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盛产丝绸的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毛纺制品不好。相反,毛纺制品比丝绸有更大的市场。

    如果说造船业是朱由检为大明南方开辟的一个行业领头羊,那么纺织尤其是毛纺业,就是朱由检为大明北方找得另一个行业切入点。

    而这两个行业,恰好都是英国崛起的关键行业。

    朱由检视察完延长油井(此时还称不上油田,连第二口油井还只是在勘探中。)就直接北上,来到榆林。

    榆林是驻军的指挥部,但是大军驻扎的营地实际在五百里外的包头。不过,这显然不影响曾英的统兵,同时也证明了曾英的能力。

    “为什么不把指挥部搬到包头去呢?”朱由检很严肃地看着曾英,这个唯一从一开始就属于大明正规军的高级将领。

    “启禀皇上,臣没有将指挥部北移包头,就是担心过分刺激准葛儿和喀尔喀。”曾英据实回答。

    “你的意思是,河套为我所用,但是暂时不能驻军?”朱由检略微思索了一下,曾英这个考虑,显然是从军事层面在想问题。

    “是的。河套一旦驻军,势必让己方都兵戎相见,不如大家各退三十里,相安无事的好。”曾英说到。

    “此事就依你,但是骑兵的训练万不可懈怠。这里的兵要能用兵能战,战之能胜!”朱由检嘱咐道。

    “请皇上放心,榆林以北,都是骑兵的训练场。”曾英说的很霸气,也让朱由检对军队充满了希望。

    “朕这次来,是给你们送装备来了。把你指挥部留守的军队都集合起来,换装。”和平时期的皇帝出巡,就是一个散财童子,到了地方必是提升地方经济的。到了军队,当然也是要带好处来的。

    而朱由检这一次来榆林,带来的就是大明新研制的毛呢军装,以及全新的日常装备。从毛呢军大衣,到羊毛毯,羊毛被;再到锡制品的水壶、鲸鱼皮的战靴、鹿皮帽子等等。

    曾英一看他自己身上的军装,哭笑不得。这些玩意,活脱脱就是一副现场商品展览馆,如果让草原上的人看到这些玩意,还不得疯了一样抢着买?这纯属为北方量身制作的日用品。

    “怎么样,暖和不?”朱由检瞧了一眼曾英,很满意地欣赏着问。

    “暖和是暖和,就是太贵了。这一身打扮,当兵的哪舍得穿啊,弄破了可惜了。”曾英也是见过世面的,按照他的手感来看,就这种面料,大约只有财主才穿得起的。以往的普通士兵,有一身夹着棉花的战袄就不错了,哪配穿这么柔软细腻的面料?

    “这里的每一位士兵都是朕的心头肉,自然不能挨冻替朕守卫江山。放心让他们穿吧,坏了朕给你们换新的,不贵。”

    不贵?那是睁眼说瞎话吧。曾言心里暗想。但是既然皇上体恤士兵,当然要领情的。皇上来一趟,没有提额外发赏赐的事,每个士兵弄一套好衣服也不错。

    ”臣担心这种面料被准葛儿看到,会要求购买怎么办?“曾英没有说别的,只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担心。让草原上的人看到大明的每一个士兵都穿这么好,不得羡慕死?

    “卖,使劲卖!让他们拿羊毛来换。”朱由检无所谓地挥挥手说:“打消一个人的斗志就是让他使劲吃饱,然后给他找一个好玩的游戏。”

第651章 钱谦益的脾气() 
从农业朝工业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工业的发展前提是能让工人吃得饱才行,如果工业产品卖不出去,工人拿不到钱,还不如回去守着家乡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推动工业之前要推动商业的流通,需要为各种商品找销路,找市场才行。直接靠战争掠夺财富是很快,但是如果不能建立造富链条,财富积累的快,也散得快。

    古话说,钱财万贯不如家有一店;十家店不如一亩田;十亩田不如一条破船。古话不一定适应现实生活,可是道理却说的很明白,那就是长久的财富来源于钱能生钱才行。对家是如此,对国亦是如此!

