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在甘府刚停下,家丁便过来牵马,陶应下了马车便往甘府走去。甘老爷子领着甘家的子孙来迎接,他们家是少有的非官籍住在彭城内的人,因此为人处世方面特别谨慎,生怕怠慢了陶应,陶应会将他们家逐出彭城。

    陶应让甘老爷忙自己的事情去,自己径直去找甘姑娘了。踩着吱吱呀呀的雪花,走过一个别院,别院中竹子依旧青翠如故,积雪压在竹叶上,一簇簇碧绿点缀在了雪白的世界里。

    推开门,屋内一阵暖流涌入面前,甘姑娘正坐在刺绣前发呆,望见陶应来了,甘姑娘忙放下手中的刺绣站起来便行礼道:“妾见过国相大人。”

    甘姑娘穿了一身淡紫的小棉衣,皮肤白皙很是惹人爱,却一脸的哀愁让人有些怜悯。陶应自己寻了个凳子坐下,也不管闺房不能进来的道理,他脑海中似乎根本没有这个观念。

    甘姑娘去火炉旁沏了杯茶送到陶应手中,陶应握着暖暖的茶杯,他手都快冻僵了。

    “喝杯茶暖暖吧!”

    甘姑娘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将陶应身上的雪花打掉,然后站在他身后为他锤了会背。似乎两个人倒像是一对相识已久的夫妻一般。

    陶应拿了个凳子让她坐下,甘氏不敢坐,陶应把她拉过来坐在自己对面说道:“今天有些事情要跟你说。”甘氏坐在凳子上,却不敢抬起头直视陶应的眼睛,她有些害羞,完全没了刚见面时那股泼辣劲,或许这才是大家闺秀平时的样子吧!

    “公子有些日子不曾来看妾了,每次来看妾都是要离开这彭城,难道今日公子又要领兵去打仗了吗?”

    甘姑娘低着头,两只手放在一起,她声音很小,每次听闻陶应要领兵出征她心都特别乱,她担心陶应会一去不复返。

    陶应点了点,似乎一想还果真如此,每次都是自己要离开彭城时才来探望她。不过这一年对于像废墟一样的彭城,陶应要忙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他也想常来探望甘氏,但是又每次忙一天下来就累的不行了,只是回来吃到甘姑娘送来的点心时才想去探望她,但是天色已晚,若去甘府又怕人说闲话。

    “是啊,这次是要出去一段时间,不过不是去打仗,去郯县吊丧。”

    陶应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眼前的甘姑娘,他将她从下邳带来时就答应她一定会娶她,但是经过这么多次的战争,娶妻的事情也耽误了。等赶走了曹贼,自己势力越来越大,得罪了一些权贵,自己想去提亲,这时陶谦却不同意自己娶她一个商贾的女儿为妻。

    但是甘姑娘却又不肯为妾,更何况广陵太守要跟她做媒,这想想也没有非要低三下四嫁过去的冲动。

    于是这一拖,现在倒是想娶她都不可能了,陶谦去世,自己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内是不可能娶妻纳妾的了。

    听说要去郯县,最近徐州的风风雨雨甘姑娘都有心的记着呢,于是甘姑娘便劝起陶应来:“公子,此次去郯县,虽然没有征伐兖州危险,但是公子也要注意安全。妾在彭城,公子勿要牵挂。”

    陶应点了点头,两个人在火堆旁说了许久的话,一直到天要快黑下来,陶应这才辞去。回到陶府,赵云已经赶了回来,家丁也将东西都收拾好了,就等着明日出发了。

    十二月的徐州,经历了大战,人心惶惶。如今徐州刺史去世了,似乎刚平静下来的湖水被丢进了一颗石子,水波又要开始荡漾起来。

    经过近半个月的跋涉,陶应领着近百兵马经武原然后抵达了石亭镇,石亭镇此时已经聚集起来近万兵马,大军在石亭镇外驻扎着等候着陶应的拆迁。

    此时的郯县,陶商正守在陶谦的灵堂前,他眼睛都哭肿了,糜竺、简雍等人忙着处理后事,郯县披麻戴孝的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陶谦去世之后,曾找简雍谈了半宿,然后写了一份遗书,遗书现在就藏在简雍的家里,简雍与其他几人商讨之后,便决定让驻守在下邳国的刘备也来郯县共商徐州大事。陶应在石亭镇呆了两天后,便决定去郯县守孝。

    时间很快就到了公元195年,这一年的大汉王朝会更加动荡不堪,陶应的心也随着紧张起来。一百多人的队伍从石亭镇出发,走了两天的时间才赶到郯县,远远的望着郯县有些高大的城墙,城墙之上插满了白旗。

    守城的士兵也披着素衣站在冷风中翼翼发抖,雪停了,金黄色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加上光秃的树枝,让人心也有些阴冷。

    离郯县越来越近,突然有小兵来报说南方又来了一支兵马,陶应问打什么旗号,小兵说打着刘字大旗。陶应想了想,肯定不用说,来的定是下邳国相刘备。他不在下邳好好守土,来这里做什么?

