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备被送入海底,大批港口设施被破坏,以至于仁川在未来不经历彻底的修复根本无法实际使用。更重要的是,空袭造成了思想的恐惧,虽然因为登陆时日军所处的不利场景加重了空袭的渲染气氛,但这种恐怖却是第6师团官兵们挥斥不去的梦魇。

    毕竟,没有比干挨打而不能还手更让人憋屈的。忽视科学,忽视进步只能是自取其辱。

    仁川港的行动彻底打乱了日军的计划,虽然飞天群再也没有光顾过仁川,但被打怕了的第6师团时刻关注着他们那片变幻莫测的头顶,登陆和推进的速度比原定计划足足晚了5天。在战争中,有时候一秒钟都足以改变局面,何况是5天?

    在仁川港吃了大亏之后,在釜山登陆的鬼子就变得小心翼翼、格外谨慎,生怕国防军的飞天群也来这么一下,不但布置了大量的对空机枪,而且还优先从国内运载了大量的气球炮,各大兵工厂则紧急开工铸造气球炮。这样一来,稳妥是稳妥了,但第一师团登陆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冈市之助原本向利用海运较为方便的有利条件抢抓时间,结果非但没有能够赶在国防军动手前做好准备,反而被飞艇捞了一把——损失固然不大,但心中的窝囊气却找不到地方出,更要紧的是,国防军东北战区各部队利用日军的迟疑,纷纷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了指定地点,保障了整个战役进程的兵力展开。

    日军是从不甘心失败的,为了扳回面子,冈市一面命令已在山东前线稳住阵脚的第三师团进行“攻击”搜索,另一方面又给关东军下了死命令,限期打通南满铁路交通线。由此一来,已集结完毕的关东军主力越过关东州地界,从三个方向朝庄、复地区扑来,试图一口将119旅吞下。

    在国防军原本的作战计划中,119旅是要在原地坚守36个小时,逐次掩护大军展开,现在日军一上来就针对该部,而且摆出了一口吞下的架势,则暴露了他们的计划是何等焦躁。

    面对鬼子的这种情绪,前敌指挥部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以吴俊升和齐恩远为代表,认为既然小鬼子这么蠢蠢欲动,咱们干脆就虚晃一枪,放他们进来,然后顺便扎个口袋消灭干净了事——由于秋风计划的歼敌战果,这两人对打歼灭战极富兴趣,便连吴俊升这种见敌就要杀的猛汉子也说要放进来关门打狗,吃他个“囫囵饱”,一种是以周羽和马占山为代表,认为既然国防军东北战区兵力已逐次展开,而鬼子的后续部队尚未来到,不妨就以庄、复地区为战场,敲打一下关东军,能吃掉对方更好,吃不掉也不能让对方大模大样地沿着南满铁路北上,最起码得层层阻击,步步消耗敌人的元气,当然,指望119旅完成这个任务是不现实的,还得抽调精兵强将南下。

    面对前敌指挥部的意见分歧,战区指挥部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讨论

    。。。

【第146章】 庄复战事() 
第146章庄复战事

    ps:发新章节了,兄弟们赏点月票吧!!!

    面对庄、复地区的敌情,虽然战区指挥部还没有下达最后的指令,但119旅已加紧迎战。119旅作为国防军编制中的三线部队,原本担负着整训、储备兵员的任务,按照作战纲要,是不用也不应该在一线接敌时展开的——让三线部队迎敌生力部队,不但无法达成作战目标,对兵力本身也是极大的损耗。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对119旅而言,庄、复地区不但是他们驻守的防地,更是他们的家园。

    119旅的前身是辛亥举事时庄、复地区顾家兄弟为首组成的当地民防组织——联庄会,在秦时竹等崛起奉天,夺取**胜利的当口,顾家兄弟举旗响应,不但有力地支援了在省城的秦时竹等人,对于巩固南翼安全、维持当地治安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在国防武力大整编的浪潮中以联庄会为骨干依据,逐步编成了119旅。

    联庄会原本是父子同在、兄弟俱齐的武装民团,经过正规化建设,大批不符合要求的会众虽已被清退,但毕竟还有不少庄、复子弟投身于军旅之中,再加上当地民众在**初期捐粮捐钱的浪潮,119旅与庄、复地区之间便有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让他们不放一枪的诱敌深入,他们办不到!

