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

    壁身是影壁主体,它占据整个影壁的绝大部分,是影壁进行装饰的主要部位,有的采用简单净素的菱形砖或方形砖铺设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面;有的壁身四角雕花,中心设匾额;也有的采用具有传统文化内容或传统故事的吉祥图案来装饰。

    影壁基座一般采用砖砌,等级较高的影壁会做成须弥座,并施以雕饰,也有施二层须弥座的形式。

    影壁大多为一面整齐的墙体,但因其装饰精妙往往会成为入口空间的亮点;也有的则为打破统一建造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三段式结构,新颖而别致;有的更是形式别具一格,设计巧妙,将壁身挖空供人通过。形式不一,变化多样。

    殷清风设计的影壁没有太多的修饰。

    悬山式的壁顶以琉璃覆盖;雁翅式的影壁墙上刻着由殷识、殷羡、殷融父子三人定下的殷氏一族的家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三字居中、正心和修身位于左雁翅、齐家和治国位于右雁翅。

    殷清风不相信什么鬼的光头教,所以基座没有采用须弥座,而是简单的用蛇纹大理石砌成的。

    大理石一词,源于古希腊和古埃及。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古埃及、古希腊最早使用大理石这种材料,但中国人只钟爱木质作为建筑材料。

    中国的石艺起源很早,但更多是应用在城墙、石雕、石兽和佛窟上面。中国人使用大理石的历史更绝不会超过两百年甚至一百年。

    西院影壁基座上的蛇纹大理石,来自潼关东南的玉石峪。

    那里不但有大理石矿,周围还有金矿和银矿。

    如果说,某些治国理念殷清风还可以假托仙人传授,但李世民不可能相信仙人连哪里有什么矿藏也都一一指点给殷清风吧。他打算借着这次大理石矿的机会,将潼关的金银矿的位置点给李世民。

    现代的金融理念是,不管纸币是否已经取代了金属货币,但黄金还是衡量一个国家货币信誉度的标准。

    殷清风虽然还没有搞出纸币,但存折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相当于纸币了。这时的人们或许需要很久才能意识到信用货币与金属货币的区别,也或许在意识到这种区别后不会到银行去挤兑金属货币,但国库里多一些贵金属储备总是好事情。

    除了影壁,砖石的房屋、浴室、鹅卵石小路、土暖气和瓷砖地面墙面是必须有的之外,火炕和天棚这两样也提前体现在西院里。

    火炕这个词汇起源于两千年前。诗经小雅瓠叶云:“火炕曰炙”。意思是将物体放在火上烧炙。

    后来,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灶”。这种灶比炕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很好,人或坐或睡于其上,舒坦异常。西汉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十九载,主要就是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火炕。

    现代意义上的火炕,来自于女真人建立金国之前。

    天棚最初的含义是指在户外用竹木席幔等搭起的棚,用以遮蔽风雨日光。

    现代意义上天棚或者天花板、天花吊顶,起源于近代的北方建筑里。北方冬季寒冷,人们在房梁的下方钉上一层凉席或粘上几层厚纸来压缩空气流动的空间,以减少热气的流失。

    殷清风打算今年的寒假提前结束,然后腾出时间来搬家。一旦他搬回城里住,他相信他在大唐这里的生活将会出现不小的改变。

    会出现哪些改变呢?

    他现在还不确定。

第242章 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 
辞掉官职是进入永业集团的条件,这个条件武士彟没有犹豫太久就答应了。只有向殷清风表示出靠拢的姿态,他的侄子们才能成为中山王的同窗。

    有一件事他向殷清风说谎了………他不是武氏的族长。族长一直就是他的长兄,他只不过是代位行使族长的权利罢了。

    武氏未来的族长是武君雅,再之后就是武希玄了。只要武希玄以及他的三位叔叔能成功的获得了中山王的情谊,他这个工部尚书算不得什么。

    更何况,殷清风的野心是要配合李世民削弱那些关东的世家。就这一点,就值得他去搏一搏了。

    以前他还迷茫武氏的未来,但殷清风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所以,他一边积极配合殷清风的野心,一边培养族中子弟。等世家被削弱了,那些子弟也成长起来了。到那时,只要那四个子弟能有所作为,武氏就必定要崛起。

