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挑衅!

    但到了长安城后,这些感觉被挑衅被羞辱的人,竟然参加了加盟会。。。

    当那些家主面红耳赤的为加盟争吵的时候,没人会听他的劝说。

    于是,世家第一次集中力量对抗皇室的意图,就这样被一个小小的加盟会破坏得荡然无存、他一心恢复王氏荣光的意图,也随之付之东流。

    竖子不足与谋啊

    回到龙门后,他意识到以后再也没有可能集中这么多的家族了。他更意识到,这一次世家在钱财上低下了头颅,以后在李氏面前就再难抬起了。

    可他没想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做法更激进和更隐蔽。

    他今天听到的官学、废除奴婢制、罪官三代子嗣不可出仕。。。

    世家们自诩用“子弟不出仕、粮食不得外卖、铸造铜钱、不再招收寒门子。”让李氏根基不稳,然后等待时机。现在,李氏不但统统将这些化解掉掉,更是在根本上断绝了世家的基础!

    李氏怎么就这么狠毒!他们这是依仗着世家没有兵力兵权,才敢这么肆意妄为的!

    但这一招的确打在了世家的七寸上。

    难怪裴玄真会屈服。。。

    现在,轮到某、轮到王氏了。。。

    某。。。也要低头了。。。

    不低头,家族就要继续衰败下去啊

    罢了,就像这人说的那样,‘谁抓住了机遇,谁就领先别人一步。谁犹豫、谁心存侥幸认为还有什么二世而亡,早晚要被抢先一步的人抛在脑后。’

    家族已经衰败如斯,向李氏低头,还能更衰败到哪里去?或许,因祸得福。。。

    就怕李氏让家族站到其他世家的对立面去。

    只要王氏进了长安,王氏的命脉就被李氏拿捏在手中。等李氏有意无意的向外宣扬王氏,王氏在找到其他世家的敌视后,只能紧紧的跟在李氏的后面。。。

    但,李氏不会以为用一坊之地就把千年的王氏收买了吧?其他的承诺呢?就算千金买马骨,李氏也要付出更多吧!

    王度抬起头,“禹本纪中“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醴,薄酒也。

    老朽喜酒,住甘泉之坊,心喜焉。”

    殷清风见老王头屈服了,他也就轻松了,“甘泉之坊在长安,在龙脉之地。老先生和王氏子弟来此居住,更好。”

    王度拱手道:“老朽会依照河东裴氏,选精华子弟入帝京,其余不堪重用的子弟留在河东。”

    殷清风道:“那些品性不佳的子弟也不要来了。这里满地权贵,一个不小心,容易为王氏招祸啊。”

    王度诚恳的说道:“谢殷侯提醒,这也是老朽担忧的。王氏无高官子弟在朝中庇佑,若举族迁徙,岂不为鱼肉?”

    殷清风哈哈一笑。

    这老头是要好处啊。

    “老先生,你想要家族一时一世荣光,还是长久的荣光?”

    王度眼中精光闪烁,“请殷侯指点。”

    “一世嘛,皇室可以随便任命几个王氏子弟为高品佚官员。四品的三品的,封爵也可以啊;若想长久嘛,就看老先生和你的族人们能否耐得住了。”

    王度拱拱手,表示聆听教诲。

    “百废待兴之后是万象更新,老先生以为大唐会怎么做?”

    定完基调后,殷清风话锋一转,“高祖刘邦要安天下,先分封刘氏子弟;汉景帝要大治天下,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光武帝以柔道治国,退功臣、进文吏,强监察;汉明帝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等等。

    现今的大唐,是两汉后国祚再一次延绵长久的朝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圣人和太子要打破很多陈规旧矩、就要革新、就要立下新的秩序。

    秩为有条理、不混乱;序为有先后、不颠倒。

    老先生精读史书应该明了:一朝之政令,始于开朝立国那些政令律法,其后的君王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删减增补罢了。所以,李唐想要长久,就一定革除以往各种的弊端。

    革新最大的阻碍,不是百官的态度,不是皇室的权柄,甚至不是革新的内容,而是新秩序触动核心利益的人。

    这些人包括一些世家和一些大家族。

    他们是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一旦革新,他们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即便可能让他们浴火重生,他们也依旧会反对皇室。

    但他们没有看到一点:国家长存,不在于世家和大家族的强大与否、数量的多寡与否,而是那些百姓。只要皇室和百姓站在一起,反对的世家和大家族只是纸老虎,一戳就破!

