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耪选⒀袭彙⒊碌堑热嗽缫咽睾蛟谀抢锒嗍绷恕L沼ο缘糜行┢1梗蛭庖欢问奔淅矗挚贾贫ㄐ碌墓芾碚摺O胍看螅紫纫懈銮看蟮男脑啵沼φ谧急缸鸥沓前惨桓龃蟠蟮男脑嗄兀

    踩着皑皑白雪,陶应等人祭奠完了律法大帝后,便颁布了修订了一个多月的彭城法典。按照商讨的意见,这一日彭城法律高级学堂也宣布开校了,近千大家子弟争想来报名,而那些老师们也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定了一百多名。

    学校是按照新式学堂设置,彭城法律高级学堂为两年制,里面下属六个学院,一个律法研究院。律法学堂专业更是涉及到了民法、婚姻法、物权法等等各个方面。彭城法律高级学堂第一人校长便由张昭来担当了。

    设置好了法律学堂,陶应又宣布各县法律学堂也要选好地址,待建设好之后,便在两年内开课。老师由彭城法律高级学堂毕业生来担任。

    一切只是一个开头,开设了法律学堂之后,财政支出更加困难了。但是陶应想赶些速度,有时候哪怕大家都苦些都无所谓,反正自己也跟他们一起受罪。现在苦些,待两年后曹操结束了兖州的战事,那时候彭城就会慢慢强大起来,自己就不会被曹操吞掉。

    在彭城修建完法律学堂,陶应又下令在广陵郡同样修建广陵法律高级学堂,学堂选址在广陵治所。随着法律学堂的建设,陶应趁着冬日里城防无法修补,于是又开始做起其他事情来。

    现在彭城国以及下邳城和广陵已经进入了和平发展期,虽然陶应极力想打造出一个工业基地,但是一切皆要以有的吃为基础,不然就算强大到了如苏联一般又有什么用呢?于是陶应便开始在彭城组建一个新的农业技术研究院。

    在农业方面,陈登最有发言权,以为他曾担任过徐州的典农校尉,那就是主管农业的。在陈登的治理下,农业发展很是蓬勃。因为陶应便任命陈登为农业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兼任彭城新官职“农业部的部长”!

    任命完之后,十二月的时间,陶应便在西城区选了一块很大的地方开始建设农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又开始招手很多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员。

    新建了农业研究员,陶应又在彭城集贤殿北宫殿区修建了彭城官吏学堂,官吏学堂主要是教如何改革的,这里传授了很多治理国家的问题。围绕着官吏学堂的便是集贤殿东门的彭城医药学堂,为了组建新的医药学堂,打破古代医术师传徒弟的惯例,陶应可是费了很大功夫的。

    他想寻华佗来,但是华佗飘忽不定,不过幸好他的徒弟樊阿在彭城。再加上很多医术高明的大夫,这医药学堂也很快便组建起来了。古代医术很不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陶应想改变这一切,但是似乎又没那么多时间。

    准备好了医药学堂的筹建,最后就剩下集贤殿西殿区没有学校了,陶应便又策划在西殿区修建了一座彭城军事学堂。一切细细区别开来后,经过漫长的冬日,陶应又在旁边离的最近的萧关修建了两所学堂。

    将萧关更名为萧县,这个名字他还是比较熟悉的。由于萧县产煤炭,所以陶应便在萧县修建了徐州矿业学堂,又由于萧县产黏土,于是陶应又想将他打造成为陶瓷之都,于是又成立了一个徐州陶瓷学堂。

    随着造纸术的改善越来越多,陶应本想在彭城修建造纸学堂,专门研究造纸术,然后生产纸张,但是造纸是个污染的企业,于是陶应便将他转移出了彭城。为了让彭城周边城市各有所托,经过许久的思考之后,陶应便决定将徐州造纸学堂设立在了东边的下邳城。

    随着越来越多学堂的出现,陶应又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彭城的国企就要设立下来。为了更好的经商,陶应便在彭城农业技术研究院旁边又重新规划了一片地方修建了徐州商贸学堂,这里主要讲授如何做生意,如何调查市场等等。

    有了徐州商贸学堂,陶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规划了徐州机械学堂,徐州铁路学堂。这一个冬日里,陶应将一个个大胆的想法一个个付诸了实践。虽然一切都只是一个开端,但是陶应已经做好了让彭城腾飞的准备!

