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及此,李煜眉开眼笑了起来,等船队到达台湾后,挑出一万身强体壮的灾民先不给予分田,而是好生调养个十天半月。再抽调熟悉南洋航线的船长、水手,配给海船组建一支台湾至南洋的移民船队,将这一万移民分批运往位于吕宋岛的吕宋、延水都督府和婆罗洲的渤泥都督府。每都督府三千口,另一千口则随同将派往从罗越国那忽悠来的蒲罗中(新加坡)屯垦。

    进展顺利的话,到明年秋收时节,在南洋就有了四个能自给自足的稳固前进基地,无疑后续对南洋进一步开拓要便利得多。

    李煜习惯性的食指轻敲案几说道:“等年末两支移民船队到达台湾后,台湾人口将突破十二万。这对于一座海岛来说短期内移入的移民显得太多了……”

    崔余庆等人面面相觑,有些不太明白殿下是何意?

    “将如此之多的人口放在台湾实在不是什好主意,与此相对的是在南洋两大岛上建立的三个都督府却除了军队外无一汉民。对于深处凶悍岛蛮包围之中的三个都督府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现像。这即不利于朝廷对新占之疆的控制,也不利于我安东都护府从中取利。”

    李煜停顿了下:“故吾思来想去,当在两支船队到达台湾后,从加入安东开拓团的灾民中精心挑选一万口,可男六女四,分批转运三个都督府予以安置……”

第375章 一贯作风() 
“这么做恐怕会激起一万移民的不满清绪,弄不好会闹出民变?”

    崔余庆有些担心道。

    这可不是被重文轻武身心上全面压制被弄废了的宋明清时代如羊群一般温顺的百姓,距离唐玄宗天宝年间的百年和平,中原百姓不识兵戈也还有半个多世纪呢。

    崔余庆的担心并不显得多余,好几个总理也皱起了眉头,由其是负责陇右、河西移民招募的两个总理更是眉头紧锁。

    没办法,谁叫这两个地区常年与羌胡打交道。那些羌胡部落一年要是不来汉民聚居地抢上那么一两回才叫怪了,哪怕那些臣服于大唐的部落,抢掠大唐普通百姓的事也是照干不误。

    生存环境的恶劣也就造就了陇右、河西一带民风彪悍,多骁勇善战之士。

    虽说此次两支船队上搭载的移民绝大部分是关中的灾民,但可别忘了,关中可是集中了大唐三分之一以上的府兵,数十万户。随着唐军军纪自贞观结束后开始崩坏,兵役繁重,豪强侵夺土地,又加上近几年天灾不断造成府兵制开始瓦解,关中可是出现了大量流离失所的府兵拖着一家老小四处求生。

    从关中收纳的灾民中,出自府兵的灾民可占了不小的比例。

    李煜点了点头,“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一万迁往南洋的移民在到达台湾后给予更好的待遇再前往南洋。此不仅仅是调理身体,更是为了安抚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安东开拓团对移民的悉心照顾和重视,绝非骗人将他们置于险地的狗鼠辈。再多多宣传前往南洋开垦的好处,尽量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心理。”

    “南洋比起他们的家乡关中,好处多多,自然环境优越。不说一年三熟有吃不完的粮食,光是一年四季丛林里不间断的成熟各种水果,可食用的根茎,河流里吃不尽的鱼虾。哪怕是懒人一个,什么都不干,也绝不会饿肚子。一年四季皆为夏,没有旱灾,还不用多添置冬衣耗费钱财。像关中,不是霜灾就是旱灾,连续几年天灾不断也不是什么事。大家想想,两地一对比,在那些刚经历三四年天灾,粮食年年绝收,吃不饱肚子,不得不卖儿鬻女逃荒的灾民眼里,哪里是天堂,哪里是地狱……”

    李煜满嘴跑火车,只提南洋环境的好处,丝毫不提南洋的气候环境险恶的一面。为了心中的野心不停的向崔余庆等人灌输移民南洋的宣传用语,去忽悠更多不明真相的百姓。

    崔余庆等人一时间接收了太多未曾听闻的信息,涨的脑子有点发懵。见殿下仍旧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新奇词汇一个又一个涌了出来,只得硬着头皮专注的倾听殿下精典宣传语录,费尽脑细胞记下来,记不住也得领悟大概的意思,然后回去再自由发挥。

    反正只要一个中心点:只要能骗到人就行!

