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山炭、南原禾、东河鱼、西山果,如是没有商贾之人贩卖,敢问冯翊、长安城里人如何用得?而烧炭翁、农人、渔夫、果农又如何有进项?难道你要烧炭的把炭当饭吃?农人不需要柴、鱼?果农不穿衣裳?渔夫如何织网?”

    徐氏兄弟沉默了一会儿,徐孝德说道:“可也难掩其为牟利而奸黠狡诈、不事生产而徒分其利的事实。”

    这一套说辞对殷清风根本没什么说服力,他问道:“那可不可以下令让庶民不得从事商贾?”

    再一次沉默后,两兄弟便不开口了。不管对商人有什么偏见,但没有商人的存在,他们知道这不现实,可是不知道怎么反驳。

    殷清风见他们没话说了,他接着说道:“请问,除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农人鄙视商贾吗?百工鄙视商贾吗?如果农人、匠人鄙视商贾,你信不信商贾以后不再与农人、匠人交易了?

    为什么他们不会也不敢鄙视商贾?因为都是读书人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胡说的!这些或者说是你们读书人,一边享受着商贾提供的便利,一边骂着商贾。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你们能解释一下吗?”

    反正薛仁贵是来看热闹的,他才不怕乱子大,他见两兄弟不言语了,他问道:“可是真有奸商害人啊。。。”

    “所有文人里面都是铁骨铮铮?所有的武将都不贪生怕死?所有的农人都能种好田?所有的匠人都能建造宫殿?所有的百姓都是善良的?”

    这回来薛仁贵也没话说了,他家之前就去过不善良的人。

    徐承德打破了沉默,“敢问殷郎君,若是有商贾害人,如何惩罚。”

    殷清风反问道:“那你想怎么惩罚?”

    “当然是重判重罚了!”

    “那请帮我解释一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自然是女子和小人不知道德礼仪,难以教化。”

    “这一句话,应该还有下文吧,好像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吗?”

    “是的。”

    “那么整句话的应该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的解释是:在孔子的那个年代,儿子、女儿统称为‘子’,当时的‘女子’是指女儿的意思;‘与’是嫁与、赐与、婚配给谁的意思;那么刚才这句话就应该这么理解:如果把女儿嫁给了小人,则翁婿难以相处,如果女儿的夫家距离岳翁家近了,这女婿品性低贱、行为无赖,所以,近不得;可是女儿远嫁了,心中思念,又不能太远了。”

    殷清风对面的三个人觉得他这解释真是太奇葩了,怎么可以这么解释。

    徐孝德首先反对了:“殷郎君,孝德敬重你的才学,可是圣人之言却是不可任性解读的。”

    殷清风两手一摊,“你看,同样一句话,你是这么理解的,我是这样理解的。刚才徐二兄说要重罚不良商人,标准呢?

    做什么事情不能凭着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不能因为他是商贾就贬低、鄙薄他,也不能因为他不良就要使用不恰当的刑罚。而更多的是要去考虑如何制止和引导那些商贾的行为,这才符合圣人教化之意。儒家不是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吗?”

    殷清风停了停继续说道:“如果,若果我刚才那句话是对的,而你们是错的。但你们现在的身份是夫子、先生,那么你们把你们错误的理解传授给了那些学子,该怎么办或者是说怎么惩罚你们?”

    虽然殷清风自认为自己说得很精彩,可是自小被灌输的儒家思想已经牢牢的存在他们脑海里二十多年了,他们并没有完全认同殷清风的说法。

    后来殷清风自诉其身份,并邀请两兄弟一起去长安看看的时候,两人虽然很是想往,当徐孝德刚从困境里脱离,并不想马上远离其母。倒是还没成亲的徐承德跟着殷清风走了。

    离开徐孝德那里后,殷清风和徐承德一起坐车。

    这大唐的路况,让殷清风颠簸得欲死欲仙。可是为了了解徐承德的才能,他也只好忍着了。

    在徐宅的辩论中,虽然徐承德还秉持着读书人对商贾的看法,但殷清风发现他对商业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虽然这些想法对于殷清风来说算是幼稚的了,可在这时代也算是不错的了。殷清风想把他扔到滋味楼等产业去锻炼一下,如果可以就用着,不好用就再说。

