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其状惨不忍睹……”

    “报!贼兵攻下商州……”

    一连串丢城失地的可怕消息,让崇祯如坐针毡,在首辅陈演的力荐下,崇祯只能仓促下令,把陕西总兵孙传庭,擢进为兵部尚书,同时兼四川、河南、陕西、甘肃四省军务总督,称为督师,并赐尚方宝剑,要求其集中四省兵马,全力征剿李自成部匪寇。

    对于崇祯这道十分严厉,甚至可谓慌不择路的圣旨,兵部侍郎张凤翔明确表示反对,他向崇祯奏禀道:“孙传庭属下,为天下仅存之忠于陛下的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万万不可轻动啊!”

    对于张凤翔的奏禀,心急如焚的崇祯皇帝,自是完全不予听从。为了陕西局势尽快平定,他连发圣旨,责令孙传庭限期剿匪,不得有误。

    升任兵部尚书的孙传庭,本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他不得已四下集结兵力,亲率白广恩等部共10万兵马,出师潼关,自阌乡次陕州,进剿李自成部。

    同时,他传檄湖广总珍左良玉,河南总兵陈永福、川北总兵秦翼明这三部兵马互为犄角,一道西进关中,以加强明军后备军力,确保明军在进攻流寇时,有足够的兵力补充。

    本来,孙传庭还想抽调驻在川东和郧阳一带的唐军征西营兵力,但他又深恐这些唐军一动,那已然盘踞川中大部,并且定都成都自立为王的张献忠,将再无人可制,极可能会包抄自已后路。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简直有如噩梦一般,故这些唐军的兵力,他不敢轻易调动。

    孙传庭这边调兵遣将,准备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之际,李自成在商州城中,也与一众谋士紧急商议,要如何打败来犯的孙传庭。

    牛金星率先提议,要全军撤出陕西,避其锋芒,然后集结力量,挥师直取北京。

    杨永裕则说,要全军撤出陕西,兵进河南,然后一路挥师东南,最终攻下富庶的金陵及整个东南钱粮要地。

    他两人说完,首席谋士顾君恩,却对这两种意见,尽皆加以否决。

    他对李自成说道:“直取京师之计,太过急切,万一路有所阻,京城攻打浰,而陕西后路已失,我军安归乎?至于兵进河南再取金陵之计,又太过迂缓,且千里进军,明军定有充足时间,来对我军进行前后夹击,故此计亦不可取。故以顾某看来,还是要立足于陕西,集中兵力打败孙传庭为要。只要我军此战获胜,整个陕西,明军将再无力量可以守卫。而关中的沃野千里,百二秦关,亦皆属我也,此等王霸之资,岂可轻弃?此事济后,我军再挥师山西、宣府,直捣京师明廷,则天下可定,霸业可成矣!”

    顾君恩这段话,极对李自成胃口,他立即拍板决定,采纳其策,全军在商州集结,与孙传庭决一死战。

    于是,在商州城外,李自成部大军近20万,与孙承庭的10万兵马,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这场大战,从天亮打到天黑,远道而来,又缺少给养的明军,本就比流寇兵力要少得多,战到此时,已是饥疲不堪无力再战,总兵白广恩见势不妙,率部急急逃撤,一路逃往潼关而去。

    白广恩一逃,孙传庭独臂难支,全军立溃,流寇军势大振,李自成一日内率兵追杀上百里地,10万明军战死者过半,损失大量兵器辎重,孙传庭只昨率领残部,与白广恩一样,退守潼关。

    此时,明军残部仅有不到四万人,已成惊弓这鸟,再无力对流寇发动任何进攻,只能死守潼关一地,以待援军到来。

    而李自成则立即将兵马分成两部,一部兵马七八万人,把潼关围得有如铁桶一般。另一部兵马十八万人,乘胜直攻西安。

    对战局无比关切的崇祯皇帝,在接到败讯后恼羞成怒,明明是他勒令孙传庭加紧进攻,现在却又把战败责任,统统推到孙传庭身上,严厉下旨道:“谕兵部曰:传庭轻进寡谋,督兵屡溃,削去督师尚书,以秦督戴罪收拾余兵守关,图功自赎。如纵贼入秦,前罪并论。”

    与此同时,他又担心流寇万一置孙传庭于不顾,东向直取京师,所以又下旨道:“复谕兵部令晋、豫、保、东四抚,各整兵马,亲驻河干,协力堵御,不许一贼窥渡。”

