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家的大宅之中,此时尽是一片女子的哭喊声,侯方域的正房夫人常氏头上的钗环被抄家的士兵们扯走,此时鬓发蓬乱的她紧张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直到现在她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她的儿子则背微微佝偻着,全无平素于家仆面前的跋扈。

    “大娘,这……这是怎么了?”

    不过只有七岁的李忆回紧紧的抱着大娘的腿,惊恐的看着这些如虎似狼的“红衣兵”,就在几个月前,他还骑在家奴的脖子上,看过这些“红衣军”,和其它人一们,欢天喜地的迎接着他们。而现在,他们却闯入了侯家。

    “昨个二弟犯下的罪孽今天终于还是找上门来了……”

    置身于堂中的侯方镇,看着抄家的兵丁,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尽管这些年他成天吃素念经,但是几百万冤魂又岂吃素念经所能平下的?

    这些个,他一直在等着,等着老天的报应,虽说二弟早死,但他亦不曾流下一滴泪,这一切都是报应!

    “报应啊!”

    常叹口气,看着身边的惶恐不安的子女,侯方镇苦叹道。

    “你们都别怕,若是要怪的话,便只怪你们投错了胎,投到了侯家,谁让你们有个好二叔,谁让你那二叔害死数百万百姓,如今便是我侯家上下,全都偿了命,又岂能陪得上那多冤魂……”

    置身于院中的梁云程听着侯方镇的这番话,那没有丝毫表情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侯老爷是通情之人!”

    听着那位提刑官的话,侯方镇看着他反问道。

    “为何提刑不往“壮悔堂”去?”

    侯方镇口中的“壮悔堂”是其被赶出家门后修建的宅院,表示其壮年后悔之意。

    “壮悔,壮悔,其壮年后悔……若是世间之事,皆可后悔,又岂需国法?”

    摇摇头,梁云程看着侯方镇说道。

    “虽说当年你等将其赶出家门,可其罪过太深,又岂是赶出家门所能平,长华……”

    摇摇头,心知眼前侯方镇与其弟不同,他是心在大明的遗民,但谁让他是侯方域的兄弟。

    “我知道!”

    点点头,侯方镇长叹道。

    “谁让我有那么一个好兄弟!”

    这声苦叹之后,侯方镇看着远处说道。

    “侯家曾是我大明之“戍籍”,至先祖两榜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后,家族才开始显贵。沐大明之恩两百余年,只可惜先父疏于教导,方才令二弟犯下此等滔天大罪,如今之事不过只是天理循环之报应。只是……”

    尽管这上门抄家,让侯方镇多年来的一直压抑的心情,总算是得到了片刻的放松,但他总归还有那么一点私心。见这位提刑官似乎还有些许人情,于是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说道。

    “我侯家尚有犬子小儿数人,还请提刑官高抬贵手,为我侯家留下些许血脉……”

    面对侯方镇的请求,梁云程先看他一眼,然后看着那些哭啼着的女人,看着她们怀中抱着的幼儿,尽管于心有些许不忍,但是最终他还是摇摇头说道。

    “非是梁某不愿,而是……国法不容!”

    一声“国法不容”,让侯方镇的脸色微微一变,最终还是苦笑道。

    “壮悔、壮悔,只是壮悔,却不知天理,不知国法,又何需壮悔,罢了,罢了,便让侯家警以世人吧……”

第166章 百官相(第二更,求月票)() 
顺治17年年初,虽是临近三月,可是这天却没有丝毫转让暖的意思,那自漠北草原上奔腾呼啸的朔风,挟着滚滚寒流和那纷扬的雪花,直灌北京城,这三月里的桃花雪就像是腊雪里的大雪似的,昼夜不停撒下了满天飞旋的鹅毛大雪,吞噬了整座北京城。

    不过只是一夜的功夫,这京城内外到处银辉满眼,和着先前的积雪在地上结上了一层结实的雪冻,这刺骨的寒意直透万户千家。地上新下的积雪被车马行人踩成泥泞一片,可被那刺骨的北风一吹,又都冻成了滑溜溜的冰道。

    清晨时分,那往城里卖水的双马套车,这会同样也是步步艰难,便是好不容易到了户门前,虽说那水箱外包着层破被,可依然难免结上了些许冰冻,虽是说这一桶水少了一半,可这京城水苦,百姓们也只得紧着这满是冰冻的水喝着,不定这雪再下大了,便是这水也没有了,到时候只能扫房顶上的雪水了。

    房瓦上和树梢檐角处处积上了厚厚的积雪,这京城千家万户在扫除各处庭院和通道的积雪,不时他们会拄着大扫帚,呵口热气。

    “今年可真冷啊!”

