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是中国方面地兵力优势,其二是中国方面的火力优势。兵力优势是日本陆军不可能奢望得到的,如果在渤海湾进行登陆。日军第6师团必须面对中国方面的步兵第1师、中央卫戍师和中央教导师。特高课的情报很到位,这是中国方面最为精锐的部队。尤其是两个中央师所拥有的实力更是远远超过了一般陆军师的水平。中国方面的火力优势则具有偶然效应——稳妥派认为,在没有任何港口设施的海滩直接进行抢滩登陆固然具有隐蔽性,但对于装备地输送却是一个灾难,他们认为,神尾师团之所以遭到重大挫败,乃是因为火力始终居于下风地缘故。这种后果的形成不是因为神尾师团原本编制内地不足,恰恰是因为该师团选择了海滩进行抢滩,无法利用港口设施进行重型装备装卸,炮兵火力尤其是重炮火力方面先天不足。

    稳妥派经过分析,认为在渤海湾的港口城市进行登陆也不现实,第一,对适宜登陆的港口,中国方面均在港口外布置了大量的雷区,阻隔了运输舰队的登陆,如果要通过扫雷清理出一条通路,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追求速战速决的最大弊病;第二,中国方面在这些港口城市还进行了武备强化,构筑了大量的海防工事,特别是作为中国一贯以来重视京畿门户政策的继续,这些工事的防御力都比较强。即便用战列舰编队进行对岸攻击,也需要不少的时间,稳妥派经过估计,认为这段时间中国人足够调兵遣将来发动反登陆作战稳妥派认为在渤海湾登陆在战略上是一步好棋,但在战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太小,现在已不是20年前日军围攻刘公岛的时候了,持有这种观点的多半为日本陆海军方面的中高级将领。

    与稳妥派不同,激进派极力主张进行渤海湾沿海的登陆作战,他们的理由似乎也很充足。第一,渤海湾是中国防御的重心,如果能在这个重心实现突破,将有效威胁北京,有利于中国方面迅速承认其败局从而保证速战速决的实现,至于登陆中存在的困难,激进派赞同稳妥派的大部分观点,但并不认为这不可克服——关键在于战斗精神,例如“七生报国”这种精神武器;第二,鉴于神尾师团的教训,激进派认为非常有必要重新树立日本陆军的优势地位,非常有必要在皇军上下显示战功赫赫的历史,以实际行动来洗刷神尾师团的耻辱,以此来证明神尾师团的失败只是偶然的,不是皇军的失败而是神尾光臣这头蠢猪的失败;第三则是激进派立论的基础,他们描绘了第6师团登陆后的美好前景,包括,可以有效切断“支那方面满洲与华北方向的军事联系”,可以形成对“北京的战略威慑,逼迫支那方面接受我方条件”,在战术上可以从“背后包围支那军队在辽阳、沈阳间的重兵集团”实现军事部署上的胜利。持有这种观点的多半为下级尤其陆军下级军官。

    当然,与任何军队一样,虽然激进派的人数要远远多于稳妥派,但掌握话语权的稳妥派却牢牢地把握了决策主动权。海军认为:“在目前舰队兵力高度紧张的前提下,帝国需要在东中国海、中太平洋等各相关海域执行任务,已是海军的极限。强行要在渤海湾登陆只能是一个局面,那就是海军被不堪重负的负担压倒”开玩笑,上万人要吃要喝,装备物资都需要海军调配,哪里来那么多运兵船,更何况,支那的海军实力虽弱,终究还有一定的实力。倘若登陆部队的运输舰队没有战列舰编队的火力掩护,该有多少葬身鱼腹?现在形势高度紧张,在海军方面的坚持下,激进派的主张受到了呵斥,于是第6师团的登陆点确定为在仁川。

    。。。

【第145章】 跨海打击() 
第145章跨海打击

    作为一个传统港口城市,仁川的规模虽然不能与釜山相提并论,但还是拥有较为完善的设施与体制。对广大的第6师团官兵而言,在仁川登陆也较在渤海湾登陆要轻松一些,起码登陆的过程会变得有条不紊而且用不着上岸就面对敌人的枪口。日军嘴上虽然强硬,但神尾师团的败绩还是结结实实引起了各主要师团的震撼,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个结论――没有充分火力压制保障的登陆部队在面对早有准备的敌军时往往会落于下风,在没有港口设施的地段抢滩登陆只能带来装备装卸的麻烦,因此,除非是万不得已或有充分的把握,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的海滩登陆。由此,他们认为在仁川的登陆应该是相对轻松的——海面上有海军封锁着海域,陆地上支那人也不可能打过来。

