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零一章 何谓豪族?() 
自从张骏穿越以来,他受到的各种掣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来自于豪族大姓。按说他身为大凉少主,广武郡的土豪难不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公然拆台?

    事实上,别说这些土豪鸟不鸟张骏的问题,就连如今南方的晋元帝,也被豪族大姓虐出了翔。堂堂天子也要看豪族门阀的脸色行事,何况凉州一少将军乎?

    坦白讲,不是这些土豪们胆子有多大,而是几百年来的门阀政治早就培养出了他们藐视皇权的习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门阀世族的光辉历史!

    若论起豪族门阀的嚣张跋扈,其程度绝对会让人瞠目结舌。不了解情况的人常常将豪族归类于地主,实是并非如此。在自秦汉以来的历史文献中,有关豪族大姓的记载并不鲜见,如:“豪强”、“豪右”、“豪宗”、“大姓”、“强家”、“著姓”、“势族”等等,都是对“豪族大姓”这一特殊阶层的称谓。

    这些人不但占有大量土地、组成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还控制宗族、聚族而居。既拥有私人武装,又操纵察举、垄断地方政权。甚至于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凭借雄厚的社会实力垄断文化事业!这种情况并非出现于烽烟四起的东晋十六国,而是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经造就了。

    司马迁就对豪族的社会身份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把豪族的前身——“豪富民”称之为“素封”。其言:“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人,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由此可见,早期豪族的社会身份首先是“民”,他们是无封无禄的非权力阶层;但这类人拥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上可“交通王侯”,下可“武断乡曲”,影响力极大。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今天某市的首富在社会身份上只是一个公民,但他却可以和领导人称兄道弟,这绝对不是一般平头老百姓能够比得上的。换做张骏所在的北方各国而言,就相当于那些坞堡主们。他们即便公然资助凉军,匈奴汉国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豪族大姓究竟是有哪些人组成的呢?

    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豪族大姓包括了五种人,分别是:战国末期的六国后裔、富商大贾、兼并土地之家、游侠、军功贵族。

    说到战国末期的六国后裔,他们的地位虽然早在宗法制度瓦解时就已经一落千丈,但是其中不少封君、大夫仍保留着很强的力量。比如秦国在灭齐国之前,就曾有大批楚、韩、赵、魏等国的贵族子弟、旧臣等不欲降秦者逃奔至齐国聚居。而齐国之所以接纳他们,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拥有较大的政治影响力,可以为抗秦出力。

    后来,秦并天下,六国贵族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但正如唐时柳芳所言:“(六国)先王之封既绝,后嗣蒙其福,犹为强家。”通俗而言,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为了巩固统治,秦皇不得不对六国贵族进行强制迁徙,大多都被发配到了边远地区,分散至全国各地。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脱离故土本宗,难成气候。

    怎奈这种做法在短期内难以奏效,及至陈涉振臂一呼,六国贵族便立即蜂拥而起、云集相迎,“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不可胜载”!特别是项梁、项羽叔侄,在当时一度风云数载,此二人就是楚国贵族后裔。

    然而,秦王朝的覆灭并没有给六国贵族恢复往日的荣耀。楚汉战争期间,他们有的被项羽所杀,有的被废,完全丧失了独立发展的机会。恰恰也正是因为在反秦战争中的表现,作为最终胜利者的刘邦对他们更加忌惮。楚汉之争刚一结束,就立刻着手解决齐、韩、赵等地的贵族武装力量。

    刘邦遣使者召齐王田横来京,并且申明:“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发兵加诛”。田横本是故齐王田氏之族,因进退无方,无奈自刎而死,他的部下五百人闻讯后也尽皆自杀,追随而去。可以说,田横之死,是六国贵族军事力量瓦解的标志**件!