    足足过了两刻钟,李煜才结束他那堪称一场精彩演讲的忽悠百姓移民南洋的宣传鼓动。崔余庆等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殿下结束一场堪称洗脑式宣传演讲,窗外白雪皑皑,他们脸上却密布着细细的汗水。没办法,费脑子记李煜一通宣传语录也是很耗费精力的,这会一个个还得在脑子里温习一遍,要是漏记了要点可不好回去骗人。

    好生领会李煜精神思想后的崔余庆等人回过神来,叹服:“殿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着实令臣等佩服不已。有殿下这番苦心,饱受天灾之苦的移民们到达南洋后,必对殿下感激不尽。”

    李煜心里吐槽,不咒我早死就不错了!

    “殿下放心,移民南洋之事,臣等必好生安排。只是相应的船队、粮食器械……”

    “放心好了,此事吾会令蛟龙海航和都护府在你们带着一万移民前往南洋安排妥当。”

    李煜回道。

    闻此,崔余庆等安东开拓团一干人也就安心了,免得到时又得费心费力的去折腾这些锁事。

    “另外,前往南洋的一万移民中留下一千人做最后一批,在台湾会同从都里镇出发的军队一同前往南洋的罗越国蒲罗中。”

    “喏。”

    崔余庆虽不知罗越国在哪,蒲罗中又是个什么地方,但见殿下专派一支军队过去,还要带一千移民,想必在殿下眼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八成又要打仗把罗越国给灭了,再占了它的土地设个都督府。

    这不是咱燕王殿下的一贯作风吗?

    没看到安东都护府名下这两年多了一串的都督府吗?

    这回崔余庆可是猜错了,李煜可没想过要灭了罗越国,至少短时是内不想灭它。

    话说这种国力弱小又听话,又会讨好上国的小国在利益最大化考量下不是应该先榨光它的利用价值再回收吗?

    要知道李煜的目光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罗越国,而是以罗越国这跳板去鲸吞整个马来半岛才是王道,再染指苏门达腊岛才是正途。

    就凭南洋那帮战五渣的土蛮,李煜确认我手下的兵一个能打十个,丛林游击战当然另当别论。

    不过放心,李煜经过苦思妙想终于想到了如何在以极小的兵员损失下,轻松收拾掉那帮会钻雨林打伏击的土蛮。

    唯一的缺点就是会短暂的破坏下当地生态环境。

    当然,这对安置水土不服的中原移民来说会是一件有益的事,还能增加下热带雨林气候下贫瘠的土壤肥力,何乐而不为?

    就连罗越国王和他的子民最后的结局李煜都为他们想好了,保证让他们生生世世子子孙孙为大唐作贡献。

    挥走了崔余庆等一众安东开拓团的大小管理层,李煜又传来蛟龙海航的总管谢越和副总管顾诚,吩咐其从运输船队中调配熟悉南洋航线的人手、船只,为大概两个月后的南洋移民事宜做好准备。

    顺便让他们蛟龙海航赶紧增加下运力,在十几日后的明年一月份再组织一支南下的移民船队,赶紧把积累在各港口的移民快运到海外各殖民都督府去开垦。

第376章 调用海军() 
谢越、顾诚顿时哭丧着个脸,他们蛟龙海航手里哪还抽得出空闲的海船去运移民?

    整个蛟龙海航的人员现在是没有休假的满负荷在海上跑,不是编进移民船队运移民,就是负责为海外各岛上的都督府运输各项物资,剩下的船只不是在港内等待装货就是在港内卸货。还有一批海船做为商船运载燕王府各产业出产的商货往大唐各地、海外各国贩运,赚取丰厚利润继续填进李煜海外开拓的大窟窿。

    “蛟龙海航实在没有多余的船只再组建一支移民船队了,短时间内还找不到足够的熟悉航线、各地海况的船长和众多的水手啊……”

    “吾倒是强尔等所难了!”

    李煜脸上满是失望之色。

    “殿下折煞臣等了,实属臣等无能……”

    谢越、顾诚诚惶诚恐躬身拜道。

    “辽东造船坊今年下水了多少艘混元船?”