    而仅过三天,有如无头苍蝇一般的崇祯,又急急下令,升白广恩为援剿总兵官,挂荡寇将军印,并允诺拨给他京营精兵三万,希望以这样的重赏,使这个当天的商州败军之将能感激用命,能同孙传庭一道固守潼关,最终保住陕西。

    只不过,崇祯的旨令,挡不住时局的变化迅速,那李自成在迅速攻克西安后,立即全军集中兵力,一起攻打潼关。潼关被迅速攻破后,孙传庭兵败自杀,而被崇祯厚加封赏的总兵白广恩,却反而不能为国尽忠,竟然大开潼关关门,投降李自成。

    在听闻了孙传庭原死讯后,尚带兵在路上的左良玉、秦翼明、陈永福等人,皆是大惧,纷纷引兵撤回驻地而去。

    一时间,李自成部连败明军,把整个陕西收入囊中,气势之盛,为造反以来,前所未有。

    崇祯十六年2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称帝,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以明秦王府为后宫,建国号“大顺“,并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并册封李继迁为太祖,其曾祖以下为皇帝,母吕氏为太后,册封高氏为皇后,陈氏为贵妃。

    接下来,李自成开始大封功臣,他以功臣军功为凭,分以五等爵衔。具体情况为,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封伯、子、男。

    其中比较有名的,则是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英、亳侯李锦(李过)、磁侯刘芳亮、义侯张鼐(李双喜)、绵侯袁宗第、淮侯刘国昌等等。

    在军制上,则定五营的名称为中吉、左辅、右翼、前锋、后劲;旗纛前营为黑色、后营为黄色、左营白色、右营红色、中营青色。军职虽仍设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军官职衔。对外则号称,其下兵马总数为,步兵六十万,马兵四十万。

    军制既定,李自成又下令,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担任,同时兼任工部尚书,宋企郊为吏部尚书,陆之祺为户部尚书,巩煜为礼部尚书,张嶙然为兵部尚书。

    而在尚书之下,又以喻上猷为吏部侍郎,萧应坤为户部侍郎,杨永裕为礼部侍郎,邱之陶为兵部侍郎,邓岩忠为刑部侍郎,姚锡胤为工部侍郎,帮腘分理政务,在侍郎之下,又有各从事等官,就不多述了。

    这个李啸穿越而来的世界里,李自成正式建国的时间,倒比真实历史提早了一年。这件事情说起来,对于风雨飘摇的明朝来说,真是一种无以伦比的悲哀。

    西北之地,一个全新政权,一股全新的力量,正式宣告崛起。没有任何人,可以忽视它的力量,轻视它的决心。而整个明朝,则因此陷入了更加风雨飘摇的境界。8

第六百二十六章 贼将东攻,奈何?() 
李自成大败明军,席卷陕甘,并在西安建立大顺国的可怕消息,传到北京后,崇祯皇帝几乎惊呆到瘫倒。

    整整一天一夜,这位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滴水不进,粒米不食,只是呆呆地坐在东暖阁中,仿佛已然坐化了一般。

    可恨啊!李自成这个黄土高坡的放牛娃,官军历经十余年的艰苦征剿,都无法剿灭,反而让其愈发壮大,直到现在西安建国立政。

    这个被大明裁撤的驿卒,竟这般不可思议地,到了完全可以与自已分庭抗礼的地步。难道说,他真的是大明的克星?还是说,开国二百七十余年,真的气数已尽,真的要在自已手中终结么?

    崇祯忽然感觉到,从腰间到脖颈,一股嗖嗖凉意正腾起窜起。在这温暖的仲春时节,自已浑身冰冷,仿佛已冻僵成冰。

    现在,还有一个更现实更严峻的问题,正摆在他面前。那就是,已然建国定都称帝的李自成,他接下来,到底想干什么。

    他是满足于据陕西一地称孤道寡,满足于个人的野心与私欲。还是会想着,乘此军势大振,伪朝新立之机,立即统领大军挥兵东进,一路攻向山西与宣府,最后直指京师?

