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大军见来了百姓,往来冲突抢夺老百姓的财物。一时间琅琊老百姓四处乱窜起来,诸葛瑾与诸葛玄走散了,诸葛瑾被人群裹挟着去了彭城。

    诸葛玄带着诸葛亮等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后来听同乡说好像曹操打来的时候,郯县大门打开了。或许诸葛玄就逃到了郯县也不好说。诸葛瑾在武原暂住了下来,武原正在派发土地,很多人便留在了武原,而没有继续流亡江东。

    只是按照彭城颁布的政策,对待移民是五百户为一村,但是由于难民太多了,武原县令又下令优先安置凑够一家的难民。于是安置了近大半年时间,很多同乡都陆续分到了地,有了地,又有了新住房,他们反而不回琅琊了,但诸葛瑾却孤身一人,到现在还没分到地。

    没有分到土地的诸葛瑾听闻北方不乱了,便萌生了前来郯县寻找叔父和弟弟的想法。诸葛瑾计划着找到叔父后,便跟诸葛玄一起去荆州。

    天渐渐黑了,陶应望着城墙马上就要关了,于是忙拉着诸葛瑾说道:“你弟弟在哪里,我比你更想知道!这样吧,你先跟我进城,咱们去郯县去找,如果郯县找不到,我们就去彭城国找,彭城国找不到,我们就去扬州找,我一定要帮你找到你叔父和你弟弟!”

    陶应说完,诸葛瑾突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起头来:“兵爷与我素不相识,但兵爷如此帮我,此等大恩大德,我诸葛瑾何以相报!”

    诸葛瑾说完,陶应忙将他扶起来安慰道:“都是我徐州百姓,我自然会义不容辞的帮你找家人。如果公子想报恩,不如投靠我吧!”

    陶应说完便将自己的战马让给诸葛瑾骑了。

    李典在一旁不知道陶应又那根筋抽了,怎么突然被一个流浪小青年引起了同情心了呢?只有陶应知道自己心底到底想着什么,一直到走到郯县门口时,他的心还扑通扑通的跳呢,仿佛他面对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大美女甘姑娘一般!

    有了诸葛亮,以后徐州就有希望了,徐州城最大的人才就是诸葛亮!当然还有臧霸、徐盛、张昭以及孙乾、简雍、糜竺等人。

    一想到这些,陶应突然感慨起来,徐州不是没有能够打仗治理国家的人,徐州失败就失败在了人才的流失上!当然这都是可恶的曹操造成的!想想徐州之地,统帅有智圣诸葛亮,文臣有被孙策赞为:“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的大臣张昭,武将更是有徐盛、诸葛瑾等人!

    陶应着实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自己将这些人都招揽到了自己身边。陶应自知无曹操之雄,也无刘备之义,更无袁绍与袁术的好出身,但是他与众诸侯不同的就是,他知道这个世界里,谁是真正的人才。在浩如烟海的大汉王朝里,陶应只凭借一个名字就能将所有人才的人才挖来!

    几人走到城门边,一个郯县士兵刚将一个老妇赶了出去。见诸葛瑾又回来了,士兵忙又吼道:“大胆,又来,再来信不信打死你啊!”

    士兵说完举着一个鞭子就要来抽诸葛瑾。但是马上的李典突然大吼一声:“大胆,敢辱骂公子贵客!”李典说完纵马掠来,一刀就将士兵砍死在了马下。见士兵长被杀了,旁边其他士兵慌忙聚拢而来,但是望见马上的陶应时,一个个吓的慌忙跪在地上求饶起来。

    “二公子饶命,二公子饶命,小的不知道他是二公子贵客,小的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啊!”士兵说完就打自己嘴巴。李典收了刀,将血迹擦干然后插回了剑鞘。

    听闻自己身边的就是名扬徐州的二公子,骑在马上的诸葛瑾噗通一声从马上栽倒了下来。栽落在地的诸葛瑾又爬起来跪在地上大呼道:“草民该死,草民该死,草民不该骑二公子的马,更不该与公子并行……”

    陶应都有些莫名其妙,骑自己的马怎么了?与自己并排走又怎么了?难道法律还规定平民不得与当官的并排走吗?怪不得就连自己两个义弟都总是走自己身后,搞的每次自己说话都得转过头去。陶应从马上跳下来,将诸葛瑾扶起来说道:“快起来,与我同行又何妨?我愿与他人同行!”

