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断九州-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于无需耽搁,尽可分派士兵占领郡县,邺城绝不敢开门出来挑战。”

    “此计不好,分兵终是一个隐患。”

    “简单,单于分兵占据郡县,立刻征发当地民夫,全调至邺城,兵力不减反增,让他们攻打城池,所谓驱羊攻虎也。”

    单于点头,“嗯,这才有点意思。”

    徐础插口道:“冀州几经征发,胜兵之民皆在秦州,哪里还有剩余的民夫?”

    寇道孤马上道:“不然,天成朝廷没想到自己会失去邺城,一直以来都在小心经营,冀州虽屡经征发,民力却未用尽,至少还有十万人可用,旬月之间就能征齐。”

    “天成小心经营,单于却一朝征尽,必失民心。”

    寇道孤冷笑道:“天成小心经营,也没守住邺城。徐公子若以为天成朝廷得民心,当初何必刺驾?”

    “天成想得民心而未得,并不意味着单于就该不在意民心。譬如天降大雨,一人举伞而伞漏,见者可以嘲笑,但是自己至少要举一把好伞,而不是连根伞柄都没有。”

    单于摆手,“下不下雨我不关心,我认可冠先生的说法,冀州还有民力可征,何况他们不是为我攻城,而是为自家皇帝。连徐础也承认,天成朝廷对冀州不错,‘小心经营’,如今也该是冀州百姓报恩的时候了。平山,你记下这件事,明日提醒我一声。”

    “是。”贺荣平山应道,虽然做的是贱役,但是他能参与要务,与真正的仆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超出一些大人。

    寇道孤退后两步,身板挺得笔直,目光微微低垂,在单于面前,他极少表现出对徐础的恨意。

    单于向徐础道:“你今天还没说一句有用的话。”

    “我前天说过两句,可以补在今天。”

    单于想了一会,笑道:“嗯,的确,可以补在今天,明天就没有了。”

    “明天我会想出点什么。”

    “好,你不急,我也不急。”单于又转向寇道孤,“这些天来,寇先生屡献良机,我眼下还不能一一采用,日后当逐条施行。贺荣部奖惩分明,寇先生是要做官,还是要田宅金钱?尽管开口便是。”

    “千里马得遇伯乐,唯愿尽情驰骋。我虽算不得千里之马,所献之计能得单于采纳,心愿已足。”

    单于愣了一下,“伯乐是什么?”

    “伯乐是中原的善相马之人,千里马不遇此人,往往不得展示马力。”寇道孤解释道。

    “哈哈,我们贺荣部人人识马,不需要伯乐——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虽不提,我不能不赏,待邺城攻下之后……”

    徐础又一次插口道:“单于赏我点什么?”

    单于斜眼看来,“赏有功,罚有罪,你有何功,敢向我索要赏赐?”

    “我与寇先生不同,他只要‘尽情驰骋’就够了,我却是个贪心人,不见赏赐不肯立功。”

    单于大笑,向贺荣平山道:“中原人奸诈,但是难得有这么直白的。”

    贺荣平山提醒道:“徐础尤为奸诈,说出这样的话,后面必有所图,单于小心。”

    “你这么一说,我更要领教了。”单于喜欢“迎难而上”,向徐础道:“先说你想什么赏赐?”

    “不多,我要邺城。”

    单于笑得更大声,“贺荣将士辛苦攻下的城池,却要送给你——你想立的功劳一定不小。”

    “我不要城池,只要邺城活口,单于入城之后,约束士兵,不许骚扰劫掠城中吏民,便是对我的赏赐。”

    “入城之后?”单于抓于这四个字,“你有办法助我夺城?”

    贺荣平山又提醒道:“不用他相助,咱们也能夺城。”

    “可我不费一兵一卒,只凭这张嘴,明日天黑之前就能令邺城归单于所有。”

    单于笑着摇头,“我听说过你与梁王交情深厚,但是梁王当初进攻邺城时,你没没能劝退,如今却能劝他投降?”

    “梁王不会投降,所以他根本没有留在邺城。单于在此多留一日,梁王在别处便会壮大一分。”

    

    

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时() 
徐础拒绝献策时,单于往往一笑而过,当徐础真开口时,单于却沉下脸,向贺荣平山问道:“这些天有外人与他来往吗?”

