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中满是愤恨,针对的是已经战死在布列斯特的铁木辛哥,还有已经战死在斯摩棱斯克的布琼尼。

    “我现在也不多说什么了,允许撤退的人,现在都已经在车里雅宾斯克还有斯大林格勒了……在这里的诸位,都是要留守在首都的。”他的目光越过了前面的两个将领,看向了后面的那些脸色惨白的家伙。

    这些人都只能留在莫斯科,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的家人被押送到车里雅宾斯克,如果他们胆敢叛逃,立刻就会波及家人。

    最严酷的苏联战时叛逃法案已经被下令执行,任何士兵任何指挥官,只要临阵脱逃,家人就都要被牵连。

    这个命令是斯大林亲自下达的,所有的政委都要执行,大家互相监督,谁也无法轻易走脱。

    显然这个命令只是威,后面还跟着为国而战这个正义大旗,没有人能够抗拒。

    德国人已经兵临城下,现在的苏联已经危在旦夕。他们有义务为这个国家而战,毕竟他们并不惧怕战争。

    战斗民族毕竟是战斗民族,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候,他们迸发出来的战斗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强悍。

    十万莫斯科青年加入到了军队之中,无数老人孩子妇女也加入到了苏联红军内,拿起武器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

    上百万的大军云集在莫斯科,仅仅维持这些部队的吃喝,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战场了,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景象,可是你们让我失望了。”斯大林缓缓踱着步子,锐利的眼神盯着这些可怜的被选中的人。

    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和这个城市同生共死,剩下的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这里现在非常的危险,请您离开莫斯科,这样我们才能安心的防守这个城市……”和赫鲁晓夫诚恳的请求道。

    斯大林在这里,一来指挥官们无法放手施为,二来也确实让人胆战心惊。

    再向前推进推进,德国人的大型榴弹炮,就可以对着莫斯科的市区开火了……

    这要是让面前这位同志看见克里姆林宫在战火中被炮弹击中,倒塌甚至毁灭,那在座的所有人,估计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万一,这位慈父斯大林同志被一不小心炸死了,那就更热闹了。

    能够在这里被委以重任的所有人都算上,每一个都是在大清洗里得利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斯大林死了,那倒戈清算的人排成队,他们一个人都别想有一个好的结果了。

    所以,他们能够选择的方案中,让斯大林尽快撤退到后方去,然后继续在那里主持大局,才是最合理的。

    可惜的是,斯大林对自己的事情也是非常的清楚,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巢穴莫斯科,不愿意到更接近远东的车里雅宾斯克去。

    因为一旦到了那里,他对全国的统治力都将下降,而剩下的苏联残兵败将里面,会有很多他指挥不动的人出现。

    到了那个时候,政令无法统一,也就是许多人想起他斯大林高压统治手段的时候了。

    搞不好他自己都不会落得善终,而苏联也会在对他的清算中,与德国妥协,成为一个不断衰败的附庸国。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结果,斯大林才迟迟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坚持在这个随时都有危险的城市里指挥前线的战斗。

    如果德军真的狠下心来,轰炸一次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也就完了,而斯大林在这里不走的最后一丝坚持,也就消失了。

    可惜的是,德国人没有轰炸莫斯科,这里的战争依旧还是平面形势的。

    甚至连德国人对莫斯科的炮击,也没有动用超远程的列车炮,而是靠近了莫斯科之后,使用普通榴弹炮开的火。

    “和我说实话,莫斯科大概能守多长时间?”斯大林从众人之中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开口问罗科索夫斯基道。

    罗科索夫斯基想了想,开口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外围防线大概可以坚持3周到1个月的时间……”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太好,为自己解释了一句:“毕竟外围的防线太长了,兵力虽然多,但是都是新兵,武器也很匮乏,德军很快就能突破我的防线。”

    斯大林没有说话,皱着眉头看向了科涅夫,这也是他新提拔上来的,一个所谓的少壮派指挥官。

    科涅夫是负责城内防御的,底气要比罗科索夫斯基多一些,他权衡了一下,开口说道:“至少可以坚持两个月的时间……”

    其实这是他保守的估计了,因为城市里德国人的坦克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无法分割防线形成突破和包围圈。

    而且莫斯科也是一个复杂的大都市,建筑物众多而且又有地铁这类的地下建筑,防空洞也很完备。

    在这种情况下,坚守部队是很占优势的,科涅夫觉得,自己指挥部队的话,坚守3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你们两个人说的时间,都不足够……莫斯科至少要守到冬季来临才行。”斯大林看着两个将领,开口给出了自己的要求。

760基建狂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就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样,堪称基础建设狂魔。

    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真真正正的基建狂魔。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并且建设起了一系列形象工程。

    海量的基础建设可以拉动国家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国家形象,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轮到资本家们考虑的时候,获利太少就成了这些人拒绝投资的一个绕不开的短板。

    在未来的中国,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是国家下属企业的力量,而在如今,第三帝国也同样拥有可以左右其决策的“国企”。

    所以,李乐把德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无数资金滚动起来,将第三帝国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现如今的德国,每一个地区都在修建自己的高速公路,连接到了阿尔萨斯以及洛林地区,连接到了法国西北部海岸线。

    甚至有一些科学家与技术工程师们,已经开始论证德国到英国南部地区的跨海隧道与跨海大桥的可行性了。

    有人激进的提出,用填海造路工程,把英国与欧洲连起来。即便是70年后,这个疯狂的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足以看出这些德国工程师们有多么异想天开,多么的疯狂。也足以看得出来,这个时期的德国,究竟有多么大的决心搞基础建设。

    电话亭等设施开始遍及大街小巷,交通信号灯安装在了每一个路口。

    人行横道规划整齐,马路两边都是正在动迁建设的新的大楼。李乐甚至激进的下了死命令,柏林地区的新大楼,最低不能少于8层!