    刺史大人去世,按理说这些郡长官都要到场的,但是有一郡除外,那就是泰山帮老大臧霸控制的广陵。

    听闻前面有一支兵马,刘备骑得更快了,三兄弟领着一支近千人的队伍很快就赶上了走路慢慢腾腾的陶应。

    见来人果然是刘备,陶应也停下马来等了他一程。这刘备是有些可恶,而且还是自己刺史人员的竞争人,但是不得不说徐州有刘备的到来,还是会变强特别多!

    郯县城外,望见一只陶字大旗的到来,城上的士兵慌忙打开城门,陶应领兵刚到城门口,刘备也追上来了。远远听到刘备的呐喊声,陶应转过头,望见快马奔来的刘备,陶应忙下马迎接。

    现在他们官职等级都是一样,不过今天自己主,他是客,就必须不能怠慢了他们。陶应下马,刘备也忙领两兄弟一路牵马而行。

    “公子,节哀顺变!”

    刘备先是一稽首,陶应也赶忙回礼。望见陶应身后的赵云,张飞哼了一声,这小子真是托了自己的福,自己要不赶他走,他哪里会受到二公子重用,更不会攀上这个徐州大权在握的二公子这棵大树!

第一百一十章 诸侯聚徐州() 
“刘下邳远来辛苦了!”

    两个人在城外寒暄一阵便一同进了郯县,陶应和刘备的到来,很快就有小兵去刺史府上禀告了。陶商在糜竺、简雍等人的相随下前来迎接。

    等到了灵堂,祭拜了父亲陶谦,陶应这才发现原来来参加吊孝的不止自己跟刘备,就连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孔北海也到来了。不光如此,简雍、糜竺等人甚至连曾经在陶谦手下做事的会稽太守王朗也请来了。

    可能是对陶谦怀有感激之情,王朗居然也从会稽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要知道就是坐火车从会稽到徐州都要一天啊,这个时候又没有火车,看来王朗肯定是听闻陶谦身体不好,在半年前就出发了。

    陶应因为要守孝,整日跪在灵堂,而随着陶谦病故的消息传出去后,越来越多的名士开始齐聚郯县来吊噎。这其中就包括了徐州的盟友北方公孙瓒以及南方袁术,公孙瓒因为跟袁绍作战不能走开,因此只能派人前来。

    就连一直跟徐州作战的兖州奸雄曹操听闻陶谦去世的消息后也派人前来吊噎。现在曹操在兖州跟吕布交战走不开,不然恐怕曹操早就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吊孝”了!一时间郯县聚集了东汉徐州旁边诸侯无数,大家打着来吊念陶谦的名义,却都想看着诺大徐州将走向何方,是不是还能在中间捞点好处。

    在郯县相安无事的呆了近十天左右,陶家宴请了所来名士,张昭也亲自写了一封吊念信,写的很是诚恳,虽然当初陶谦抓过他。按照礼制,陶谦要下葬了,葬在何处成了一个问题。陶谦生前虽然有意要葬在沛国萧县,但是此时各种势力都齐聚在郯县,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似乎哪里都无法安葬。

    又一天忙过去了,195年的一月,北方的寒冬依旧肆虐着战后的百姓,南方却依旧鲜花盛开。不知不觉就到了一月中旬,陶应有些想带着陶谦的遗体回萧县安葬了,这样自己守孝三年就不用呆在郯县了。

    夜有些深了,陶应与陶商跪在灵堂一天了,两个人这许多人都没睡,困极了就依靠在陶谦的棺材前眯一会,外面始终有一群各怀鬼胎的人每天都在讨论着一些事情。晚上糜竺来灵堂,陶应抓住这个机会留住了糜竺。

    见陶应有事,糜竺虽然对陶应没什么好印象,但是毕竟有陶商在,于是只能留下了。陶家兄弟跪在地上,糜竺也跪在了陶谦灵位前。

    “两位公子节哀啊,刺史大人这一去,真是让人……”