    西汉初年,虽然社会已经趋于稳定,但刘邦仍然没有放松对六国贵族的警惕。当时有谋臣名娄敬者建议沿袭秦朝的做法,进行移民。刘邦欣然采纳,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于关中。不过此次迁豪的做法已经和当年秦始皇强制性的措施有所不同,刘邦下达了“与利田宅”的指示,明显带有安抚性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国贵族开枝散叶,渐渐发生了分化和嬗变,这就引出了土地兼并之家和富商大贾的集中涌现。

    土地兼并之家,即庶人之富者。他们与普通的自耕农一样,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特权,而且还要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虽田连阡陌,家资巨万,亦与平民无异。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自然是和美化过的史书记载所不同。这些人凭借富贵财力,与民争利,很快就奴婢、牛羊众多,广置田宅。一些人甚至荣乐过于封君,势力凌驾于守令。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此时的广武郡治下豪族,就应当归在此列。

    另外,秦汉之际的部分军功或事功受益者也渐次成为豪族大姓的来源。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战胜项羽就曾利用赐爵的办法来激励将士。西汉建立后,为了恢复战后的社会秩序,刘邦颁布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帝五年诏”,规定凡是原来没有爵位、有罪但获得赦免和爵位不及大夫的军吏士卒,一律赐爵为大夫;军功爵在大夫以上的,皆进爵一级,给食邑。于是,大批受封士卒归乡后纷纷买地,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土地占有者。

    至于富商大贾,更是历史悠久。春秋首霸齐桓公就任命私商出身的管仲、鲍叔牙辅政,发展经济,最终成就霸业。但是秦国统一后,开始强力打击私营工商业者,汉高祖更是采取了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坐车的政策,试图从政治上贬损商人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但这一禁令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汉文帝时就松弛下来。文帝“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等法令的颁布,反而将私营工商业推进到了一个繁荣发的黄金时代。

    豪族大姓的最后一个来源,是游侠。

    游侠是西汉早期以来十分活跃的一种社会群体,史记和汉书专门为其设立了“游侠列传”,这在所有正史当中也仅此两例。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把游侠划分为“布衣之侠”、“匹夫之侠”、“暴豪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和“卿相之侠”等几类。其中,除了“卿相之侠”特指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四公子”外,其他的都是指平民出身的游侠。

    可以说,在西汉前期,游侠就是民间秩序的支配性力量,诞生了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著名侠客。其中鲁人朱家在汉朝刚建立时社会声望极高,天下莫不以与之相识为荣,就连楚地游侠田仲也甘愿以父礼待之。又如洛阳人剧孟,以任侠显于诸侯,其母去世,自远方送葬者有千辆车之多。

    不过,要说游侠中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某过于郭解。当时汉武帝下令迁徙富者于茂陵居住,郭解也在名册当中。大将军卫青亲自替他向汉武帝求情,说:“郭解家贫,不中徙。”意思就是说郭解家很穷,不应该被迁徙去茂陵。结果汉武帝讽刺道:“解布衣,权至使将军,此其家不贫。”(这个郭解不过是一介草民,竟然可以支使大将军为他求情,由此可见他并不穷啊!)郭解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迁的命运,但是这种级于人望、耸动视听的情形还是引起了朝野震动

    班固在汉书游侠传当中就直言不讳地评价道:“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权行州域,力折公侯。”

    玉米以为,汉书的这句话当中“折”字用的最妙,不但是游侠力量的鲜活写照,还透露出豪族大姓的暴力本性!管你是王公还是贵族,惹毛了就给你掰断!

    总而言之,由六国贵族后裔、兼并之家、富商大贾、军功贵族和游侠组成的豪族大姓,在诞生之初就秀起了肌肉,这就让统治者既倚仗又忌惮,不但极力地将其排斥在政权之外,还进行了打击和抑制。

    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最终皇权不得不低头与豪族相妥协,也就导致了东汉至魏晋以来豪族大姓桀骜不驯的本性。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二章 青楼() 
赵氏别院内,一干豪族宗主战战兢兢地歃血为盟,赌咒绝不透露消息后,辛管事才让人收拾掉吴员外的尸首。等满地的血迹被冲洗干净,新的一桌美味佳肴被重新摆上,可除了他本人外,其他人都是一脸苦色。