    所以,有兵权在手、在百姓在心,反对者的声音只是哀鸣而已。这些哀鸣,对于一心致力于国祚长久的皇室来说,几不可闻。

    对于皇室来说,大唐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不必在乎反对者如何看待他们,他们只需要反对者低头、只需要他们顺从。”

    虽然已经决定投靠皇室,但王度的脸色依然不好看。

    “这些话对那些反对者来说很不公平,很不仁义,或许也违背道德。但是,无数的历史、无数被灭亡的政权都在警示着:空有道德仁义无法立足于这天地间!

    只有在拥有绝对强大的力量的前提下,才会能传播道德仁义!只有彻底消除反对者的对抗与敌视,这大唐才能国祚长久!

    所以,为了国祚能长久,皇室要掌握强大的力量!为了掌握强大的力量,皇室在必要的时候会把屠刀挥起砍向那些不知审时度势为何物的蠢人!”

    王度有些不自在。

    就在今日之前,他还属于一心与皇室对抗和敌视的某些人。

    殷清风调整了一下情绪,“老先生不是想知道王氏家族如何长存吗。”

    王度立刻聚精会神。

    “首要的,当然是与皇室站在一边了。但这远远不够。

    皇室当然喜欢顺从的家族,但想要将皇室的恩宠降与这些家族,这些家族还要为皇室效力。

    我们炎黄苗裔的根基众多,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教化,二是学习。正是因为我们这些炎黄苗裔可以不断的学习,可以获得传承。所以,哪怕朝代更迭、哪怕蛮族入侵、哪怕战乱不止,祖先留下来的礼制、典籍、文字等等统统没有断绝。”

    王度不自觉的点头,对这些说话非常认同。

    “再回到之前的三教合一上。

    现今的人说,儒家或儒家学说起源于孔子。但这些学说是孔子凭空得来吗?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术士既方士。方士是周朝掌王城四方采地狱讼的官名,也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之人。

    由此可见,孔子总结了前人的学说,确立了儒学。

    孔子在确立儒学时,是一味的搬照前人的学说吗?不是!

    既然孔子集前人之长而创立儒学,后世的学儒者为何不效仿孔子而增补儒学呢?”

    王度露出希翼的目光。

    他知道,殷清风这番话绝不是无的放矢;他相信,接下来殷清风要说的话,一定与王氏的前程有关。

    “后人没有对儒学进行增补,要涉及到三个词:儒家、儒学和儒教。儒学为一种学说。儒家为一个阶层。儒教为一种信仰。

    在董仲舒罢黜百家后,学儒者变成了儒家。他们依然学习儒学,认为学好儒学就能治理好天下。但他们也意识到,学习儒学是他们成为官员必要的途径。

    等到他们成为各品佚的官员后,他们抱在一起,阻止更多的寒门子弟进入到他们那个阶层去。

    所以,儒学在不断的衰败、所以,儒家对儒学的信仰从纯粹变得市侩、所以,一些儒家变成了各个门阀与世家。。。”

    王度不敢置信的看着殷清风。

    这人到底是谁的学生!

    这就是那人说的本质吗!

    这就是儒家衰败的根本原因吗!

    “再来说说孔子。

    许多在古时看似离经叛道之举,在今日看来,是有助于我们炎黄苗裔更加辉煌的。孔子自开私学在当时就是离经叛道。

    在孔子之后,有太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的学儒者,如:孟子、荀子等等。

    他们是一味的死读孔子的学说吗?

    我们都知道,儒家只是孔子创立的,他后面的孟子发展了儒学,到了荀子的手中儒学才集其大成。

    但秦之后呢?

