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是何人?休得在这里乱说话。”舒畅一看来人全都不认识,有些生气。延长县不大,这满县城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要是外地来了一个陌生人,他一眼自然认出。

    “贵客不必生气,我就是延长的县令,不知贵客来此地作甚?”张三异见眼前的这几个人语气不像普通百姓,自然多了几分心眼,这个时候能到延长来的,搞不好是皇上仪仗队派出来打前站的。

    “见过县令大人,我们是内务府先遣特工组的。根据皇上的旨意,特来接受此地的物资供应的。这是我的手令。”来人一边说,一边递过来一张文书。

    作为大明的皇帝,再不注意细节,也会有一套对应的生活规则。比如说吃饭这一条,朱由检的厨师就必须是固定的,如果到了某地参加某个宴会,那么负责饮食的工作组就会提前到达,交代一些细节,比如朱由检不喜欢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等等。

    再比如菜单,皇帝每天的菜单决定是不能重样的。当然这不是说要像慈禧那样一顿饭吃几百道菜,那是奢侈浪费。皇帝菜谱不重样,需要临时报备,目的是不给一些人有机可乘,防范于未然。

    另外,皇帝在当地吃过的菜,剩下之后必须要封存,至少要封存三天,这中间哪道菜是谁做的,是谁呈上的,一定要明确责任,万一出现任何事情,全部都要在第一时间能找到具体的负责人。

    这些都是皇帝应该有的待遇,是一种确保安全的工作态度。

    “大人,您看这些东西我们准备的够不够?”一听对方是内务府的人,张三异哪里敢怠慢,立刻就带着这几个人去查看他们为即将到来的皇帝准备的物资了。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全部撤走!万岁爷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内务府的人一进仓库,首先就把延长和延安府特意准备的好东西清理掉一大半,倒是一些最普通的物资留了下来。

    “另外,烦请大人准备一些鲜活的鱼和牛羊,可以圈养在后院即可。”这是内务府的人唯一提出的一条要求。

    看着一堆好东西,两个父母官实在纳闷,他们不清楚皇帝的习惯,也不好多嘴,但是看了看仓库里剩下的东西,实在找不出什么特别的,里面除了米面,更多的居然是陕北的粗粮。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这些粗粮顶多是给皇帝做一些特色小吃用的,哪里会当主要粮食供应。

    朱由检在延长的日子跟在南京是没法比的,甚至可以说比南京要奢侈得多,因为他在延长的第一顿饭,就是羊肉汤泡馍,吃得是酣畅淋漓。

    汤是羔羊汤,粉嫩的羊肉夹在筷子中间颤颤巍巍的,嫩绿色的青葱加上青绿色的蒜苗漂在汤面上。让人欲罢不能;馍是黄馍馍,由一个当地的老太太亲手制作,微微的酸甜味恰到好处,入口只是稍微有点粗糙,但是吃进嘴里倒是别有滋味。

    “舒服,朕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羊汤了。”朱由检一连吃了两碗,这已经是皇帝吃东西的极限了,再多吃,民间估计会传言大明皇帝爱吃羊汤,天天吃羊汤了。

    看着皇帝畅快的表情,张三异和舒畅满脸的惊讶,因为他们细心准备的好东西,全都被皇帝一股脑赏给了钻井队。

第649章 陕北向北是河套() 
为什么一定要在延长打这第一口井?为什么不去大庆钻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延长的这口井很浅。在中国的古籍资料上,关于延长有石油的记载从汉代就有,一直到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最著名。当然,八十米的井深,要远比大庆一千米的井深浅太多了。大明,现在有能力钻探一千米井深的技术嘛?没有。

    石油并不全都是黑色的,就像延长这口井,抽出来的原油就是褐色的,带着一股浓烈的刺鼻的气味,有点臭臭的。

    然而,当众人看到朱由检居然把手伸进储油槽,使劲地搅拌了好几圈之后,众人的神情呆滞了,这尼玛是什么东西?难道真的比金子还贵吗?

