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6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两个说的是战斗机的补充的事情,可实际上他们两个人都清楚,真正要命的不是那几十架战斗机的资源,而是整个乌克兰的局势问题。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失去了莫斯科的斯大林,对整个苏联的掌控变得越来越薄弱了。

    坐镇车里雅宾斯克,贝利亚的被判并没有遭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也给其他一些有心思的人壮了不少胆子,也让斯大林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现在从美国运输来的战斗机,远东地区就要扣下20架到30架左右。剩下的飞机被一路盘剥,到车里雅宾斯克,能拨付给前线的就只剩下40架这个数字了。

    可惜的是,40架p…40战斗机,根本不够激烈的空战消耗之用。虽说现在乌克兰上空很少有苏军战斗机活动了,可斯大林格勒的天空,还是要尽可能的保卫的。

    斯大林为了坚守斯大林格勒,在附近集结了1000多架作战飞机。其中有400多架i…16老式战斗机,剩下的多为拉格3还有米格3等新式战斗机。

    他还尽可能的把p…40战斗机也集中起来,部署在斯大林格勒,以求在局部形成空中优势。

    其实这对于前线作战部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后方卡斯大林的物资补给,斯大林就会变本加厉的卡前线部队的物资补给。

    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随着前线部队的崩溃,他们没有拿到应有的武器弹药配发,也没有得到过哪怕一次及时的支援。

    飞机坦克都被节流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线部队甚至连基础弹药都无法保证,想要反击都无法做到……

    当然了,其实也没有人想着反击。如今大家都是一窝蜂的向后撤退跑路,谁有闲心停下来和德国人打仗呢?

    可是当战线稳定下来,苏军打算死守哈尔科夫还有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地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得到一点儿补充。

    没有援军,没有后续的补充部队,没有补给物资撤退的时候多少人,现在就只有多少人。

    而这个时候他们面对的德军,却比他们之前对抗的还要强大许多。因为德军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包括上百辆坦克,数百架飞机,还有整个轴心国舰队!

    所以,仅仅凭借美国人送来的几十架战斗机,几十部无线电设备,是无法抵御德军的进攻的。

    所以,9月中旬的时候,德军已经推进到了顿涅茨克的外围,打到了波洛吉一带。

    势如破竹的d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打出了一个月推进上千公里的推进速度,配合b集团军群成功的将五分之四的乌克兰,捏在了自己手中。

    现在,德军在南面的战斗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铁钳,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个突出部的苏军捏在了中间。

    只要两翼的德军向中间挤压,就可以完成对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苏军的合围。

    虽然在这个包围圈里,没有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太多的兵力,可30万苏军也是苏军,歼灭掉也是举手之劳罢了。

    如果再讲这里的30万苏军合围间灭掉,苏军在乌克兰防线附近就只剩下100万左右的部队了。

    比起战前的兵力来,已经算是损失过半了。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丢掉整个乌克兰也没有什么悬念了。

    “现在已经没有功夫去追究后方的混蛋究竟克扣了多少武器装备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前线,止住后撤的颓势。”从前线哈尔科夫赶回来,连饭都没顾得上吃一口,瓦图京就来见斯大林了。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现在要考虑的,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问题了,德军随时有可能合围那里,30万精锐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瓦图京不顾自己赶路造成的疲惫,对斯大林劝谏道。

    瓦图京是一个军人,他总是从军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他看来,如果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丢了,那哈尔科夫也就不用守了。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已经三面被围,如果不放弃这个城市,那驻守在城市里的士兵很有可能被彻底包围。

    现在的情况有些复杂,基辅包围圈内的苏军有投降的先例在,难保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不会在被德军包围之后也选择投降。

    如今的苏军可谓是草木皆兵了,瓦图京也不敢让几十万军队再陷入包围圈,然后一夜之间被德军“消灭掉”。

    既然不敢让自己的部队再被包围,那在瓦图京看来,放弃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就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一旦放弃了这座城市,那哈尔科夫就成了孤悬在外的另一个孤城了……这一列的连锁反应,让瓦图京也非常的纠结。

    这就好像是一套多米诺骨牌,推倒了一个,就会影响到后面的。最终苏联可能连顿涅茨克都守不住,必须直接放弃整个乌克兰……

    “要么冒险让部队死守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只要他们能在那里坚守10天,我们就能获得喘息的机会……”瓦图京说这个建议的时候,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嘴角发苦。

    “要么就让部队撤回来,放弃第聂伯河防线,把剩下的难题都留给哈尔科夫去解决……”硬着头皮,瓦图京终于算是把两个选择都说完了。

    斯大林默不作声,他坐在椅子上,似乎陷入了沉思放弃还是坚持,一直在他的心中徘徊,久久都无法做出抉择。

    最终,他还是开口说道:“命令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守军坚守在原地吧……只要他们可以守住10天……10天……”

    …

    另一更晚些时候补上,龙灵实在太困了……

1147运输革命() 
    “呜……”巨大的汽笛声,在清晨的港口码头上响起,一艘巨大的轮船,做好了起锚出海的准备。

    这是一艘新下水的运输船,它有一个崭新的名字,叫做集装箱货轮!它的运输能力相当强悍,而最让人欣慰的,是它的卸载能力。

    港口的吞吐能力,绝大多数的时候是看港口的规模。可是港口无法无限制的扩大自己的规模,也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自己的码头。

    那么,另一个可以增加港口吞吐能力的办法,就是提高装卸速度了!只要装载还有卸载货物的速度更快,船只就可以更快离港,也就可以成倍的增加码头的吞吐能力。

    所以,吊车还有集装箱,就成了德国海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之前元首下令建造集装箱货轮的时候,负责的人还觉得这是多此一举:把物资装载到箱子里再运输,和散装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可如今看来,仅仅只是多了这么一个箱子,就解决了大问题:集装箱简直就是现代运输不可或缺的存在。

    因为这个巨大的箱子,不仅仅可以方便在码头上的运输,还可以用拖车还有铁路直接转运!

