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清风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站在哪儿,等薛仁贵恭恭敬敬的又磕了三个头之后,他才把军神给扶了起来。

    殷清风示意薛仁贵坐下之后,他又对薛柳氏说道:“婶婶,想要调理婶婶的身体,小侄想请婶婶带着如果兄弟随小侄去长安小住一段时间。”

    “这。。。。”薛柳氏有些犹豫。

    “请婶婶听小侄说完。这一呢,可以就近调理婶婶的身体,二呢,长安为大唐帝都,仁贵兄弟到了长安之后,是跟随大儒读书、还是跟随名将学武,小侄都能安排;这三呢,繁星也甚思念家人,否则小侄也不会来此。以前碍于其宫女的身份,只能将这思念深藏心底。现在既然小侄已经来了龙门,如果等小侄回长安后只是带着亲人的消息回去,恐怕她会很失望的。”

    薛仁贵豹目环睁期盼着看着他老妈。

    “你说的都是这道理,可是仁贵他亡父的坟茔与牌位还需要祭奠、照看才行。”

    “婶婶的顾虑,小侄也曾思量过。婶婶你看这样如何:这祖屋以及伯父的仙冢交由贵府的管家照看,婶婶和仁贵兄弟去长安的时候,将伯父的牌位带上。

    这长安距离龙门,如果快马疾驰的话,往返也不过三四天。若是逢伯父的祭日,婶婶和仁贵兄弟还有繁星都可以很快便回来的。”

    这个时期还没出现烧纸钱的习俗,扫墓的规矩就是献上祭品然后焚香祭拜。

    在决定跟随殷清风去长安之后,薛柳氏便开始安排离开的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临行前的祖先拜祭,尤其是对薛轨的拜祭。

    现在殷清风就跟在薛仁贵的身后,向自己没见过面的老丈人磕头。殷清风细数一下,除了襄城之外,他其余的泰山和泰水要不就是已经身故,要不就是不知所踪。这也是为什么自己的那些妞儿们都对闻氏亲近的原因。

    武德八年三月十二日,黄道吉日,宜远行、动土建屋。

    安排好一切的恋恋不舍的薛柳氏带着兴奋的薛仁贵,离开了她们休养生息的家园,随同殷清风前往长安。

    走之前,殷清风对留下来的管家夫妇说,如果有人来还为了土地的事情难为他们,就将那些土地交给他们,等以后再找回公道。

    “仁贵,你可会驾驭?”殷清风在马上晃悠着,向坐在车辕上的眼馋的薛仁贵问道。

    他挠了挠头,说道:“还不曾学过。”

    好吧,未来的军神到现在还不会骑马,不过薛仁贵的大铁戟和铁弓看着殷清风是眼热得很,不过他可没有兴趣学这些冷兵器。

    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可刺可砍,分为单耳和双耳,单耳一般叫做青龙戟,双耳叫做方天戟。

    在和曲艺里,吕布与薛仁贵的武器都是方天画戟。后来有人考证了,吕布用的是枪。那为啥都把他们的武器改了呢?因为这方天画戟比较威风,可以衬托使用者的英雄气概。

    薛仁贵的英雄气概现在还看不出来,他现在只是一个第一次离开家门的少年郎,正满是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景色。

    薛仁贵在整理自己物品的时候,殷清风问过关于他的这两件武器的事儿。这两件武器都是他前多少代的一个祖先,叫薛安都的留下来的,经过一百多年竟然保养得相当的好。

    这大铁戟竟然八十多斤,而那铁弓竟然是五石弓。这八十斤可以接受,这五石弓,殷清风有些怀疑。如果这臂力也是按照重量单位计算的话,岂不是六百余斤?

    好在薛仁贵说他现在这弓只能拉出半月的程度,反正殷清风试了试,别说拉倒半月的程度了,就是拉开弓弦,也让他出了满头大汗。

    渡过了汾河、翻越了(汾河与运城盆地之间的峨嵋岭,殷清风打算从蒲津渡过黄河。

    蒲津渡口不远有一处高楼,名曰:鹳雀楼。鹳雀楼以南有个地方,九十余年后,将有一个杨姓大美妞儿出生在哪儿。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七百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火。

