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他比量着他那双大拳头。

    既然手下的人没有克扣工钱,伙食供应得也不错,殷清风就放心了。“是我没见识,大叔莫气恼。”

    那汉子又笑呵呵的说道:“许多人都是不信的,然后他们就等着收工时看着那贵人的奴仆们给某等发工钱,然后又看了某等的吃食,他们就信了。”

    殷清风怔了怔。

    那太原王氏的家主该不会因为这个才找上门的吧?这里开工时间不短了,距离太原又不算远,他派人来考察一下也是有可能的。那么,他的打算是什么?

    “要说这贵人也是大才之人。听说这什么水泥和水泥桥就是他造出来的。这水泥好啊听说长安城里的街道都是这水泥铺设的,不但雨雪过后地面不再泥泞,而且看着就比这黄秃秃的土路舒服,也比那青砖的路面更耐用。”

    我去,那帮人就不能消停点儿吗?就不知道功高震主是啥下场是吧?想害死小爷也不能这么害啊

    那汉子见殷清风没有再提问,他一抱拳,“某去做工了,少郎君旅途平安。”

    殷清风望着他的背影,心说,看这人的谈吐,该不是手下那些人找来的托儿吧?不行!得立刻制止他们。

    以后要到处修路修桥,若是让他们到处宣扬,小爷的名声岂不是传遍了天下?虽说还有一个奉太子之命做遮羞布,可若是李二大爷哪天小心眼儿病犯了,弄不好小爷就被咔嚓了

    李晋安在旁边听了半天,对殷清风就更是满意了。

    裴寂贪财、柴绍贪财、杨师道贪财。。。这世上不贪财的,他只遇到这孩子一个人。这些人在此做工,不说每日需要拿出不菲的工钱给他们,就是为了保证每日的吃食,又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花费?

    听听,奉太子之命!不管这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忘彰显太子的声望,他怎么可能有什么谋反之心呢?真应该让太子也看走走看看。等看过了听过了,他就该信任这孩子了。

    想尽早解决问题,又不想当着李晋安的面去解决。殷清风对李晋安说道:“叔叔在这里稍等片刻,小侄去那边看看下人是如何做事的。”

    “去吧,我正好四处走走。”

    殷清风辞了李晋安,一路打听一路向前找人。

    负责这里的是当初跟着杜丙“实习”的一个管事,叫张青可。

    见了面,他把其他人都撵走,把张青可拽到一边,低声说道:“我不需要你们替我扬名!你们以后也不要再四处说我怎么怎么样。记住!是太子!你们是奉太子命!不要提到有关我的半个字!明白了吗!记住了吗!”

    张青可见殷清风来此,本以为能有机会得到殷清风的赏识,没想到殷清风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他当时就有些发蒙。

    “这。。。这。。。小的记住了,明白了。。。”

    殷清风见他的熊样儿,心里更是不爽。低声喝道:“你重复一遍!”

    张青可在殷清风面前露面的机会不多,但也知道这个少主人一向和蔼,可眼下他的表情。。。某也没犯错啊

    “小的。。。小的是奉太子之命建桥修路。。。与郎君无关。。。”

    殷清风再不满意,暂时也得忍着。现在张青可犯的错,究其根源还是他事先没想到这一点。现在就是打了骂了也没用,只能亡羊补牢别警告他在其他地方修路时再瞎胡咧咧了。

    “记住!以后不管派你去哪里,都不准再提到我!你只是奉太子之命行事!”

    强装笑脸,回到李晋安处,殷清风说道:“这些人做事还算用心。据他们说,赶在农忙前这桥就能建起来。”

    本就为殷清风叫屈的李晋安,更替殷清风感到不平。“你确定二月的时候能建好?”

