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断九州-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于看一眼皇帝,脸上挤出一个略带鄙夷的神情,“中原人都不可信。”

    “中原人彼此也不相信,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大乱,单于可以不信中原人,但是应当利用这一点。”徐础及时闭嘴。

    单于又看一眼周围的贺荣大人,终于做出决定,大声喊了几句,众人立刻纷纷上马。

    直到敌军远去,渔阳诸官仍跪在地上,听不到马蹄声之后,才敢起身观望,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前因后果。

    回到大营,徐础直接被带到大帐里。

    单于在路上已经下达一连串的命令,军心稍稳,他能抽出空来,与诸大人共议对策。

    帐篷虽大,仍显拥挤,徐础被挤到了角落里,周围的说话声虽大,他却一句也听不懂,颇觉无聊。

    有人走到他身边,抓住他的一条胳膊,十分用力,然后恶狠狠地低声道:“你要害死我吗?此仇我一定……”

    周元宾挨了两鞭子,伤势虽然不重,受到的惊吓却不小。

    徐础道:“你应该感谢我,为何恨我?”

    “你当我是傻瓜……”

    徐础摇摇头,小声道:“晋王本已失去单于欢心,即将受到致命攻击,可是北上出塞的消息一来,他又会得到重视。单于眼下愤怒,很快就想缓和事态,这是晋王的机会,也是你的。”

    周元宾想了一会,慢慢松手,在徐础袖子上轻轻掸了两下,抹去褶皱,“可你害我挨了鞭子。”

    “不破不立,有些事情我也预料不到。”

    “挨打是小事……单于真会改变心意?他现在仍想进攻晋阳,而且更着急,但是其他人不太赞同,他想分兵,一部分回塞外,一部分攻打晋阳,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正争得不可开交。”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周参军却在我这里浪费时间?”

    周元宾脸色微变,道声“多谢”,转身挤入人群,悄悄联络沈家的支持者,还要找机会在单于面前说上几句。

    争议终告结束,不知结果是什么,甚至有没有结果都很难说,诸大人退出的时候,彼此依然争论不休。

    没人告诉徐础可以离开,他只能站在原地。

    大帐里最后只剩十余人,除了单于与徐础,其他人全是仆隶,站成一排,等候主人的吩咐。

    单于坐在毯子上,一直不说话,也不看人。

    单于大妻一个人进来,径直走到单于身边坐下,一手轻轻按着他的肩头,小声说话。

    大概是为防止仆隶听懂,再开口时,单于用的是中原话,“我知道这是诡计,但是他们不信。你也知道,许多大人与沈家交好,我一直隐瞒将要夺取并州的消息,可是有些人已经猜出来,极不赞同。唉,尽是目光短浅之辈,天赐良机,令我贺荣部有机会夺取中原,他们却还在意从前那点交情。”

    大妻小声道:“等他们享受到中原的好处,再也不会记得沈家。”

    “可是现在……”

    大妻附在单于耳边说了几句,单于扭头看向角落里的徐础,“他?”

    大妻点头,又悄声说了几句,然后起身离去。

    单于向徐础道:“你过来。”

    徐础走到近前,拱下手。

    单于沉默多时,“你擅长诡计,我需要诡计。平山没做到的事情,我要试一试。”

    “如果单于想要我的臣服,十分抱歉,我做不到。”

    “嗯,你不必臣服。”单于毫无怒意,又想一会,说:“这样好了,从现在开始,你每天至少要贡献计谋一条,用来换取你自己的性命。”

    “我有死罪?”

    “你无罪,但你的命仍然归我所有。你可以不臣服、不下跪、不接受赏赐,但是我问什么,你得回答,回答得好,算是一计,回答得不好,我留你无用。”

    “听上去好像比较公平,如果我一天之内献出数计,是不是能算在今后几天里?”

    单于微微一愣,随即大笑,“可以。你今天的计谋呢?”

    “晋王北上的消息不算吗?”

    “不算,因为我没问。”

    “有道理,既然如此,请单于发问。”

    单于站起身,“暂时不急。晋王北上的消息还没有得到确认,万一你真是在撒谎——”单于笑了笑,“我已经想到三种方法让你生不如死。渔阳?连城一块毁掉,公主?她在死前一定会后悔相信了不该相信的人。”

    “有些事情乃是必然之势,无需确认。”徐础道。

    “从现在起,你留在我身边。”单于无意争辩。

    寇道孤从外面进来,在单于面前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单于要见我?”

