!现在国难当头,你二人不思如何合作抗敌,反在此口舌争执,自生嫌隙,真真成何体统!”

    卢象升说完,便站起身来,对刘文秀大声说道:“文秀,你且带我去你唐军军营内观详一番,本督久历军阵,一看便知,唐军所来之部队,其真实战力,究竟如何。”

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变() 
“不错,好一派细柳气象,真真虎貔雄军也!”

    卢象升带着王朴、虎大威、杨国柱三名将领,在刘文秀的引领下,来到京城永定门瓮城中的唐军定北营军营之内。他放眼望去,只见营中的唐军,皆是铁甲森森,旗帜飞扬,训练的士卒士气高昂,高喊着口号与军歌,而各个队伍,皆是极其严整有序,进退如一,不由得大为欣赏。

    “若是我大明官军,皆能如唐国公部下之军兵一般精锐能战,这清虏,安敢踏入我大明国中一步!”卢象升手捋虎须,大声赞叹。

    听了卢象升的夸赞,刘文秀面有得色,而一旁的王朴、虎大威、杨国柱等人,皆是脸色复杂,心头更觉酸涩。

    虎大威用又羡又妒的眼光,斜着眼瞥了一下一脸洋洋得意之色的刘文秀,心下却酸道:“哼,你这流贼出身的家伙,你这个当过大贼头张献忠义子的混蛋,现在投靠了李啸,竟也这般人五人六起来了,倒还强压了我们这些正经大明官军一头,真他娘的时运造化啊。”

    卢象升赞叹着观看了一阵,心情十分愉悦。

    在他心下,其实已然将刘文秀的这支唐军,视为比自已带来的宣府镇精锐兵马,更为强大与可靠的倚柱了。

    这时,唐军军营中,响起一片梆子鼓声,原来,现在时至中午,各部军兵,纷纷归队,前往食堂用餐。

    “总督大人,如不嫌简陋,就请在我军食堂中吃午饭吧。”刘文秀邀请道。

    卢象升点点头,立刻道:“好,本督今天就在你军食堂用餐,你们几位,也随总督一起,就在这里吃一顿吧。”

    见卢象升发话,王朴虎大威杨国柱三人,自是不敢拒绝,纷纷应诺,便随刘文秀一起入得食堂。

    “文秀,你军中之食堂,可是人人伙食皆是一样么?”

    各人围着一张圆桌坐定后,卢象升便问道。

    刘文秀摇摇头:“非也。我军军士,基本分为锐士、上士、中士、下士、辅兵五类,其中,下士与辅兵,吃丙类灶伙食,中士食乙类灶,上士食甲类灶,而锐士与军官,则是吃军官灶。品阶越高,则伙食越好。”

    “哦,想来唐国公,是想用这种方式,激励士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从而为自已,争取更好的待遇吧。”卢象升立刻想到了唐军这般做的用意。

    刘文秀笑道:“卢大人明鉴,正是如此。我家李大人希望,把这吃不同伙食灶的方式,成为唐军军兵一种看得见摸得到的荣誉。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手段,刺激各部军兵在训练与作战中,能够表现得更加英勇杰出。”

    卢象升闻言,脸上不觉动容。

    他微微一点头,便向刘文秀提出,给在座的各人,皆上丙类伙食来吃。

    刘文秀略略一怔,还是答应了卢象升的请求。

    卢象升这样做,其实是想了解一点。那就是,看看这唐军中,是不是也与其他明军一样,只有将领与家丁吃得好,而其他的军兵吃的东西,却几乎和垃圾一样。

    很快,在卢象升等人面前,分别端来了一个硕大的铁制海碗。

    卢象升看到,这熟铁打制的海碗中,盛着四两麦饭,三块盐薰猪肉,还有一夹青菜,在麦饭的表面,还淋了浓酱汤汁,整个大海碗,装得满满当当,倒是份量十足。

    “刘游击,这便是贵军的丙类伙食么?”王朴低声问道。

    “是啊,王总兵,这便是我军的丙类伙食。军士吃完后,为解口渴,还有免费的菜汤可喝。”刘文秀说完,用手指了指那不远处一大铁桶的菜汤。

    卢象升大笑道:“好哇,你们唐军的丙类伙食,倒是比我宣府军精锐军兵之伙食,都有过之呢,条件倒是相当不错。”

    刘文秀亦笑道:“我家李大人说过,足食方能强军,若是军兵饥馁,口腹不饱,如何还有力气去训练与打仗啊。”

    听了刘文秀这句话,王朴虎大威等人,皆觉脸上躁热,两人意味深长地对视了一眼,却也未再说什么话。

    卢象升笑意吟吟地拿起筷子,埋头大吃起来,然后边吃边赞道:“不错不错,这麦饭与浇菜的口味,倒是相当可以,甚合本督胃口。”

    见卢象升吃得这般津津有味,王朴与虎大威两人,也不再犹豫,纷纷拿起碗筷大吃起来。

    卢象升吃得很快,风卷残云般吃完后,毫不介意地顺手抹了抹油汪的嘴唇,复感慨道:“好一个足食方能强军啊!只不过,唐国公这简单一句话,我大明官军中,能真正做到者,复有几何!岂不惜哉!”

    卢象升顿了下,忽又极感兴趣地,对刘文秀问道:“唐国公现在山东,可亦是在大作防备,以防清军入寇山东乎?”

    刘文秀此时亦已吃完,他抹了抹嘴道:“禀总督大人,我家李大人,现在非但在山东筹备防务,却还有一件大事要做。”

    “哦,什么大事?”卢象升明显来了兴趣。

    “我家李大人说,现在清军主力入关,其余部队又被鞑酋皇太极亲统去吓阻辽西明军,那么,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