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那怎么办,将军大人?”阮兴武不敢再嘴硬了。

    阮有进眨巴着狡诈的小眼睛想了一会儿,决定亲自出马与明军交涉。他命令部下后退一箭之地,自己则仅带几名亲兵缓步接近城墙,并在百步之外停了下来,让一名亲兵前去喊话。他自己之所以不再往前走,是因为他估计这个距离还在明军火枪的射程之外,再往前走就不好说了。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三十名明军中亦有配备燧鲁密铳的狙击手,只要想打,完全可以把他一枪爆头。

    这时张煌言已经闻讯赶来,见安南人来喊话,便准备出城交涉。奔哈托等真腊君臣急忙劝阻,极言安南人不讲信用且心狠手辣,出城风险极大。张煌言却淡然笑道:“苍水虽是一介书生,却身为使臣,代表大明形象,岂可让安南人小觑了?”说罢仅带了一名翻译便昂然出城。当然,城头上的明军狙击手早已瞄准阮有进那几个人,只要稍有异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把他们全部解决。

    须臾张煌言便到阵前,阮有进忙独自上前几步深施一礼,同样改用汉话恭敬地道:“天使在上,越国端郡公、顺化广南总镇大将军治下,征南将军阮有进有礼了!”

    这句话虽然语气很恭敬,张煌言听得却很不舒服。因为安南自立国之初便是中国的藩属国,其国名“安南”二字还是南宋孝宗赐名。可是昨天阮兴武却自称“大越国”,今天阮有进虽然把那个“大”字去掉了,但仍自称“越国”,暗含着对“安南”这个国名的不认可,间接地显示出其不甘居于大明之下的野心。

    不过临行之时,朱由检特意嘱咐过张煌言,出使时不要有“天朝上国”的心态,即使对方对大明很恭敬,也要主动平等对待。因此既然阮有进客气,张煌言也拱手为礼道:“大明使臣、五经博士张煌言有礼了。敢问将军,今日兴师动众而来,所为何故?”

    阮有进是“阮主”手下的得力干将,可比阮兴武狡猾得多。他当即媚笑道:“天使万勿误会,小将来此绝不是要与大明作对,实是真腊无故攻打占城,我主主持公道,这才兴兵伐罪。万乞大明勿受真腊蛊惑,待小将擒住真腊国王,无论真腊允诺给大明任何好处,我越国当双倍奉上,天使意下如何?”

    张煌言听罢冷笑一声道:“阮将军也不要误会,第一,本使臣并不是来助真腊与你安南交战的第二,大明也未受真腊任何好处。然而,你说真腊如何攻打占城,本使臣并未看到可是安南军占领真腊大片国土,屠杀无辜真腊百姓,本使臣可是全看在眼里。到底谁是谁非,安南与真腊各执一词,我现在并不清楚在没有大明天子的圣旨之前,明军也不会介入你们的冲突。

    “本使臣现在只有一个请求:请你退兵,退出真腊国境之外。万事以和为贵,不管谁对谁错,只要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我大明亦乐见之。”

    “那怎么可以!”阮有进装出一副苦瓜脸道,“真腊人一向狡诈,我们若是撤兵,天使您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又去攻打占城。再说小将是奉了主上严命,一定要擒获真腊国王这个元凶,不抓住奔哈托,小将也没法回去复命啊…”

    “不必多说了。”张煌言冷冷地打断阮有进道,“真腊国土被你们占了一多半,收复国土尚不可得,难道还有余力去打占城么?看来你是不想退兵,不过你奉了你主严命,本使臣亦有圣命在身。圣上要我出使真腊,我怎能坐视真腊国王被你抓走、真腊百姓被你肆意屠杀!本使臣言尽于此,你看着办吧!”