    陶应说完,诸葛瑾又跪在地上受宠若惊的磕头道:“谢二公子……”见他又跪,跪的陶应都有些烦了。于是陶应将诸葛瑾扶起来说道:“今日起你再一句谢,一句谢的,我便不帮你找你叔父了,也不让你来我彭城当官了。若你不再如此客气,回去我便提拔你当县令!”

第九十五章 认清楚自己() 
一说到让自己当县令,诸葛瑾瞬间愣住了。这二公子也太有权任性了吧!人皆道二公子选用人才不拘一格,不过这选官似乎太过于草率了吧!

    只是见了一面,就连对方到底是什么人都还没琢磨清楚呢,就直接封给人家一个县令。而且诸葛瑾今年刚二十岁整,这提拔速度,简直如同火箭一般啊!

    陶应拍了拍愣住的诸葛瑾,然后告诉他以后跟着自己,梧县县令就是他的了。听说让自己担任梧县县令,诸葛瑾怎么可能不喜出望外?

    喜出望外的诸葛瑾忙跪下道谢,陶应叹了口气,转头朝郯县走去。他最讨厌下跪,而现在他要的做的事情就是要去郯县去跪别人……

    再次来到郯县,经历过危机之后的郯县已是歌舞升平,城内与城外仿佛是两个世界。城外浮尸遍野,而城内正应了那句古话,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郯县是徐州的治所所在,本应该是徐州最繁华的地方,但是经历了两次战争的洗礼,这里四处破旧不堪,仿佛一个小小的县城一般。

    听闻陶应回来了,陶商又是很远的跑来迎接自己。天渐渐黑下去了,宵禁又开始了,大街上空无一人。陶应牵着马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转头对身边的诸葛瑾说道:“子喻,我的敌人曹操称我为屠夫,我的友军曹宏与诸位大人皆不喜我。你对我怎么看,要如实禀来,我重视读书人,不会惩罚与你!”

    诸葛瑾学识渊博,后来在东吴做过文官,陶应知道他肯定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的。而陶应就想听听他这个来自最下层的声音。

    诸葛瑾跟在身边,想了想说道:“主公无官威,又亲近百姓,此乃主公能取信百姓之道也!俗话说上品无寒士,然主公却能与寒士结为兄弟,此乃主公能广聚天下贤人之所在也!”

    诸葛瑾一阵夸奖,陶应却叹了口气说道:“子喻终究不信我也,我非完人,我身边就缺些能时刻提醒我的人。他们让我成功了不至于骄傲自大,失败了不至于低迷不振。做错了事情,能够有人阻拦我,可是却终究没人愿帮我啊!”

    诸葛瑾低着头在后面跟着,他见陶应不过一个钟头,还未摸清楚这位徐州神人的脾气,哪里敢乱说话,明哲保身的道理他岂能不知?

    快到陶府的时候,陶商已经候在了门外。望见陶应回来了,陶商慌忙奔跑而来,家丁拎着灯笼,远远在火光的映照下,望见陶商,陶应鼻子酸酸的。

    “弟弟,你终于回来啦!”

    陶商过来挽住陶应的手便往陶府走去,家丁做好了丰盛的晚餐放在大厅内。病怏怏的陶谦也在家丁的搀扶下在桌子一旁坐了下去,陶谦身边坐着一妇人,妇人有些老迈了。

    还未到大厅内,陶商早已在门口喊了起来:“爹,娘,看应了回来啦!”

    走进大厅,大厅内点满了蜡烛,整个大厅内灯火通明。就连餐桌上放置着三个青铜的烛台,上面点着一支支小蜡烛,将整个餐桌照的异常明亮。

    望着桌子上的陶谦与老妇人,陶应进了屋便跪在地上道:“孩儿跟爹、大娘请安!”

    老妇人挥了挥手让陶应起身,老妇人从小就不喜欢陶应,所以表情很是冷淡。而且自从上次陶应将他们从下邳赶到郯县后,老妇人便天天诅咒这个妾生的孽种快点死去见他老娘。

    陶应起身,看了看陶谦,桌子边的陶谦衣服收拾的干干净净,要不是因为他拿筷子时,手不停的颤抖,陶应都不敢相信他会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

    “快来吃饭吧,这里没有外人,没那么多规矩!”

    陶商拉陶应坐下后,陶应忙坐下来开始吃东西。吃好了晚饭,几个人又没事做了。东汉末年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老妇人在丫鬟的搀扶下回去了,陶应也忙起身准备告辞离开。他想回驿站,这里没他住的地方。

    但是陶谦却留下了他,三人便在大厅内坐了下来。烛光不停地摇曳着,空气有些燥热,但是比白天好多了,就是晚上蚊子比较多,而这里却没有蚊香。

    “应儿,你击败了曹操吗?”

