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利用它汲水外,桔槔还可以应用在矿坑和盐井里等等。

    在人们好奇的注视下,六艘围船慢慢的在距离岸边不远处围成一个长方形………南北各两艘,船头船尾为东西向、东西各一艘,船头为南北向,然后停了下来。

    如果从高空俯视,六艘船围成的空间,几乎与水泥槽的长宽相等。

    等六艘围船停稳后,两艘起重船上的人一起喊着号子。在人们的视线里,地上的水泥槽慢慢的被吊了起来。

    随着杠杆的转动,由八根吊索吊着的水泥槽慢慢的移到了围船中间的上方。

    这时,六艘围船各爬上去两个人,开始调整水泥槽的落点。当确认落点后,其中两艘船上各有一人开始摇动手里的红旗。

    见到信号后,起重船的杠杆开始慢慢的被向下放。

    这个过程很慢,以至于岸上的人都抻着脖子、踮着脚尖想看个究竟。但是,他们只看到围船上的人各自抓住一个吊索,似乎还在调整方向。

    过了好久,一个人挥舞着红旗。再次接到信号后,起重船这边不再松动杠杆了。

    而围船这边立刻顺着吊索滑了下去,再不久,八根吊索分别被两个杠杆给吊了起来。

    殷清风在岸上兴奋的挥舞了一下拳头,然后转身对李世民说道:“殿下,请允许下臣向殿下报喜,刚才的实验证明完全可以在渭水上面架设水泥桥。”

    李世民和其他人一样,根本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呢。他半尴尬半好奇的说道:“某可否上去一观。”

    殷清风向外虚引一下,“殿下请,诸位长辈请。”

    早就按奈不住的官员随在李世民的后面上了渡船,然后又上到了围船上面。

    殷清风有意栽培任五,这次讲解的机会就让给他了。

    任五兴奋而又感激的看了殷清风一眼,然后向李世民解释道:“装有类似桔槔的那种船叫做起重船,它的作用就像殿下看到的一样,将一个重物从一个地方移到想要它到达的位置。

    那六艘一模一样的船,叫做围船。它们前期作用,是为了能精准的确定水泥槽的落点,等水泥槽落在河床之后,工人就可以站在上面往水泥槽里倾倒水泥浆。等水泥浆凝固之后,一座桥墩的基座就算成了。

    接下来,工人站在这围船上,在基座上面竖起木板。等木板固定后,工人再往里面倾倒水泥浆。水泥浆再次凝固后,一座桥墩就算彻底完成了。

    因为基座和桥墩自身重量的缘故,即使河床不平整也会被压平的。所以,不用担心最后的桥面是否会出现倾斜的现象。”

    李世民望着露出水面的水泥槽,在脑子里脑补任五说的那些话。因为见过火药作坊修建墙体的过程,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他有些兴奋的对殷清风说道:“淮阳侯不愧是峤国公的后人啊这等奇思妙想,就算公输班再世恐怕也不及也”

    现在是公开的场合,李世民也像殷清风一样,相互之间的称呼换上了官场上正式的用词。

    其他还在脑补的官员们有些发愣了,“淮阳侯?开国淮阳县侯?”

    在他们的印象中,在过去的四千多年里,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而现在,大唐竟然多了一个以淮阳郡为封号的侯爵?怪哉

    先不说怪不怪吧,单说这个尚未及冠的少年是如何获得这封爵的吧。

    那些不认识殷清风的人都在想,“其先祖峤过世后,按照袭爵和荫封来算,这少年的父亲为第二代郧国公是合理的,但这少年最多就是一个六七品的文散官或武散官的荫封啊

    开国县侯可是食邑千户的从三品啊

    不管是正三品还是从三品,一旦到了三品的位置,那就算大唐数得上的权贵了啊

    嘶一个从三品的开国侯,再加上今日建桥的功绩,未来不可限量啊”

    那些官员一个个眼睛放着光的看着殷清风。

    马周和吕才也蒙了,“不是开国县男吗?什么时候变成开国县侯了?这么多天也没听殷二郎说起过啊”

    殷清风转移话题说道:“若一切顺利,元日之前这桥就能完全通行了。”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看了一眼那些官员,说道:“架设桥桩就这样被你轻松的解决了,那。。。桥面你又如何处理呢?”