    这在后世看来,完全是干预过多的神经病表现,在这个时代看来,完全是“元首对柏林的殷切期望”(第三帝国宣传部语)。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殷切期望,所以柏林市政府决定,如果新楼房安装电梯,那么层数不得低于12层!

    所谓上面的人给个期望,下面的人就要拔高这个期望的事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出现。

    于是乎,柏林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而摩天大楼也越来越多。民用住宅已经12层了,商业用的摩天大楼就要更高一些了。

    所以20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戈培尔正在酝酿的电视机广播塔的高度,甚至高达270米。

    而且,为了打破美国纽约1931年建成的帝国大厦的建筑物高度世界纪录,德国柏林和慕尼黑都有计划建造更高的“世界第一大楼”。

    慕尼黑的计划书还理智一些,计划建设一座高390米的超级大楼,仅仅比帝国大厦高9米而已。

    柏林的计划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党卫队打算建造一个“元首大楼”,高591米,一共有200层楼顶还有一个巨大的元首雕像,雕像脚下大楼的四面都要有巨大的万字作为装饰。

    不得不说,能够这么“作死”,也确实符合第三帝国真实历史时空中的风格,可惜李乐不是这样的人,他可不愿意走上希特勒那个空想美梦的不归路。

    所以他及时叫停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标志型建筑,转而用务实的风格,准备花最少的钱,把柏林打造成一个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宏伟的建筑物!”李乐看着戈培尔,还有赫斯以及施佩尔等官员,开口说道。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面前的统计记录:“重要的是,股票交易市场的繁荣!是一年我们捧红了多少明星,拍摄了多少卖座的电影!是柏林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三帝国的正义成为普世价值观!”

    “打败好莱坞,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投入和积累的!打败纽约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这些都不算决定性的。”李乐昂着下巴,开口说道。

    最近德国前线的部队推进到了莫斯科,并且已经向莫斯科炮击的消息,让他的心情大好。

    只要攻占了莫斯科,他的战略计划就算完成了,苏联在他的设想中,就会承认自己的失败,战争也就结束了。

    而结束掉李乐已经不太熟悉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那么就又进入到李乐熟悉的环节了。

    发展经济,投入大量的研发,拓展未来——李乐知道的未来,恐怕比他所在的这个世界上现如今所有的科幻的作者知道的都多。

    “只要我们打败了苏联人,结束掉这场战争,我们就可以见证奇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李乐给眼前的这些人打气,也算是在给自己打气。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他现在距离成功也只剩下一步之遥了,这怎能不让他小心谨慎呢?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的元首!”施佩尔开口说道:“可是战争结束之后,无数军工企业,还有无数相关产业,都不需要继续生产这么多产品了。”

    “工人需要安置,生产需要转型,收入绝对会出现下滑”他有些担忧,毕竟这些产业是他一手整合起来的,自然需要他的维护。

    “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结束的只是德国的战争罢了。”李乐冷笑了一声,开口安慰施佩尔道。

    人类是什么德行他当然是心知肚明,二十一世缺少战争么?或者说人类这短暂的数千年历史,缺少战争么?

    坦白一些说,战争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而和平才是点缀而已。这绝对不是悲观,只是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黑暗。

    不管人类文明中都多少爱来填充,也不管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有多么执着,当然也不用去管人类多么热爱和平渴望幸福可惜放在团体、国家、阶级的层面上,人类都是冷酷无情,杀戮血腥的。

    所以李乐完全可以肯定,战争永远不会停止,军火商的生意,永远都火爆非凡,从未有过门可罗雀的时候。

761民航() 
“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那些军火商的善后,他们有很多方式可以把他们的军火卖出去,我们不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等着在买。”李乐不以为意的对施佩尔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就讨论起了别的事情。

    “军火商不需要转型,他们只需要生产最好的武器装备,就可以保证自己的盈利了。”最后交代了一句,李乐说起了军火周边供给产业的事情。

    “其他的周边产业,其实也很好转型,这都不需要我们去过分操心。”李乐伸出了一根手指头,在比如说轮胎,零件生产等分支生产厂上点了点:“我们现在需要关心的,是基础建设!”

    只有好的基础建设,才是发展的原动力。也只有好的基础建设,才能让后续的发展事半功倍。

    “民用机场的建设速度要提升起来,现在连送士兵的信件都有些捉襟见肘,这绝对不行!”李乐一眼就看出了这份报告里的一些问题,开口安排道。

    “机场建设,赫斯……你亲自过问,我要多多益善,普及到欧洲的每一个角落!机场要和大型火车站一样!”李乐给出了自己的标准来。

    “大型运输机的设计也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民航客机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现在不建设,等需要的时候再建设,就晚了!”他看着赫斯,开口说道。

    德国现如今有多少个民用机场呢?只有十几个!这些民用机场上有多少架飞机呢?只有可怜兮兮的一百多架而已。

    这百十架飞机可不是后世那种波音737大型客机,这个时代的客机最多最多也就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