    陶谦打破了沉静,陶商一脸欣喜地想听陶应说是,因为整个郯县就连说书的都在说陶应是如何大战曹操,如何击败曹操大将曹纯等等。这已经成为郯县老百姓最爱听的东西了。

    陶应想了想后低着头说道:“没有,我领兵在城中,与刘将军以及曹将军不合。他们将我赶出城,我只好在城外驻扎。曹仁用计攻我,张飞不发兵相救,孩儿战败回了彭城。回彭城后,孩儿又募兵五万……。”

    一听五万大军,陶商更是在旁边夸耀起来:“弟弟,哥哥就曾经无数次想能够像你一样去征战沙场,也杀的曹操闻风丧胆!”

    陶应却叹了口气道:“大哥,曹操没咱们想的那么弱,他很强。他的将领很多,各个能征善战,每一个都不是曹豹将军能抵挡的。就连刘使君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再与曹操交战!”

    见陶应突然这么惧怕曹操,陶商反而有些生气了。

    “弟弟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他再强,弟弟不也是将他击败了吗?而且击败了他两次!”

    陶谦也在旁问道:“应儿,你说实话,你击败了他吗?”

    陶应抬起头盯着陶谦,陶谦从他眼睛里再也看不到那个纨绔子弟的模样了,陶应眼中有一份坚毅,又有一种看不到底的深奥。

    “爹,孩儿未击败他。我从心底就不敢与他交战,我知道我手下无关羽、张飞这等猛将,我亦不会带兵打仗。第一次我会胜他,是因为彭城外于禁轻敌,加上陈登的计谋方赢了于禁。第二次胜他,是因为碰到的只是曹操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所以我赢了。当碰到曹操的主力,当夏侯渊与夏侯惇以及曹仁、曹纯乐进等人皆赶来时,我知道他们没了粮草,而且兖州似乎出了乱子,所以才逼迫他们签了协约。”

    陶应说的很诚恳,倒是陶商有些不愿相信,他以为陶应只是谦虚,他只是想说自己渺小,那样父亲就不会收他兵权。

    屋外一阵凉风吹来,烛台上的蜡烛被吹灭了几支。屋内暗了许多,丫鬟家丁们都被赶出去了,无人点蜡烛,陶商慌忙跑出去将门关了起来。关了门,陶商又坐回来问道:“弟弟,那上次是侥幸,那这次呢?弟弟这次不照样将曹操赶了出去吗?”

    陶应转头望着陶商说道:“大哥,以后如果你掌兵马,千万要与曹操修好!公孙瓒与袁术非长久的盟友,唯有不做曹操的对手,方能保咱们徐州一方平安!”

第九十六章 收回兵权() 
一说曹操强大,陶谦却不以为意,他觉得陶应说的有些过了。如今放眼天下,谁不知道大汉王朝的袁家兄弟?袁术已经占领了豫州以及扬州,南方基本都是袁术的天下。而北方呢?北方的袁绍从一个郡的太守一直到一州的刺史,到现在更是差不多占领了两州之地,他们才是最令人畏惧的!

    “应儿,你说袁术与袁绍不足为患,然曹操才是值得畏惧的枭雄,此话何意?!”

    陶谦咳嗽了几声,陶应慌忙走过去帮他捶捶背。

    见陶谦依旧被袁家兄弟表面的强大所迷惑,陶应一边捶背一边劝到:“爹,你看,曹操兵虽少于咱们徐州,但是他两次东来,我们两次差点输于他。这是为何?”

    陶应问完,陶谦陷入了沉思。旁边烛火依旧摇曳着,陶商却站起来说道:“这是为何?”

    “曹操兵虽少,然精也!曹操将虽不多,然皆大将也!大哥,我的兵马远强于郯县兵马,我以为我的兵马足以与兖州兵马相媲美。但那日,我一千兵马遇到曹仁,曹仁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将我大军击败了,此是为何?”

    陶应一边说着,一边望向陶谦,陶谦没有说话。似乎没人想打断陶应,也没人起来辩驳,陶应只能继续说下下去了。

    “孩儿不敌曹仁,并非全因兵不精也。曹操手下统帅有曹仁,大将更是有夏侯兄弟以及乐进曹纯等等将领。然孩儿手下老将只有臧霸等人,但臧霸已经去广陵防守袁术。我军中根本无人可用。

    于是我招降了于禁替我领兵,但是我有帅才,却无良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