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我招降了于禁替我领兵,但是我有帅才,却无良将。我手下只有我义弟徐盛与赵云以及新降的李典三位将领。他们最大不过二十四岁,最小只有二十岁,本事就是一个毛孩子,怎么是那些沙场的老将的对手呢?”

    陶应说完,陶商却反驳起来:“这几日我听从兰陵回来的百姓说那个赵姓将军异常勇猛,他夜战乐进,杀的乐进闻风丧胆。就是那个徐姓将军也是在兰陵一战而名扬天下了,弟弟岂能说无人呢!”

    陶商似乎代表了徐州大多数人对陶应的看法:总觉得陶应是无敌的,曹操根本就不是他对手。但是陶应却知道自己能胜利的原因,于是只能又开始劝说起来。

    “大哥,乐进白天与刘备打了一天,且曹操听闻兖州被吕布所袭,士兵皆无战意,都想回家保卫兖州,因此赵云才能领骑兵夜袭打败乐进。而兰陵,徐盛三万兵马包围只有五千人不到曹纯兵马,且曹纯轻敌先被弓弩手射杀了数百人,后来他的手下献了城池方擒住的他!”

    陶应说完,陶谦也忍不住点了点头,是的,似乎这么多仗打下来,陶应只硬拼过一次,还是战败了的。陶谦问陶应以后如何能战胜曹操,让他不敢再来侵犯徐州,陶应想了想回答起来。

    “父亲大人,吕布兵犯兖州,兖州要战乱两年,这两年咱们必须要选拔新的人才,改革土地制度,招募精兵,休养生息才能抵挡曹操!”

    似乎这个道理每一个执政者都知道,不过到底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又有谁能说的准呢?谁能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呢?

    陶谦老了,似乎也不想去管那么多了。

    于是陶谦便又问了一个问题:“应儿,我若将徐州让给刘使君,你有何意?”

    陶应知道陶谦的意思,不过他似乎还是有些坚决的说道:“爹,刘将军有贤名,天下英雄早晚会竞相来投。因此,爹想让他来主政徐州,但是爹,您不知道是,刘将军与曹操不合。若不与曹操处好关系,早晚他们定会再来徐州,若徐州在陷入战争的泥窝大战,毕竟会快速衰落下去。那时,百姓不得安宁,人才皆逃亡江东,反而便宜江东猛虎孙权了!”

    陶谦望着陶应,这一次他不再像一年前那样了,那时候他觉得陶应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而这次他却已经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了!

    “应儿,我也有想过将刺史之位传与你,但徐州世家大族们掌控着徐州的财富,也掌控着徐州真正的土地。应儿在彭城均分土地,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岂能让你入主徐州?更何况循古礼,需让商儿才能即位,商儿忠厚老实……”

    陶谦还想说,又猛烈的咳嗽起来。陶应忙又劝了起来:“爹,身体为重,这事以后再说吧。我必须在彭城将改革做下去,否则两年后,曹操平叛的吕布,他定会来寻我报仇,只有我足够强大才能撑过去,不然彭城就会被曹操屠杀的血流成河!”

    一场没有外人参与的家宴,父子三人商量了许久,陶谦不堪疲惫只好在陶应和陶商的护送下回去休息了。陶商要留陶应在家里休息,陶应却怕自己会遇到危险,因为郯县被自己劫掠的世家大族家丁门客数千人,人人都恨不得自己死,自己住在陶府,那些刺客反而会将陶商都误伤了。

    所以陶应执着的要回驿站,驿站有大批的兵马,而且自己身边还有李典和刚来的诸葛瑾,想必如果不是张飞杀来,自己还是能逃的掉的。

    回到郯县的第二天,陶谦在府上宴请徐州官吏。

    陶府大厅内,官员都来齐了,文武两列,大家举杯庆祝,场面很是融洽。谁也不知道这看似融洽的徐州府衙内,又有多少暗波涌动。

    酒过三巡,很多人皆劝陶谦要重用陶应,应该升陶应的官,让他在郯县来任职。陶应坐在一边只是静静地听着,却也不急着反对。陶应知道现在他一个人在徐州已经是孤军奋战了,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坐在主位上的陶谦,脸上有些微红,不知道是喝酒的原因,还是因为咳嗽的原因。但是,如果离得近的话,就会看到陶谦有些失望的神情。