    今年确实比往年更冷了,其实这几十年,一天比一天更冷。

    相比于寻常百姓,那各部衙门里头,却显得暖和一些,虽说衙门里不像宫里头有那取暖的地龙,可却也有火墙,循着大人们的吩咐,衙门里的差役无不是加足了柴火,才算驱除了窗缝里头钻进来寒意。

    尽管天气酷寒难当,可是这人心却比这酷寒更冷上几分。

    虽说皇上御驾亲征的消息,着实大振了民心士气,尽管皇上驻足于济南,可是那几十万大军驻于山东、河南,再加上皇上下旨从漠北征发的几万蒙古骑兵的旨意已经下到漠北,这民心士气自然不像宿迁败后那般紧张。

    只待明年开春之后……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明年开春之后,待到蒙古骑兵到时,三十万满汉大军南下之时,就是江南海贼兵败之时,对此大家伙可是深信不疑。

    惶惶不可终日的人心,似乎随着皇上南下而得到平定。

    不过,就在人心看似定下的时候,突然一个消息却从南边传了过来——窃居江南的海贼居然要对仕清官吏加以清算。

    二月十三,那个所谓的什么“延平王”发出公告——“仕清伪吏若不于三月内返乡,皆以汉奸沦处,没其产并流家人于海外”。

    从皇城到街头巷尾顿时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自打从郑成功夺了江南,本就让那些江南籍的官员无不是人心惶惶的,他们寻思着,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像当年满清一样拿他们的家人开刀吧。

    可谁曾想,这些人真的动起手来了。

    首先被清算是侯方域,但是其献计张存仁扒开黄河淹死百万无辜同胞却是罪恶涛天,尽虽说其未曾出仕,但是就凭此罪,就被流了九族,那可是整整数千人被流放。而如陈名夏这种降清后因故株连被劾论死的,也被加以清算,陈家上百千余口被流。甚至第一批列入被流名单的,皆是过去十五年间降清后身死之人。

    这个消息传至京城之后,顿时在京城上下掀起一阵从未曾有过的波澜,几乎所有汉官皆是人心惶惶,而几位家在江南,岁数稍长的汉官,更是又愁又急,一病呜呼,而更有江南籍汉官连夜出逃,这几日这各部衙门里的京官眼瞧着一个个的跟着的逃了出去,这种惶恐不安更是蔓延到了地方上,这会不知多少江南籍的官员在那里惶恐的张望着。

    千里做官只是为财,可若是举族流放海外蛮荒之地,又该如何?

    这回的人心浮动,甚至远甚去宿迁大败,又不知有多少人心思浮动间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不现如今这人人都不忙着手头的公务了,而是在窃窃议论着战局的前途。

    当然,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前途。

    步入吏部衙门的瞬间,金之俊便感觉到偶尔有人把目光投在他的身上,众所周知,身为吏部汉尚书的他是江南吴江人,而那里早已为海贼所据,现如今,海贼如此清算,他这位吏部汉尚书,会怎么做?

    自从陈名夏等南党在数年前被加以清除之后,如金之俊等人虽无南党之名,却也是江南籍官吏的主心骨,他的一举一动,不知多少人在看着,若是他逃了,不定明个不知多少人会弃官南逃。

    “怎么,都没有个正事吗?”

    瞧着周围投在自己身上的目光,金之俊厉声斥道,然后便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进了他自己的公房,在进入公房后,那看似没有丝毫波澜的脸上,却顿时变了模样,显出一副苦色来。

    “这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心里这么叫着苦,金之俊又恼道。

    “早知如此,去年就应该再次上书致仕,若是去年回到家中,又那里还有这么多烦恼?”