    庄、复地区和山东沿线不同,非但本身的人口密度要大大高于山东方向。而且与关东州直接接壤,国防军也不可能事先在此进行大动作地疏散和坚壁清野,把敌人放进来只可能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让鬼子荼毒庄、复地区——这是119旅万难容忍的。

    虽然军人的天职是无条件服从命令,但对于这种微妙的内在情绪,陆尚荣等人也不能断然予以忽视:歼敌于国门之外固然做不到,但终归是少放进来一点好一点。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和前敌指挥部的意见分歧。战区指挥部的空气亦相当凝重。

    “根据目前最新侦察到地敌情,敌关东军主力集结完毕后。从关东州大举出动,从三个方向向我军南翼扑来,初期目标是庄、复地区的119旅,但从兵力配备、行军路线乃至于截获地电文中获悉,其下一步目标是为了打通南满铁路的交通,以便于朝鲜军和国内增援的两师团能够迅速北上”蒋方震顿了一顿后又道,“由于119旅长期与关东州接壤。敌人对我军情况判明相对准确、清楚,对我119旅的战力、兵力布置乃至于物资储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处于敌暗我明的状态,这是我不主张在庄、复两地硬顶的原因之一;第二,119旅虽然经过了武备强化,但本质上还是国防军地三线部队,不但在兵力和武器对比上逊色于对面的关东军,便是战斗力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始时凭藉血气之勇和守土有责的精神固然可以抵挡,但交战时间拉长后特别是陷入僵持后,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很可能出现突不出、打不赢、走不了的不利后果,这是我不主张在庄、复两地硬顶的原因之二;第三,从我军兵力梯队布局来看。除了119旅之外,南翼兵力只能部署到辽阳一线,非要在庄、复地区硬顶,则必须准备好后手,要么是辽阳的兵力前伸,要么是直接用兵力支援庄、复地区——但问题恰恰也在这里,辽阳地守备兵力刚刚调齐,前伸非但会破坏已经略显匆忙的兵力调度,而且会削弱辽阳本身的防御力量,而向庄、复派遣援兵亦不现实。目前各支兵力都在陆续抵达指定位置。抽不出机动兵力进行填补,也不可能为了南翼前线的第一场接战就动用战略预备队的兵力。因此,从整体战略部署着眼,是我不主张在庄、复两地硬顶的原因之三”

    按照“守沈必守辽”地战略方针,辽阳的防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指望从辽阳调集兵力增援庄、复地区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心态,这是战区指挥部的大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想法。

    蒋方震的话说完,指挥部里便陷入了一片沉寂,众人的目光只死死地看着沙盘上的小旗和兵力调度。

    陆尚荣抬起头问陈宦:“二庵,你有意见?”

    出京之前,秦时竹曾面嘱陆尚荣:“戎机方面,蒋百里长于通盘谋略,他的意见要听,陈二庵长于出奇制胜,他的计谋也要汲取,要把这两人地意见有机糅合到一起,奇正结合,那么战事就比较有把握了。”

    陈宦深深吸了一口气,担任战区巡视员后,他明显感觉到肩头胆子分量不轻,缓声说道:“方才百里兄谈了他地几点意见,我都是极为赞同的,要我举例,或许还可以再说出一两条来,意思却就是这个意思,大方向一致。但在具体地战术层面,我有别的考虑。”

    “二庵兄鬼点子多,说出来听听。”代表海军的副总参谋长程璧光大笑,他和陈宦在总参共事虽然不久,但彼此都感觉对方甚对自己的胃口,倒像是一见如故的老朋友。

    “第一,庄、复必不可守,但不是说不能打——这个地方,无论地形也好、兵力布置也罢,都不足以支持我军打长时间的防御战,但如果一枪不放就退走,反而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山东前线的战局走势日军在公开层面虽然遮遮掩掩,但私底下肯定早就传开了,关东军不会不顾忌山东方向带来的教训,大踏步后退表面上是诱敌深入,实质上却是在提醒敌人前面可能有圈套。起的是打草惊蛇地作用。

