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中华-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陈少白也是明显顿了顿,随即眼神颇有深意的看了看他一眼,接着说话起来:“陈某不才,蒙中山先生看重,目前也是南洋分部支会的负责人!”

    “振华同志,现今你正适毕业之际,若入我们南洋分部支会,岂不是犹如蛟龙入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眼神极度炙热而又欣赏的盯着他,陈少白仿佛实在遏制不住内心的情绪,随即开口问话道。

    我去!

    一听夔石先生这话,胡峰顿时也是不禁脑袋大了几分,真实历史上南洋虽然华人华侨武装起义诸多,但是由于列强支持、土著横行,基本上都是已悲惨结局而告终啊!

    这种情况下,胡峰觉得若是自己答应下来,恐怕别说什么领略大时代的浪花,哼有可能就会直接进入死亡、失踪的革命烈士名单吧?

    “夔石先生,我虽然十分愿意接受您的邀请,但晚辈毕竟祖辈皆在川中,这远赴南洋参加武装起义,不说我心中怀恋故土,就怕是晚辈父母,恐怕也是很难接受这一件事啊!”

    “夔石先生,再说了!如今满洲政府正是到处宣传预备立宪、组建各地新军之事,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奔波前往南洋革命?”

    “若是能够趁此良机,混入满洲政府的新军之中,鼓动策划新军起义,岂不是既可以削弱满洲政府的军力,又能达到增强革命军的一石二鸟—好办法!”

    眼珠子暗暗转了转,急中生智之下,胡峰也是连连说出一番利害来,显然是准备说服陈少白,转而打消后者的“见才起意”不良念头。

    “不错!振华同志所言极是!既然都是为了革命,那我陈某就不强求人意了。”

    “只可惜啊!振华你这么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真是令我陈某求贤若渴啊!”

    面对胡峰这个一石二鸟的计策,深知革命大业为重的陈少白,顿时也是在一番思索之下,微笑着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同一时间,看着夔石先生为自己竖起的大拇指,心中颇有私念的胡峰,也是只能尴尬的摸摸后脑勺,苦笑了笑。

    紧接着,知道不可能将他拉入自己分会的陈少白,也是不再强求这个问题,转而将不少同盟会内,革命同志谨慎沟通交流、或者是确认身份的暗号,尽数交给了胡峰,以备不时之用。

    “振华同志,你真是一握陈某见过的,最为特殊的热血青年。”

    离开神奈川道场的时候,陈少白在分别之际,紧紧注视着他面前的胡峰,道:“这一次的日本横滨之行,能够认识你,真是不虚此行!”

    “夔石先生过谦了!”

    摸了摸鼻尖,当着四周众人,面对陈少白如此真诚而又大方露骨的夸奖,胡峰也是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讪笑了笑。

    然后,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众人视线焦点的胡峰,也是很认真的看着陈少白,微微抿着嘴唇,不动声色的思考了几秒钟,方才郑重其事的开口道:“夔石先生,今天晚上在日本道场和您的交谈,晚辈也是深以为荣。”

    “不过!”

    “晚辈更希望的,则是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推翻满洲政府后的四川军政府内,再次和您见面交谈,共叙旧事。”

    同一时间里,伴随着胡峰嘴中的这番话说出,四周原本静静倾听着的众人,顿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怪谈诡事,一个个都是情不自禁的张大嘴巴,望向他的脸色简直就是目瞪口呆!

    推翻满洲政府、以及说是建立四川军政府这么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胡峰这样的年轻人,居然还敢如此大言不惭的轻松说出来,简直是在逗人笑啊?

    “胡峰这家伙,他是不是没有睡醒啊?”

    撇撇嘴,有人语气中略带讥讽的随口说话道。

    “诸君,请你们暂时保持下安静,方便我和振华同志说话,可以么?”

    微微皱了皱眉,陈少白用一种不容人拒绝的语调开口道。

    然后。

    陈少白雄鹰一般锐利的眼神,紧紧盯着面前的胡峰:“振华同志,冒味的询问一句,请问你究竟是有什么把握,能够实现自己刚才所言?”

