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下人都是汉奸,就他朱明忠不是汉奸!”

    “就是,他不也是剃过头的!”

    又有一人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即便是过去对朱明忠颇有好感的罗纶,也在一旁边说道:

    “官场上的人就是这样子,只认纱帽不认人,当初只以为他朱明忠于大明是一片赤胆忠心,可却未曾想,今日其为了这头上的乌纱,却欲行此下策!”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昨天在得到这个消息时,他曾说过,朱明忠此举有交好延平的嫌疑,毕竟众所周知,延平一直不为江南士林所喜,甚至就是朱明忠,同样也是如此。

    罗纶的话让张煌言的眉头微皱着说道:

    “不要说这个话,成仁绝不是只认乌纱不认人的人,他此举,想来也是迫不得已。”

    看着那封信,张煌言长叹道。

    “他在江北,也不容易啊!”

    “少司马,下官说的是实话。”

    罗纶坚持自己的看法,

    “官场这块地方,男人们个个都想挤进去。其实,当官有好处也有不好。未做官以前,好端端一个男子汉,一旦做了官顾忌却又多了!想当初,成仁于延平面前,手刃时,是何等的快意恩仇,天下之人,谁人不知道成仁之忠,不知成仁之义,即便是在宿迁,成仁亦是身先士卒,于大明拳拳赤胆,谁知不见,听闻他负创数十处时,少司马不也赞叹,世间如成仁一般奇伟男儿着实罕见,可今天,今天他却成了什么样子?”

    也许是因为之前对他有着太多的好感,以至于现在罗纶才会如此的失望,毕竟他从未曾想过,有朝一日,向少司马磨刀霍霍地不是其它人,正是少司马一直以来极为欣赏、信任的朱明忠

    罗纶的话,让张煌言摇头说道:

    “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会变,有的人不会变。我想成仁是不会变的,他,他只是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啊!”

    是什么难言之隐?

    手拿着信,张煌言朝着北方眺望道。

    “目下天下局势,我大明与清虏可谓是二分天下,势均力敌,成仁于江北与我、延平皆不同,其去岁以不足八万新卒对十万清虏精兵,虽重创清虏安南精锐,可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现如今,清虏酋首又领二十余万八旗精兵,一路南下,成仁于江北必定是首当其冲,如此,其所思所想,必定皆是如何抗击清虏南下,必定是不计代价重创清虏,至于其它,恐怕绝非成仁所想!”

    尽管对于朱明忠的作法并不赞同,甚至同样是气恼非常,但是张煌言仍然能够理解他的苦衷,毕竟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可不正是这样,我等于江西,之所以能徐徐图之,正因为有朱经略于江北阻挡清虏大军,令其不至南下,可经略于江北,却是独力支撑着大明的半壁江山,其为击败清虏,恐怕也只能剑走偏锋了!”

    张亮于一旁附和着,他虽然是读书人,但作为军中的武将,他自然知道,武将的想法与官不同,身为武将的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打败敌军,其它的反倒不会考虑太多。

    而在很多时候,他对朱明忠除了佩服之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毕竟尽管现在江南号称有四十万明军,可无论是延平或是少司马,都不曾给他派过一兵一卒的援军,而相比之下,他却只是以区区数万兵丁对抗清虏的举国精锐,面对这样的压力,他自然是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

    “非如此不能断清虏之税源,非如此不能陷沦陷区于不治!若是天下汉官被如此胁迫,纷纷弃印而逃,到时候,清虏自然难征税赋,其治下必然会陷入内乱之中,如此一来,那福临小儿自然不能安心南下。”

    “正是如此!”

    张煌言点头,长叹道,

    “他在江北,着实不易啊!”

    “可……即便是再不易,也不能行此下策啊!”

    想到朱明忠从去年至今为国屡屡立下的奇功,吕留良收起心中的不满说道:

    “他这么一干,不知会得罪多少人,不知令多少士子家破人亡,那寒门士子被革了功名,又勒令其退还积免钱粮,岂不是逼人上绝路?”

