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婆利国王被尉迟循毓生擒了,不过这会应该关押在台北,吾想见见这位婆利王都得等到来年。”李煜有些不爽的说道,其实是想瞧瞧缴获的婆利王的纯金银踏板王座。

    交通工具的不发达,使得两地来往极其不方便,由其是海路,受季风影响太大了,来返一次差不多一年。

    诺是能把蒸汽机搞出来就好了,有了蒸汽机做动力的海船再也不受季风的影响,速度无疑会更快。

    可惜了,李煜前世不是理科生,虽明白蒸汽机的原理,但,但他不知道蒸汽机的内部构造啊。由其是解决蒸汽机的气密性的橡胶还在南美大陆的热带雨林呢。

    张钦、王海崇两人脸色一愔,想不到大半年时间那位慷慨富有的婆利王以成为了自家殿下的阶下囚,真是事实难料啊!

    “可惜了!”王海崇以自己可以听到的声音嘀咕道:“没有了婆利王,下次再至婆罗洲不能像上次那样获得一座小金佛的赠品了!殿下也不缓一缓,好歹等我回来了再遣军去攻打婆利啊!有我这个地理学天才指示航路攻打婆利不就事半功倍吗?”

    “如此一来就能在婆利王宫里肆意抢一把了,杀杀南洋胡教的气焰,传播我中土道教的圣典教化蛮夷……”

    回想起婆利王坐的那座纯金银踏板王座,后宫中的那座大金佛,王海崇好一阵失落。

第373章 各道招得移民() 
依据张钦提交的南洋探险报告和王海崇所绘的沿途所经各岛的地形图、经纬度,经过测绘司的人整理,将南洋地貌大致呈现在王府中的天下舆图沙盘中。

    天下舆图沙盘是一个占地超过六百平方米的大殿之中,将大唐疆域和周围临国的山川地貌城池皆绘于沙盘之中。只不过这个沙盘大部分区域都还是空白的,李煜期待有一天能将这座天下舆图沙盘空白处填满。

    不过很明显,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途。

    瞧测绘司的人在天下舆图沙盘的南部空白处新添上的南洋海陆地形,李煜露出了一脸贪婪的目光。

    南洋虽处热带,除了爪洼岛依靠众多的火山喷发带来肥沃的火山灰而形成一座富饶的岛屿外,其它各岛环境都相对恶劣,热带疾病盛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南洋在全球的战略位置;地下、海底蕴藏的矿藏;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足以支撑起一个民族建立起全球霸权、扼断东西方交通要道的海上明珠。

    后世南洋之所以未诞生强大的政权,与占据它的民族和未统一的政体有直接关系。

    话说就南洋那些土著的本性,就是把Z国和北美大陆送给他们也不会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白白浪费了南洋这块宝地。

    当然,单单据有南洋这一片热带岛屿,在李煜看来还有些不足,需要一块面积不小的其他气候环境下的陆地作为补充,做到万无一失。

    李煜的目光从沙盘上的南洋往南移,那里留下了一大片空白,理想中的立基之地。

    ……

    “南洋啊、南洋……”

    李煜念叨着,琢磨着在南洋以经建立三个都督府,该着手安排移民去开垦土地。南洋探险队又从罗越国那忽悠来蒲罗中(即新加坡岛),又得遣一支军队前去驻扎。

    为此李煜找来负责移民事务的安东开拓团总管崔余庆及分负各地移民招募的总理前来寻问今年末、明年初可移往海外的移民数。

    “殿下,依臣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我们在关中、河南一带收纳的灾民和一些自费购买船票前往海外谋生的移民数在两支前往台湾路上的移民船队运走五万一千余人后还剩六万七千余人。”

    崔余庆翻出账册详实的禀道。

    “河东至今年末招募到两万两千人愿前往海外。”

    “河北招募有三万七千人。”

    “淮南招募到移民两万九千余人。”

    “剑南愿移民海外的有一万五千余。”

    “山南道有移民四万三千人。”

    “江南道招募到移民六万八千余人,俱悉有更多的贫民正在前往我们的招募点。”

    “陇右愿移民的只有不到七千人。”

    “河西有万人愿前往海外屯垦。”

