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帝国-第7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于对核弹的恐惧,端中尉在进攻前20小时,借口寻找物资,偷偷逃离了部队,找到了与之联络的游击队,将日军即将发起核攻击的消息传递出来,而且根据部队部署,他可以大致猜到攻击位置和时间。

982 突破马来() 
情报经过几次传递,由印度洋上的英国潜艇转发给科伦坡的盟军情报中心。英军决策部门研判可能是日本人的诡计,如同坂垣在西贡用核弹吓退褚亭长进攻的方式一样,当然情报当局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是骗局,情报部门的头头研判为一半一半的可能,也就是说,仍然有可能是一枚真实的核弹。

    但是英国人决定替陶明章作出决定,也就是不把这份情报直接转交给陶明章,至于美国人,倒是不敢不说,但是决定在最后关头,才将情报转交史迪威,那样做出后撤的指令,也来不及了。如果研判错误,无非是一枚核弹将会扔在中国部队头上,这样日军武器库里的核弹就减少一枚,相对于其他方向的英国部队(英军担心日本人会利用核弹,重新攻击安达曼岛),就会安全不少。如果研判正确,不至于让日军靠一个花招冲破防线。

    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但是潜艇的通讯还是被秦小苏截获。

    秦小苏一直在研究日军的通讯,闲暇时也破译了所有的盟军密码,相对而言,美日的电文比较容易破译,英军的稍难。英国人在研究德军密码的基础上,修改了自己的密码体制,潜艇非但携带密码机和每日一换的密码本,其秘钥还包含不同的频道交叉使用体制,同一份电文,在不同频道内截获的内容不同,其中还插入了很多加密机自动生成的无用内容,以及文字本身次序颠倒。就是为了防止对手从文本长度和格式上分析出破绽,这是在图灵破译德国密码后提出的建议。当然在秦小苏眼里,英国人有了很多创新手法,只是酒瓶装旧酒。毕竟潜艇没有计算机帮助也没有可靠的捷变频设备,凡此种种的手段,都只是小儿科罢了。

    他个人拥有这个时代第二的情报分析能力(第一为419),他刻意将海量的信息通过自己设置的关键字进行自动分拣,由此极为高效地检查着所有各方的一举一动。“原子弹”或者“超级炸弹”就是最近常出现的字眼。如果有关原子弹的内容,涉及到地名和具体时间,或者使用了特殊加密,就会转到他手上。日本人倒是很少谈及这些事物,有关原子弹的电报,几乎都是盟军方面的。

    他将消息及时传递给褚亭长。褚亭长必须承认英国人的研判有其道理,或许只是一次五五开的核讹诈,日本人在核威慑理论上的研究,显然走在了辐射病理研究前面,知道这种武器除了光和热,还具有心里恫吓的作用,但是保险起见,他通过电话,要求陶明章咋入夜前,将部队后撤,迅速在足够深远地带,形成新的防御。此时距离日军投弹时间,还有6到8个小时(具体时间并不确定)。

    陶明章接到命令后,决定暂不后撤,因为日军正在展开一轮进攻,试探陶明章的防御。她的部队进行了一次坚决的反冲锋,将进攻的日军击退,并以坦克为先导杀入对手出发阵地。

    刚刚飞抵前线,准备一睹核攻击威力的饭田祥二郎,在第二线,满意地看着自己部队的溃退。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确保敌人就在那里集结重兵。这一天来,他发动了几次规模不小的进攻,造成再次总攻假象,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军队靠近,并加强这一段防御,这样便可以消灭更多的敌人。

    他与坂垣的计划,可不是突破马来防御这么简单,褚亭长的序列中,200自210的11个师,是压倒一切的优先歼灭对象。

    目前可以确定,正面防御自己的正是201师一部,另外从敌人炮兵的火力以及坦克数量可以研判,至少有3个主力师在攻击区域内。按照渗透战线的马来族探子的情报,敌人炮兵阵地一直在变化,但是通常就在防线后方一至一点五公里内,是为了有效发挥射程,打击日军。也就是说,核弹在防线后方500米爆炸,也会覆盖到敌人的炮兵。根据大本营收集到的情报,核弹的威力,无法摧毁较远的坦克和大炮,但是可以点燃阵地上的弹药,杀伤人员,破坏卡车。这是他想要的结果,或许可以接受一部分敌人重武器。

