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者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潮湿的环境真不是人待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的臭味和嗡嗡作响的蚊虫,足以把人搅得心烦意乱。

    “林兄弟,我很抱歉一开始瞒着你,现在又让你也卷进了这个旋涡。不过我真的别无他法,那些人都是齐王府的爪牙,他们的目的就是让我怕永远闭上嘴巴,希望你能理解我先前过激的反应,都是那个声音让我乱了阵脚,失了分寸,才不得已拔出刀来…”

    他说的那个声音,自然就是那个指引着他来到这小渔村等待同伴出现的直觉之声,而林汉城的出现也印证了那个声音的准确性,这一点连林汉城也不得不承认。

    张适的语气很诚恳,脸上也和林汉城一样,已经被蚊虫叮咬得满是肿包,却强忍着不去碰,也不用治疗术恢复,像是在维持着一个男人的尊严。他向对面之人伸出了手,闪烁的眼神却暴露了心境,担心对方并不理解,还是害怕在危急时刻得不到强人保护,甚至遭到报复?

    理解?别说那个匪夷所思的巨大阴谋,光是村东口那差点要了命的一箭,换个正常人也理解不了。之后的拔刀相向,更是把他吓了个不轻,要说心里没有芥蒂,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林汉城犹豫片刻,还是伸出手握住了张适的手,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何况那个秘密干系重大,直接关乎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得不慎重起见先与这家伙合作。

    但他故意握得很用力,铁钳般的粗壮手掌夹着那只瘦弱的右手,张适脸色发青,却咬牙强忍着不发出声音,足足握了十秒钟,他才松开了铁手,看着那被握的手掌上几道发白的深痕,点点头表示认可地道:

    “既然已经卷进来了,就别说那些虚的了,当务之急商定一下接下来的具体行动。本来我是打算去北方的边镇投军的,现在看来只能到你说的台州卫军营应募厢军了,你呢,打算怎么做?”

    “我自然与林兄弟一同前往,咱们今夜就可以离开这里,前去台州卫军营以遭遇倭寇的案由请求庇护。”张适诚恳地道,当初在填写穿越志愿表的时候他填的却不是军人,而是医生,却想不到命运弄人,眼下的情况也容不得他多选,要在那些找上门来的杀手刀下保得性命,自然便要和林汉城一起行动。

    张适所说的台州卫,即是大华朝廷设置在台州府以东的一处厢军卫所,受浙江防卫司与台州知府的双重管辖。厢军就是大华朝内地的常规维稳军队,各省下辖的州府都有这样的军事卫所,而沿海省份的厢军卫所除了剿灭山盗匪、镇压本地叛乱之外,还肩负着为朝廷海疆防御倭寇的重任,二人若能以遭遇倭寇袭击的名义前往求援,至少保住性命不被追杀的几率会大大上升。

    “我自然与林兄弟一同前往,咱们今夜就可以离开这里,前去台州卫军营以遭遇倭寇的案由请求庇护。”张适诚恳地道,当初在填写穿越志愿表的时候他填的却不是军人,而是医生,却想不到命运弄人,眼下的情况也容不得他多选,要在那些找上门来的杀手刀下保得性命,自然便要和林汉城一起行动。

    他又补充着道:“这儿也不安全,先去我家,慢慢商量…”

    “好。”林汉城点点头道。

    夜幕渐笼下,两个穿越者在经历信任风波之后的第二次碰头会议还在进行着,只是主导者从原本的优势信息方张适,换位成了拥有力量优势的林汉城。内忧外患的大华朝廷能否在奸佞串联,山雨欲来之势下维护统治、传承更迭呢?两个彼此都心有芥蒂相互警惕的合作者,究竟能不能商定出一个安全稳妥的计划并予以实施,能不能在危急关头放下提防携手并进,逃出生天呢?

第九章 【村长家的鸿门宴】() 
傍晚时分,勤裕村上空挂上了半轮月亮。中午领了红包的乡亲们都自发帮那位大方的师爷寻找张道长的踪迹,忙活了一下午,却连人影也没见着。渔夫黄山更是惊奇,回到家后才发现,不但张道长不见了,那位被他从海边救回家里一直昏迷不醒的虚弱汉子也跟着消失了。一问女儿,却是什么也问不出来,气的他吃完晚饭便罚黄石跪在屋里反省,不把事情说清楚不准起来。