    “岭南有一万一千移民。”

    其余八道加河西一地各负责招募移民的安东开拓团总理相继报出自己今年所招募到的移民数量。

    除了陇右、河西人口不多,招到的移民很少在情理之中,但其余七道单论一地来说招到的移民和当地人口总数比就很少了。

    不过好在大唐够大,官方人口数虽只有三千万出头,但加上各地的隐户、逃户、奴婢、灾民、流民等未统计到的人口也有四千多万。(太多的人认为唐朝几百年人口峰值不如三十来年的隋朝人口总数,殊不知,隋朝人多是因为大索貌阅和输籍法大抓黑户,而唐朝是按户纳税,地方官府、豪强、民户大肆隐瞒户数,故官方统计到的人口总数是低于实际人口。)

    各道一年招募到的人口虽少,但加起来也有三十万余了。

    如果每年都能弄到三十来万移民,到弘道元年(683年)也能移个几百万人口到海外去了,足够支撑起一国。

    安东开拓团的总管和各总理报的数字还是令李煜感到满意。

    唯一让李煜感到意外的是,人口不是最多的江南道,反而愿移往海外的人却是最多的。

    李煜不解的寻问:“江南道怎会有如此众多的百姓愿移往海外?”

    负责江南道移民招募的总理脸色有些尴尬的回道:“殿下,这是因为江南道人口众多又历来富庶,承担的朝廷赋税历来远高于其它九道。甚至在永徽四年,浙东睦州还发生了一介女流陈硕真发动起义,从者数万,攻陷数县的事。因此当地百姓不堪忍受沉重的赋税多有逃亡之意,见殿下给出几百亩土地又是两三年免税的优惠条件,愿意移民海外的非常多。诺非有当地官府、豪强阻止,我们招募到的移民数恐怕还要翻一倍。离台湾近的浙东台、越、明三州的一些百姓听闻殿下开拓台湾,以土地吸纳百姓前往开垦而自发驾船前往台湾的就高达两三万人。”

    做为大唐的亲王,李煜闻此不由苦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本王开拓海外对于大唐的贫苦百姓来说当为一善举了。”

    “山南道境内多莽莽群山,土地贫瘠,却历来是流民、逃户的聚集之地,常年待深山里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艰苦。听闻殿下善举,山中百姓牵儿带女一脸喜气的前来投奔……”

    山南道总理亦言道自己所招募到的移民情景,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喜色,这意味着他能招募到更多移民,在殿下面前留下更好的印象。

    “殿下仁义,诺非殿下提供大量海外无主之地,不知有多少贫苦百姓在赋税、天灾、苛官、豪强的压迫下家破人亡……”

    崔余庆等人有的发自内心,有的仅仅是拍着李煜的马屁供维称赞。

    李煜淡淡的笑了笑,内心却并不轻松。

    不论江南道还是山南道总理所说,他都能想到当时的情景。

    朝廷沉重的赋税,苛官豪强的压迫,硬生生逼着普通百姓逃离家园谋求生路。诺非这个时空有了他来搅动风云,指明了另一条出路,不知有多少人还在苦苦挣扎看不到希望。

    虽然李煜提供的这条出路并未像自己宣传中那般美好,离真正的幸福生活有好几年要熬,途中还伴随着热带疾病,凶悍的土蛮袭击,但前景是值得肯定的。

    毕竟热带是有很多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一年三熟的气候环境,经营的好足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上小康的生活。

    对于过个几十年像中原出现大灾赤贫千里,人相食的惨剧,到了热带那几乎不用担心会出现。

    唯一可虑的是他们到达新的家乡能认真执行他制定的卫生准则,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于热带疫病。

    李煜只能心里向满天神佛求保佑了,再准备足够移民清理居住地消毒用的生石灰,严令各殖民地都督府官吏对本辖区内的军民贯彻自己的卫生准则,诺引发大规模疫病爆发,就只能从重处罚了。

第374章 南洋攻略一() 
“殿下,我们招募到三十多万移民聚集在沿海各港口,每日消耗的粮草甚多,还得为他们备御寒衣被房屋。现在安东开拓团本年的经费以经用尽,还望殿下拨一笔钱……”

