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清风赶紧说道:“自然是感谢大唐太子殿下了!侄儿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李世民道:“多说无益。听晋安说,太原王氏的人要拜见你?”

    在如何对待世家的问题上,殷清风前后给了他两次截然相反的谏议。

    经过与殷清风的多次交谈,李世民对如何治理这天下已经渐渐有所明悟。他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在两个谏议中各采取一半。既不能坐看世家的势力强盛,也不能彻底消灭他们。

    他不敢保证他的后代能像他一样强势,那就给他们留下一个并不强大的对手吧。

    太原王氏在朝堂上几近无足轻重,但在那些世家当中和百姓口中,依然还是世家的分量。如何对待王氏,将预示着他对待那些世家将是什么态度。这需要拿捏好分寸。

    事已成定局,殷清风也不再和李世民争论什么扬不扬名的事情。但太原王氏这事儿得要李世民来定调子。“请叔叔明示。”

    “你当也知道,王氏的两支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过往辉煌。富贵时他们未必相互守望,但患难时或许要相互扶持。所以,这一次王度是只代表太原王氏还是两支王氏,这就有区别了。”

    琅琊王氏在前隋时就已经衰败为普通家族,在朝中只有一人官职高一些。。。不对,王续因是许敬宗的姻亲。。。”

    殷清风心里一哆嗦,他就知道这事儿瞒不过李世民。

    由此,他联想到更多。

    他可以为自身利益派王雄涎暗杀王续一家,就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造李世民的反。。。。。若李世民这么认为的话。。。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看了殷清风一眼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叫王鼒的,仕隋朝为安都通守,封石泉明威侯。现在虽然没有仕唐,但多有财力。

    再说说太原王氏。

    王氏的家主,现在是其家族第四十八世的王度。

    王度的祖父王杰于周朝建德年间,曾跟从武帝征邺,为前驱大总管,后官至济州刺史,最终得了一个国公的爵位。

    其父王隆在隋开皇年初,以国子博士诏云龙门,曾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国之得失。他虽然只做过两任县令,但其妻为河东裴氏嫡女。

    王度本人做过前隋的著作郎、芮城县令、持节河北运粮赈给陕东,后被杨广罢黜。

    若他只是一个在乡的家主也倒罢了,其弟王通所授门徒具为名士,如薛收薛伯褒、温彦博温大临、杜淹杜执礼等;另一弟王绩在五年前待诏门下省。

    若王度只代表太原王氏,最多只是求你帮其族中子弟在仕途中更顺利些;若他代表两支族人,可能还要在钱财上有所图谋。

    不管他们求什么,你只管应承下来。若是你像对待裴氏和韦氏那样,要求其两支合并为一起也可以。

    但前提是,他们要迁徙至长安。

    你对他们说,你可以帮他们买下一个坊区安置他们的族人。”

    完了,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算是彻底玩完了李世民几乎将他们的家谱都背出来了,还把他们迁徙到鼻子底下看着,他们想逃出李世民的手心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了。

    你说你们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乡下土财主多好?非要贪心!现在好了吧,被李世民惦记上了,看你们还怎么蹦跶

    替王氏默哀了半秒钟,殷清风说道:“是!侄儿定会依计行事。”

    “嗯,夜深了,你回去吧。”

    殷清风躬身说道:“侄儿刚才回府时,家人说阳山铁矿那边已经建成,要侄儿前去检验。。。”

    新式冶炼对大唐的意义重大,李世民也时刻关注着。“这事我也知道了。你明日在府里休息一日,后日再去吧。”

    回长安这一路上,殷清风就在想如何拍李世民的马屁。当他计划刚刚成型的时候,阳山那边就送来一个借口。

    从东宫回来后,他钻进书房开始写写画画。他要借着考察阳山铁矿的机会趁机去一趟同官。

    世人评价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灿烂的是博大的是精深的,没有半分虚言。只以建桥为例,就充分体现出实用与艺术的美。

    钢筋水泥是冷冰冰的,没有半分符合当下审美观的美感。但水泥桥又是当下必须要有的重要建筑。在李晋安的提醒下,他不但要把那座还未命名的大桥建好还要建得非常美观。

    但一座水泥桥要怎么修饰才能让这时的人们觉得美观呢?

