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巴泰之子岳乐被俘,仅有数千名人逃出生天的悲惨经过时,他虽表面努力保持平静,内心却在不停滴血。

    可恶啊!真没想到,看似胜券在握的金汤城包围战,最终竟会以如此耻辱的结果而结束,这般惨败,真真丢尽了大清的脸面!

    面对寂寂无声的朝堂,面对下面一个个有如活死人一般的群臣,多尔衮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悲凉与无力。

    在如此不堪的形势面前,什么计谋与政策,其实说起来,都没甚决定性作用。这国与国的争霸,最关键的,还是实力。

    现在这四国联盟当中,南明弘光政权,已然形将就木,全凭郑芝龙一力苦撑,这有如风中之烛的弘光政权,还究竟能在这危如累卵的局势苦撑多久,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

    而张献忠的大西国,局隅于西川之地,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皆未能如愿,在连番损兵折将后,为了防备唐军的进攻,竟然还要让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汉中协防,其前景亦是十分黯淡。

    至于李自成的大顺国,虽然看上去,要比弘光政权以及大西国要好些,但自其成立以来,国家内部纷争不断,一直不得好好休养生息。且与大西国以及唐军的纷争作战,使其原本孱弱的国力,遭到了进一步的损害。现在金汤城外,他那原本想要瞒天过海的十五万新兵,竟被唐军灭掉了近十万之众,可谓大伤元气。可以预见的是,在至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李自成再无能力与唐军争雄,只能任由唐军行动,被动应对,以图自保。

    故而这四国联盟中,最有实力也有前途的,还是自已的大清。

    虽然前段时间,自已与豪格那厮争夺大清的领导权,险些闹成内战,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顺利夺取了最高权力,并把豪格逐出京城,其下势力亦全部遭到清洗。这样的政治斗争,虽然残酷惊险,但对大清朝来说,因为毕竟未起内战,所造成的损害却还十分有限的。

    而大清这些年来,虽屡遭变故,与唐军争雄亦频频受挫,但总体国力尚在,且一直在恢复之中,故在这四国联盟内,还是翘楚般的存在。

    而现在,大清遭逢此败,一下就损失了国中近六分之一的兵力,还折损了阿巴泰、图尔格、岳乐等人,这般惨重损失,对大清的打击实在过于严重。

    要知道,对于大清的未来,摄政王多尔衮原本还算乐观。

    他原本打算,在与顺军一道拿下金汤城后,便与顺军一齐平分整个宣府北路,然后全军回撤,全力攻打李啸在辽东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据点金州。只要到时拿下金州,唐军在辽东半岛再无立足之地。

    这样一来,唐军在南面的威胁大为减弱,大清国的安全程度则会大大提升。等再恢复一两年,大清当可与大顺军一道,再度分从海陆两地入关,直攻李啸的老巢山东,最终把这个可具威胁也最为可恨的家伙,一举消灭。

    却没想到,这般宏伟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就已然完全破灭。

    现在这近四万兵马被杀被俘,仅凭大清现有的国力,想要恢复这些兵马数量,谈何容易。再想再远再大的计划,简直就是笑谈。

    想到这里,多尔衮内心烦躁无比,他恨恨地一捶虎头椅扶手,砰的一声闷响,却把一旁原本就在小心翼翼观察他表情的顺治小皇帝,给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皇帝响亮的哭声,在朝堂之中回荡,让这崇政殿的一众朝臣,愈觉尴尬无比,却又无人敢出班说话,只是个个垂首,一副恭听无为的模样。

    多尔衮心头怒火无法发泄,见这小皇帝竟被自已一捶吓哭,心下愈是烦躁,他斜眼瞥去,冷笑一声道:“皇上,莫要再哭了。你乃是大清皇上,怎地如此无胆,这传扬出去,岂不大损我大清颜面。还请陛下稳便。”

    多尔衮冷冷一语,顺治小皇帝见他语气凶恶脸色不善,心下愈发惊惧,他瞬间止住哭声,又往龙椅之内缩了缩,一脸畏怯不已的样子。

    妙书屋

第七百五十九章 离间君臣,借刀杀人() 
整个崇政殿内,重新陷入一片死寂。

    多尔衮心下烦躁无比,他下意识地朝后看了看,看到那静如止水没有半点动静的珠帘,心下不由得,又是涌起难以言说的滋味。

    珠帘后面的情人布木布泰,在得到了清军覆灭,阿巴泰等人皆死于战场的消息后,现在应该也是心情十分难受与压抑吧。而一心指望母以子贵的她,见到自已这样凶这位年仅七岁小皇帝,不是会作何感想。