    殷清风指着河面说道:“渭水的河面有九百米的宽度,下臣打算每三十米架设一座桥墩。等桥墩全部架设完毕,再在上面搭建同样是用水泥制成的板块,下臣称之为预制板。

    每个预制板三十米长、十米宽。

    等桥面也搭建完毕后,再在上面加筑护栏。

    至此,一座全水泥结构的桥梁就算修建完毕了。

    下臣考虑到十米的宽度或许会狭窄一些,所以下臣会让他们在旁边再建一座相同的桥。等两座桥开通后,殿下可命令南下的行人走西边而北上的行人走东面的桥。”

    殷清风心里说道:“对不起了马周马宾王,你的右侧通行的点子小爷先挪用了。”

    李世民搞不懂什么预制板,但殷清风信心满满的样子,他也就选择相信。他问道:“渭水宽且浅,水流又平和,若是在大江大河上也能同样进行?”

    这个问题李世民问得很关键。

    围船至所以要在船的中央砌上一个水泥块就是为了稳住中心,和压住船体而不受水流的影响。诚如李世民所言,这是在渭河上,围船和起重船能获得成功,若是换成水流湍急的河段,也能成功吗?总不能只有每年的枯水期才能建桥吧?

    再说了,像大江大河那样的河流,就算了枯水期,也不是一般的河流能比的,那又怎么办?

    所有人都在等着殷清风的答案。

第241章 大隐于市() 
之前,清风从来没想过他有一天要建一座桥,不管是最古老的还是最现代的。但桥梁的作用有时要大于宽阔平坦的道路,这就不得不逼迫他去拿出主意来。

    就拿刚才那个水泥槽来说,他最初的设想是直接浇筑一个水泥块,然后将水泥块落到河床上。好在他又考虑到了杠杆臂的承重问题,才在最后的设计中改成空心的水泥槽。

    对于李世民的问题他也曾想过好久。

    刚才的那种作业方式,只适合像渭河这样水流平缓,或者河道相对比较窄的河流,而像长江黄河那种河流就要换一种形式进行了。

    “以潼关外的大河上建桥为例。”

    殷清风直接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兴奋的话头。

    “如果能在那个位置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沟通关中和三晋、河北和山东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李世民心说,“何止是意义重大啊。

    想当初,霍邑之战后,阿耶率军进至龙门时,为何只派了六千兵先行渡河,而后剩余的十几万大军又不得不耗时一个多月才全部渡过大河?没有桥梁啊

    “大河在潼关外向东转向,即使是枯水期也较渭水平时要湍急,想要在那里架桥,就不能再采用今日这种方式。”

    众人再次精神一震,殷清风就要说到重点了。

    “下臣的想法是:在风陵渡口以北挖掘一个环形的水渠,并在水渠上建桥。等水渠挖通且桥梁修建完毕,让人先在西侧沟渠开端处与大河对岸同时填土,彻底让河水改道,然后再将东侧处堵住。这样以来,大河的大拐弯处的河道就会露了出来。

    到那时,无论是在河床上灌制水泥桥墩还是清理河道上的淤泥都可以随便进行了。”

    “嗯这样也行?”

    李世民等人的脑海里同时在勾画着殷清风说的那些话。

    “貌似可行啊”

    没过多久,他们就同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李世民一把抓住殷清风的肩膀,急切的问道:“那是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可以这样做?”

    殷清风肯定的说道:“只要这段水渠的宽度和深度较之一般灌溉用的水渠要宽一些、深一些,必然能达到下臣预期的那样。”

    李世民猛地双手一击,“太好了!这样不但能随意的构建桥梁,而且还解决了灌溉和洪涝的灾难!真是太好了!”

    说着,他对周围的工部的官员说道:“你们忝为工部的百官,可曾想到如此的办法?现在淮阳侯出此等妙计,你们可记住了?”