    殷清风道:“五日后就可以开始封堵河道,再三日开始将河道内的水抽净。河水抽净后,挖掘淤泥大约需要三十天。如此算来大约四十天后就可以开始架桥。

    这次来架桥的人,都是上次修建渭水桥的人。以他们的经验,再加上河道中无水,不须十日就能建起。这是大河上第一座。。。不对,陕州那里的桥不需要这么麻烦,应该比这里还要早建成。。。

    不管怎么说,这桥是沟通三晋大地与关中地区重要无比的大桥。所以,在搭建桥体后,还要对桥身、护栏等进行修饰。等一切完成,差不多也就到了二月了。”

    “二月。。。”李晋安道:“太子在正月立春时要参加圣人主持的籍田礼。等籍田礼过后,叔叔谏言太子亲自到这里来主持通桥之礼仪。”

    立春时节,阳和起蛰,万物皆春。先祖们认为是“斗柄东指”的结果,必须用一种盛大的仪式庆祝和迎接。于是,声势浩大的籍田礼活动应运而生。

    籍田礼亦称“藉田”。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

    藉田源自原始社会,春初部落长带头耕种,然后才开始大规模春耕生产的古俗。它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自周、汉以下,各代多行之,然并非每年举行,亦有废而不举行者。届晨,以太牢祀先农神,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犁三推三返,群臣以次耕,王公诸侯王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然后籍田令率其属耕播毕,礼成,命天下州县及时春耕。

    后汉书礼仪志说: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迎春活动中要出“春牛”。最早的春牛,是用泥土塑造的。

    各朝代塑造土牛的时间不同。

    如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清代则在每年六月,命钦天监预定次年春牛芒神之制,到冬至后的辰日,取水塑造土牛。

    所谓“春牛芒神”之制,实际上是根据历法推算那天是立春之日,以便确定春牛和芒神的位置。芒神虽然是神,并且还是天上的青帝,但是,这位青帝却跟老百姓非常接近,大家感到这是一位平凡之神,也很亲切,往往将芒神塑造成牧童模样。

    礼记上所说的“策牛人”,到后来,就演变成牧童,而称之“芒神”了。

    迎春活动出土牛,既表示送寒气,又告诉人们立春的迟早,要求适时春耕。

    如果立春在十二月十五,牧童走在牛的前头,说明当年春耕早;如果立春在十二月底或在正月初,牧童与牛并行,说明农耕不早不晚;如果立春在正月中,牧童便跟在牛后,说明农耕较晚。

    把李世民叫来主持通桥仪式?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啊想想怎么拍马屁呢?争取给他拍肿了!

第351章 王氏末路() 
拍李世民这样人物的马屁,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论江湖地位,他是千万帮众的大唐帮派的二首领,未来的山大王。所以,权与利就不用想了;论钱财,在家国天下的思想下,国库里价值几个亿的金银铜钱都是他口袋里的。钱财也打动不了他。

    李世民爱字,尤其是王羲之的字。

    古人好风雅,上至高官权贵,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不爱收藏的。若论古代皇帝里书法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一手瘦金体独步天下。但要说对书法作品最狂热的,那一定是李世民了。

    李世民时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褚亮父子、颜勤礼、殷闻礼和殷令名父子等等,皆以书法闻名。

    除了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书外,李世民还将书法列为科举考试录取人才的重要一科,明订“楷法遒美”为科举选士标准之一。

    由于李世民既重视网罗书法人才,又重视书法人才的培养,不但唐代书法人才辈出,以后历朝的文人皆以书法的优劣也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李世民一生钟爱王羲之书法,还曾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一生钟爱王羲之书法,还曾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

    相传,当时有个叫辨才的光头藏有王羲之的最佳作品兰亭集序不愿出售,李世民就让御史萧翼化装成商人设计将兰亭集序骗到手中。

    由于对王羲之遗墨的搜集整理,又加之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对王羲之的充分肯定,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基本确立。可以这么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王羲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崇高地位。