    在风陵渡忙碌了一夜后,他把风雨廊桥的设计留给了张青可。但他觉得还不够,他能做得更好。

    首先,桥墩上要有吸水兽。

    吸水兽就是蚣蝮,它是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因其好水,又名避水兽。

    相传蚣蝮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天庭把它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千年。千年后,避水兽终于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

    世人按照它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中的石礅上,并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在故宫、天坛等中国古代经典的宫殿建筑群里,以及各地遗留下来的很多古代桥梁中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其次,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给了他启发与灵感。

    狮子此时已经成为光头教的佛兽了。他对光头教抱有敌意,自然不会用狮子的形象来装饰桥梁了。

    后秦时期的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经里:‘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抽讲说,乃如雷震。’这是狮子吼的由来。

    北魏时期的杂宝藏经里有一个小故事,也提到了狮子。

    一伙采宝的人入海采宝回来。路经一个渺无人烟的旷野,突然碰上飞砂走石,挟上呼啸的声音,迎面来的是一条大蟒蛇。呵!它弓起身子来,足有十二里路那么的高,弯一转身象城地把一伙商人团团围住了。商人们一个个吓得魂惊胆丧,大呼救命呀!救命呀!

    这时,忽地一只白象和一只狮子咆哮地飞跑来了。狮子和白象,为了救护这伙商人,便跟蟒蛇斗战起来了。结果,蟒蛇败阵下来,破脑死了。狮子和白象就这样把一伙商人从危险中救出来了,而它俩也就因中蟒蛇的毒气而牺牲了!

    佛陀把这故事说完后,问弟子们:“彼时的狮子和白象,您道是谁呀?就是我佛陀和我的弟子舍利弗啊!”

    关于狮子的形象,还有文殊屁股底下的坐骑青狮。文殊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震魔怨,象征着智慧。

    本来,他想用大象来代替狮子的,毕竟中国有很多与大象有关的成语。比如,万象更新、气象万千等等。但大象也被光头教霸占了。

    虽然他们霸占的是白象,但世人可不管是白的还是青的,只要他们看到是大象,就会不自觉的把它们与光头教联系在一起。

    选来选取,他只好把目光放在炎黄子孙的图腾………龙的上面。

    但直接用龙的形象也不合适。

    隋唐时期有史万岁、张万岁等人名,说明“万岁”二字还与皇权无关,但龙的形象早就代表了皇权。那座桥只是普通百姓通行的桥梁,若是使用龙的形象,那他的马屁就拍在马蹄子上了。

    不能用龙的造型,但可以用龙的儿子。

    这个寓意也不错:龙是皇室皇帝,龙的儿子是百姓或者是龙的儿子守护着百姓。。

    “龙有九子”中的“九”是一个虚数,代表很多的意思。这就为他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他可以按照传统的样子塑造龙子的形象,也可以把后世的那些游戏、动漫里的造型拿出来。

    若是在四个月的时间内让工匠雕塑这些造型或许也来得及,但为了宣传自家的产业,他决定还是用瓷器来展现他对美的理解。

    光一座桥还不足以表达他对李世民的“敬仰”,这次去同官,他还要试着做另一件事。若是这事能成,李世民才会把嘴巴笑歪了。

第352章 第三百五 十章:新式兵器() 
殷清风看到任云舞那满脸的兴奋就知道,他“设计”的新式高炉成了。

    “郎君,小的在三日前命人小试了一次,成了!”