    自从陕北出现比金子还贵的黑乎乎的地油传说开之后,整个陕北以外的地方越传越邪乎,只有陕北人自己,没觉得这玩意有什么作用。延长县的百姓,更是嗤之以鼻,他们早就有人拿这东西点火灯了,得出的结论是根本就不好烧,亮光不够之外,还有一股黑烟,熏得人两眼流泪。

    “哈哈哈,气死风灯和蜡烛,总算可以出现了。”朱由检看着粘稠状的原液,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物,而是最简单的照明工具。

    没错,有了石油不代表内燃机就能在短期内出现。实际上得到原油最实际,最快捷的运用,就是照明。用汽油和煤油照明,用蜡烛照明。

    大明现在的宫廷和贵族用的蜡烛是什么呢?是蜜蜡。这种蜡烛最大的不方便就是需要经常剪灯芯。而随着渔业的发展,南方现在流行用鲸鱼油制作蜡烛,亮度要比蜜蜡好。但是鲸鱼油蜡烛毕竟走不进平常百姓的家里,何况一些工业生产上的照明使用。

    别小看这一点点照明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它能让普通人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

    “皇上,什么是气死风灯?”夏完淳不太懂朱由检说的是什么,但是这小子好问,倒是每每能吸收不少知识。

    “发五百里加急,传朕口谕,让方以智速速调派一组化工技术员过来。朕要在延安府设立第一所石油研究所。”有了原油,当然要研究石油的用途。而石油最直接的提炼就是蒸馏,分离出各种油料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朱由检所需要的照明用的煤油和石蜡。

    “皇上,您抽烟。”就在朱由检兴高采烈的时候,纳兰明珠拿出一支香烟,然后还划动了一根火柴。

    “噌!”地一下,火焰顺着明珠的指尖,然后一下子就蹿上了他的头皮,紧接着,一股蓝色的火焰点燃了他的眉毛和头发,明珠都还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个侍卫一脚就把他踹离了朱由检身边,可是还是晚了一步,油气已经被点燃,火苗迅速燃烧了整个油池,朱由检只感觉一股热浪铺面而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有侍卫挡在了他的前面,把他扑倒在地。

    明珠只觉得头顶火急火燎的,然后身上的棉衣也着火了,他不停地扑腾,想要把火打灭,可是身上的火越打烧的越旺,贼难灭掉。

    “快抓住刺客,不要让明珠跑了。”不知谁大喊了一句,七八个大汉就一股脑地扑在了明珠的身上。幸好有人扑过来,要不然明珠估计要被烧伤不成形。外围的几个侍卫提着水桶就要来救火,还没等到走进,就被已经站起来的朱由检给拦住了。

    “算了,扑不灭的。唉!可惜了一池子好油啊。”尽管朱由检没什么事,可是脸上还是被熏得红彤彤的,红中还带着一点黑。

    “小子,今天你终于载在我手上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夏完淳一手领着明珠的衣领,用杀人般的眼神死死地盯着他。明珠吓坏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流了满脸都是,他惊恐万状,嘴巴不停地哽咽,可是百口莫辩。

    朱由检到底没有杀明珠,不过这件事给明珠心里留下的影响却彻底改变了他这个人。以至于后来,明珠拼命研究石油的特性,促进了大明石油工业的发展。

    石油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点灯之外,最多也就是用在战场上,造一些低级的燃烧弹而已,其余的可能会产生一些新材料,但是要想用到内燃机上面,路还很长。

    下面来说一说朱由检来陕北的另一个原因。

    顺着延长向西就是延安府,向北,就是绥德和米脂了,再向北,就是延绥重镇榆林,也就是延绥总督府所在地。当然,按照现在大明的行政划分,这里已经不是边镇了,也就不存在一个独立在陕西之外的延绥三边总督。边军的军制归属于西北军区,而榆林只是一个驻扎军队的地方行政县。

    虽然陕北现在的人口、经济都不行,但是榆林依然驻扎了五万大明野战军,而领兵的,就是大明很久没有出现的另外一个能打仗的将军:曾英。

    在朱由检的心中,大明最能打的将军当然是李定国,可是李定国之后,他认为就是曾英了。实际上论打仗,曾英的水平在李岩之上,而李年只能说跟邓之容之流持平。其他如李来亨、杨展、袁宗第、郝摇旗、刘体纯都比他们要强。而且曾英还很年轻,只比李定国大一点而已。所以,大明真正最能打的将军,其实都属于少壮派。