    一座能存在那么久的的木楼,只有三层高,外观看起来也没有隋唐建筑那么大气威严;这楼上的匾额是当时的大冢宰宇文护题的字,看起来也不咋地。

    不管这鹳雀楼与殷清风想象中的差距有多大,他还是带着薛柳氏等上去溜达溜达。

    上到最高处,殷清风发现不但只有他们有闲工夫溜达,上面还有十几个人。看这些人的装扮,估计也是和他们在过河前登高一望的。

    从楼上往下看去,下面的大河的河面很是宽阔。如果殷清风的经验没错的话,这河面最少一千米宽。一千米,在现代时空里,殷清风最少需要跑两分半时间;河对面是六盘山的边缘,郁郁葱葱的看起来极为舒服。

    登高远望,有才气的人会用极美的语言来抒发下当时的情怀,没才气的,可以大喊几声‘啊’,殷清风很想大喊几嗓子,可是他怕丢人,只好盗用一下了:“真是好地方啊,看着就心胸开阔,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

    “好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可惜这诗句还不完整啊,可惜,可惜。”

第278章 偶遇之后() 
本来就挺尴尬的,现在还有人凑趣,殷清风就无奈了。他转头看去,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傻孩子在那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一脸的意犹未尽。

    殷清风笑了笑,心说真是酸儒遍地啊,他又转头回去看楼外面的景致。

    还没等殷清风再仔细看看呢,身后又传来声音,他只好再度回头。只见那傻孩子双手还打着拱礼,问道:“这位郎君,孝德听郎君之诗句似乎只是下半阙,不知上阙可有?”

    殷清风心说:真是死心眼儿啊你,不问不行啊!

    殷清风在大唐混了几年,这古人的那种劲儿劲儿的性子,他也慢慢习惯了。他客套的回了个礼,“这匆忙间,才得了这两句,至于上半阙嘛你看这:白日依山尽,大河入海流,如何?”

    现在还没有黄河这说法呢,而且这黄河还不黄,他只好改了一下,至于平仄上对不对仗,他是只管杀不管埋。

    “白日依山尽,大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好诗句啊,好诗句!离开那偏荒之地,终于又听到这动人的诗句了。。。真好!”

    殷清风听他先是大声诵读了一遍,接着就有些伤感的喃喃,心里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人。但人家不说,他可没兴趣去打听人家的过往,然后再来个什么听三国掉眼泪的。

    他不想听,并不能代表别人不说,那个叫孝德的人再次向殷清风打了个拱手礼:“东海徐氏徐孝德见过少郎君。”

    “京兆殷清风见过徐郎君。”殷清风也回了个礼。

    紧接着,他磕磕巴巴的问道:“闻郎君言,有江左口音。。。”

    “正是,孝德郡望为东海,籍贯为吴兴郡湖州。隋初,孝德随族人徒迁到冯翊郡,现在要自称冯翊徐孝德喽”他有些自嘲的说道。

    和裴姓出苹邑、许姓出高阳一样,徐姓源出东海。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始称彭城。及尚书禹贡成书之前,彭城改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东海原为徐州属地郯子国,西汉改为东海郡。

    徐州素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出了几百位皇帝,但开国皇帝只有三五十位,有“千古龙飞地”之称的徐州就出了多位皇帝。

    汉高帝刘邦、吴大帝孙权、蜀先主刘备、魏文帝曹丕、宋高祖武皇帝刘裕、齐太祖萧道成、梁高祖萧衍、南唐烈祖李昪、吴越太祖钱镠、南汉高祖刘陟、明太祖朱元璋,祖籍皆为徐州。

    彭城改徐州,源于夏代的诸侯国徐国定国都于彭城。而徐姓也因徐国而得姓。鼎鼎有名的徐福,便出身于东海徐氏。

    徐姓自徐福后,被后世人熟知的便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徐擀和他的族中晚辈徐庶,之后就继续默默无闻。

    自南朝宋至齐,随着徐羡之、徐湛之、徐孝嗣三人的崛起,东海徐氏才成为显赫大族。其门楣经过在隋唐时期的中兴后,从明朝开始才再度成为华夏文明里一个显赫的姓氏。徐达、徐光启、徐渭、徐霞客、徐喈凤、徐悲鸿、徐志摩。。。