    而收了好处的村长温宝仁说什么也要留着远道而来的善客们吃顿便饭,留宿一日,明天一定帮他们找到那位道行高深的仙师,这不,到了开饭的时候了。

    十余支烛光照亮着的客厅中,摆放着那张往日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推出来的八仙桌,十来张椅子上分别坐着温宝仁、大儿子温六、小儿子温七以及数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当然少不了那位薛府的师爷。至于那数为随行的薛府家丁,自然是没资格坐在一起吃饭的,都在后院摆了张小桌儿吃着呢。

    大圆桌上摆环着摆放了三碗肉、三碗菜、三碗汤,可以说全村能吃上这样一顿丰盛晚饭的时候,也只有正月的前三天而已,这可是超高规格的接待了。

    长子温六是个读书料,在那两大碗肉面前也有些按捺不住眼里放光;小弟温七更是直流哈喇子,那炖得酥酥烂烂的猪蹄膀,飘着香葱的油汤,更是直抹着嘴边的哈喇子,不时打量着坐于首位的父亲,像头饿狼似的等着那声“吃饭”。

    村长呢?小气性子,加之家底又不富裕,还得供着老大读书求学盼着将来考功名。以往的晚饭都是粥加鱼,鱼加粥,最多给温六加一个水煮的鸡蛋补补身体。不过今天这顿他可一点儿不心疼,师爷说了,酒菜饭钱全归他出,之前悄悄递给温宝仁的那一锭大雪花银沉甸甸,他掂量着起码有五十两的分量,足够家里三年的花销了。

    温宝仁看着满桌的菜,心不在焉,又像发泄情绪,抬头后院方向催喊着道:“咋个还没上饭,让客人等这么久!”

    “来喽来喽!”没过多久,一个膀大腰粗的肥胖老妇捧着一大桶刚从蒸锅里提出来,还冒着热气的糙米进了客厅,小心翼翼的把饭桶摆在桌中间,出于习惯想和客人们打打招呼,却丈夫的怒视瞪得低下了头,匆匆离开了厅堂,又回到了忙碌的厨房。封建时代,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饭的,有时甚至连待在男人议事的饭桌旁也不行,比如现在。

    眼见饭菜齐全了,村长很客气地问着师爷道:“要不要嚯(喝)酒?我们这儿有自酿的米酒。”

    “哦,不必了,明日还有正事要做,只管吃饱了便好。”师爷摆摆手,环视了在座诸人一圈,眨着眼睛示意是不是该开动了。

    在座的一位满头白发的村里老人咧着一口掉的差不多的黄牙,皮笑肉不笑地劝着道:“客人远道而来,又慷慨解囊仗义疏财,给村里的乡亲们发那么多的花红,咱们也应该好好尽尽地主之谊,应该要喝两碗的。”

    “是啊,大家乘了薛员外的善财,我们应该敬师爷一碗,以为太夫人祝寿祈福。”文绉绉的温六也看向师爷,细声劝着道,这是父亲之前的吩咐,一定要劝客人喝些酒,虽然他不明父亲用意,却也觉得应该要谢谢这位大方的师爷,喝酒以敬无疑是一种最合适的方式。

    “对,应该喝些,村长家里自酿的甜糯米,搬到城里一坛还能卖上价钱哩。”又是一位客人附和着道。

    眼见诸人热情相劝,桌上也早摆上了酒碗,看来是钦定的了。师爷抚了抚胡须,干脆也不再推辞,借坡下驴道:“那就少喝一些,尝尝味道便好了,千万别耽误了正事。”

    温宝仁一听他答应了,连忙拍着坐在身边的小儿子的后背训着:“客人要嚯酒,你还愣着做啥,快去拿!”

    温七后背连遭几下重拍,心下明了是父亲给他传递着讯号——之前温宝仁嘱咐了温六一定要劝酒后,又单独吩咐温七,一旦在饭桌上连拍他的背,就表示这师爷可能是歹人,须得在上来的酒里下药,且先迷昏了捆起来送到官府再说。

    他笑呵呵地起身给诸位长辈告着不是,颠儿颠儿地出了门去,到了后院,见那先到的敲锣随从和后来的四名家丁围着张小桌子吃饭,打着招呼问着:

    “各位大哥吃的还好?要喝些酒吗?我们家有自酿的米酒。”

    众人一听还有酒喝,都看向家丁中的领头人,都滚着喉咙吞着唾沫,盼着头儿答应。那人看上去三十来岁,胡子拉碴的,正像个酒鬼,只见他连声说着:“谢谢谢谢,一点儿,一点儿就好。”

    他应着,进了厨房,厨房里只燃着两支蜡烛,光线就黯淡得多了。见母亲还在收拾锅灶,他问着道:“阿妈,家里的酒放在什么地方?客人要嚯,快帮我找一下。”