    第二,由于我军飞艇部队打乱了敌人的阵脚,目前日军一时无法完成预计中的兵力积聚,这个延误时间,少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完全可以利用其中的时间差来狙击一下关东军。看看鬼子打通南满铁路交通线的决心到底有多强——利用南翼阻击的当口,我军北线部队可以绝对优势解决辽阳以北的日军铁道守备队。牢固控制铁路沿线,即便庄、复地区将来弃守,我军也可以牢牢扼守辽阳以北地交通干道;

    第三,目前虽然不清楚鬼子的整体动向,但有一点我有8成把握——敌军大致地进军路线还是20年前甲午时的老套路,有了这个前瞻,庄、复地区的变数也可以扰乱敌人的战略构想。偏不让他们如愿;

    最后,从民心上说,119旅有不少庄、复子弟,让他们不放一枪地就退走,让他们眼睁睁看着父母乡亲沦落敌手,将来难以向民众交代,总统说了,打仗固然是拼国力、拼战力。但民心士气也是顶顶重要的事情,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程璧光接茬道:“我看二位的说法不矛盾,可以糅合起来看。百里说不能硬顶,但不是说不能顶,二庵说不能放得太快,但不是说永远不放。我的意见也差不多——庄、复一线,119旅要打上一阵子,是真打,不是假打,但不能太拼命,拖个三五天,最多七天就可以了。既要给敌人造成我们层层阻击,步步设防地印象——吸引他不顾一切地拼命向前,又可以在事实上造成诱敌深入、拉开敌人四个师团彼此的战场距离——分散开才有利于我军歼敌嘛。”

    “诸位的意思和我差不多,我大体的想法也是如此。现在的问题就是。119旅能不能顶这些天,顶了之后能不能全身而退?”

    “这个。我看还是交给前敌指挥部决定比较好,由他们灵活掌握,最少3天,最长7天,不求打赢,只求能退走就好。”陈宦咬牙切齿道,“另外给119旅去电,让他们在退走后把南满铁路炸断、把车站设施彻底破坏,让小鬼子修去”

    军令如山倒,面对“陆、萨、蒋、陈、程”五人联签的作战电令,前敌指挥部在收到电文的第一时间就命令119旅展开调度。

    “大哥,这仗怎么打?”顾人邦拿着电文,眉头紧皱。

    “参谋长怎么说?”闹**起家的顾人宜颇富传奇色彩,不但是一旅之长,更是全旅地精神偶像,但在作战指挥和军队训练上,他对参谋长言听计从,算得上是从谏如流的主官。

    “严格按电令办事”119旅参谋长黄华出身于总统卫队,留日士官生,后来放出来锻炼,“按照前指要求,我们要坚守3天,然后相机撤退。”

    “这和上个命令没有多大区别啊?”

    “不有很大不同。”黄华在地图上演示起来,“上一次作战命令前指同样要求我们坚守36小时,但那时的形势不一样,日军在快速推进,我军北线部队尚未完全准备妥当,这个坚守是真拼命——死也要拖住鬼子的脚步,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北线部队大多已经到位,最多就是微调、部署防线,而鬼子还没折腾好,所以我们这次的‘坚守’是给鬼子看的,两位长官请看,按照前指地要求,这次防区和阵地比上次有所扩大,说明是以阻击为主,营造假象为主,若是真要拖住敌人,肯定是要极力收缩,守住23个支撑点即可,哪里用得着如此全面设防?”

    “可摊子大了守不住哇。”顾人邦一看地图上划明的防区,“我们本来就比鬼子人少,还要守这么大一摊子,别说3天,2天都有困难。”

    “前指说了3天,是指整体上防守3天,没说每块地都要守3天,这3天里我们可以陆陆续续放弃,到时候全旅弟兄完成集结后咱们就撤到辽阳去”

    顾人宜的表情相比之下就要痛苦得多:“三天!三天后鬼子就要占了这里!这么多百姓,撤又撤不走,躲又没地方躲,怎么办?”

    顾人邦的拳头捏得“咯咯”响:“大哥,要不给前指去电,我们和鬼子拼了,要死大家一起死在这里。”

    顾人宜脸上两行泪潸然而下,却是无语

    “大哥!”

    黄华的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没说。

    “混蛋。”顾人宜扭过头去,一字一顿地说,“坚-决-执-行-命-令,三-天-后-我-们-撤-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