    在他看来,殷清风的确有很多世人难以比肩的想法,但他的弱点同样明显。查人不明、用人不明、做事想当然、政治幼稚等等等等。这对他来说是好事,只要他与许敬宗联手,永业集团就能被他所掌控。

    殷清风千不该万不该相信和重用许敬宗,更不应该让他和许敬宗有见面的机会。当初许敬宗登门拜访后没多久就隐晦的提出了某种建议,这建议正是他所需要的。

    他和许敬宗相约,在未来的十年内慢慢的将族人安插到永业集团的各个部门。即使殷清风将来成为帝婿,实际掌控集团的人也不会是殷清风,更不是单云英那个妇人。

    他已经将君雅带在身边培养,就等着适当的机会推荐给殷清风。等到他的次女与殷清风成亲,君雅就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到那时,再一脚踢开许敬宗,永业集团在暗中必然要改姓武氏了!到那时,元庆之死带来的耻辱便能得以偿还!

    所以,对殷清风极度不满的二兄和元爽必须要离开长安。他们借机回到祖地的任务,就是挑选可用之人再送到长安来。

    但事情出现了他不愿看到的变化,殷清风竟然在加盟会之前临时改了主意。不管这是殷清风做的决定还是李世民做的决定,对他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而许敬宗在会前被殷清风派去送信就是另一个不好的征兆。

    从山庄回来,他便急于想知道许敬宗的去向。可是许敬宗这一去便杳无音信。失去了一个消息的来源和盟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担心殷清风察觉到了什么。

    但是殷清风身边的人真的无法收买。就算是那些被发配到殷清风身边尚且不足一年的官奴也无法收买。没有可靠的消息,他真的无法判断殷清风真实的想法。

    他只能先做好加盟会的事情,然后以不变应万变了。

    虽然殷清风叫停了削弱世家的计划,但他可以暗中进行啊!反正这一切都可以推到殷清风身上的、反正殷清风最初的计划就是让那些世家加盟进来的。

    当初许敬宗和他说起了一些殷清风的设想,或者殷清风没说得太多,或者殷清风想法有些粗糙,但他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要他有足够的人手,再慢慢布置,或许,他比殷清风做得还好也说不定呢!

    加盟会刚结束后的他还是很兴奋的。

    这段时间,应国公府用门庭若市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过分。长安城里的、关东的客人是一波接着一波,让他一点清闲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那些关东的客人一如他当初接触的一样,傲慢得不知所谓。还好,长安城里勋贵们,尤其是出身关中、代北和江左的勋贵们还能给他一些安慰。那些勋贵即使一家拿不出那么多的加盟金,但一两家联合起来拿下一个州的加盟还是没问题的。

    到目前为止,除了关东一系的家族没有表态之外,其他人已经明确表示要加盟进来。这让他既兴奋又失望。没有那些士族的参与,又哪来的机会削弱他们呢?

    还好,今天他迎来了几个最重要的客人。

    只要说服这些客人,他的计划依然可以完美的进行下去!

    巳时末,武士彟等的客人到了:荥阳郑氏的郑元德、清河崔氏的崔声、博陵崔氏的崔征以及赵郡李氏的李守旦。

    应国公府的大门外,相互见礼后,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李守素的族兄李守旦笑呵呵的说道:“信翁,李某这次来长安,水泥路佐以四轮马车,出行真是便利啊”

    武士彟微笑着拱拱手,“老夫企盼守旦兄日后多到长安来做客才好啊。”

    赵郡李氏有六大祖房,李守旦的东祖房只是其中一支而已。

    虽然李守旦作为全权代表,但他没必要太重视。就算李守旦今日承诺什么了,回到祖地后也未必获得其他族人的认可。他有时间和心情,不如用来说服两崔好了。

    这四个人当中,真正能做主的只有崔声和崔征。

    与赵郡李氏不同,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只有一个郡望也只有一个堂号,族长的意志就能代表整个家族。最关键的是,他俩的态度就将决定整个山东士族的进退。