    见陶谦有些面露难色,陶应不想交出兵权来郯县为官,于是陶应赶忙岔开话题说道:“今日赶走曹操,实乃我徐州的大喜之事。俗话说的好,好事成双,父亲大人,我欲娶小沛甘氏为妻,今日想请父亲做主……”

    一说要娶妻,陶谦脸上终于露出点笑容。他这个儿子最为不孝,都二十多了却还未成亲。不是陶谦不给他挑亲事,而是他四处强占民女,弄的下邳城鸡飞狗跳的,还有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第九十七章 媒妁之言() 
娶妻是人一生的大事,陶谦曾想给陶应好好择一门亲事,不想这一拖,就给耽误了。没想到等陶应自己提出来后,转眼间,陶谦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老了。

    “主公,此事不妥!俗话说,娶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无媒人,如何自己来提亲?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吗?”

    人群中站出一人,那人陶应不认识,但是随着他的反对,旁边糜竺也反对起来:“是的主公。俗话说,这婚娶也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公子身份尊贵又是咱徐州城的大英雄,又岂能娶一个商贾的女儿为妻?”

    “是啊,是啊!”

    大厅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议论起来,陶商也转过来望了望陶应。见大家都反对,陶商忙站起来说道:“父亲大人,应儿的确到了婚娶的年纪,我提议不如让孙别驾做媒,为应儿向糜大人家提亲如何?”

    一提到糜竺,众人才想起来,糜竺家正好有个女儿出阁,而且糜家又是东海大族,大族希望结交权贵,而权贵也想依靠大族,这正好是一桩美事。

    曹宏在旁边也忙稽首说道:“大公子此言甚好,我早听闻糜姑娘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又是大家闺秀,与公子正好天生一对!”

    曹宏也想跟陶应缓和一下关系,却不想身后张飞噗通一声将被子砸在了地上。众人被破碎的杯子声吓了一跳,陶应转过头去,张飞身边,刘备与关羽脸色也异常难堪。

    “为何总与我大哥过不去?要不是有我大哥,这郯县还能守得住吗?糜大人已经将糜姑娘嫁给我大哥了,你们抢了我大哥一个了,为啥总与我们过不去?”

    张飞开始在大厅内撒泼起来。

    刘备是要面子的人,见大家议论纷纷,且陶谦在主位上脸色也很难看,刘备忙上去抓住张飞就吼道:“三弟,不让你醉酒,不让你醉酒,你偏不听!你看你,又耍酒疯了吧!还不快跟刺史大人道歉!”

    张飞怒睁着眼睛望着陶应,看他表情,丝毫没有忏悔的想法。刘备又忙挡在张飞面前吼道:“三弟,你够了,你若再多说,我便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众人有些意外,却不曾想过昨日刘备刚去糜家提了亲,糜家已经答应了刘备的亲事。不想今天竟发生了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一时间大殿内很多官员都有些尴尬起来了,他们与刘备的关系还都不错,又不敢得罪陶谦。

    陶应不想大家如此尴尬,为了缓解下气氛,于是陶应忙笑着说道:“我岂是夺他人所爱之人?更何况糜姑娘乃是大家闺秀,我自幼多放荡不羁,恐怕我们脾气也合不来,岂不毁了糜姑娘一生的幸福?”

    张飞哼了一声转头坐下不说话了,张飞生气了,关羽在旁边一直注视着大家,也一句话不说。似乎他就在等一个机会,然后动手将这里所有人都放到一般。

    听到陶应的话,刘备脸上终于恢复了些血色。刘备也不曾见过糜姑娘,这只不过是一场他拉拢徐州豪族的政治婚姻而已。

    “既然弟弟不愿强人所难,那不如再择其他大人的女儿为妻如何?”

    陶商忙又在旁边打圆场起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好得罪的。陶应手握兵权,又无往不胜,曹家也有兵权,曹宏又是当初跟随陶谦南征北战的人,是老臣。糜家是东海的富商,富可敌国,孙乾又是陶谦最信任的辩才。

    而似乎唯一能得罪的就是没有身份的刘备了,他兵马又少,手中的兵马都是徐州人,而且自诩为皇室后裔,但大家都知道皇室后裔满大街都是。就例如下邳国,彭城国,琅琊国,那些才是真正的有封国的皇室!

    陶应望了一眼大哥陶商,他知道这是大哥想帮自己,但是他哪里愿意?于是陶应便回道:“大哥,我就想娶甘氏为妻怎么了?难道我就不能娶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吗?”