    “没有,常与徐础交谈者,只有他的随从,皇帝偶尔也会找他,除此之外再无别人,我的手下盯得很紧。”

    单于这才看向徐础,“既然没人给你传递消息,你怎么知道梁王已经不在城里?”

    徐础笑道:“猜测。”

    单于这才笑了一声,“你的猜测能有几分准确?”

    “猜别人六七分,猜梁王十拿九稳。”

    “据说你与梁王交情不错。”

    “相识多年,一同读书、一同刺驾、一同逃亡……”

    “梁王曾与你一同刺驾?”

    “是,他与我皆是主谋。”

    “可是传言中很少提到他。”

    “因为在刺驾发生之前,他先逃出京城。”

    “而你坚持留下。”

    “正是。”

    单于又露出微笑,这回不是蔑视,而是有一点当真。

    寇道孤觉得自己必须开口阻止,上前一步道:“单于当心,徐础一旦进城,再也不会出来,他有过守城经历……”

    单于抬下手,没让寇道孤说下去,向徐础道:“梁王逃走,如今守卫邺城者为谁?”

    “必是淮州老将盛轩。”

    “所以梁王带自己人逃走,留淮州人守城?嗯,倒是聪明人。你与盛轩很熟?”

    “不熟,应该说素未谋面。”

    “那你凭什么劝说他献城归降?”

    “盛轩并非为梁王守城,而是为淮州,可淮州眼下形势危急,我有把握劝盛将军献出邺城,只有一个要求,单于要允许他们返回淮州。”

    “淮州有何危急?”

    徐础指着自己的嘴,“在我这里。”

    单于大笑,向贺荣平山道:“他要凭一张嘴编造虚假消息,骗淮州军献城南去,你以为如何?”

    “我更担心他凭一张嘴哄骗单于,而且咱们贺荣人明明有把握夺城,何必放淮州人南去?一举消灭岂不更好?免留后患。”

    “你想的是打仗立功,不是争鼎天下。”单于虽然宠信贺荣平山,却没将他的建议太当回事,又转向徐础,“还是寇先生提醒得对,你一进城,怕是不会再出来见我。”

    “我每天说几句有用的话,就能保命,进城之后却要担惊受怕,如平山所言,贺荣部必能攻破城池,我为何舍安求危?”

    听到徐础只称“平山”两字,左神卫王冷冷地瞥来一眼。

    单于思索片刻,“你今天原本没想献计,因何突然改变主意?只是为了救下邺城吏民的性命?”

    “因为我刚刚想到此计,希望给单于一个深刻印象,这样以后有人进谗言的时候,单于起码会因为惜才而找我问个清楚,不至于立刻下令处死。”

    单于笑道:“寇先生,徐础在说你呢。”

    寇道孤拱手道:“徐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与他虽然有仇,也想看到他被杀死,但是绝不会假公济私,利用军国大事报私仇。”

    单于点头,“正是这个道理,我可以忍受说错、做错,绝不忍受有意欺骗。今天到此为止,明早再议。”

    凌晨时分,徐础睡得正熟,就被人叫起来,前去面见单于。

    单于睡眠更短,却丝毫看不出疲态,斗志昂扬,正面对一群贺荣大人说话。

    徐础站在一边,看到皇帝也在,张释虞显然不明白自己为何被唤来,神情略显紧张。

    单于暂停训话,向徐础道:“待会你进城劝降,我可以放他们南归,只要他们立刻献城,但我等不到天黑,午时之前必须给出回答,午时一过,我就下令攻城。无论劝降成功与否,你只要按时回来,我赦你无罪,你若不肯回来我将换一个人做天成皇帝。”

    虽然当皇帝以来,常常抑郁不得志,张释虞却从来没想过要放弃皇位,闻言不由得大惊,尤其是他真有一个弟弟就在贺荣营中,马上道:“单于,这件事与我无关我连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单于却根本不看皇帝,只对徐础说话:“去吧,就这么定了。”

    徐础点下头,“午时之前。”

    张释虞越发吃惊,“徐础,你……你替我解释一下啊,我真没有……”

    徐础道:“陛下无需担心,无论如何,午时之前我自会回来。”

    “万一城里将你扣押呢?”