    “这不是什么把握或者不把握的问题。”

    胡峰轻笑了笑,随后他用一种类似演讲,却又全然不似做作,充满坚定信念的声音开口道:“相信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我们革命者应该做的,就是联合起广大受压迫者,启蒙绝大多数人的民族意识,推翻满洲政府和建立新中华!”

    此时此刻,没有时间理会早已发愣的喻培伦,更没有时间去关注四周眼神狂热、憧憬仰慕的众人,胡峰牢牢的挺直腰杆,仿佛总结中心思想一般的吼出声来:“未来,大家绝对可以迎来希望的时代,必将建立成属于我们的新中华!”

    拿着眼镜的陈少白,其食指微微有些颤抖,不知是内心的激动之情,还是身体虚弱的原因,艰难而又微笑的喃喃道:“会有这么一天的,一定会的!”

第十一章,《清朝留学生取缔规则》!() 
横滨早春的冷寒天气,来得快去的也快,在人不经意间,气候已然是呈现出一种不冷不热的适宜温度来,持续整整一周的樱花绽放日,也是缓缓被埋葬在和风中。

    同一时间里,作为依赖清朝四川政府提供助学资金,从而留学日本的胡峰,虽然他已于好几日前取得了毕业学位和烫金证书,但是由于清朝四川政府征调安排的策令未到,胡峰也是只能漫无目的的待在日本,继续浪费时间般的等待时机,重返故土。

    反观同样留学日本的二位好友—林觉民、喻培伦;他们由于家境较为富裕,而且还颇有田产,所以也全都是自费出国留学之人。

    举个例子,作为福建闽侯人的林觉民,祖父不仅是福建闽侯的最大地主,而且还占据着当今福州最昂贵的豪华地段—三坊七巷;同时家族产业更是绵延于满洲政府控制下的中原地带,财富不可计数。

    正因为这种背景情况,林觉民其本人,也是在昨日午间时分,欣欣然惬意的登上渡轮,返回老家福建去也。

    而同样作为自费生的喻培伦,尽管家族一直多次发电报来信,希望前者能够尽早回去成家立业,但是胡峰也是看的分明,每一次的催促电报中,喻培伦总是以学业为重为借口,以此长期赖在日本横滨,尽可能的学习同盟会的各种理论,推崇自由平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清末大时代中,能够顺利出国留学的几种人了。

    第一种,往往就是胡峰这样家境贫寒、全靠个人毅力努力求学,同时态度又较为开明的年轻人,经济上基本全都依靠清政府援助支持,接着出国留学的方面,也是专注于军事、工业、科学等理工。

    一旦顺利学成之后,伴随着清政府的电报调令,这一类的官费生们,也会重返故土,然后接受清政府的人事安排,要么被分配去天津、北京练兵处,要么是各省督练公所任职,又有可能是任教于各省陆军学堂,或是直接被任命成下层新军长官。

    第二种,则是像林觉民这种地主官僚,或是家庭环境较好、又有足够财力供养的知识青年,经济上专门由家族资助支援,一般都是来国外开阔视野,以便回去继承产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当然了,还有一小部分人,也是类似于喻培伦的这种情况,起初纯粹是来外国游学玩乐的,但是由于后来的种种原因,要么是因为国外事物特别吸引人,要么是因为接触到了同盟会等先进革命组织,顿时也是宛如被点燃的**般,从此转变的乐不思蜀,不愿再回到清王朝治下。

    不过。

    就在胡峰平静的等候调令之时,在那遥远而又冰冷的日本东京大森海湾上,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燃烧着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最炙热的火光来!

    当时,为了挽回辛丑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越来越国衰民穷的下坡路,慈溪太后也是难得开明一次,不仅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学美国、欧洲和日本学习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等事物,同时允许各地省政府自主资助官费生,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知识,而在这其中,又以留学日本的各地官费生最多。

    鉴于签署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情况,当时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驻华领事,也是发至肺腑的指出二条道路来:“要么进行君主立宪改革,美国可以为清政府培养一批改革人才;要么进行一场大换血、大洗牌的暴力革命,而不出人意料的话,贵国数量众多的留日学生,已经是在准备进行颠覆清朝的武装起义了!”