    将一个个学堂的建设命令下达之后,随着冬日的到来,除了南方战事依旧不断外,整个徐州进入了短暂的平稳过渡期。

    就在陶应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却不想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便传了过来。战马从北方郯县奔腾而来,来人一身素白的衣服,望见这一切,陶应就知道,不用说,陶谦肯定是仙逝了。

    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陶应却还在一张简略的地图上策划着山阳郡巨野的巨野船舶学堂和广陵海事学堂以及广陵造舰学堂。

    放下手中的自制铅笔,陶应在屋内踱步起来,送信人送来消息,陶应询问之下才知道,陶谦已经病故了。现在遵照陶谦遗命,要将他葬在萧关。而且现在徐州大权未定,各路人马皆虎视眈眈徐州,除了深陷战事的兖州腾不出手来,徐州另外一个老邻居袁术早已是将目光盯在陶谦身上。

第一百零八章 枭雄末路() 
徐州因为陶谦的去世,变成了无主之地。陶应现在很是担忧,因为只要陶谦去世的消息传出去,估计袁术便会打过来。现在别驾糜竺请陶应前去奔孝,同时也想共同推举出谁来做徐州下一任刺史。

    一个人犹豫不决,陶应便去将张昭与陈登、严畯三人请来。陈登现在担任典农校尉,但是陶应却喜欢称呼他为农业部长。张昭担任法律学堂的校长,他还未能出仕,但是陶应已经将他当成心腹了。况且陶应每日供用他们一家人居用,又分与他们家住宅,甚至陶应还让他的儿子张承进入了官吏学堂去读书,一切都是默许了张家的地位。

    一旦张承毕业之后,陶应便会提拔他到政务部来任职,所以张昭也渐渐开始接纳起这个年轻的主公来。

    三个人到齐后,陶应书房内衣,陶应将父亲陶谦病故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三人,三人听后也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是一趟浑水,趟不得,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但若不去趟,是为不孝。那会被天下所唾弃。几个人心中自然有数,张昭毕竟老谋深算,坐在椅子上思考了半天后,张昭稽首说道:“国相大人,此时当务之急非讨论是否去郯县,而是当下令让百姓皆披麻戴孝以表孝心,若落人于把柄,则我们彭城事事被动也!”

    张昭说完,陶应点了点头。十二月的雪花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陶应望了望窗外,一片雪白的世界,透过半开的车窗,两个小孩还在院中不停的奔跑着,打着雪仗。门口站着一个将军,一脸的严肃,似乎生怕那个小孩会摔倒一般。

    “有时候,我真恨不得能当个孩子,怎奈何人总要长大。在这个诸侯割据的汉末,有时候前一分钟你们还是孩子,后一分钟,你们却会变成仇人!”

    陶应望着窗外不语,外面的吵闹声似乎更大了,见屋内来了彭城掌权最高的三巨头,曹纯就知道徐州肯定出事了。为了不听自己不该听到的东西,以免威胁自己和小主公的安全,曹纯走到穿着棉衣的曹丕身边劝了起来:“少主公,咱们回去吧,今日雪下的越来越大了,等雪停了,咱们再来找小诸葛玩吧!”

    八岁的曹丕却依旧在雪堆里乱跑,丝毫没有理会曹纯的意思。十四岁的孔明也在后面追,一会将他推倒在地上,两个人都是咯咯的笑着。

    这里是陶应的书房,诸葛亮怎么会在这里?那是因为陶应一时间没能为诸葛亮找到合适的老师,于是陶应便自己领着他,教他知识。又让于禁教他兵法,让赵云教他长枪,自己则教他一些小发明之类的东西,又请的张昭教他文化知识。

    这几日陶应为了学校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自然没时间去管孔明。于是狡猾的孔明便整日在院子中四处闲逛。逛完了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什么都熟悉了,又没的玩了,孔明又无聊的每日坐在门口透过门缝去看外面的大街。

    就这样一直呆了几天,突然有一天门缝中出现了一双眼睛,孔明惊喜至极,却不想那双眼睛刚接触到孔明,就被身后一个大汉将他拎走了。

    后来孔明才知道那个人正是兖州刺史的二公子曹丕,他一个人呆在院中如同孔明一样,于是他便趁曹纯去厕所的空隙,从自己挖的狗洞里钻出来跑到了大街上,然后便发现了躲在门缝后面的孔明。

    被抓回去后,孔明便去求陶应,陶应那时正为法律学堂忙的焦头烂额呢,于是想也没想便点头让他去玩吧。于是得到特赦的曹丕每天的活动范围也从自己的小院到了陶应的小院,后来便又可以到街上走走了。

    张昭见陶应望着窗外出神,于是咳嗽了一声,陶应这才回过神来,然后点头说道:“先生所说甚是,就按先生说的做吧!”