    战术是一天天变化的,拘泥于旧的观念和传统往往是造成损失乃至失败的罪魁祸首。就在日军懒洋洋且声势浩大的登陆中,他们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战争模式——大规模空袭。

    国防军的飞天群沿着朝鲜海岸线飞行的,这是最为省力的飞行路线,特别是在没有明确导航体系的时代,海陆分界线几乎是天然的目标指示器。海水的雾气和清早的晨曦将空击群送到了日本人的头上。当先导艇观测员望远镜里出现海湾里那成群的小艇,一条条密集航行的船只时,他不由得地兴奋起来。不用核对地图,这里就是仁川!

    随着发烟枪和信号旗的指示,飞天群开始降低高度朝低空扑去愈发近了,原本只在望远镜里才看得清的黑点慢慢变大,终于从普通的一点变成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船只,正在川流不息向陆地奔去,远处的海岸边到处都是人头攒动。一片忙碌的景象,真是屠杀地好时节。

    听着天空中轰鸣声的由远及近。终于有迷惑地日军反应过来,很多小艇上的日军士兵抬起眼来,目瞪口呆地望着空中出现的那硕大无朋的巨无霸们,这是?在军舰上的中高级军官的反应速度就要慢一拍了,因为军舰本身的轰鸣声掩盖了飞天群地轰鸣声,等他们接到报告登上甲板眺望的时候,空中已落下了黑乎乎的东西。而且,那些个东西还在不断的变大。

    有人看清楚了那呼啸而来的不速之客,惊恐地叫出声来:“炸弹!”可惜,他的声音传不出去多远就淹没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第6师团,飞艇队特意准备了两种炸弹,一种是采用触发引信地航空炸弹,通常有50磅和100磅两种规格,主要成分是黄色炸药。这是用来对付舰艇的,还有的就是采用延时引信的榴散弹,亦称钢珠弹,一般只有50磅这种规格,这种炸弹弹头部分非常薄,极容易炸开。在弹头中间则是数以千计的钢珠和铁钉,根据定时装置的设置,此炸弹在投掷后数秒后自行炸裂,能在十数米高地低空中形成密集的弹雨后向下倾斜,主要用来杀伤人员。原本在陆上常用的简易汽油弹因为操作不便,没有出现在空袭第6师团的场面中。

    仁川港外乱成了一锅粥,望着一个个铁疙瘩从天而落的骇人场景,正在登陆的日军顿时乱了方寸,接近岸边的士兵扑通扑通跳下水,也不顾10月份海水的冰凉。拼命向岸上跑去;在深水区的士兵则像一群无头苍蝇一般乱窜。有的划着小艇飞速前行,有地则掉转船头向深海处划去。很多时候往往是“彭”地一声双双撞在一起落水;还有的士兵则是本能地操起步枪向空中射击,可是此起彼伏地枪声虽然听上去震撼人心,但对于庞大的飞艇而言无异于挠痒痒,压根就没有反应。

    轰轰,几十颗炸弹炸响了。被航空炸弹直接命中的船只几乎没有,但榴散弹却让日军吃足了苦头,这个在低空爆炸的恶魔每炸响一次就向方圆近50米的地方撒播钢珠和铁钉,这些高速飞行的杀人利器很快找到了他们的目标——日军士兵的头颅和躯体,只要是被高速下落的钢珠击中就是一片绯红的血雨向空中溅射。虽然大部分的榴散弹撒播出来的东西都落了空,掉在海水中,但被击中的日军无一不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喊叫声。这是在漂浮不定的船上,哪里找得到像陆上一样的遮蔽场所呢?没有头盔,没有掩体,甚至没有弹坑可以用来保护,这是直接以血肉之躯对抗炸弹。

    “完了!”这是第6师团官兵们浮上脑海的第一个念头。

    “还击!”这是日军士兵们能想得到的第二个反应念头,可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在战前,日本陆军虽已对于航空器轰炸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装备了一些气球炮(高射炮的雏形),但并未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在气球炮的装备和分配上,只顾向要塞和城市倾斜,陆军师团和海军舰队几乎没有成建制的高炮部队。陆军对于防空还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就连高射机枪也没有发明,只能将普通机枪竖在木桶上进行操作。