    “你们两个,今后都留在我身边,做顾问、做参谋,最终我只留一位,望两位努力,不要让我失望。”

    徐础没开口,寇道孤道:“同样是努力,有人努力成事,有人努力坏事,望单于明鉴。”

    单于笑道:“我心里有数。”

    留在单于身边有个好处,即使听不懂贺荣语,多少也能可以了解他们的动向。

    单于的本意是立刻进攻并州晋阳,然后再转师北上,救援塞外老家,但是太多人反对,他当上单于不久,还不能为所欲为,只得分兵数万,顺原路返回塞外。

    接下来的事情则一件比一件难以定夺,周元宾动用全部关系,轮番劝说单于与沈家和解,他也亲自上阵,力陈晋王绝无二心,即便有北上之意,也是听说传言,以为贺荣人舍弃旧情进攻晋阳,才被迫出此下策。

    张释虞也醒悟过来,他能借助的关系极少,唯有通过使者求见单于,慷慨陈辞,表示愿意亲自带兵攻入并州,为单于分忧,至于公主,乃是被汤师举掳走,之前种种,皆非出于公主本意,云云。

    双方各有说法,周元宾一方人多,张释虞之计则更契合单于本人的心事,因此一直争执不下。

    入夜不久,晋王那边终于传来消息,却是含糊不清的消息,晋军似乎真的已经北上,但是晋王本人仍守在飞狐口,希望单于能够解释诸多传言。

    事态变得僵持,单于撵走所有人,独自留在帐中思想对策,两刻钟以后,派人传唤两名“顾问”。

    徐础晚到一步,寇道孤刚刚向单于说过话。

    “寇道孤说皇帝与晋王都不可信,上上之策乃是先杀皇帝,以取信于晋王,将其招来处死,然后南取冀州、西夺并州,站稳脚根,再进图天下。你以为如何?”

    “妙计。”徐础回道。

    “你也赞同?”

    “纸上谈兵的话,我赞同。”

    寇道孤冷笑一声,单于道:“有话就说,别绕来绕去,我不喜欢。”

    徐础道:“寇氏此计虽妙,输在不了解晋王为人,因此有一重大遗漏。”

    “你了解晋王?”

    “我与他是结拜兄弟,曾经一同守卫东都,深知晋王为人,多疑而又胆大,单于杀死皇帝,不仅不会重得信任,反而会令晋王生疑,更要北上出塞。”

    “你的‘妙计’是什么?”

    “坐等。”徐础回道。

    单于点点头,“两位的计策都不错,解我心中几样疑惑,但我不会杀皇帝、攻并州,也不会坐等,数十万骑兵入塞,怎可坐而不动?明天一早,我将亲自率兵南下,直取邺城。”

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赏() 
徐础与寇道孤不得不承认,强臂单于的计划比他们二人的都要高出一筹。

    进攻邺城,天成皇帝得“报仇”之名,贺荣人得城池之实,与此同时,贺荣人得不入并州之名,晋王得危机暂缓之实,各方都满意,至少表面上满意。

    唯一不满意的人或许只有梁王。

    单于依然分出一部分骑兵返回塞外,以防万一,他自己带着皇帝与一支大军,绕过渔阳,直奔邺城,对沿途各城,全以皇帝的名义传旨喻降,不从命者,必要屠城。

    没有任何一座城池敢于抵抗,甚至在皇帝的“旨意”到来之前,就有官员出城归降,倾城所有以供应粮草。

    数日之后,贺荣部骑兵与正在奉命抚循郡县的淮州兵相遇,打了一仗,这支淮州军兵力不多,只坚持了极短时间就开始溃退。

    这就是在邺城之前的全部战斗,各地淮州军纷纷从已经占领的城镇撤出,逃向邺城,甚至直奔更南面的淮州老家。

    单于仍将徐础与寇道孤留在身边,曾经很直白地说:“将你们的想法全说出来,要多、要真,我未必用你们的计策,但是能借此了解中原人的意图,这就够了。”