    多尔衮一声轻叹,微微摇了摇头。

    现在的自已,已无心去考虑,情人内心不快这些细枝末节之类的事情了。多尔衮现在最担心的,便是大清的局势究竟会恶化到何种程度,而唐军接下来,又到底会要如何行动。

    最终,在一片坟墓般的死寂中,他把目光投向了他最为信赖的谋士范文程身上。

    见到多尔衮目光投射在自已身上,一直低头沉思的范文程,终于轻咳一声,从朝班中走了出来。

    “太后,皇上,摄政王,微臣……”

    他正欲行礼,却被多尔衮连声喝住:“事情紧急,不必来这些虚礼。范学士,你且说说,现在唐军灭了我大清四万兵马,他们接下来,却会如何行动?”

    范文程早料到他会有这般提问,急急回道:“摄政王,以在下看来,唐军接下来,极可能会乘胜进军整个宣府镇。也有可能会全力西攻张献忠的大西国,但绝无可能会对我大清下手。”

    “哦,是吗?范学士这般肯定?”

    “是的。唐军已击溃金汤城重围,接下来进军整个宣府镇,乃是顺理成章之事。而西川则是唐军早就想要拿下来的地盘,故亦是十分可能向此处用兵。唐军既要对大顺或大西动手,自是再无力分兵北向,故这段时间以来,我大清当可保无虞。”

    听了范文程的话,多尔衮脸上闪过一丝轻松之色。只不过,他眉头一皱,却又是一脸恨恨地说道:“唉,真没想到,现在唐军强大到如此地步,我四国联盟,共同对敌,都难以阻挡其迅猛发展的势头。纵然唐军一时不攻,让我大清暂获休养生息之机会。但我堂堂大清,岂可乞怜而活,岂不羞煞先人。这般下去,总不是个办法。”

    他一说完,旁边的豫亲王多铎亦叹道:“王兄说的是,这般被动挨打,惴惴度日,如何是个尽头,想想都让人憋屈!以小弟看来,总归是要打乱唐军这快速发展势头,方才是好。”

    多铎原本在镇远堡之战溃败后,被豪格等人弹劾,逼迫多尔衮将其贬为贝勒,并逐出政治中心,罚去看守皇陵。后来,还是在多尔衮扳倒豪格后,多尔衮出于维护自已统治考虑,才重新提拔这位自已的亲弟弟为豫亲王,并让他重返朝廷议事。

    多铎这话,简单直接,却正说中了多尔衮的心思。

    是啊,如果能想办法,让唐军内部动乱起来,最好内斗成一锅粥,那唐军岂不是就会从此不战自溃了么?

    唉,只不过,这样的想法,想想便好,若要想真的实施,谈何容易。

    现在唐军共有十二个军镇,每个军镇的编制都基本一样,都安编了大量直属于李啸个人的监抚司文官与安全司密探,其下的唐军士兵,更是被天天洗脑,只宣誓效忠于李啸一人。且待遇丰厚,足粮足饷,无论抚恤还是战赏,皆十分可观。这样的军队,想要诱其哗变或背叛,谈何容易。

    而那些带兵的将领,也跟士兵一样,天天被洗脑,除此之外,更是只有带兵权与训练权,可以说,没有李啸的命令,他们想到调动手下哪怕一队兵马都做不到。这样的将领,纯粹只是李啸手下效力的爪牙,根本就没有多少个人权力可言。就算现在李啸扩充军镇,多用降将,但这些降将,亦早已被迅速同化,或被早早地打掉了个人野心。指望他们背叛李啸,投靠清廷,实在是太过艰难。

    更窝心一点就是,那怕大清费尽气力,拉拢其手下将领,也极可能只能得到一个光杆司令,不可能得到其手下兵马。这样的拉拢,说起来也没什么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徒费钱财罢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懊丧一叹,右手握拳,用力地砸在右边扶手上。

    见摄政王这般懊恼,下面的群臣,自然又是噤若寒蝉,没有一个出头说话。

    见群臣不言,多尔衮又下意识地把目光,重新投向伫立下方的范文程。

    范文程抬起头,眼眸之中,却是一道幽狠之光闪过,他沉声禀道:“摄政王,以微臣看来,豫亲王之语,亦是多有可取之处呢。”