    他之所以会般说,是因为早在三年前,他就曾请求致仕,不过皇上并没有同意,去年他又一次请求致仕返乡,可依然未曾获准。再后来因为海贼窃居江南,自然也就没有再提此事,可谁曾想这风云变幻,现如今那郑逆却对他们这些仕清官员动起手来了。

    “若是回了吴江老家,难道真的就不予追究了?”

    对此,当年李闯入京降其后又遭拷掠的金之俊,自然有所怀疑,不过他自然不会拿着郑成功与李闯那些流寇相提并论,对他来说,他现在所关心的只是自身私利。

    降顺如此,降清亦是如此。

    但是现在郑成功在江南的“釜底抽薪”却让金之俊整个人都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这些年苦心经营,不就是为了金家吗?

    可现在郑成功于江南这般清算,非但金家的田产屋宇会被查没,甚至就连金家上下数百口,亦会被流放至位于海外的台湾。

    “台湾,台湾在什么地方?”

    像是想起什么似的,金之俊取出一份地图来,他看着地图上的某一个角落,那眉头却是紧皱着。

    “台湾、台湾……那里可是化外之地啊,把金家举家数百口迁到那地方,不是,不是要置金家于死地嘛……”

    心里这般喃喃着,金之俊那脸上的苦色更浓了。

    他想要逃,但是却又不敢逃,身为吏部汉尚书的他,很清楚,如果现在逃走的话,没准不等他出京城,那边海捕文书就会传出去,到时候,等待他的只是死路一条!

    对于皇上来说,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需要杀鸡给猴看。就像那已经被举族流放的陈名夏一家一般,当年皇上固然再是欣赏他的才学,最后不还是直接把他当成了一只鸡。

    金之俊不想当那只鸡,但他同样不想金家上百数百口,就这么被流放至少化外之地。

    难啊……

    就在金之俊这声长叹后,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他的门生程四远。

    “学生见过老师!”

    在程四远恭敬的行礼时,金之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然后说道。

    “用达来了,坐。”

    对于这个门生,他倒是颇为欣赏,在请其坐下后,又命杂役上茶,待杂役上了茶离开了公房,正欲请其喝茶时,便听到他说。

    “学生看老师眉间似带隐忧,可是为了那件事?”

    这是第一次,有外人在金之俊面前提及此事,见有人询问,金之俊立即说道。

    “用达多虑了!”

    摇摇头,故作镇定的金之俊说道。

    “不过只是海贼乱我军心之举罢了,为师又岂会因海贼之计而自乱阵脚?”

    老师的回答让程四远只是微微一笑,并未继续说下去,待喝了两口茶后,才说道。

    “听到今上点卯的时候,又有几人不在了的,不知是犯急病,还是……”

    门生的话让金之俊只是略点下头,然后看似平静的说道。

    “这些人实在是鼠目寸光,全不知报效君恩,哎,可惜了,可惜了……”

    他们逃了,没人会注意,若是自己逃了……不定会引起什么样的波澜,可若是留在这里,这金家又该如何?既便是将来皇上打下了江南,这金家被流至台湾,又岂能再回得来,即便是回来了,又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其实,这也不怪,这郑贼以我大清官吏之家人为质,如此卑劣之行,实是可恨至极,人心惶惶之下,难免会做些糊涂事。”

    门生的那一口湖广口音的官话,听在金之俊的耳中,只让他的眉头微微一锁,心中的丝许不满更是转瞬而逝,毕竟现如今,这湖广还是大清的地盘,可江南、江西却早已经被海贼给据占了。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就在金之俊对眼前这门生心生微词的时候,那边却又听到他说。

    “老师,学生听说,今个天一放明,冯阁老就被太后请进宫里了!”

    什么!

    猛的睁大眼睛,金之俊的脸色骤然一变,看着程四远说道。

    “你说是冯鹿庵进宫了,是太后的召见?”

第167章 太后(第一更,求月票)() 
“是呀,你说的是,这郑逆拿着江南籍官员的家人为质,若是咱们在严旨斥责的话,只恐会中郑贼之奸计。”

    嘴上这么感叹着,身为皇太后的博尔济吉特又说道。

    “听说这阴损主意是的清江朱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