    心里仍然有些怨言的吕留良,便对张煌言说道:

    “再者,众所周知,江南士林唯少司马是从,朱经略此举,分明是陷少司马于不义,若是少司马同决此法,必将令江南士林为之心冷,如此岂不正是邀好延平?”

    陷少司马于不义!

    令江南士林为之心冷!

    邀好延平!

    面对这样的言语,张煌言只觉得一阵疲惫,他确实是有些累了,尽管他可以理解朱明忠,但是却同样无法接受对方的法子对他造成的打击,可以说,他同样也是极为失望。

    因为他从未曾想到,有一天,朱明忠会为了邀好延平,而选择他作为打击的目标。

    难道,成仁真的变了?

    这因清算引起的风波,让张煌言一直耿耿于怀,而更让他无奈的是,朱明忠偏偏还占据着大义,让他更有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来的苦楚。

    “唉!”

    在衙署中无人的院子中,张煌言仰视着天际的云彩,那眉宇间带着此忧色。这件事,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少司马!”

    听着身后的略带些广东口音的话语,张煌言知道来的是陈恭尹,他是广东抗清志士陈邦彦的儿子,前年前往云贵,欲投奔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在得知大军北伐后,立即往芜湖投奔。虽说尚是年青,可却也颇有才能。而且他还与朱明忠幕中的屈大均结交甚深。

    “少司马,可是仍为朱经略所提之事烦恼?”

    张煌言点点头,看着远处说道。

    “成仁之心,意为大明,可……”

    摇摇头,那句“难免有私”终于还是没说出来。

    “其实,少司马既然知道,朱经略此法既是为了令清虏治下陷入内乱,何不在此事上做些章?”

    回头看着陈恭尹,张煌言的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少司马,以下官看来,经略此事所针对的,并非是寻常士子,而是食清虏俸禄的官吏,而且所针对的也是那些死不悔改极少数人,若是他们能弃印南归,自然是大明忠良,若其无意弃官,那正是汉奸,如此奸徒,即便是流其家人,又有何妨?至于寻常士子,这功名看来十之八九无法保全,少司马可以请延平王法外开恩,免其补偿积免钱粮……”

    听着陈恭尹的解释,张煌言的脸上露出难得的一笑:

    “元孝,你这也是老成之言!若是……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少司马。”

    陈恭尹见其同意他的建议,又说道。

    “少司马可知,经略为何邀好延平王?”

第164章 解决问题(第二更,求月票)() 


第165章 壮悔何悔(第一更,求月票)() 
大雪纷飞,一支百多人的队伍,顶着大雪沿着满是积雪的道路行进着,骑在马上的官佐头戴着的狗皮帽子,这会也已经落了一层厚雪。

    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向远处,那大雪完全挡住了视线,尽管出了正月,可是这雪并没有停,这些年三月里尚还会下大雪,更何况是现在?

    “还有多远?”

    又一次张云问道领路的车夫,也就是这些常年于官道上行车车夫才知道这路怎么走。

    “过了这个庄,就到归德府了。”

    他们此行的目是归德府,归德府属河南,不过在宿迁战后,归德知府弃城逃走,当地士绅遗民随即派遣信使,请忠义军入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便夺了归德府,因为归德府地处前沿,所以一直以来,在归德府驻有多达两个营五千忠义军。而现在这支百多人队伍,却是冒着雪朝着归德府赶去。

    “到了归德府之后,除了咱们,到时候,还有十三营的军法队,总之非但侯家上下不能放过一人,其九族亦不能放过一人!”

    一直跟在张云身边的梁云程,作为提刑官他的自然知道,这次任务是经略亲自部署的任务。同样也是提刑宪司的成名之举。

    在过去的几个月间,身为江淮经略使衙署一直在小范围的对官制加以改良,而设立提刑宪司专司提刑,就是其中的一个举动,其职责与旧时提刑使负责监察不同,其专职起诉,将犯人起诉至司刑院。分置起诉、司刑是朱明忠有关司法独立的设想,不过受限于时代,暂时只是于衙署内推行,而在地方上,仍然是地方官员主掌司法。

    而对于刚刚成立的提刑宪司来说,自然希望通过此次行动一举成名。而梁云程本人,同样也希望籍此得到上级的赏识,甚至经略本人的赏识。

    “梁提刑大可放心,这次行动地方衙门不派一人,自然不会走露风声!”