    或许在他朴素的观点里,根本没有想到年仅十八岁的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只是单纯因为完成了郎君交代下来的任务而兴奋。

    殷清风自己也正好赶时间,既然任云舞已经试车了,他也就不浪费时间,“那就开始吧。”

    早已待命的工匠们立刻各安其职的忙碌起来。

    工匠们将铁矿石、铁粉、石灰石和事先烧好的木制活性炭按一定的比例配料,再加水湿润、混匀和制粒形成混合料,布料于烧结炉上,然后开始煅烧。

    等烧结炉冷却后将矿料转进入煅烧高炉。

    煅烧高炉有烟道与去硫过滤炉联通。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后,另用密封的陶罐装置。

    高温的铁水经过铁水车,运到模铸中冷却,形成生铁锭。

    炒铁是古代钢铁冶炼匠人发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炼铁术。

    其方法是把含碳量过高的可锻铸铁加热到半流体状态,再和铁矿石粉混和起来不断“翻炒”,让铸铁中所含碳元素不断渗出、氧化,从而得到中碳钢或低碳钢。如果继续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铁。熟铁再经过铁匠的不断敲打就是钢了。

    至此,一套完整的炼制工艺完成。

    没有等到最后,殷清风便去了任云舞的休息室继续完成九子图。等到第二天起来时,任云舞已经拎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刀在门口等着他了。

    “三层”见殷清风开门,任云舞迫不及待的说道:“劈开了三层明光甲”

    三层?这么夸张?

    任云舞向旁边一侧身,露出后面披挂着的明光甲的木头架子。通过最外面一层明光甲的肩膀处裂开的口子,可以看到第两层明光甲也同样被劈开,第三层的口子略小一些。

    小东倭就是一帮穷逼,还斩什么草席,看看咱大唐多牛气,直接用明光甲试刀!

    殷清风走近木头架子,见第三层下面的木头被砍了一道豁口。如果按照这个豁口的深浅来计算,再换一个力气更大的人来劈,劈开四层是没问题的。

    他回手把长刀接过来,颠了颠,大约十三四斤,略轻于制式长刀的重量。

    他把长刀递给任云舞,“包好,我要带回去给太子看看。”

    他对冷兵器没什么兴趣,但这是利用他贡献的冶炼技术造出来的第一把武器,他要想办法从李世民手里要过来留个纪念。

    “长枪呢?长枪什么效果?”

    任云舞从旁边的人手里接过长枪递给殷清风,然后指着明光甲的心口窝,“三层扎透了!”

    矛是枪的前身,二者的相似度虽然接近。两者的区分是:矛头比枪头大,枪头比矛头细;矛刃又平又扁,怪异的形状很多,比如蛇矛,而普通枪刃为三角眼棱形,两面的中间线凸起,左右两侧二角突出对称。

    西周的长矛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酋矛长四米,为步兵使用;夷矛长四点八米,适用于车战。

    秦俑坑中出土了多件连柄铜铍,长度在两点八到三点八米之间,铍与矛同属长柄刺击兵器,由此可推算,秦代长矛的尺寸与铜铍接近。

    汉代出现了骑兵专用的长矛被称为马矟,也就是马槊。因为骑兵的长矛的标准尺寸是一丈八尺,因此又有丈八蛇矛的称呼。西汉一尺是二十三厘米,一丈八尺即四点一米。

    蛇矛的蛇自取自矟字的谐音,后世的文艺作品以讹传讹,往往将其绘制成矛头弯曲的形象,事实上那种弯曲的矛头虽然也有实物传世,但大多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与蛇矛也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矛的使用更加普及。但长度通常在六米左右,作为单兵武器使用的话是很不方便的。

    隋唐以前,枪多指削尖的木棍。通俗文中说,“剡木伤盗曰枪”,而从唐朝中期开始,人们开始把过去叫做矛的武器称为枪。真正意义上的枪,此时才出现在历史舞台。

    宋代长枪形制繁多。但武经总要虽然记载了骑兵用的单钩枪、双钩枪,以及捣马突枪,但没有记载其长度。

    不过根据记载,当时还有专门用来守城和攻城的枪,其中攻城使用的枪柄一般不会太长,多在2米左右,便于士兵在狭窄的攻城车辆和城头上操作。

    明代关于长枪柄长的记录较多,朱元璋率领红巾军作战时,会携带一长一短两杆长枪,短枪一丈二尺,即三点八米,长枪一丈六尺,即五点一米。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提到过一种骑兵使用的线枪,又称透甲枪。这种枪的枪头接近枪锋处先变宽,然后收窄至枪锋,通长二点八。

    清代,皇朝礼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