    在颜氏家训杂艺篇中,颜之推提到‘梁武帝秘阁珍藏的图书、字画散失以后,我见到了很多王羲之、王献之的真书、草书作品,家里也曾获得十卷。’。

    但这事儿不能对李世民说。

    首先,那些王氏父子的字帖是颜氏的不是他的。其次,就算他从颜氏手里要来一两副字帖送给李世民,也与这黄河桥无关。他想拍马屁,还得从眼下这座桥着手。

    于是,他对李晋安说道:“可否请叔叔将太子出行的时间延后到三月中旬。”

    李晋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殷清风以为还要再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法李晋安,结果李晋安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但他还是解释道:“因为时间仓促,渭水桥建得比较简陋。

    但这里是沟通北都晋阳与帝都长安的重要桥梁,若还像渭水桥那般简陋,就彰显不出大唐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来。若是有胡人来此,并回到其故乡说,大唐那里有座丑陋无比的大桥,那小侄可就罪该万死了。”

    李晋安刚才多少也往这面想了,但他没想到什么胡人的问题。让殷清风这么一说,他立刻同意这座桥已经上升到事关国体的高度了。“你可有把握能在三月中旬之前完成?”

    现在是十一月初,距离三月中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多上几日,他真怕时间不够。“要不,再往后延延?”

    殷清风想了想,“小侄争取!争取在三月中完成。”

    李晋安还是不放心的说道:“等到籍田礼的时候你再通知我,若是成了,我再和太子说一声,若是不成,我再想办法帮你拖延几日。”

    殷清风无声的向李晋安行了个礼。

    在风陵渡凑合了一夜,再往长安走就顺利多了。

    马车进了春明门,李晋安说道:“你先回府里吧。若想去东宫最少也要梳洗一番,若是不想去,我代你向太子说一声。”

    殷清风道:“这等小事就不给叔叔添麻烦了。现在时光还早,若是不去东宫向太子禀告,总是失礼的。”

    “也好。”

    回到府里,第一件事当然是拜见父母了。

    殷元还没从学院回来,殷清风陪着裴氏、闻氏和柳氏说了一会儿话就回西院去了。

    十多天不见,不但殷清风有些思念家里的妹子,妹子们更是想他想得要命。殷清风的身影刚在西院大门出现,就看见月眉几个人在向这里跑来。

    “郎君”“郎君”

    殷清风感动的伸开双臂将冲过来的妹子们搂在怀里。

    相互诉说了衷肠,又简单吃了一口饭,殷清风再次出门去见李世民。

    黑旋风已经殷清风身份的象征了,哪怕已是宵禁的时间,巡街的和看守宫门金吾卫见到黑旋风就知道马上的人是谁了。所以,殷清风一路畅通无阻的进了东宫。

    没见到李晋安的身影,只有李世民自己一人在书房里练字。

    见到殷清风进来,李世民又写了两笔才落笔说道:“你在陕州那里也要建一座桥?”

    殷清风躬身道:“侄儿选择的地点,水流相对平和河道也较宽阔些,即使在河中建桥,也不影响船只往来。”

    李世民摇摇头,“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应该留下那王承。王承性子贪婪,我这日正想找个由头罢黜他呢。被你这一搅和,我反而不好。。。算了,你也是无心之失。”

    殷清风刚才还奇怪李世民先问的不是三门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建桥,原来是出在王承身上啊。王承贪婪,那太原王氏呢?一丘之貉吗?

    可。。。你是太子啊想罢黜某个官员,就不能光明正大的来吗?非要做些蹩脚的小动作,这样有意思吗?

    “你现在说说陕州的事情吧。”

    殷清风正定心神,“那三道礁石分别靠近河道的南北两岸以及河中偏北一侧。侄儿将两侧的礁石炸毁后,侄儿观水流已变得平缓,可使船只正常通行,且河中那道礁石过于巨大,所以就任其留在那里。”

    李世民早知道结果了,但殷清风来了他不得不问。他笑着说道:“我已经派人在那里勒碑为纪,让以后往来那里的船夫知道他们应该感谢谁了。”

    殷清风赶紧说道:“自然是感谢大唐太子殿下了!侄儿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李世民道:“多说无益。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