    寇道孤当时沉着脸,好像是受到了羞辱,但是此后每问必答,从不藏私,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不久前还是梁王使者。

    徐础每日只献一两计,然后再不开口,只是旁听,偶尔微笑。

    单于并不计较,但是每日闲暇时,与寇道孤的攀谈日益增多,不止是问计,也问些中原的风土人情与学问流派。

    这天中午,贺荣部大军赶到邺城外,单于亲率百余骑前去查看地形。

    徐础站在营中遥望邺城的方向,从他这里看不到什么,只能想象其中的慌乱与恐惧。

    身后有人走来,徐础以为是昌言之,开口道:“梁王肯定以为自己被骗了。”

    “你还有余力关心别人?想想自己、想想我吧。”张释虞走到徐础身边,也向远处望去,“邺城,唉,邺城,原以为这会是一处久居之地,日后返回东都,这里我也会常来。我有许多修建宫殿的计划,都没来得及实施……”

    张释虞一脸沮丧,叹息不已,又道:“你天天陪在单于身边,能不能劝他将我放回去?整个天成朝廷都在渔阳,皇帝却流亡在外,这算怎么回事?”

    徐础摇头,“单于可以放走任何人,唯独不会放你。”

    “所以才要你想办法嘛,你的神机妙算呢?你的伶牙俐齿呢?你不是最会劝谏吗?”

    “我若有这样的本事,贺荣部骑兵此时应该都已返回塞外,而不是深入冀州。”

    “至少得给我留下几万骑兵,没有他们,我这个皇帝当得不踏实。”

    “秦州尚有十几万军队,你为何非要从贺荣部借兵?”

    “不同,大大不同。”张释虞不太愿意说实话,等了一会才稍稍压低声音道:“秦州太远,那支冀州军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都是未知之数,即便回来——他们也不是忠于我的军队。”

    张释虞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怨气,迟迟不能摆脱贺荣人的控制,这令他对欢颜郡主的不满日益上升。

    “借来的骑兵会更忠心?”

    “他们的老家在塞外,早晚还得回去,只要在中原时我给予重赏,他们不忠于我忠于谁?”

    “嗯,有道理。”徐础笑道,无心争辩。

    “你得到我妹妹的消息没有?”张释虞又问。

    徐础摇头,“单于已向冀州各郡县传出命令,私藏公主而不交者,满城不留活口,但是至今没有消息。”

    “可是你总能知道些什么吧?”

    “我能知道什么?”

    “我妹妹因为你而逃走,难道没有给你送个信?”

    “公主被汤师举掳走,这是你说的。”

    “那是说给单于听的。”张释虞凑近些,“咱们心里都清楚,你才是妹妹逃走的原因,她向别人隐藏行踪,对你不会。”

    “但我的确没得到她的消息。”

    “得到了你也不肯说。”张释虞小声嘀咕道,也不告辞,转身走开。

    张释虞太想讨好单于,甚至想要出卖自己的亲妹妹,徐础看着他的背影远去,轻叹一声。

    单于傍晚回营,先与诸大人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军务,二更之后才闲下来,依然精力充沛,命人将两名“顾问”唤来。

    单于看上去心情不错,命人赐酒。

    贺荣平山还在受罚期间,仍是单于身边的“仆隶”,捧着酒囊倒酒,轮到徐础时,多看他一眼。

    单于看向寇道孤,“你对邺城很熟吧?”

    “很熟。”

    “明日我就要攻城,依你之见,邺城是会立即投降,还是坚守几天?”单于相信邺城已是囊中之物,“坚守不下”不是他担心的问题。

    寇道孤想了一会,“邺城固若金汤,若得精兵良将守卫,可保一年无虞。”

    “哈哈,你将邺城看得太高,但这正是我想到的话。你说若得精兵良将,如今守城的人不算精良?”

    “梁王占据邺城不久,民心未附,且他的部下又多是淮州人,乃是借来的军队,对梁王并无忠心,以这样的兵将守城,顶多坚持一个月。”

    单于摇头,“一个月也太久,邺城只是我贺荣部的一个落脚之处,不值得我花费太多精力。”

    “单于无需耽搁,尽可分派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