    “当然能,男人谁又不能有个三妻四妾的,弟弟可以纳甘姑娘为妾,这妻室还需听父亲的安排!”

    陶商在旁边也跟着劝起来,陶应叹了口气。说到纳妾他都不曾想过,毕竟是在现代社会过的惯了,哪里还有什么三妻四妾的概念!

    见下面吵吵嚷嚷,陶谦挥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转头对曹宏说道:“回头,你帮应儿寻门亲事。今日是战胜的大喜的日子,你们说按军功该封应儿个什么官?”

    陶谦本来就知道该怎么升官,但是为了不让人说闲话,还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曹宏。曹宏是他的宠臣,他也想缓和一下曹宏与陶应的关系,毕竟以后都要在徐州做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曹宏还想要给陶应一个大点的官呢,却不想陶应却跪在地上说道:“父亲大人,曹操虽败,但他却仍对徐州不死心,儿无大能,愿回彭城以抵挡曹操!”

    不管怎么样,陶应都不会让别人收了自己的兵权。这是他穿越而来,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还有彭城、下邳那些土地都是他拿命从曹操手中夺来的,他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支配这些土地。

    见陶应不愿意回郯县为官,陶谦也不想太勉强他,毕竟那是自己的亲儿子。旁边刘备也劝道:“既然公子坚持回彭城,主公不如同意公子一次吧,只是公子据守彭城,小沛无人去守,我愿领兵前去守小沛!”

    刘备要去小沛,陶应要回彭城,但是此时胜利后的郯县却又陷入了一场纷争之中。似乎一切纷争都离不开土地,很多人还在为陶应的强大而耿耿于怀。也在为他强夺下邳而怀恨在心,也在为他抢掠大族财富而愤慨不已。

    虽然按照规定,这些土地都隶属于徐州,即使中间有些斗争,也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于是,陶应也觉得,因为下邳的事情闹的不愉快,与其大家都憋在心里,现在还不如挑明了说来的好。再说,陶应也知道这次如果不出点血,自己恐怕就会变成违法的军阀了。

    于是陶应忙朝陶谦一拜说道:“父亲大人,我知道诸位大人皆对我领兵有意见。但是我领兵驻扎彭城,实为威震曹操,让他不敢东来也。”

    “公子据彭城,实是好事也。只是下邳远离兖州,公子是否……”

    不知道哪个角落里,一个五十多岁的文官站了出来。陶应依旧不认识,难道自己也把他家的钱给没收了吗?

    这些个大土豪,家里放着这么多钱于人民无益,还不如自己拿出来修建城池,替他们花了好呢!于是陶应又稽首问道:“下邳我实无心夺之,不然也不会领兵北上抗曹!”

    说实话,陶应根本没想过要拿下邳城,因为他知道一个大都市不在乎他的地盘有多大,而在乎他是否有足够的人才与闯劲,有时候地方大了,反而会拖他彭城的后腿呢!

    旁边孙乾也忙插嘴说道:“既然都是误会,那这事就好解决了。公子只需要将下邳交还给刘太守,这不一切就解决了吗?”

第九十八章 归还下邳() 
一听陶应说要还下邳,许久不曾说话的张飞也站起来嚷嚷道:“本该如此!”

    张飞说完,下邳又成了众矢之的,陶应想了想一狠心说道:“行,我就将下邳还给刘太守。但是下邳城我是断然不会还的,下邳是我彭城国的屏障。”

    陶应一松口,众人皆松了口气。还以为陶应会一直霸占着下邳不松手呢!其实陶应也有仔细的考虑过,两年后,吕布就会领兵东来,那时候陶谦已经去世,下邳的归属,谁知道会是谁?

    现在因为有陶谦在,大家还有个领头的,虽然各自排斥,但是还各有顾忌。

    但是陶谦今年十二月就会去世,那时候没人再管着他们了。孙乾等人一旦拥立刘备为刺史,刘备就会对自己用兵,更何况到时候吕布的到来,更是饿狼与猛虎同在,那时候徐州就真热闹了。所以他必须早做准备,陶应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吕布也不如刘备,但他唯一优势就是能知道历史,能快速抢夺还未被挖掘的人才!

    “公子若还下邳国,真是义之所在也!”

    众人又开始恭维起陶应来,陶应也跟着陪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