    今日到场的荥阳郑氏和赵郡李氏只不过是个陪衬罢了。

    但武士彟一直奇怪的是,既然荥阳郑氏和赵郡李氏可以做陪衬,为什么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没有来呢?这两门王氏和荥阳郑氏一样衰落了啊。

    客客气气的迎到书房内,武士彟端起茶杯说道:“有客远至,请品尝一下永业集团的新茶。”

    武士彟很愿意看到他们喝茶的样子。

    加盟会那天,继墙壁上的瓷砖之后,新式茶杯和新式茶叶在会场上再次引起不小的轰动。粗鄙的武将们就不说了,新式茶杯和新式茶叶当场就获得了那些出身世家的人的认可。

    他甚至听说,加盟会结束后,某些位置上的茶杯都不见了。

    为此,他不得不钦佩殷清风那个什么广告的手段。

    等到瓷器和茶叶问世的时候,必然要再次引起哄抢的。

    各自小酌少许后,郑元德意犹未尽的说道:“哎终于再次饮到这清香的茶了。”

    武士彟亲自给四位客人续上热水,“能得元德兄的认可,某荣幸之至啊。”

    郑元德问道:“这新茶可是难得?为何市面上不见有人贩卖?”

    武士彟一边留意着崔声和崔征的表情,一边说道:“这制茶的方法,是匠户们最近才想到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好茶。想要得到真正的好茶,要等到明年的清明才可以。”

    武士彟的话,立刻引起了客人的兴趣,包括一直不动声色的崔征和崔声也做出倾听的样子。

    他们不是没试着改进饮茶的方式,但都以失败告终。添加香料少了,茶本身的生味和涩味让人难以入口。添加香料多了,又失去饮茶的本意。现在听说武士彟这里不但能制出他们梦寐以求的新茶,还因时令的原因而没能制出更好的新茶,他们当然有些期待了。

    武士彟将殷清风说的雨前茶那一套说了一遍。

    四人心里一动。他们让人采集茶叶时只注意采取嫩叶,没想到最嫩的却是谷雨前后的茶尖。有了武士彟的提醒,想必来年他们也有可能制出这等新茶吧。。。

    崔征这时说道:“不知信翁明春能否赠送崔某一些雨前茶。”

    武士彟就怕他不开口,既然开口了还有求于他,那就好办了。他说道:“能与诸位公诸同好,某三生有幸。待明春,某定遣快马送至诸位府上。”

    郑元德说道:“某万分期待。”

    其他人也向武士彟拱手示意。

    郑元德接着说道:“此次来长安,某观东西两市各建一处帝国银行。某等人好奇,这帝国为何意?”

    武士彟心中暗喜。

    虽然一直开口说话的是郑元德,但他明显就是马前卒的角色,一切都是代替崔征和崔声问的。既然崔征和崔声想知道,那就好好说说。

    他说道:“太子向圣人奏请颁布新式农耕政令的同时,也责令天下各州县严格落实均田令。某以为,只要这两条政令全部得以落实,大唐的国库将无比充盈。等再过十年,重现文景之治也不是难事。

    或许等不到十年,哪怕五年,大唐都有能力将突厥驱逐回草原。只要突厥被驱逐,大唐就有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某私下向圣人问询这“帝国”是何意。圣人说道:‘有了太子的奏请,大唐未来的目标不但是突厥,也包括西面的诸国。而且,大唐不但要征服那里,更要迁徙百姓过去安居。

    等百姓过去安居后,圣人将派遣百官过去治理地方。像莎车、鄯善、车师、焉耆等国将不再存在,朝廷也不会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一切都像中原一样成为大唐永久的领土。

    对于那些原有的异族,朝廷要将其内迁和同化。只有他们被同化之后,才不再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

    除了西域,高句丽也要灭亡,以雪百万汉人客死他乡之耻!

    等到东、北、西三面的异族覆灭后,朝廷还要将精力放在南蛮身上。从武陵山区到彩云之南、从广州到林邑之南都将成为大唐的疆域。

    等到那时,我大唐难道没有资格称为帝国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