    由于要照顾薛柳氏的身体,殷清风一行人的速度并不快。

    三月十八日,申时整,殷清风带着第一次来帝都的三个人,踏进了金光门。

    因为提前回去禀报殷清风行程的缘故,当殷清风到了郧国公府的时候,殷元、裴氏、殷清栿、殷玉娘四人,已经等在了那里。

    这四人不但是为了迎接府里的客人,最要的还是为了殷清风的平安归来。

    上个月殷清风离府的时候,是由殷元主持,而这次则是殷清栿主持:他先向殷清风微鞠半躬,等殷清风回礼之后,他接过仆役递过来的毛巾转身后,在殷清风的面颊上轻拭。三遍之后,他又接过鸡毛掸,将殷清风的前身后背轻掸三遍,“兄喜迎弟归!”

    等殷清栿退开后,殷清风整理衣衫后走向殷元及裴氏、闻氏面前跪下:“孩儿清风出外归来,先向双亲报平安!”

    殷元将手放在殷清风的头顶说道:“除却征途疲劳,归后安心读书。”等他将手抽回去后,殷清风磕了三个头站起来。

    薛繁星站在迎接的队伍里,不确定的看着车旁四下找寻的薛柳氏和薛仁贵。“应该是阿娘。。。。。那个少年一定是阿弟。。。。”

    她冲出人群,悲呼道:“阿娘”

第279章 又谏东宫() 
那边在上演母女、姐弟团圆的喜剧,殷清风这边在向殷元等人做解释。

    殷清风无数次感慨他“出身”的这个家庭有多奇葩:老爹不管事、管事的嫡母又管不了他、生母怯懦、嫡长兄又端不起架子、长姐也不凶悍,胞妹还小、又没有和其他族人住在一起。。。。

    所以,他现在这种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把岳母和妻弟接过来的“先斩后奏”的举动,竟然没人反对和表示不悦。

    殷元在听到河东薛氏和柳氏的时候,只是奇异的看了一眼殷清风,裴氏的眼神稍微复杂了一些,闻氏则伤感的流泪。

    晚饭后,薛柳氏由裴氏招待、徐承德与薛仁贵交给了殷清栿。殷清风则出门直奔向东宫。

    殷清风到了书房的时候,发现长孙氏也在。殷清风心里小愣了一下,给他二人见礼。

    等殷清风站直了之后,李世民一拱手:“本太子见过兴亡小郎君。”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而长孙氏则笑而不语。

    这下殷清风是真愣了,兴亡小郎君是个什么鬼?看李世民那嘚瑟样儿,估计不是好话。

    “叔叔这是何意?”殷清风不解的问道。

    李世民看到殷清风的表情,笑得更是欢实了。长孙氏笑着说道:“还不是因为你那潼关怀古。当天那掌柜的便连夜赶往长安来裱糊,这那装裱店里当时可是不少人在呢。因为都不知道你真实姓名,只知道是个年岁不大的小郎君。所以,那些好事者都称呼你为兴亡小郎君呢”说完,她嫣然而笑。

    殷清风这才恍然这个什么鬼的缘由,只是这妮玛的也太难听了吧?

    李世民在旁边凑热闹,将山坡羊潼关怀古又朗诵了一遍,然后说道:“你这是诗馀吧?”

    殷清风大拇指一竖:“不愧是大唐太子殿下,知识渊博!”

    不过听了殷清风的这赞美词,李世民却显露出尴尬的样子。他扭头看向长孙氏,“这是你长孙婶婶说的。还说什么隋炀帝首创,我也不懂这个。”

    长孙氏不愧是多学好学的大唐圣母,这长短句最早的记录便是杨广当时在扬州做的一个抒情词。至于内容殷清风忘了,但是他知道唐之前就有‘词’的出现了。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所以,“词”在唐朝叫做“诗馀”。只不过这唐人更喜欢五律七绝的,好像到了唐的中晚期,才开始慢慢流行“诗馀”的。

    李世民又尴尬的一笑,“好吧,你这次出行有什么收获没有。”说着,他坐了下来。

    “先说说那潼关怀古的由来吧。小侄先是去拜祭了一番女娲山,在那山上小侄联想很多。等回到客栈取行装的时候,才有感而发的。”

    李世民夫妇静心等着殷清风往下说。

    “千百年来,从诸侯将相到君主帝王,他们归天之前便大肆修建陵寝。可是结果呢?除了他们自己的后辈子嗣,还有谁去祭拜过他们?还不都是便宜了那些盗墓贼?