    话说到这里就算是谈崩了。在这一瞬间,阮有进目露凶光,可是他也知道攻击明朝使臣的严重后果,因此不得不暂时隐忍,又深施一礼,这才悻悻退下。也幸亏他没有轻举妄动,否则鲁密铳一响,他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当然,安南军贼心不死,不可能就这么撤走。但是只要明军在,他们也绝不敢随意攻打磅逊。张煌言稍稍松了口气,现在他的出使任务才算正式开始。

第1390章 大明国书() 
    回城之后,张煌言向真腊国王奔哈托正式递交国书。这封国书一式三份,分别以、高棉文和通行于东南亚地区的波斯文写就,主题由朱由检亲自撰写,当然也经过了徐光启等人的润色,使之更有文采。

    过去大明的国书一般都流于形式,无非是说些“该国国王事明甚恭,朕当厚赏之”之类的套话。这回却不然,国书的篇幅非常长,里面尽是“干货”。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向真腊示好。朱由检开篇明义,并不像明朝过去的国书那样,先强调对方要如何对自己恭顺,而是指出两国虽然远隔重洋,但关系一向融洽,并特意用“友邦”称呼真腊。虽然看似只是简简单单两个字,意义却非同寻常,因为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真腊的宗主国,而且双方都认可这一点。现在朱由检主动提“友邦”,友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自然是相互平等的,这就等于是大明主动放弃宗主国的身份,只不过还没有明确说出来而已。

    二,请求与真腊加强联系。从官方层面,此次派张煌言出使算是第一步,后面便是邀请真腊遣使回访。过去明朝的藩属国进贡标准是三年一贡,但不是强制要求,几十年不来也无所谓。其实倒不是真腊不愿意来进贡,事实正好相反,所有藩属国都希望多进贡,因为明朝对属国实行怀柔政策,有贡必有赏,而且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强大实力,赏赐远远过进贡,时间长了,便成为财政上的沉重包袱。后来规定三年一贡,美其名曰减少属国的负担,其实是明朝自己负担不起了。

    现在朱由检则提出,希望两国每年至少要互访一次,不单是真腊使臣来明朝,明朝使臣也要继续出访真腊。而且视真腊国的意愿,两国还可以互设使馆,互派大使,把官方的交往常态化。另外,朱由检也邀请真腊国王奔哈托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大明。

    而从民间层面,朱由检指出两国地理位置不同,物产各异,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对两国都是有利无害。可是现在两国的民间贸易还是空白,一是隔着大海交通不便,二是语言不通。在语言方面,朱由检希望多派一些学员到真腊学习高棉语,真腊亦可派人来大明学习汉语,费用可以由大明出。至于海运贸易,则着使臣张煌言当面详谈。

    第三,朱由检希望和真腊签订友好条约。这又是朱由检对藩贡体系的一大挑战,过去中国不论任何朝代,都极少和外国或是异族签订条约,一般都是以圣旨示恩,对方则上表称臣,虽也落了文字,但性质等同于书信,和真正意义上的条约大有区别。

    要说真正的条约,恐怕就得数得上宋辽的“澶渊之盟”了,但那是在辽国的军事压力下被迫签的,明朝开国以来自认为“天朝”,当然不愿意搞这种东西。包括后来的俺答封贡,仍是以圣旨封俺答为顺义王这种形式。

    但是在这封出自朱由检圣意、并未与阁臣商量的国书里,朱由检明确提出,希望拟定一个双方满意的友好条约,两国同时签署生效。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国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朱由检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直接给搬了过来。一旦签署了这个条约,原有的藩贡关系即时废止,其意义之重大自然不言而喻。

    奔哈托及他的大臣们花费了大半天时间,认真地研读完国书,出乎张煌言意料的是,他们居然不认同“友邦”的身份,坚持认为真腊是大明的臣属,不敢与大明平起平坐,恳请大明皇帝重降恩旨,正式册封奔哈托为真腊国王。

    对此张煌言刚开始确实有些不理解,因为按照人之常情,谁也不会心甘情愿给别人当奴仆,国亦如此。现在大明主动提升真腊的地位,真腊却不领情,实在让人费解。

    可是听完奔哈托紧接着提出的要求,张煌言就明白了。原来奔哈托仍是要求大明出兵帮主真腊收复国土,只要大明肯出兵,真腊什么条件都答应。

    这样就好理解了,因为如果真腊与大明是“友邦”这种平等关系,一国有难,帮是人情,不帮是本分,真腊亦无话可说。可是现在真腊仍是大明的属国,那就不一样了,宗主国有保护属国的义务,换句话说,大明必须帮助真腊,最低限度也得向安南施加压力要其退兵,当然直接出兵是最好不过了。现在真腊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当然不肯放弃属国这根救命稻草。