    血腥味儿还没完全散去,有些菜肴中暗红色的汤汁看起来就和鲜血一般模样,让这些上了年纪的土豪们一阵反胃。这里本是赵氏之宅,如今赵宗主却完全做不了主,一切都是辛管事在吩咐,再由他彪悍的手下去做,根本就没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说是引狼入室,这也是广武郡豪族们自愿的。这世界从来都是弱肉强食,他们可以在广武郡一域之内作威作福,却不敢得罪号称西土第一大族的贾家。更何况,如今少将军已经入城,没有一个稳妥的靠山是不行的。

    就在众人闷头不语的时候,一个赵府的下人匆匆赶来,在院门处被拦住。辛管事看向赵宗主,等这老人点了点头,才挥手把人放进来。

    只见那下人来到赵宗主近前,先是一脸惧色地窥视了一下,才道:“主上,郡守大人在青楼摆宴,盛邀广武郡上下大小门阀赴会,送信的人已经安置在门房了”

    赵宗主一惊,起身对辛管事道:“不是说周郡守站在我们这一边么,怎地”

    “稍安勿躁”辛管事笑着安抚道:“定是张骏那竖子搞的鬼,无非是想把诸位请去商量商量,何惧之有?”

    赵宗主心内稍安,再做其他的人则议论起来。

    有的人担心是鸿门宴,不想去;有的则根本不怕,主张去看看虚实再说。不过拿主意的毕竟还是辛管事和赵宗主,于是只争论了片刻功夫,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全都投在了此二人身上。

    赵宗主拱手道:“辛管事,既然吾等愿唯贾氏马首是瞻,自然还是要听您的吩咐。究竟去是不去,您拿个主意。”

    辛管事无所谓地道:“既然人家诚意相邀,怎能不去?”他起身整理了一下宽大的文士丝帛长袍,道:“吾等一同赴宴,且看看那竖子葫芦里卖的什么酒!”说罢,率先迈步走了出去。

    有辛管事带头,豪族们瞬间就有了底气,当下便同仇敌忾,一齐起身跟上,边走边给自己打气:有贾家的管事和郡守周使君在,量那小子也不敢翻天!

    广武郡城,南大街。一栋木结构的三层高楼矗立在街边,此处就是青楼的所在。

    说到青楼,在东晋十六国可不是蓄养娼妓的风月场所,而是正经的国营酒店。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达官显贵中酒鬼成群,民间饮酒之风也毫不逊色。尤其是文人墨客,酒风更炽,他们或借酒消愁,或以酒避世,也有的借酒放纵。由于酒的需求量极大和酿酒技术的长足发展,除私人酿制外,当权者还成立了很多产销合一的酒店、酒肆。

    曹魏时,官家酒楼又称之为“青楼”,“青”之一字,取的是酒色而已。曹植就曾有“青楼临大道”的诗句。这种临道的青楼乃是由官府经营的市面酒楼,因为占得一般都是城里最好的位置,所以生意十分红火。

    本该到了宵禁的时辰,青楼外的大道上却人马众多。威武雄壮的铁甲侍卫分立两侧,街面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都是应邀而来的各家豪族的。

    此时,青楼内第三层的各种摆设、屏风、步障都被清除一空,转而分列摆上了整齐的桌案和坐榻。主位上,周严在正中,张骏在下首第二位。两人轻声交谈着,可只有张骏是满面笑容,周严依然是一副冷面孔,说话也十分应付。

    本来张骏打着他的幌子大宴豪族,周严是不欲出席的。他是御史出身,本就十分讨厌这种奢豪的场面,更何况是用他的名义宴客,这就相当于被拉下了水。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周严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不过另一方面周严却又不得不来趟这浑水,因为谁也不知道身边这小郎君在打什么主意。

    看着一直面带笑容的张骏,周严不禁浑身难受。尽管他为官多年,可在这郎君面前却总是有一种被看穿了骨肉的感觉,那明亮的眸子仿佛可以洞察一切。说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