    时间转到1659年,大明的富足太平日子已经过了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百姓吃饱了,衣着已经没了补丁,家家能吃到肉了,户户都生了很多娃;最显著的变化是,各种商品大量生产了,一些城市周围的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向了工业生产,很多人感觉做工比种地赚钱了;最显著的特点是,大明的生意人多了,发大财的都是朝海外跑的,发小财的都是出省跑的。

    一种新的纸币诞生了,但是为了避免刺激市场,这种纸币只是取代了之前的铜币,取名角币和分币在市场上流通,银元依然作为主要大额货币继续保持流通。百姓们见银价稳定,手中的纸币又方便,接受度很高,所以大明发行纸币的压力很小。

    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改变让很多老派的官员忧心忡忡,他们很难接受社会的变革。比如钱谦益。

    钱谦益已经七十多了,日子过的恬静,清苦。人老了,眼睛也花了,干什么事都慢,就连家里的日常开销,全都得仰仗在学院里当教习的柳如是维持。

    四十一岁的柳如是刚刚下学,迈着略带沉重的步伐走出了校门。这是一所新式女学堂,区别于钱谦益他们办的只招收男生的学院。

    “柳先生是回家还是去别的地方?”就在柳如是刚出校门,一辆黄包车不偏不倚恰好停在她的身旁。

    “回家吧!”柳如是抬头朝车夫微微一笑,抬脚坐上了车,表情一瞬间恢复了愁容。

    车夫原是一位举子,复社公子哥,因为不愿意参加现在朝廷的新式科举,一直也没有前程。慢慢的,原先的生活渐渐窘迫,最后一事无成之下,干起了车夫。他曾经也是柳如是的爱慕者,现在倒是成了她每日固定的车夫了。

    有一种新方式的诞生,必定有一种方式落败。社会改革就是这样。原先的文士特权被取消之后,农民和商贾都不在向文人阶层靠拢,而是单独形成了两个社会阶层。以前仅仅靠考个举人就能富贵的模式,彻底被人摒弃,而在现在的大明,能读书识字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会写歪诗已经赚不到钱了,会格物之学的,大行其道。

    柳如是的月俸并不高,要不是因为她擅长琴棋书画,只是当文字教习的话,怕是连现在这个家都难维持了。

    和以前那种文风盛行的街头时尚不同,现在的街面上开始流行个性时尚,就连姑娘们穿的衣物,都从以前的素雅转向了花枝招展。

    柳如是的思绪随着眼前的景象慢慢地延伸到了过往,以前在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和陈圆圆、李香君等人的相识相交。

    “到了,先生可以下车了。”车夫把柳如是拉到门口,停车稳稳当当,看得出是花了心思在做事的。

    “这是车钱。”柳如是从包里掏出一张纸票票,上面印着阿拉伯数字2,这就是大明的两角纸币。

    “多了多了。”车夫推却了一下,但是还是手下了。如果在以前,怕是一块银元他也不放在眼里的。

    柳如是推开门,慢慢走进院里,她有些累,但是还是竖起耳朵听着院子里的响声。这是一种生活的习惯,也是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柳如是从进门起,就想听到钱谦益还平安的声音,哪怕只是一声咳嗽,也能让她心安。

    “有辱斯文,简直是有辱斯文!”就在柳如是担心的时候,里面突然传来了一个老者暴躁的咒骂声。钱谦益的脾气丝毫未变!

    “还好,平安无事!”柳如是肩膀一松,总算是放下心来。还能骂人,说明钱老头还能扛几天。

    钱谦益戴着一副老花镜,就坐在屋檐下看着报纸,报纸的名字是《大明日报》而报纸的主编依旧是金圣叹。柳如是弯着腰仔细瞧了一眼,钱谦益看的文章正是他的外甥金圣叹主笔的头版头条,内容是《鼓励妇女争当新时代女性》的文章,惹得钱谦益一通臭骂。

    “这可是你好外甥亲自写的文章,你怎么也不顾及点亲情了?”柳如是一边换衣服,一边说。

    “我没有这样的外甥,他早成了那朱由检的狗腿子了,我不认识他。”钱谦益气鼓鼓地说。

    “你不认他,可是他认你这个舅。前几天他还来信说,已经托人给你找了个女佣,估计今天应该就把人送来了吧,你在家一天,有没有看到?”柳如是一边收拾家里,一边说。现在这个家里,她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一个老人外加一个女儿,让一个女人来忙里忙外的,很辛苦。