    武器如此,人的思维亦是如此。陆军中的守旧军官认为,“飞行器之轰炸,毫无准头亦无威力,只有恐吓之功而无攻击之实,其效力尚且比不上一门小型火炮。”认为,凭借皇军的“忠勇精神”与“善战品格”足以应付这种来自空中的骚扰。即便有心推动航空器发展的高层,也停留在把飞机作为侦察力量使用的狭隘立场上,压根没有意识到轰炸特别是大规模轰炸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

    此刻,在海上。在小船中,不要说没有木桶和机枪,就是有这些个配备也于事无补。日军士兵地朝天射击收获的只有来自飞艇机枪的狠狠还击,在居高临下的压制下,海面上零星的反击犹如昙花一现很快消逝。一条条从天而落的火鞭点亮了清晨的天空,织出了一道道死亡大网,很多跌落水中或者主动跳落海中地日军士兵遭到了由上而下的火力问候。被子弹洞穿地枪眼冒出汩汩鲜血,甚至将附近的海水染得通红——船上没有安全可言。水里也同样如此!

    接下来的修罗场便轮到了陆地,对于拥有机动能力的军舰而言,航空炸弹要想命中它们的难度是高了点,但对于几乎是静止的地面目标,炸弹的准头便高了许多。在弹片地飞舞中,到处乱跑的日军官兵被撕裂成碎片,港口设施在被命中后则退回到零件状态。甚至于被爆炸冲击波掀到半空的石块、土块、水泥块、砖块重新掉落后都可能形成对倒霉蛋的二次杀伤。

    震撼!

    惨烈!

    无奈!

    一直在舰桥上坚持观察敌情的第6师团师团长心头涌上了这种感觉,在他身边的参谋军官愤怒的几乎要冒出火来,但仍然于是无补。周边护卫的驱逐舰将主炮角度上扬到了最大处,对于飞天群而言依然宛若大炮打蚊子——挠痒痒。对于庞大地飞艇气囊而言,被炮弹弹片击中而造成的创口微小的不值得一提,而且,日军的炮弹全部都是触发引信,绝大部分没有挨着飞艇的边就在空中划出弧线落到海里。好几发甚至失去准头直接落到海滩附近的海水中,爆炸引起地伤亡几乎和飞艇炸弹造成的一样多。驱逐舰如此,吨位更大的巡洋舰和战列舰就更加不敢造次,他们的主炮俯仰角根本没有驱逐舰那么范围广,强行发射只能是自取其辱,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炸弹不要找上门来——100磅的航空炸弹虽然不至于炸沉一艘大型军舰。但也能造成莫大的损害。而对于小型舰艇而言,如果被这种规格的炸弹直接命中,那只有一个后果——沉没。

    有道是怕来,飞艇对于底下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那些吃水颇深、转向吃力、速度较慢的运输船成了飞天群攻击地最好活靶。轰隆一声,一艘满载着弹药地运输船被送入了海底。

    “唉!”两眼发直的师团长大人愤愤地捶了一下司令塔地扶手,一边倒的杀戮,本方竭尽全力也无法对对方构成威胁。不要说还手,就是连招架之功也没有,这是第6师团的耻辱。也是大日本皇军的耻辱。

    我们的飞艇在哪里?我们的飞机在哪里?此时此刻。连串的问题浮上了众人的脑海,在他们心中大大画了一个问号——战争。还能像以前那样继续么?

    满天飞舞2个多小时后,扔光了炸弹,甚至于打光了机枪子弹的飞天群心满意足地返航了,在他们身后留下了满目疮痍的仁川港和一片狼藉的近海海面。到处漂浮着残肢断臂,海水已被染成了红色,海面上还有熊熊燃烧着火焰的船只。如果说在此之前第6师团做梦也想不到会有来自空中的打击,那么在此战过后,他们恐怕就是做梦也忘不了来自头顶的危险。

    世界战争的格局在1914迈入了立体阶段,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拥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与威慑。

    仁川港的一番较量,造成了第6师团惊人的损失,根据统计,大约有近1200人在此次空袭中死亡或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10多艘运输船被摧毁或击沉,大量物资、装备被送入海底,大批港口设施被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