    至于国书的其他内容,奔哈托满口答应,并且主动提出,如果张煌言觉得不好说动皇帝出兵,他愿意乘船亲自去京师拜谒天子。如果皇帝还不答应出兵,他宁肯哭死在殿上,否则无颜面对真腊百姓。

    话说到这份上,张煌言也明白了,现在对真腊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存下去,再谈别的意义都不大。如果强要奔哈托签订条约,奔哈托无奈之下应该也会签,但那就是趁人之危了,圣上绝对不会认可。为今之计,惟有尽快把这里的情形奏明圣上。

    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技术性、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怎么尽快把消息送回京师?如果是在国内,这很简单,飞鸽传书就是了,澳门距京师四千里,最多三天消息就可送达。从那份东南亚地图上看,磅逊与澳门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三千里多一点,理论上两天就可以。

    但是,信鸽是不能跨海的!要想用信鸽,就必须先走6路,让鸽子记住方位。但是真腊与大明之间,还隔了寮国与安南,不可能放人通行,即使可以通行,时间上也来不及。

    张煌言赶紧回到安娜公主号上与郑森商议。经过慎重考虑,两人一致决定:从当地找一艘渔船,改装后行驶回国送信!

第1391章 暹罗使臣() 
    张煌言和郑森之所以要临时找船改装,也是出于无奈。本来安娜公主号直接启程回国是最快捷稳妥的,来的时候刚走了一遍,海路已经熟了,现在又是南风,快则四五天,慢则天,便可以抵达澳门。

    可是一来朱由检给张煌言的出使任务除了真腊以外,还包括暹罗、柔佛、渤泥国、苏禄国等众多南洋国家。尤其是暹罗,朱由检对和该国的粮食贸易寄予厚望,更是非访问不可,怎能现在就打道回府。

    二来安南人已经兵临磅逊城下,只是由于忌惮明军才不敢攻城。只要安娜公主号一走,阮主的军队肯定会立即攻破磅逊,灭掉真腊。但是不把这里的情况尽快奏明皇帝,明军也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所以只能派人回国送信,而海路仍是唯一的选择。

    可是真腊国虽然临海,航海却极不达,仅有些从事近海捕捞的小渔船。奔哈托传令把所有能找到的渔船全都找来,让大明使臣随意挑选,然而郑森看过之后却摇头道:“这些船都太小了,最大的排水量连二十吨都不到。别说是来时那种风暴,即便是一般的海上风浪都承受不住。”

    大家就这样在一筹莫展中捱了三天,安娜公主号上的了望手突然现,海面上又来了一艘船。情况不明,全舰立即进入战备状态,所有水手全部就位,满帆驶入有利阵位,黑洞洞的炮口对着来船方向虎视眈眈。

    待那艘船再走近一些,郑森才松了口气。因为从望远镜中已经可以看到,这艘船上并没有火炮,只是一艘普通商船。而且船型是中国沿海常见的福船,说明船上不是欧洲人。

    那艘船也远远地望见安娜公主号,赶紧停船。郑森命令战舰接近来船,核实对方的身份。没成想说曹襙,曹襙就到,来的居然是暹罗使臣!

    待暹罗使臣登岸,与张煌言及真腊国王相见,大家这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暹罗与真腊同为大明属国,但与大明的关系比真腊要密切得多,二百多年来进贡多达百次,明使回访亦有十余次之多。不过自从万历年间开始,大明国力日渐衰落,尤其是输掉萨尔浒之战后已经无力照顾这些南洋小国,赏赐大不如前,暹罗进贡也就不像过去那么频繁了,最近一次还是在天启初年。

    不过暹罗对大明这个宗主国还是很恭敬,去年听说大明新君登基,立即派使臣前来朝贺。不过很不凑巧,这位使臣从海路抵达广州时,正好赶上满清八旗军大举入关,朝廷忙于京师保卫战,其他各地为防匪类趁机作乱,一律封锁道路,他也就无法进京了。直到八旗军退出关外,使臣才从广州走6路进京,等到的时候,已经是崇祯初年的正月,安娜公主号早已从登州出了。

    而从去年,也就是天启六年下半年开始,安南阮主的军队便打着占城的幌子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