    徐础想了想,“帝位终究还是你们张家的,我想单于不会交给别姓人手中。”

    张释虞在意的不是皇帝姓什么,不由得更加惊恐,一时间竟不知说些什么,等他稍稍醒悟,徐础已走,单于又对大人讲话,他被冷落在一边,连插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一匹马,别无余物,昌言之也不被允许跟随,贺荣平山将徐础送出营地,来到阵前,“城内已获知将有使者前去谈判,愿不愿意接纳,我就不知道了。总之午时一过,必然攻城,你不必心存侥幸,城里人也一样。”

    “抱歉,又要影响你立功,其实你想解除仆隶之身,另有良法……”

    贺荣平山抬手在马身上狠狠拍了一下,算是“送行”,对徐础的话,他一句也不想听。

    贺荣部这次准备充分,阵地上已经树起高大的攻城器械由中原人建造,其中一些人是天成朝廷派来的工匠,毕竟双方现在还是“盟友”。

    阵地离城门不远,徐础很快来到门下,正要开口,城上先有人大声道:“你是贺荣使者?”

    “正是。”

    “就你一个人?”

    徐础回头看了看,“没错。”

    “你等会。”

    城门不肯轻易打开,倒是从城上垂下来一只大筐。

    徐础只得下马,小心进到筐中,晃晃绳索,示意上面的人拉动。

    到了城头,十几名士兵立刻围上来,见徐础的穿着是名书生,他们没有逼得太近,一名军官走近些,疑惑地问:“你是中原人?”

    “嗯。”

    “为何……算了,报上姓名。”

    “立刻带我去见守城主将。”

    “总得先通报一声。”

    徐础转身指向城外不远处,“贺荣人午时攻城,还剩不到三个时辰,你觉得他们需要通报吗?立刻带我去见主将,耽误我带来的消息,你承担不起。”

    军官早就看到贺荣人立起的器械,自然没有怀疑,脸色微变,语气也变得温和许多,“请随我来。”

    事实上,早就有人守在城墙下,等候贺荣使者的到来,见到徐础也不多问,立刻引向附近的一座军营。

    一员老将坐在厅里,两边排列将领,鸦雀无声。

    徐础上前,拱手道:“阁下想必是盛轩盛将军。”

    “是我,阁下是……”见到一名书生,盛轩也有点意外。

    “在下徐础……”

    回答一出口,厅里惊讶声不断,徐础又上前两步,向惊呆了的盛轩道:“我带来强臂单于的消息……”

    “你真是那个‘吴王’?”盛轩问道。

    “盛将军是要先确认我的身份,还是先听贺荣人的提议?”

    “呃……先听提议。”盛轩依然一脸的震惊。

    “守军投降,交出邺城,贺荣部放开一条路,允许你们返回淮州。午时之前给出回答,午时一过,贺荣人攻城,再也没有机会了。”徐础拱手,转身要走。

    盛轩急忙起身追赶,“等等,话还没说清楚呢。”

    徐础止步,转身道:“就是这些,再没有别的了。”

    盛轩笑道:“只是传话,似乎不必阁下亲自出马。”

    “贺荣人不甚了解中原的形势,以为我能取信于盛将军,所以命我来一趟,但我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只是传话而已。”

    盛轩暂时抛去疑惑,“那我只好拒绝,城内将士尚有十万人,粮草足支三年,更有数十万百姓可以征用,守它城或许不够,守邺城绰绰有余。我们也不着急,贺荣人尽管攻城便是。”

    “盛将军不着急,淮州也不急?”

    “淮州顶多担心我们的安危,别的倒不着急,战火离淮州还隔着一条天堑呢。”

    “北边的天堑还是南边的天堑?”

    “徐公子说笑,隔绝淮、冀两州者,当然是北方天堑。”

    “如此说来,盛将军还不知情?”

    “知道什么?”

    “吴州宁王率兵渡江,进入淮州,广陵城急需盛将军率兵回去救急。”

    广陵城是淮州治所,也曾是广陵王封地,但是广陵王常年坐镇吴州,回家不多。

    盛轩脸色微变,看向众部下,随即向徐础道:“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