    被打脸的工部官员立刻向李世民行礼,“谨遵太子令。”然后又向殷清风行礼,“某等惭愧。”

    殷清风不愿意出这样的风头,偏偏李世民就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他有些犹豫,是谦虚的回礼还是傲慢的回礼。

    最后,他向这些人抱了下拳头,淡淡的说道:“偶有所得罢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走!随某回去设宴痛饮!”

    接任工部尚书职位的人叫杨师道,他是武士彟现在妻子的堂哥。

    隋杨作为短命王朝,虽然主枝基本覆灭,但至少没有伤及旁支。像杨师道的哥哥杨恭仁,此时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可以说权势相当大了。

    要说李杨两家还真是有意思。

    杨恭仁与杨师道是关西孔子杨震的十四世孙,而隋文帝杨坚也是杨震的十四世孙。所以,李渊跟着杨广这边论,应该称他哥俩为堂叔。但杨师道又是李渊第五个女儿长广公主的驸马。

    那,李世民咋称呼杨师道呢?既是姐夫,又是堂叔公。

    依此推理,李世民管武士彟叫什么?堂姑爷爷啊再继续往下推,李世民和殷清风是什么关系呢?侄子与姑父的关系啊

    哎这真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李世民虽然喊了一句在东宫设宴,但真正有资格参加的,只有杨师道这个工部尚书外加两个侍郎,以及殷清风。

    殷清风许久也没有回郧国公府了,他临走时让月眉带着人回去住下,同时帮他看一下西院的进展程度。

    他也想明白了。他现在住在梧桐山庄,看似远离长安,但在别人的眼中,梧桐山庄又何尝不是暗夜里的烛光?搬回城里住,虽然麻烦事很多,也不方便对山庄进行管理,但多少也符合大隐隐于市的概念。

    若是住在郧国公府也躲不过某些麻烦的话,他还可以住到升平坊或崇贤坊去。但,首先他还得先回到郧国公府去。

    不同于梧桐山庄和李世民的东宫,郧国公府的西院从设计之初就完全体现了殷清风对住宅的要求。

    首先改动的就是影壁墙。

    影壁是在院落大门里面或外面具有屏障作用的墙体。在北方,冬季风大天冷,如果将影壁设置在大门内或外就会起到了阻隔寒冷北风的长驱直入。

    影壁和屏风几乎在西周时期,一同出现在古代建筑中的。

    早期,影壁被称之为“树”,大约是为了体现有树立屏档的意思,那时的影壁已出现了在大门之内和大门之外两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内屏”和“外屏”之别。

    在汉代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多称影壁为“罘罳”,又叫“萧墙”和“照墙”。

    大约在唐代中后期,因为壁塑艺术的改进,独立的空间屏障墙开始使用影壁这一称呼。

    唐代以后,影壁被更为普遍地运用在了建筑之中。此时的影壁不是以设置与否来区分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是以影壁的建造规模,装饰的华丽程度为区分等级的标志。所以,大到官府、庙宇,小到客舍、民宅都设建有影壁。

    根据影壁与门的位置关系,可将影壁分为三类,即门内影壁、门外影壁以及门侧影壁。

    门外影壁是指设立在大门之外的影壁,一般在正对院落大门处。这种影壁通常建造在具有较大规模或等级的建筑群大门前方。正对大门或是和大门外左右建立的牌楼或建筑组成门前广场,从而增添了建筑群的气势。

    所以,修建门外影壁的一般是一些具有身份地位的官宦、王府和巨商。

    门内影壁是指设立在大门之内的影壁。这种影壁大多设立在皇家寝宫及住宅内院大门的里面。有的影壁的位置正对院落正门独立设置;有的建在东西厢房的山墙处。

    门侧影壁是设立在大门一侧或两侧的影壁。有形状为“八字形”的八字影壁,也有形状为一字形的一字影壁。这种影壁形式在装饰入口的同时,也彰显了主人的身份,渲染了入口的气氛。

    影壁的基本形制

    影壁由壁顶、壁身与基座三个部分构成。

    壁顶的形式丰富多样,其形式与传统建筑中的屋顶大致相同,有硬山式、悬山式、卷棚式、庑殿式等多种壁顶形式。

    壁身是影壁主体,它占据整个影壁的绝大部分,是影壁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