    只要把箱子挂在平板拖车上,大型的汽车就可以拉动这样的箱子,旅途中不需要新的装卸工人搬运。

    在装箱之前把目的地相同的物资分在一个箱子里,就可以轻松的一次性装卸,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于,哪怕这些箱子里面不满,在运输过程中节约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也足以弥补浪费运力带来的损失了。

    同样的,用火车运输也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简单的改装一下火车站,这些集装箱就可以在港口直接装上火车,然后一路上只要把抵达目的地的集装箱卸车就可以了。

    军队运输军火物资、粮食补给,民用运输各种各样东西,都可以用集装箱来完成。

    而专用的货轮在运输效率上,是旧型号的货轮的两倍甚至是五倍之多。

    商人是最敏感的,在节约成本还有提升效率方面,有利益的驱动,他们就会投入十倍百倍的精力去拓展。

    集装箱显然是值得投资精力和金钱的项目,所以德国只用了半年,就把大半个欧洲的港口还有火车站,改装成了可以吞吐集装箱的模样。

    这过程中的效率,甚至连作为穿越者的李乐都没有料到。现在德国的物流,比起美国来说至少先进一年以上。

    站在码头上,一名装卸工人领班被头顶上一片巨大的“乌云”给遮挡住了,他眯着眼睛抬头看过去,就看到巨大的集装箱正被吊车吊着,向停靠在码头上的货轮挪去。

    一艘巨轮正在离港,另一艘货轮正在装载物资。一个接着一个的集装箱被吊车抬上轮船,船身下面的红色警戒线,也一点一点的没入水中。

    “这东西可真方便!春田的时候才改造完两个码头,现在这两个码头的吞吐量,已经超过4个普通码头了。”站在装卸工人领班身边的学徒,同样被清晨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皮,眯着眼睛感叹道。

    他刚刚从学校里毕业,被分配到了这个港口,实习的是调度管理。从前低微的装卸监工,现在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真正的管理人才。

    “如果不这么方便,特纳先生会停工两个月的时间,把他公司旗下的4个码头,全都改建成集装箱货运码头么?”负责带这个学徒的装卸工人领班冷笑了一声,看向了那边正在改装的码头。

    威廉港内,好几个专用的货运码头都在停工改造,搭建起了巨大的脚手架,上面的工人正在拼命的劳碌着。

    为了让码头的吞吐能力再一次提高,这里的商人可谓是较劲了脑汁他们轻易的就接受了集装箱货运的概念,并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运输方法改进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这可真的是二十一世纪的物流革新了,他们享受着这种超越时代的发明创造,更加高效的为第三帝国的运行做着贡献。

    “别在这里闲站着!让第2搬运队的人上船!固定集装箱!不要闹出事故!”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装卸工人领班开口吩咐道:“你要一个不少的检查,这是你将来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的事情!”

    虽然他不愿意教出一个领班学徒来抢自己的饭碗,可带学徒是一个可以提高收入的途径,而且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学徒去操心。

    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培训可以为国家增加更多的人才,也可以为自己赚取更多的补贴。

    “好的!先生!”那名年轻的学徒赶紧点头,对着守在码头上的十几个装卸工人喊了一声,就爬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巨轮船舷边上的舷梯。

    “加固所有的集装西箱!这是去圣彼得堡的运输船!”他走上舷梯,就开始大声的确认起来。

    一边确认,一边从身上挎着的背包里,掏出一本记录来,仔细的核对集装箱的准确数字。

    因为块头比较大,而且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所以统计集装箱货轮的物资数量也非常的方便快捷。

    统计一大堆胡乱丢进船舱内的凌乱物资是一个麻烦事,可统计一艘货轮上有多少箱集装箱,那就简单的多了除非有人刻意堆砌出空心的状态来,否则缺少一箱那是一目了然。

    “好的!”跟着他上船的码头工人们也很尽职尽责,他们用船只上本来就有的工具,开始把眼前的集装箱固定在一起。

    只要用一些螺丝,就可以简单的把集装箱牢固的固定在货船甲板上,任凭风浪,也不会出现挪动事故。

    这些集装箱在货轮上放着,抵达目的地之后,只要简单的拆卸几个螺丝,就可以被吊车吊起来运到岸上,速度快的惊人。

    “签字!”在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之后,学徒把手里的统计表格递给了货轮的船长,笑着开口说道。

1148女工() 
    轰鸣的机房内,纺纱女工们整齐的坐成了一排,她们尽职尽责的看护着眼前密密麻麻的织梭,一截一截的布料从她们的眼前被织罗出来。

    德国本来就是纺织大国,工业革命之后,纺织业也因为较容易上手,在德国各地蓬勃的兴起。

    现在,因为有了廉价的女工,所以德国纺织业再一次崛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原本德国是很排斥女工上班的,可元首大力鼓励女工加入生产活动中来,全国各地也就都默许了女工的存在。

    追本溯源,让德国上上下下容忍女工普及开来的,还是劳动力短缺这个主要原因。

    德国并不是一个人口资源充裕的国家,这个国家算上奥地利等吞并地区,也只有不到一个亿的人口。

    这和苏联还有美国,以及远在远东的中国比较起来,根本不能算充裕。

    可德国先后在战争中击败了波兰、法国、英国……德国军队也因此扩编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现如今的德国,拥有常备国防军与武装党卫军一共600万人,差不多占了总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

    如果说这不叫穷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