    李煜又问道。

    “禀殿下,仅建成十艘,其中有五艘船还处于船员熟悉船只操作,尚不能投入使用。”

    李煜摸着精致的下巴沉声道:“仅仅十艘船,都投入移民运人也不过一两千人,要是有个五十艘就好了。”

    见殿下急于将聚集在各港安东开拓团招募的移民运往海外,顾诚眼珠一转顿时有了个主意。

    论当今天下,拥有的海船之多,除了朝廷就数咱殿下了,而殿下手中有两支海上力理。自己所属的蛟龙海航确切的说只是属于殿下手中的一支商船队,另一支隶属于安东都护府下辖的船队此时确停在港口吹冷风。(安东都护府是唐朝地方军政一体的机构,军政组织自然隶属于朝廷而非李煜这个主官,李煜做为大都护拥有对都护府内军政官兵任免调动的权利,军事行动和兵额还是需要上报朝廷报备,朝廷诺不准,还得撤销。只有李煜以经商的名义创办的各个组织机构才是真正隶属于他这个燕王私人,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就是通过这些机构办的。)

    “殿下急于运载移民于海外各都督府,何不调用都护府的海军协助运载?”

    顾诚出主意道。

    调用海军,李煜到是想过,毕竟现装备于三大舰队的海船都是当年朝廷为攻高句丽、百济而建造的,结实耐用。最大的船也能装八百号人,小的也能装四五十号人。三支舰队的加起来八百艘大小船只一次怎么也能运个三四万人。(每艘船不可能全都装人,装食水等各项海上所需物资,保障所搭载的移民在船上建康的居住环境就得占一半多的仓位,毕竟这可不是运黑奴)

    只是海军可承担着除了辽东内陆外,各地驻军的兵员、粮响、器械的运输,警戒防区,战时的任务就更多更重了。

    正是大父(即李治,唐代父亲称谓)拨给了李煜八百艘船组建专门的海军才有了将蛟龙海航从这些军务中解放出来专心于运载移民和商贸。

    要是把宿卫在黄海、东海、新罗海岸的黄海、东海舰队调去运移民,半年甚至一年才返回一次。这期间安东都护府突然爆发战事,急需海军,那李煜岂不傻眼了。

    就像刚结束的平定新罗战役,诺没有大父给予的八百艘海船,还默认李煜把原是朝廷的水军拐跑了大半(主要是唐朝没有了水上威胁,没有必要维持一支常备水军),组建起三支海军用以对付新罗,为军队输送粮响器械。其结果很可能是李煜不得不将搞商贸、移民运输的蛟龙海航强拉上架充当海军,造成商贸、移民运输、海外各都督府物资运输中断,带来巨额损失还不一定打的赢身经百战的新罗水师。

    原本历史上唐军增援熊津都督府的一支援军不就是在海上被新罗水师给干掉了吗?

    新罗刚刚平定,在一些山区还有不少逃走的顽固分子不堪新罗沦为被大唐控制的傀儡政权而聚众叛乱。新罗傀儡政权里,那些掌握兵权的人也不可靠,以相互有仇之人进行牵制,又驻军于金城进行监视。

    可万一新罗国内突发变故,那些李煜委任的实权派们干掉了政治对手掌控了新罗大权,不满于傀儡被吸血的命运,说不定李煜得再南征一次了。

    所以,李煜思来想去:“海军暂不能动,他们肩负着防备和转运军需的任务。”

    李煜折中了下又道:“南海舰队到是可以在运移民上协助你们,东海和黄海舰队吾看看能不能抽个百十艘船来与新建的十艘混元船组建一支小船队在明年一月份开始运载移民。”

    “殿下思滤周全,臣考滤不周……”

    顾诚这时才想起海军好像并不只是停在港口里吹冷风,面有愧色的回道。

    “如此一来运载移民速度又可加快三分了。”

    谢越到是颇为高兴,能有其他人能来分担下他身上的重担怎么也能松口气不是。

    从海军中抽出百十艘船加上十艘新建的混元船,能增加五六千人的运力。对于以集聚了三十多万招募到的移民来说有点杯水车薪,但对建于南洋的都督府来说,能一次注入五六千汉民,对于固守当地能起到见杆立影的效果。

    须知南洋除了爪洼岛、苏门达腊岛、马来半岛上的土人建立起像样的国家拥有大量人口和一定的军队外。其它岛屿上基本上是些野蛮落后,人丁稀少的部落,大者也不过男女几千口罢了。

    移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