    糜竺说完叹了口气,陶商也跟着揉了揉眼睛,一会陶应问道:“糜别驾,我父亲已经在此安放如此之久,何时才能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

    糜竺叹了口气说道:“两位公子,实不相瞒,如今殿外每天都在争吵,各种势力都不想让,所以……”

    陶应不知道是自己在陶府跪着的这半个月,外面世界早就闹翻了天。此事陶谦去世,可谓是徐州最为脆弱的时候,因为这时的徐州群龙无首,而且各地的最高长官基本都聚集在郯县,所以对徐州之地虎视眈眈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首先就是日渐强大的淮南袁术让大将纪灵领兵三万兵发彭城,陶应临走时,误以为争夺刺史之位的主要战场应该在郯县,没在彭城留下太多的人马,却不想身后袁术竟然背后袭击自己。

    纪灵来袭,不过好在陈登与广陵太守臧霸写了一封信,臧霸亲自领兵两万囤积在东城,袁术探得消息后,只能让纪灵在彭城界南静观其变。

    此时的袁术已经占据了扬州、吞并淮南又占领了豫州以及荆州一部分,现在的袁术是他最为强大的时候,他手下更是有孙坚这样的绝世猛将相助,再加上他四世三公的身份,依附他的越越来越多。

    袁术想染指徐州,北方袁绍更是想得到徐州,所以此时的袁绍也是放缓对公孙瓒的进攻,开始将兵马渐渐集中在南下的路上。眼前只有快速安置好徐州刺史的人选,然后禀告汉帝,得到汉帝的册封然后苦练兵马,才能让众位诸侯退却。

    糜竺将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告诉了大公子陶商,陶商有些忧虑,不想刚赶走饿狼曹操,如今却又引来了狮群,这乱世汉末,羸弱却富庶的徐州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见陶商又无主见,陶应便又问道:“糜别驾,我父亲仙逝之前就没有留下遗书吗?”糜竺点了点头,遗书的确是留下了,关键是遗书写的内容……

    陶商请求要看遗书,毕竟徐州之事不光是徐州百姓之事,跟他们兄弟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在二人的请求下,趁着众人都休息了,糜竺便将刘备以及孙乾、简雍、曹宏等人皆召集而来,徐州十几个人便一起赶到了陶谦灵位之前。

    陶家兄弟依旧披麻戴孝,随着孙乾等人的到来,不一会居然就连北海相孔融也到来了,既然邀请了北海相孔融,又有人将会稽太守王朗也请来了。这两个都是陶谦特别信任的人,因此将他们请来也是有用的。

    灵堂内火把通明,北风依旧肆虐着,众人挤在火堆旁,将门关上,陶应又派赵云领自己带来的一百死士把守住灵堂大门。

    当人到齐后,陶应和陶商一起朝大家施礼,孔融望了望左右,彭城相陶应、东海郡太守曹豹、琅琊相萧建,唯独少了下邳相刘备以及广陵太守臧霸。

    于是孔融说道:“二位公子,既然要商讨徐州大事,为何不见广陵太守和下邳相呢?”陶商想了想也是,不过好在细心的孙乾已经派人去请刘备了,几人刚说完,吱呀一声门开了,一阵寒风吹来,众人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就连篝火也被吹的火苗四散。

    “抱歉,我来晚了!”

    刘备弯腰稽首,陶商忙站起来请他到火堆旁就坐。关羽与张飞也一同到来,二人没有说话的机会,只能走到门口跟赵云一起站岗。

第一百一十一章 灵堂撕遗书() 
众人又问广陵太守,陶应咳嗽了一声说道:“南方战事频发,广陵之地又遭笮融祸害,所以广陵太守便留守在广陵,有臧霸在,徐州南大门才能安宁。”

    大家都知道广陵太守是陶二公子的人,因此也都知趣的不问了,反正他来了,什么还得听陶应的,还不如在那里守着谨防袁术过来抢地盘呢!

    见人都到齐了,会议总有一个主持大事的,大家相互推脱,有人举荐孔融,因为他名声最大,但是他只是来打酱油的,他又不是徐州的。最后大家只能推荐简雍来主持,简雍站起来又一阵稽首。

    “刺史大人刚去世,然众诸侯便虎视眈眈徐州,诸位皆是我徐州顶梁之柱,今日就当着二位公子的面,咱们来商讨一下徐州的未来吧!”

    简雍说完,陶应习惯性的拍手鼓掌,一群人皆把目光对准了陶应,陶应望了望左右,没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