    徐姓在隋唐时期有三个分支最为著名。其一,徐有功家族、其二,徐世绩家族、其三,便是徐孝德家族。

    徐有功祖父徐旷,字文远,是窦威、杨元感、李密、王世充等人的老师。

    徐旷入唐后,为国子博士,封东莞开国男。

    徐有功初任蒲州司马参军,为政宽仁,审案不用杖刑,当地百姓相约:如果有谁被徐参军施以杖刑,大家决不饶恕他。

    酷吏来俊臣、周兴等受到朝廷重用后,专权横行,陷害无辜,动辄处死。只有徐有功和杜景全治狱公正,并称“徐杜”。当时有“遇徐杜者生,来周者死”的说法。

    徐有功曾多次和武则天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办事,救了不少人的命,终因触犯武则天而被革职。后再次被起用为左肃政台侍御史、司刑少卿。死后追欹谥忠正。

    徐有功的五世孙徐商年轻时隐居中条山中,埋头读书,后考中进士,官至唐懿宗的宰相。徐商之子徐彦若,咸通年间考中进士,昭宗时官至宰相,后被封为太保、齐国公。崔胤专权后,徐彦若出任清海军节度使,死于任所。

    徐世绩曾祖父北魏濮阳郡守、祖父南齐谯郡太守、父亲唐初陵州刺史,封舒国公。。。。

    徐孝德,曾祖梁云骑将军、阳平太守、慈源候;祖父南陈稜威将军、始安太守、袭慈源候、驸马都尉;父南陈奉朝请、江夏王侍郎、伏波将军;母江夏黄氏,为南朝陈司空沈国忠武公之女。

    长女李世民的五夫人之一徐贤妃、次女李治的婕妤、次子徐齐聃中书舍人、孙、徐坚,唐玄宗朝东海文公,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书籍,赠从一品太子少保;玄孙徐峤,历迁集贤院直学士、中书舍人、河南尹,父子相次为学士,自祖及孙,三世为中书舍人。

    东海徐氏在隋唐历史上不像崔、韦、裴等那样被后世人瞩目,但也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家族。

    这孝德帅哥,出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当时的徐氏作为南朝勋旧,整族被迫内迁,安置于隋同州冯翊县。

    隋朝末年,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他作为隋朝官员忠实践行作为“谒者台奉信员外郎”的职责,巡视河朔地区,当时此地由梁师都割据,然后小徐帅哥就被迫无奈的滞留在那儿了。

    之前殷清风在考虑谁来主持修水渠的时候,还想到他了。可是他家不是在河对面儿吗,咋跑这里来了。

    “敢问徐郎君,此来河东是访友乎?探亲乎?”

    徐帅哥还继续伤感呢,他说道:“在朔方认识一友人,其不幸病亡与斯,孝德尊其遗言送其遗物归乡。”

    殷清风恭敬的向他行了个礼,“一诺千金,真丈夫也!”

    “不敢,同受沦落苦,他乡思亲人。友有归乡意,吾当得其愿。”帅哥徐很是怅然。

    “徐郎君,这位是小弟的婶母、这位是小弟的内弟薛礼。”殷清风不想听那些伤感的话,只好转移话题。

    一直看热闹的薛柳氏与薛仁贵与徐孝德见过礼之后。这些人又聊了几句。

    “孝德的陋屋便在这河对面,孝德欲邀请薛夫人、殷郎君、薛郎君到鄙宅小住几日,可好?”

    薛柳氏是薛仁贵都听殷清风的主意,所以都看向他。

    殷清风沉思了一下,“如此就劳烦徐郎君了。”

    徐孝德一听,很是高兴:“鄙宅能得殷郎君这等才气横溢之人光临,真是柴门有庆啊!请,我们这就出发。”

    未来皇妃的老家真是陋屋:简单的两重院落虽然很是整洁,可是也难掩其家道败落的事实。

    历史上,徐帅哥有一位姜姓的发妻,可是现在他还是光棍一条。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型的。好在家里还有高堂和管家在,要不殷清风都要考虑亲自动手做饭了。

    整个江南徐氏都搬迁过来了。徐孝德房子的周围住的都是他们徐氏家族的人。所以在徐孝德失踪这几年,他的母亲和弟弟还有人照应。

    徐孝德的弟弟徐承德,除了喜欢读书外,并无意仕途。在和殷清风聊天的时候,殷清风听出他喜欢经商,但是怕被人鄙视为从贱业而无奈放弃。

    徐承德的说法,殷清风自然不同意了。他把这哥俩和薛仁贵叫在了一起,然后和他们开始辩论。

    “北山炭、南原禾、东河鱼、西山果,如是没有商贾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