    那正在水池边上刷着锅子的村妇扭头瞥了他一眼,腾出手来指了指厨房一角,道着:“喏,都那里嘞。”

    温七走过去一看,墙角是堆着好一摞坛坛罐罐,容器的表面都擦得干干净净,明显是开过喝过的又新封上了红纸的老酒。

    他气着了,走到母亲身旁斥问着道:“你做啥子,要我把开过的酒拿去给客人嚯?我爹不打死我?”就是嘛,这乡下穷人的喝法哪里能拿去招待贵客,就原本能劝着师爷喝一两碗的,一问那老酒的馊味儿也指定不会喝了。

    那村妇还委屈呢,嘟囔着什么杀小猪仔摆宴,不当家哪晓得柴米油盐贵之类的,原来是心疼那一桌绝对算得上丰盛的饭菜。

    温七不耐烦地摇摇头道着:“爹讲唠,拿最好的,就是年市的时候拿到城里去卖的那种,快些,别让他们等久唠。”本来他和长兄就不是一个路数,性子就野,见不得那小心眼的抠索样子。加上父亲先前那番怪异的嘱咐让他也感到了危险,这下直接搬出父亲来压母亲了。

    这个时代的妇女地位低下,普通家庭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只能完全依附于夫家,温宝仁的妻子便是如此。

    虽然不情愿,但她也不敢违背丈夫的意志,只得放下了手里的活,碎嘴抱怨着,走到厨房另一角的一处柜子边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柜门,阴凉的柜子里储存着村里人能喝得起的最贵的自酿酒,尽管在台州城里并不稀罕,却是每到逢年过节时为家里创收的重要产品。

    “瓜娃子咋个这么慢,快拿酒…”

    村长的声音传到厨房来了,温七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只催着道快些快些,拿四个就好,客人也只是尝尝味道。

    连等母亲关上柜门的时间都来不及等,他把那四个覆着一层灰尘,巴掌大小的酒坛子装进了四吊绳网,又让母亲回去接着洗锅,伸进衣服口袋里的右手再出来时已经握着了一包东西,也是父亲在先前嘱咐的时候交给他的,估计是蒙汗药之类的东西。

    他把三个酒坛上封着的红纸揭了,开了坛盖,悄悄将手里那只油纸包中的白色粉末倒进坛子里,一坛一坛摇匀了,剩下一坛是没有动过的,盖上坛盖提起绳网正要起身出去,回头时目光突然与还在刷锅却一直看着这边的母亲碰了个正着,先前的小动作明显是被母亲尽览无余了。

    妇人的眼睛瞪得大大,嘴一张就要发出声来,温七连忙摆手制止,龇牙咧嘴走到她面前,眼睛瞪得比她还大,压低了声音警告着:“你别吵吵,爹怀疑那些人来路不正,让我在酒里下药哄他们喝唠,捆起来报官,明白冒?”

    妇人闭紧了嘴巴点点头,不敢再看自己的儿子了,只是卖力地刷着锅子,任凭涮锅水溅到身上脸上,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温七也不管她,提着酒匆匆往外去了,出了厨房到了后院和家丁们打着招呼道:“哎哎,几位阿兄,这是你们的。”一边把一只小酒坛放到他们那张小桌上,一边往厨房里喊着:“阿妈,再拿五个碗出来,客人嚯酒。”

    说罢笑着告别了几个家丁,一边提着三只下药过量的小酒坛子,一边吆喝着回到客厅了。

    “你这瓜娃,咋个这么慢嘛…”

    村长训着磨蹭的儿子,温七则嬉皮笑脸地连说怠慢。父子二人在照面的时候相互使着眼色,温宝仁确定事情已经办妥了,便站起身来拿起那坛没有动过手脚的酒,亲自为自己这边邻座的老人们倒上三四碗,然后自己倒上一碗,边倒边催着两个儿子给客人们倒酒。

    温六温七各拿了一坛,一路过去陪着笑脸给长辈们倒着酒,那小肚酒坛容量虽然不大,满上一圈十二只小陶碗却是刚刚足够。

    等在座诸位的酒碗里都盛满了那略显浑浊的酒液之后,村长端起碗来,环敬了一圈,最后转向师爷道着:“祝薛老夫人早日康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先干为敬。”说罢,他便举着碗咕咚咕咚灌着,那祝词听得他自己都肉麻,不过为了全村的安全,哄那师爷喝下一碗蒙汗酒,再膈应的话也不得不说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