    这番大实话一说出来,那简直还得了?

    顿时,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伴随着中下层满清官吏内心诚惶诚恐的上奏,有关于留日学生蓄谋造反的折子,立刻也是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奇快无比的登上了那个暂时不叫故宫,依然唤作清王朝的中枢器官—天子居停的紫禁城。

    或者说,是那位被世人尊称为老佛爷的、被光绪强颜欢笑,称作“亲爸爸”,清王朝现今实际掌权人的居所里—宁寿宫!

    “老佛爷,这些都是今儿的紧要奏折,还请您过目。”

    低眉顺眼的李莲英大太监,一面关照小太监恭敬送上奏折,一面在进了宁寿宫后,立刻按照宫廷内的规矩,满脸堆笑的开始跪下磕头行礼道。

    “李谙达,你让人把黄山云雾茶取出来”

    慈溪太后稳然坐于原地,微微撇了撇嘴的开口道。

    “报!”

    “军机处紧要秘闻,请老佛爷过目定夺!”

    突如其来的,一位军机处的满人将领,额头上汗珠多如雨下,一路横冲直撞的滚进宁寿宫前,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呈上来。”

    “喳!”

    “老佛爷有令,呈上前来!”

    刹那之间,李莲英那个破公鸭嗓子的太监声音,随之从宁寿宫内传出。

    闻言,原本伺候在宁寿宫前的几位小太监,也是在相互对视几眼,随即有着一个胆子较大的,小心翼翼的走过来,显然是准备取下满人将领手中的军机秘闻折子,送于慈溪太后一览。

    其实来说,不怪这些小太监诚惶诚恐,实在是这军机处的规矩,那简直就是大的骇人!

    依稀就得签署什么辛丑条约之后,好几位略显好奇心的黄门小太监,就是因为在清扫紫禁城内务的时候,不幸多看了一眼军机处的正门,立刻就被当时满肚子气的众多满人军机大臣,以“窥伺军机秘闻”的罪名,斩首于午门之外。

    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在这些紫禁城内的小太监们,对于任何来自军机处的要务秘闻,除非是慈禧太后这样的顶尖掌权人发话,否则就是借前者一百个胆子,也是丝毫不敢再去多看一眼!

    “老佛爷,军机处的折子来了。”

    踏着不紧不慢、甚至还是专门经过训练的宫廷步伐,转手从小太监手上接过奏折,大太监李莲英随之递了上去。

    片刻之后。

    “咳咳!这些该死的革命党人,居然还引诱留日官费生参与革命,简直就是唯恐大清的天下还不够乱!”

    “咳!这群乱成贼子,早晚该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紧紧皱眉的看完眼前的军机折子,满头珠翠的慈溪太后,心中情绪显然也是剧烈激动无比,连连咳嗽不止。

    “老佛爷,如今国事虽艰,但您的凤体更应要保重啊!”

    听见自己主子咳嗽,大太监李莲英也是急的满脸痛心,关切之意更是溢于言表。

    “李谙达,传咱家旨意,立刻请诸位军机大臣入宁寿宫,共商国事!”

    “喳,奴才得令!”

    “微臣以为,留日官费生人数诸多,辨别是否加入革命党人的寻常手段,恐怕不能即可奏效。”

    “既如此,依臣之愚见,不如立刻釜底抽薪,联合日本当局政府,严格管制所有留日官费生的日常活动,同时命令专人监督于此,以防私通革命党人!”

    “臣附议!”

    “臣附议!”

    “咳咳!好,就依诸位军机大臣所言,咱家这就传旨下去。”

    剧烈咳嗽声中的慈溪太后,一面用金丝双线纹凤手帕掩住嘴唇,一面缓缓转动眼珠,望着手帕上的点点血丝,足足怔了好半天,方才继续说话道:“哎,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了!恐怕今年的咱家,是注定熬不过这个寒冬了!”

    “啪!”

    双眼通红无比的大太监李莲英,直接狠狠扇了自己一记耳光,随即哽咽的说话起来:“老佛爷切勿多虑,奴才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也知道为国为民者,洪福齐天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