    饭田眼看敌人后撤回去,下令一小时后,继续集中炮火猛攻,不断给敌人传递假象。

    陶明章在敌人的猛烈炮击中,给各部队下达了从防线上后撤的命令,即使是一次讹诈,他也不能冒这个险。日军投弹的时间,预判为夜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突然性。日军在使用核武器时,总是倾向于战术作用,所以时间上比较容易判断。

    所有部队都通过电话以及通讯兵传达命令,电台里仍然在发布各种调动指令,为了防止日军察觉到异常。从如此优良的立体防线后撤,对部队士气总归有所影响。为了说服部队,不要拖拉,陶明章不得已,祭出褚亭长的神秘力量,告诉部队褚司令算到了敌人将要使用核弹。这一招非常有用,部队有序从防线后撤。一切井井有条。他演这一出也有利于恢复部队自信,因为部队里也已经有传言,褚司令可能被日本人原子弹炸死了。

    他仍然留下了几个营的部队,在阵地上保持活动迹象,不时发射几枚迫击炮弹打几发照明弹,以此迷惑对手。

    饭田一直在观察敌人防线,可以看到战线后不时有照明弹升起,战线后有坦克活动的迹象,一切防御如常。他对201师恨之入骨,自他接手马来以来,这个善于土工作业的师给他造成了不小麻烦,很高兴今天这支部队就要在一道闪光中灰飞烟灭了,虽然不知道师指挥部位置,但是估计就在核弹攻击区域内,应该可以把陶明章解决掉。陶明章是他见过的,最擅长构筑阵地的人,似乎有建筑专业背景。

    海南岛日本陆航基地,一架b17轰炸机,缓缓起飞,飞机上携带着一枚核弹。这次的攻击,较之上一次偷袭褚亭长指挥部容易很多。首先,不需要担心敌人雷达网,因为可以从南海绕道。其次,不需要进行一次自杀攻击。可靠的投掷引爆引信已经完成;最后一点,精度要求没那么高,当然为了尽量精准,飞机被要求在4500米高度投弹,而核弹将在400至500米高度爆炸。爆炸后飞机能否逃离,是一个未知数。冲击波在空中传播的衰减,还没有测量到精确的数据,只是按照帝国大学数学部的几次理论计算表明,飞机在理论上很难通过俯冲加速逃离爆炸区,如果高度只有4500米的话。但是这一结论,并未被告知飞行员。上峰觉得,既然是理论值,肯定只是一个极限数字而已,实际未必这么大。所以机组没必要知道这些,知道了反而使投弹分心。

    整个飞行都得到了位于文莱与马来的导引台指示,这使得这架飞机可以摸黑找到轰炸点上空,误差可能比上次要大,也许有几百米,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为了防止误投日军出发阵地,同时为飞机进行最后目标指示,日军在地面点燃了大量柴火堆。火光并非无序,而是形成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目标区。

    最后停留在防线上的大约一个营的中国部队,在看到日军阵地点起的火光后,完成了最后一次报告,开始后撤。他们上车时,将所有照明弹打光,然后疾驰向北。陶明章毕竟学过建筑,阵地修建的错落有致,通道通畅,后撤部队几乎是以摩托化行军的最高速度撤离出来。

    b17飞过日军阵地,开始保持4500米高度平飞。投弹手开启手边有一排闪烁的倒计时灯泡。他在所有灯泡熄灭后,向驾驶舱报告进入投弹区域,几秒钟后,他拉下手柄。飞机随之一轻。机长迅速压下机头向一片漆黑俯冲,增加速度。他在向下俯冲时,完成向西转弯。飞机将向印度洋方向飞行,然后转回吉隆坡机场。这个转弯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本该闭上眼向正北飞,不要做任何减低速度的动作。

    机尾部机枪塔里的摄像师,早已经准备好了16毫米摄像机,等待那惊人的一颗,截至到目前,大本营还未收集到空中拍摄的核弹爆炸的壮观场面,也没有夜间爆炸的画面。对于陷入饥荒人心动荡的本土,这些壮观的片段显然具有极强的鼓动作用算是一针强心剂。

    笨拙的核弹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倒计时器和气压装置同时起作用,确保核弹不至于是颗哑弹。