    秦之后,百家争鸣没有了、儒家出现了,指导我们炎黄苗裔前进步伐的学说停滞了。

    百家争鸣的“争”字,使用得非常恰当。

    与天争、与地争、与异族争。。。正是我们的祖先在不断的争斗中,炎黄苗裔才走到今日。

    从茹毛饮血、从兽皮为衣、从四处游猎、从蜗居山洞,到今日的华服美食、广厦农耕。我们祖先一直在“争”中变革、前进。

    而董仲舒却打断了炎黄苗裔的脊梁,

    是他这个万古罪人,让我们失去了“争”的热血、是他让学儒者变成了一团腐朽的躯体、更是他让两汉灭亡、让胡族南侵。。。

    有人说,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就是南北朝时期。因为,那时兴起了佛教学说和玄学说。

    我还是那个观点:人犯错了,就不要把责任推给他人。更不要以为什么佛教学说和玄学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儒学这块美玉。

    儒学本身不够强大吗?

    在儒家的基本教义上:忠恕、中庸、德治、仁政等基础上,不足以演化出更适合现今的君王治国学说吗?

    一定可以!就看有没有人来做!

    我们的前面,是几千年来的先祖们;在我们的身后,是我们子嗣。他们殷切的希望,我们不要辱没先人的荣光、他们殷切的希望,我们留给他们的是他们敬仰的目光。

    所以,作为学儒者,我们不能懈怠!

    为了让我们这些炎黄苗裔能傲立在这世间,我们必须摧毁那些影响我们进步的障碍!

    这个障碍是那些反对皇室的国人、是那些一心想要侵略我们的异族人!如果不能摧毁一些固有的观念和束缚,永远不会有前进的可能!

    当然,皇室也必须要承认,在摧毁旧秩序的时候,必然会伤及无辜。但是,为了前进的脚步不被打断,这些损失就让那些愚蠢的人承受吧!”

    王度感觉热血在沸腾。

    他现在不去想是谁教导的殷清风,他现在不去想谁会阻挡在李氏的前方、他现在不去想什么殷切和敬仰的目光。。。他,看到了家族再次崛起的契机!

    是的,再次崛起的契机!

    王氏藏书无数、王氏经学者无数、王氏门徒无数。。。把这些利用起来,王氏就是那个为儒学增补的人!

第398章 不闻世家() 
望着殷清风清澈的目光,王度渐渐冷静下来。

    在他为找到了家族再次崛起的契机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他忘记了,这个契机来自于眼前这个少年。

    他感到羞愧,更感到惶恐。

    以往,他以家族千年的传承而自傲、以往,他以家族治学治经为傲、以往,他以父祖兄弟的才学为傲,但,无论是他的祖辈还是他引以为傲的几兄弟,都说不出刚才那番话的。

    刚才,他因这少年的话而恍惚,没有仔细辩查对与错,但让他心底生寒的是,这少年的心机。

    这少年先以冷淡相对,然后步步击打他的心神,最后再说出如此惊人言论,彻底让他的心神失守。

    这人确定还是一个少年吗?

    尚幸,要不是他见其他世家不可为,要不是他想单独与皇室苟合,他今日也不会听到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他现在庆幸他找到了这少年。

    他打探过:其他家族在加盟会后,欢天喜地的离开了,欢天喜地的以为从李氏手里攫取了无数的钱财。他们根本不知道,在未来有着可以让他们家族覆灭的。。。对,叫做新秩序,在等着他们。

    而制定新秩序的人,一定包括这个少年人!

    现在回想起来,他立刻醒悟了,为何这少年一直对他冷淡、为何言语那么狠毒、为何敢说出让王氏成为他的附庸。。。原来,被普通庶民敬畏的世家,在他眼里只不要是一块小小的绊脚石,而已!

    就在他为自己的推测而感到惶惶不安的时候,王度又想到了一件事。

    世家以及他们占有人口和土地,是从前汉后期以来,困扰历代皇室最大的困扰。王莽改制,十年而亡。刘秀度田,不了了之。后汉皇室的羸弱和魏晋之后的纷乱,莫不与此有关。

    现在科举出现了,从根本上打断了世家对读书人的掌控。哪怕没有殷清风说的官学,科举也必然要超过荫封制度成为选官主要的手段。

    只从这一点来看,王氏就要积极参与进去。更何况,这人说的这些绝不会是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