    崔余庆忐忑的向李煜请求道,今日他来向殿下呈述现以招募到的移民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安东开拓团的经费而来。虽说他所掌管的安东开拓团今年的预算是五十万贯,但耐不住三十多万移民一路转运至沿海港口,等待海船到来的每日消耗。

    何况,以经到达海外各岛的移民在未获得第二年的粮食收成前还是由安东开拓团负责他们的衣食住和农具所需。一年五十万贯用到11月底就没了。

    之前殿下南征,属于燕王府诸产业机构均由秘书处全权负责,馨儿菇凉对于他们安东开拓团的经费申请以燕王南征急需钱粮未予以批准。

    崔余庆最后无奈只得向大唐好几家财力雄厚的钱庄借了十万贯用以支撑局面,就等着燕王回来后申请的经费获得批准后返款。

    安东开拓团的经费不足,李煜回到平壤后馨儿就对他说过,为此头疼了好一会儿。

    移民耗费之大让李煜有了新的认识,确切的说是海上运力不足导致招募的几十万移民只能在出发的海港长期等待船队的返航,在等待的时间里钱粮耗费就如流水一般止不住。

    李煜手中仅有两支一次最多能运个五万余人的船队,长江流域各港往返台湾一次最快也需要一个月,黄河流域更是要两三个多月,这还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碰上海况不好的时候,一年也就跑个来回,着实让人无奈。

    “你申请的经费吾以经令馨儿批准了,多给五万贯以备不时之需。”李煜颇为肉疼的说道。

    话说此次南征耗费百万贯,李煜的府库都快见底了,此次拨出的十五万贯还是从新罗缴获的财物中折算出来的。

    崔余庆等一众安东开拓团的总理们顿时一脸喜色,困扰他们月余的经费问题总算解决了。

    本就海上运力不足,现在李煜想开展对南洋的移民,顿时又愁起了增加海上运输船队的老问题。

    往南洋移民,船队往返那可得要一年,没有足够的运力,向南洋各岛填入足以控制各主要岛屿的移民那不知要猴年马月。

    “对了,崔总管,目前以向台湾移入多少移民呢?”

    因为南征之事,李煜在年初倒腾起移民台湾的浪潮后就没在注意这方面的事,以致目前以移入台湾多少人口都不太清楚。

    崔余庆心里还乐着得到大笔经费,突闻李煜问起台湾移入人口,马上回道:“殿下,除了当前还在路上的两支船队载着五万余人外,只有今年初两支船队共运入台湾五万两千三百余口。加上台湾都督府反馈回来江浙自发前往台湾的移民大概有两万余……”

    “也就是说目前台湾以经有六万多人呢?”

    “殿下,加上移入的驻守台湾的混沌卫将士家眷,当有口七万余。”

    崔余庆补充道。

    “以经有这么多了?”李煜有些愕然。

    再加上在路上的五万多,那台湾岂不要移入十二余万人口?

    在李煜看来,台湾是没必要在初期移入十多万人口的,对台湾岛的开发也目前也仅限于西部平原,未来了为台湾岛东部海上航线会着手开发下后世宜兰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的南北两端。

    但现在,李煜是真不想浪费多余的人口洒在台湾岛,因为这会延误对南洋诸岛的开发。

    不过两支船队都以经到路上了,也不可能让他们中途改变航线去南洋。真要这么干,先不说船队中大部分船长和水手没去过南洋不熟悉航线海况,单就对希冀到台湾开创新生活的移民中就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不说会发生暴动,移民肯定会有一种被骗了的觉悟,消息也肯定会传回大唐,那往后就别想再招到移民了。

    何况移民中还有一部分大唐的权贵!

    不过船队中搭载的移民大部分是关中地区身无分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灾民,这些人就好忽悠了。

    他们加入安东开拓团,换取前往海外分田求生的机会,等于是把自己卖给了安东开拓团。要知道他们上船时,可是每人每家都签了一张契约:自签下此份契约起,签契人在五年内必须无条件听从安东开拓团的开排,违反者将以逃犯处治。

    至于处治之法嘛,就看李煜开发海外各地的人力需求了,当然啦,最危险的地方肯定是这帮罪犯上。

    想及此,李煜眉开眼笑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