    “哦,莫非,你有扰乱唐军之策?”多尔衮眼中一亮。

    范文程皱了皱眉,想了想才回答道:“摄政王,这搅乱唐军的计策,在下倒有一条。只不过,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能起到多大效果,微臣尚是不敢断言。”

    多尔衮一听,便道:“无妨,你且说来。有失当之处,本王不究尔过。若有可取之处,本王必定采纳。”

    范文程听他这么一说,便拱手禀道:“摄政王,那唐王李啸,自挥兵南下夺占江南后,便一直居住在南京宫殿之中,再未回过山东。现在的他,在南京发号施令,诸官莫敢不从,俨然已成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那在山东的重兴皇帝朱慈烺,不过仅是一徒有虚名的傀儡罢了。李啸政由已出,令由已发,根本就没有对他有过哪怕象征性的臣属之礼,这般倨傲猖狂,只怕是董卓曹操,都不能超过这厮呢。”

    听到这里,多尔衮眼睛一亮,仿佛明白了范文程想要说什么了。

    只不过,他还未开口,范文程又继续说道:“为人君者,最怕被下属官员架空,更怕下面出了个董卓曹操司马昭似的权臣,李啸这般跋扈自专,目无尊上,那跟随重兴皇帝的一众宦官近臣,怕是心下多有怨言。而那重兴皇帝,自即位以来,已历两年,渐渐也懂得要操持权柄的道理,对于李啸这般架空自已,擅作威福,定也是多有不满。而那些在内心里忠于明室的官员,对形如董卓曹操的唐王李啸,肯定也是腹诽已久,积怨颇深。”

    范文程顿了下,复道:“之所以到现在为止,双方一直能保持平静状态,实在是因为那重兴皇帝朱慈烺被李啸严密控制,下属官员连想见皇帝一面都十分困难,更不用提对皇帝发泄怨言了。只不过,这样的状态,迟早会有被打破的一天,随着李啸势力的进一步壮大,他们君臣之间,也迟早有反目的一日。所以在下在想,我们如果能给他们这种紧张关系加把火,提前激化其矛盾,让其君臣相残,岂非好事?若能假借这重兴皇帝之手,除了那堪为最大祸患的李啸,则唐军必定四分五裂,我大清则再无枕侧之忧,又可以重新壮大兴盛再图中原了。”

    范文程这番话说完,果然打动了不少朝臣之心,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朝堂之上,有如群蝇飞舞,嗡嗡响个不停。

    范文程这番话语,让多尔衮亦是心思大动。

    是啊,如此能挑起明朝君臣内斗,甚至假借重兴皇帝之手,将李啸给除去,那无异于是给大清去掉了一个最大的敌人,化解了一场最大的危机。

    多尔衮目光闪闪,向范文程追问道:“范学士之策,倒是有可取之处。只不过,想要离间其君臣,我等远在辽东,怕是非易。纵然派得人去,再侥幸得见那重兴皇帝,只怕因为先前的明清世仇,他对我大清多有戒心,想要挑拔离间,估计效果亦是不佳啊。范学士,你既提出此策,就未曾想过这一点么?”

    范文程微微一笑,便道:“摄政王,在下认为,若要行使此策,不必我大清派人,而是要指使弘光政权之人派人前去,来个借刀杀人,此方为最佳之策也。”

    “哦?本王愿闻其详。”

    “摄政王,你想想,如果我们不直接出手,而是怂恿那弘光政权派出人去游说重兴皇帝,必定能令他戒心大减。当然,如果能由那弘光监国朱由崧本人,亲自送达密信,简选亲信去游说,只怕成功的可能性当会大得多呢。”

    “哦?你的意思是?”

    “摄政王,以在下看为,我大清可以派出使者,去见那正在福州的弘光监国,向他讲清现在这艰危时局。告诉他,如今挽救时局的唯一之计,便是令李啸与重兴皇帝君臣互斗,最终两败俱伤。从而让弘光政权得以从中渔利。而若要达到这般效果,需得由弘光监国亲书密信,派出亲近之臣前往山东游说。”

    范文程顿了下,目光炯炯地继续道:“这信中的内容,则是要由弘光监国朱由崧亲自告诉那重兴皇帝朱慈烺,说自已被群臣推为监国,总统南方诸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