    张昭说的什么,陶应都没听进去,但是论起治理国家什么的,陶应知道自己肯定不如张昭,只要张昭不说投降的事情,什么都会依着他去的。

    严畯也点了点头,陶应传令下去,全彭城国吊孝,三天之内不得有任何娱乐活动。一切都按照张昭的意思去办了,陈登又请陶应前去郯县吊孝,并迎接陶谦的遗体来萧安葬。因为按照古制,他们是要守孝的,守孝三年,如果在郯县,这三年彭城会变成什么他们也不敢肯定。

    说到去郯县吊孝,陶应更是头疼不已,自己怎么去呢?是带兵去还是不带兵去?如果带兵去会被说吊孝是假,夺权为真。更何况陶谦临死之前将徐州刺史交给谁,还不知道呢。这样贸然领兵前去,似乎有些不妥。

    但是如果不领兵前去,就如同上次在郯县,自己丢了下邳城外的整个下邳国,如此教训还不是血淋淋的吗?

    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难题,陶应又请教起三人来。陈登在旁劝道:“主公,刺史大人遗书未明,公子不宜贸然领兵前往,不如公子挑选精锐丹阳兵一百,然后再挑选猛将相随,自然无事。若有危险也可杀出郯县,到时候再让于将军领兵一万驻扎在石亭镇随时策应,这才是良策!”

    陶应点了点头,似乎只能这样了。于是陶应忙让人传令去将三弟赵云唤回,让赵云挑选精兵一百人跟随自己。

    陶应手中有丹阳兵近五千余人,丹阳兵是能征善战之兵,同时也是陶谦的老本。历史上,便有丹阳出精兵之说,就连刘备,为了一千丹阳兵,都不惜背叛田楷,由此可见,丹阳兵的战斗力有多强大!

    挑好了士兵,陶应又让法律学堂的张昭相随,几人准备三日后便往郯县吊丧。一切商讨完了之后,外面的雪下的小了些,陶应起身将几个人送往门口,望着诸葛亮依旧在院子中玩,陶应便指着曹丕说道:“丕儿,今天别玩了,你先回!”

    曹纯赶忙跑过来将曹丕拉住了,两个人慌忙行礼,然后曹纯拽着一脸不情愿的曹丕回自己院落中去了。孔明有些失望,陶应便又朝张昭一稽首说道:“先生,我们一走,恐怕没一个月时间回来。我若不在,无人照顾孔明,不如就让他暂住在张府吧!这孩子跟小公子年龄相仿,让他们结伴去官吏学堂去读会书也是好事!”

    张昭忙稽首将诸葛亮也领走了,送走了张昭,陶应又对陈登说道:“我们此次去往北方,恐怕我爹去世的消息已经快传到了淮南袁术那里,袁术强大,不可与之敌。你且暂代彭城国相之位,传令让梧县县令诸葛瑾加强防御,我会留于禁督彭城兵马四处策应。”

第一百零九章 北上吊丧() 
陶应嘱咐完后,留守的陈登点了点头,同样又嘱咐起严畯来。让他一定要趁这个冬日管理好百姓,这是彭城最艰苦的一年;莫要让百姓冬日里有冻死或者饿死的现象。没事的时候要多下去走走,若有不称职的官吏,就要当场罢黜掉他!

    严畯也告辞离去。陶应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望着天上飘起的晶莹雪花,陶应这才想起来,似乎自从从北方回来后,就一直忙着彭城的改造,自己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去看过甘姑娘了,于是陶应便推开了门,让家丁准备了马车,朝城北甘府驶去。

    来到彭城之后,这已经快一年了,一年内甘府也是数次搬迁,最后终于定居在城北。城北一处院落里,甘姑娘正坐在闺房中绣着刺绣,外面是呼啸的北方,屋内燃烧着木炭,院中落满了积雪,让这个小院有了些诗意。

    马车在甘府刚停下,家丁便过来牵马,陶应下了马车便往甘府走去。甘老爷子领着甘家的子孙来迎接,他们家是少有的非官籍住在彭城内的人,因此为人处世方面特别谨慎,生怕怠慢了陶应,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