    这一次游览女娲始祖曾居住过的地方,小子有了一些想法,现在说出来给叔叔。。。和婶婶听。”

    李世民俩人露出好奇的神色。事关生荣死哀的大事,尤其是帝王的葬制,他们都想听听殷清风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小侄建议在那女娲山为始祖建一个巨大的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浮雕着关于始祖的一些事迹,再让人推算一下祭拜始祖的一个确切日期。每逢祭祖日,如果帝王不能亲自去,最少要派太子或皇子前往,以彰显我大唐敬祖尊祖的治国理念。”

    “好!就按你说到办!”李世民听了殷清风这么说,不由得大声称赞道,而长孙氏则笑着低头开始写着什么。

    殷清风继续说道:“这始祖的相貌自然不可考,但可以将婶婶的面容借来一用。”

    李世民张大嘴巴,然后伸出手指,指着殷清风,“你。。。你。。。你。。。胆大包天!”

    殷清风看了一眼吃惊的长孙氏,“这有什么。如果有人议论的话,就让人散布说,咱大唐未来的皇后,是始祖转世来辅佐太子殿下的。到那时,谁敢不臣服叔叔?”

    殷清风的提议,差点儿没让李世民噎死。长孙氏更是捂着嘴,凤目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好半天了,李世民挥挥手,“这个再议、再议。”

    殷清风才不担心呢。以李世民这个爱妻狂魔的性子,这始祖的相貌八成会像她的。

    “小侄在那始祖山的半山腰,闻到一股硫磺气息。这半山腰,应该有温泉的存在。叔叔令人找出后,然后好好修建一番。在温泉处勒碑记载,此为当年始祖用来抟土造人是用的水。经过几千年后,化作温泉来滋养大唐百姓的身躯。然后在山脚下营造客栈等,为祭拜的人众提供住宿。”

    如果李世民会使用现代语言的话,他肯定会说:你小子真几把能编!

    殷清风接着说道:“过河之后,我又发现一宝贝。

    诗经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伐檀,指的是砍伐青檀。这宝贝就是青檀!青檀有一个无可比拟的用途,就是可以在山石间生长。如果。。。”

    “等等,这青檀能在山石间生长怎么就是宝贝了?”李世民打断殷清风的话,问道。

    殷清风白了他一眼,“坎坎伐檀兮的后面说道,河水清且涟猗。叔叔也几次路过大河,这大河现在还清澈吗?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由诗经到左传成书才多久,这大河就浑浊了?再加上。。。”

    殷清风又讲了一遍关于历史上黄土高原的两次被破坏,“可能叔叔会奇怪小侄提这大河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大河两边植被的事情,早晚有一天这大河将改名为‘黄河’。

    植被的作用就是为了束缚泥沙的,用一个准确的用词叫做‘保持水土’。如果大河两边的水土没有保持好,大河两边的泥沙,就会大量的涌入大河里去。到那时,这大河的河道里就会充满了泥沙。

    而随着河道的抬升,百姓只能将河堤修得越来越高。终会有一日,这大河的河道比堤坝外面的农田还高。

    如果某一年雨水过大而堤坝决堤了,叔叔设想一下吧:决堤之处将会变成千里、万里泽国。到那时,将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百姓失去性命?

    说一句让叔叔恼怒的话:即便是有一天我大唐被改朝换代了,可是就因为叔叔当初下令保护大河,使得大汉民族后人受益的话,叔叔的恩德也会被永、世、传、唱!”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然后问道:“和你说的青檀有什么关系。”

    “青檀的生长很快,而且在平地、山区都可以生长。

    叔叔应该知道:太行山、巫山以东、大江以北为平原地带,可其余我大唐的疆土,都是以山地为主。如果山地的树木遭到砍伐破坏,以长安周围八水为例,到那时估计只有渭水、泾水、灞水还在,其余的只能成为历史、到那时,百姓到哪里取水灌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