    核弹在距离地面500米的高度起爆,这是确保攻击范围的最佳起爆高度。巨大的闪光中,b17上的日本摄影师意识到自己手上的摄像机被点燃了。固然强光照射得他睁不开眼,但是他可以闻到胶卷燃烧发出的气味。

    强大气流紧追着飞机。b17远没有逃入安全区域。飞机开始剧烈地摇晃。这架坚固的飞机,如同树叶一样在空中摇摆、飘摇。2台发动机在瞬间停车,水平尾翼被气流撕扯掉。飞机陷入了无可救药的尾旋。机长下令跳伞,但是之前的俯冲加速中,飞机牺牲了太多的高度,他本人艰难跑到舱口时,距离地面已经只有200米了。他跳出集藏的瞬间,就撞到了地面。

983 成都军事会议() 
核爆炸烈焰横扫过陶明章修建的防线,瞬间将表面阵地上夷为平地,不过这些半永久工事在下方的地下设施,核弹威力所致,仍然保存下不少,这为日方评估核实际效能,提供不少依据。

    到目前为止,日军已经爆炸了5颗核弹,但是在战场上收集数据谈何容易。对这种武器的杀伤效能的评估,仍然时分不完备。饭田就使用了,基于第三枚核弹,0海拔爆炸时收集到的摧毁半径数据,指导他的先头部队尽量抵近陶明章防线。

    隐藏在出发阵地的日军,几乎全都没有配发墨镜,虽然战斗前部署时,军官提醒不得直视爆炸火球,但是轰炸机投弹的准确时间,并没有人知道,所有人都习惯性地看向进方向。突然而来的强光,一时间晃瞎了不少人。

    这是意料之外的第一批非战斗减员,虽然其中大部分人会在今后几天逐渐恢复视力,但是仍然有一些人的视网膜被永久性损毁。陶明章的部队正背对着爆炸行军,离得也远,没有人受到伤害。

    那些抵近侦察的日军,成为了这次核爆的第一批阵亡者。上峰对核杀伤半径设定过小(以往爆炸都在地面,杀伤范围较小),觉得可以让一部分士兵冒险靠近陶明章阵地,避免核爆后,敌人迅速恢复阵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这些人中,有一些被热焰点燃烧死,有一些被爆炸抛起的土石活埋,更是全体受到了过量辐射,当场就损失了2成。如果跟踪统计,其十天内的伤亡率将超过6成。

    总之,这次攻击表面上是成功的,在距离爆炸中心的垂直线上,陶明章苦心经营的防线被炸成了一个豁口,大约400米宽。所有的碉堡被气浪推平,战壕被尘土填满,丢弃的车辆被高温融化,一片火海中笼罩下,犹如末日景象。

    饭田在10公里外,目睹了一切。马来半岛的强劲季风正自东向西吹拂,有助于将有害尘埃吹进印度洋,但是饭田不想多等,他总是担心陶明章的二线军队迅速恢复阵地。于是,命令自己被震撼的呆若木鸡的军队,立即向前方地狱般的景象前进,不得延误。

    坂垣告诉他,士兵吸入辐射尘埃,并不会全部得病,即使得病,也不会那么快失去战斗力,这对他而言足够了。对他来说,胜利是压倒一切的,士兵的生命只是全盘考虑中,不太重要的一环。

    按照既定计划,日军坦克带着步兵,最先冲进火海。陶明章的防线使用了大量本地树木来构筑防曲射火力的屏障,这会儿正在燃烧。

    97式坦克,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冲开火障;步兵很快就无法在滚烫的钢板上待着,纷纷跳车。坦克单独突入豁口。

    巨大的破坏景象,震住了坦克兵,感觉自己犹如只剩余火山口内,现场看不到一具尸体,当然上级说过,核爆的高温,足够将人类尸体蒸发。

    坦克继续前进,按照饭田的指令,他们得赶紧突破后方2公里的第二道防线。那道防线比第一道单薄,其实还未完工,饭田担心的正是这道防线被迅速加固,挡住去路,他确实把褚家军当成了天兵天将,很多担忧毫无理性。

    三十余辆坦克来到了爆心周围。虽然是空中爆炸,仍然在地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坦克必须花时间绕过大坑。不过此时坦克兵心里大致有数了,前方很远的地方,也不会有敌人的防御。没有人类士兵,能在经历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攻击后,迅速投入反击。

    果然,坦克群随后轻松突破了第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