    “都是一些倭女,说得话都听不懂,我还不如不要呢。”钱谦益抗议着。大明逐渐废除奴仆制度,改用雇佣关系,这等于是让有钱人每个月多掏一大笔开支,但是对盘活劳动力市场却有莫大的好处。不过,取代普通奴仆的,就成了倭女这样新兴的人口市场。

    钱谦益嫌弃倭女,是因为他感到自己一人在家,太孤单了。倭女连话都不通,他要来何用?可是雇工,家里又雇不起,幸好金圣叹还是有孝心的。

    “咚咚咚!”两口子正闹着,大门被敲响了。

    柳如是紧忙去开门,但是就在她打开院门的一瞬间,楞住了。

    “香君,你出来了?”站在门口的不是别人,正式柳如是曾经的好姐妹,李香君。

    “我,我是。。。。。。他们安排上门干活的女佣。”李香君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是来意却说的清清楚楚。

第652章 群芳须归宿() 
李香君被俘虏后关押了五年,从对待俘虏的态度上,朱由检是历朝以来最仁慈的。除了像吴三桂这种罪无可恕的汉奸之外,大多数人也就是判刑而已。而且大多数以劳教为主,并不加以迫害,甚至表现好可以提前释放。

    回顾整个南渡之后的作为,朱由检其实总共就做了几件值得做的事,一是阻止金兵南下大屠杀;二是阻止了南方的刀兵祸乱;三是安定了北方。总得一句话:尽量让所有人都别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都太太平平过日子去。

    李香君判刑七年,表现很好,提前出狱。但是以前的生活彻底回不去了,只能有衙门安排新的生活。当帮佣,在现在的大明算不上是下贱,顶多也就是一个临时工,加上她也不会干别的,诗文比不上柳如是,才艺比不过寇白门,纯粹就是一个自负的满脑子幻想爱情的无知女人而已。

    “快进来。”柳如是性情豁达,突见故人还满心欢喜,热情接纳。

    “牧斋,你看谁来了?”柳如是的态度让李香君心中一暖,她本以为会受别人奚落的,没想到是眼前这种热情的待遇。

    钱谦益摘下老花镜看了一眼,立刻露出慈祥的表情。在这群芳艳当众,他始终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人生导师,要不然也不会和柳如是结合。或许,在看惯了才子风流的“秦淮八艳”们的眼中,“知心人”才是她们最后的寄托。

    一壶香茗,一炉沉香;论生活情趣,柳如是等人还是不曾丢下的。

    “可曾见过董妹妹?”李香君落座,首先问起的是最小的董小宛。她和董小宛、寇白门同庚,寇白门大李香君,李香君略微大董小宛月份。但是这其中,因为寇白门嫁的是王爷朱国弼,自然和他们身份不同。

    秦淮八艳里面,马香兰其实算是前辈,后面的七个人都没见过,1604年就去世了。如果说有谁最和李香君聊得来,自然就是柳如是和董小宛了。

    “她,她已经香消玉殒了。”柳如是轻轻没有叹气,只是轻轻地吐了几个字。

    现场沉默,这个结果是谁也想不到的。李香君眉头微微一皱,端起茶碗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是还是胸口不断起伏。

    “她是怎么死的?”李香君这句话明显带有怨恨,仿佛这一切都是因为不言说的原因造成的。

    “朝廷征召冒襄入南京文学院任教导,本来是一件好事的,可是冒襄身染重疾。小婉妹妹悉心照料整一年,最终拖垮了身子,就这样。。。。。。”柳如是叙述的很简略,话语中略带惋惜。

    “朝廷就没有。。。。。。”李香君话到嘴边,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其一,一向应该对朝廷对皇帝有怨气的钱谦益却始终不发一言;其二,自己这才刚刚放出来,就开始大放厥词?

    “冒襄生病还多亏了皇上,是皇上派御医带着海外良药医好了他的痢疾。可是御医就得了冒襄,却没能救下董姑娘。“钱谦益终于开口,但是是在替朱由检说好话,这很难得。起码钱谦益说的是实情,朱由检对待冒襄是有特殊照顾的。

    李香君没办法反驳,同样是才子佳人的良配,侯方域做过什么,她心里最清楚。同样是女人的归宿,在和董小宛个人的对比上,她李香君还真比不过人家,董小宛才称得上贤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