    张云连忙给对方吃了个定心丸,这捕其九族类似于抄家,最忌讳的就是走露消息,只要消息不走露,自然不会遗露一人。

    “这地方上,总是要通口气,毕竟,到时候还要指往他们带门不是!”

    嘴上这么说着,梁云程朝着前方看了一眼,隐约的似乎可以看到归德的城墙了,那挂满风雪的眉头上闪动着些许喜色,这归德城总算是到了!

    归德府衙内,穿着棉衣的衙役立于府内,这些衙役既有府衙的,也有县衙的,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归德本地人,对本地自然极为熟悉,而在他们周围,还有一队队穿着红色棉大衣的兵卒,持着刀枪的他们,赫然如松柏般站立着,只待一声令下,便会立即执行命令。相比于他们的冷静,那些衙役门却显得有些紧张,无不是紧张兮兮的瞧着这些军爷,唯恐一个不小心被正了军法。

    而当衙役们紧张兮兮的站在雪地间的时候,在府衙公堂上,归德知县看着梁云程等人,最终还是把视线投向了知府。

    “啊!”

    身为归德府知府徐进,惊愕的看着眼前的这位拿着经略使衙署公文的提刑官,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人来归德的目的居然是为这件事。

    “这侯家所犯何罪?尽管需要诛其九族!”

    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徐进暗自在心里盘算着,这侯家九族恐怕不下数千人,这若是一拿,这城中不知会乱成什么模样。

    “正是,梁提刑官是衙署之官,不知道于归德侯家是世代旺族,可谓是出仕者,虽有事仕清者,可亦有心在我大明的遗民,如此,冒然诛其九族,总要有个罪名吧!”

    盯着端坐堂上的梁云程,邵鹏的语气中带着质问的味道,这些人来到归德,什么话不说,就要诛人九族,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非是诛侯家九族,而是捕其九族,提刑于司刑院,对其罪加以惩处!”

    “侯家何罪之有?”

    因为与侯家的侯方镇交好的关系,所以邵鹏仍然试图弄个清楚,于是便直接出言反问道。

    “侯家自我归德得复以来,未曾见有丝毫反心……”

    不等邵鹏把话说完,梁云程先是一阵大笑。

    “侯家若是无罪,何人有罪?”

    嗓间的大笑随之变成了冷笑,

    “宏光元年,侯方城回到归德府老家。其立即卖身投靠清虏,为出谋划策,为清虏定以中原立下奇功。正是靠着侯方域献计,清虏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方才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此等暴行杀害我大明民众何止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军各部,若无其相助,清虏又安能放心南下?事后纵是清虏亦讳忌提及清军扒开黄河,以水代兵之暴行,并未给予侯方域相应嘉奖……”

    在梁云程道出此事时,无论是徐进亦或是邵鹏脸色皆是为之一变,对于他们来说此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因为侯方域已死多年,在这里已经无人提及。

    “这,侯方域本人已死多年,如今却累及家人,会不会有些太过?更何况其后来亦曾反思已过,更修以“壮悔堂”反思已过,而今……”

    不等邵鹏把话说完,梁云程冷笑道。

    “若是如此,国法何在?若不正以国法,这黄河决口之下数百万为其所害之冤魂向何人申冤?”

    冷笑之后,梁云程厉声说道。

    “本提刑官,奉提刑使之命,提典此案,侯家九族上至耄耋之下,下至新生之儿,一人不得放过,必须于今日捕拿,有胆敢收留者,按从逆罪论处!”

    侯家的大宅之中,此时尽是一片女子的哭喊声,侯方域的正房夫人常氏头上的钗环被抄家的士兵们扯走,此时鬓发蓬乱的她紧张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直到现在她仍然不知道发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