    不,绝不能让李自成这厮,这般顺利地发兵东进,一定要想方设法剿灭此獠,至少要把这厮死死地扼在黄河西岸,让这家伙就算再跳得厉害,也只能在陕西一地蹦达,绝不能让他威胁到京师。

    “传朕旨意,着兵部尚书冯元飙入见。”

    “奴婢遵旨。”

    自兵部尚书孙传庭战没以来,崇祯皇帝从满朝臣子之中,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继任兵部尚书人选,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把老迈生病的兵部右侍郎冯元飙,给赶鸭子上架一般,提拔其为兵部尚书。

    之所以选择老迈多病的冯元飙,其实也是崇祯皇帝的内心,在孙传庭最终为国战没后,多有惭悔之故。

    原来,在崇祯皇帝当日给孙传庭接连下旨,强令他去剿灭李自成时,朝中的群臣,唯唯诺诺者与沉默不语者居多,只有兵部左侍郎张凤翔与老迈的兵部右侍郎冯元飙,两人皆向皇帝提出了反对意见。

    相比个性硬直的张凤翔,他言辞激烈地上书反对皇帝,结果却被皇帝严厉斥责。年纪大得多,已是官场老油子一般的冯元飙,可就圆滑得多了。

    他先是静静地听了皇帝的陈述,并频频颔首,以示认同皇帝的观点。但在皇帝讲到,兵不战则贼益张,且兵久战则易懦之类的话时,冯元飙立即见机插话,拱手说道,陛下既已知现在的局面,将士习懦,未经行阵,则宜致贼而不宜致于贼也。故微臣以为,孙尚书手下虽有精兵良将,但此刻最宜之策,乃是按兵不动,固守待援,缓缓而图之,方为正道也。

    崇祯被他这一狡猾的顶撞,脸面上颇有挂不住,还未来得及斥责,冯元飙却又跪于帝座之前,大声禀道:“陛下,微臣之语,皆出肺腑,若有污圣听,请先下臣狱,俟一战而胜,斩臣谢之。”

    冯元飙这一硬一软两番态度,让崇祯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想处罚他吧,又感觉不太合适,最终只能在表面上批评一番了事。

    冯元飙察颜观色,从宫中回来后,立即抱病在家,以此为藉不再上朝,省得崇祯看到他心烦。

    没想到,这陕西的局势,还真如冯元飙所言,孙传庭全军覆没,整个陕西与甘肃彻底丢失,这下崇祯皇帝回想起冯元飙的话语,心下的后悔,何可言之。

    于是,在考虑数日后,崇祯终于抹下面子,下了圣旨,着兵部右侍郎冯元飙补擢为兵部尚书。不过,冯元飙虽然提拔为兵部尚书,但崇祯对他依然不太信任。而当冯元飙进一步提出,把左都御史李邦华与右佥都御史可法二人,皆补入兵部时,崇祯都拒绝了。

    因为,生性多疑的皇帝担心,冯元飙此举,有利用皇帝恩宠去扩充自已势力的私心,故当即给予反对。

    见到皇帝只不过是把自已升任为一个名义上的空头兵部尚书,对皇帝的猜疑与不信任,冯元飙自是心知肚明。故心灰意冷的他,连日来又和先前一样,一直告病在家。

    所以,当他听到皇帝要紧急召见他时,一时还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久历官场的他,心下立即想明白了,皇帝召见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何了。

    冯元飙抱病入宫,颤颤巍巍地欲在丹阶前跪下,被皇帝止住。

    “尔彛衷诹骺苋绱瞬保挂言谏挛鹘ü旆矗凳强啥裰痢k耷椅誓悖闵砦可惺椋韵衷谡獍憔置妫烤垢萌绾慰刂疲捎泻谓ú吆酰俊被实郾磷帕常艉艿汀

    冯元飙偷偷瞥了一眼,在龙椅上呆坐神情黯淡的皇帝,心下暗叹,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话。

    也许,更准确地说,是现在的局面,让他已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了。

    还好,在他尴尬无语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之际,皇帝的话语,又继续传来:“尔彛衷诹骺芤丫萆赂剩掖竺鞴倬傥蘖耍本种栉O斩瘢袂沂俏H缋勐选D憷锤嫠唠蓿飧盟赖睦钭猿桑烤故侵幌胧刈盼鞅币挥绻孛诺备鑫钡郏故谴媪烁蟮囊靶模胍苫坪樱颖ド轿饔胄钪战ゾ┦δ兀俊

    听到这话从皇帝嘴中说出,冯元飙心下轻松了一点。他颤颤抬头,仔细思虑了一阵,便低头回道:”禀皇上,微臣以为,流寇刚建伪国,心气大盛,岂会只满足于拘守陕甘一隅之地乎?他们一定会东流黄河,侵攻山西与宣府,最后目标,便是直攻京师矣。“

    听了冯元飙的话,崇祯脸色变得煞白。

    其实,在他心下,何尝没有想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