    而朱由检来陕北的另一个目的,自然是来给曾英派任务的,那就是大明要经略河套了。当下的河套,只是游牧的一个部落占据,并不在准葛儿和大明的行政管辖下。但是,已经明显有向大明靠拢的想法了。现在,也该是大明收复河套时机成熟的时候了。

    黄河九害,唯富一套!自古得河套者,得草原。河套掌握在中原手中,则北方太平,一旦河套失手,北方游牧就会南侵,这一点,不管是哪一朝都非常清楚。而收复河套,整个西北也就彻底盘活了。

    所以,为了大明西北的长治久安,朱由检不能不来。

第650章 把对手喂肥() 
(这一章简略写一下大明的北方策略,因为某些原因,就不做重点描述,敬请见谅。

    朱由检的北方策略说到根子上就是一个“狡猾”二字。为什么呢?因为北方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如果派军队,以目前的军队作战方式,最少也需要二十万骑兵。这么庞大的军队在这样的地方耗上三年五年,光是消耗一项就能拖垮刚刚复苏的大明国力,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所以,后来有人采用的是XY的力量,在这就不赘述了。我们主要说一说经济策略。

    单纯的军事手段成本过高;而单纯的经济方式,让农耕对游牧其实是没什么优势,这是被无数次血的教训证实过的事实。所以,以经济为主,辅以适当的军事保护,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这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字“买”。朱由检认为,草原上最大的问题是太穷了,空有物产而提高不了生活质量,导致一旦发生饥荒就南侵,周而复始。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关系,不如让草原富起来。富裕起来的人,是不会动盗心的,有钱人只会享受,想办法保住富足的生活,而不会想着颠覆。

    再说,就草原上那点人,在火器时代能和大明对抗吗?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战争,火器时代拼的是工业能力。

    以前,南方人想和北方贸易,看中的无非是马匹,而游牧人又不傻,让南方人获得大量战马就等于是武装南方骑兵,这种后果找个三岁小孩都能看明白。可是,除了战马,好像南方并不需要他们其他的物资了。而草原上的人对南方商品的依赖要远多于南方对北方的需要。

    朱由检打算改变这种局面,他要大肆地购买对方所有的物资,比如羊毛,奶制品等,这些东西以前根本就是商品,南方人不会采购。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纺织业,历史书上描写的羊吃人。实际上,大明更具有发展纺织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如果大明的草原,只产牛羊,还会是一种威胁吗?而亿万大明百姓,足以消耗掉整个草原的产能了。如此,双方互相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朱由检在整个壶口上游组建了一个合作社西北分社,以军队保护商旅的形式,开始建立模范经济样板,安定人心。大肆收购羊毛和奶制品,同时在黄河南岸建立粗加工基地,生产的半成品运往中原,做进一步深加工。

    与此同时,把江南的商品向草原售***如历朝历代都禁止的粮食和盐铁,敞开了想草原供应,不做限制。

    这一下,就连一直认为聪明的草原人都看不懂了,大明这是在干什么?

    朱由检在和一些官员的对话中说:“就算卖出去一百万把刀剑,又有什么用呢?难不成还能敌得过枪口射出的弹丸?”

    在同一时间,被朱由检看不上的铁骑,却在准葛儿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沙皇俄国,正两次侵略准葛儿。大明对草原贸易大门的敞开,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准葛儿抵御了俄国的侵略。只是准葛儿的曾格还是不想和大明进行马匹贸易,而大明也只收购羊毛和奶制品。

    我们都知道,羊毛在古代就是北方重要的纺织原料,但是亚洲的羊毛制品技艺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和欧洲差距有点远。这可能是因为聪明的中原人一般不需要穿毛料衣物,也可能是中原盛产丝绸的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毛纺制品不好。相反,毛纺制品比丝绸有更大的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