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从这一点来看,王氏就要积极参与进去。更何况,这人说的这些绝不会是全部,李氏还有更多的手段在等着那些世家。

    想到这里,他肃然起身,恭敬的行礼道:“殷侯之才,老朽万分敬仰。”

    他现在心里对殷清风没有半点抗拒心里,甚至,他希望殷清风能再次开口,要王氏成为其附庸。

    这个念头不荒诞!

    他是皇孙的夫子!

    虽然他理不清殷清风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但殷清风能左右李承乾却是无疑的!

    他之前和其他家族的家主都忽略了一点:殷清风不是傀儡!他若没有真才实学,李纲和陆德明等人不会不反对李世民这个任命的!

    再加上刚才他对儒学的一番惊人见解,哪怕他以后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外戚头衔,都足够让他以儒学大名士的名头震动天下。

    再加上他的财力。。。

    王氏在他面前没有任何自傲的根本。。。

    殷清风道:“老先生想明白了吗?”

    王度更恭敬了,“老朽回去将家族藏书列出详细,若有殷侯所需,老朽定然奉上。除此之外,王氏只选派少许子弟入仕,其余人等皆专心治经。”

    “能想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殷清风道:“秦汉之前的儒学是在与其他学说争斗中脱颖而出的。同理,现今的儒学想要不再度衰落就要集众家之长。

    若想增补儒学,就不要在乎是法家的还是墨家还是黄老之术的等等,只要对治国有益的都加进去。

    而且,不要再分什么论语、孟子了,完全把以前的典籍和新增补的学说都糅合在一起。

    比如说仁政。孟子大学中庸里有没有?如果有,都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单独的篇章。

    关于农耕的放在一篇里讲述、关于律法的放在一篇里、关于营造的、关于武略的、关于水利的等等,都在这一部大的典籍里作为单独的篇章而存在。

    老先生设想一下:以后皇室的储君想要学习如何治国,只要领悟这一部典籍,该是如何的便利?而且,老先生等人也可以将这部典籍删减一些内容,贡天下读书人学习。”

    王度浑身战栗不已。

    这是要逆天啊这个想法逆天、这部典籍逆天、编撰这部典籍的人,也要逆天啊

    天兴王氏啊不!是他,是他兴旺我王氏啊!

    他两膝一软,仰望着殷清风,“殷侯。。。老朽。。。老朽恳请族人参与此事。。。”

    虽然殷清风已经含蓄的点出他王氏可以参与,但他必须要殷清风把话说明。只有这样,王氏才可以名正言顺。

    这样一部逆天的典籍,不是他王氏一族能完成的。但只要能参与进去,有唐一代的皇室就要善待王氏族人的!

    这,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他已经走在了别的世家的前面。

    可他同样也清楚,殷清风有能力将王氏排除在外。

    他张了几次口,很想求殷清风收下王氏。但多年的自傲,让他真的难以启齿。

    “既然老先生有此诚心为皇室效力、为炎黄苗裔尽心,清风岂敢阻拦。”

    王度心中甚是欢喜,“老朽一路进来,见殷侯身边没有人伺奉。老朽欲将族女遣至殷侯身边,恳请殷侯收留。”

    殷清风笑了笑,“这样以来,你我之间就不再是非亲非故了?”

    王度脸上一红,“能攀附上殷侯,是王氏之荣耀。能伺奉殷侯,是王氏族女的荣耀。”

    他终于把“攀附”二字含蓄的说了出口。

    殷清风指了指椅子,“老先生还是坐下说话吧。”

    王度讪讪的站起来,“老朽虽然年长,但才学可不及殷侯万一,当不起“先生”一词。老朽表字寄寓,殷侯。。。”

    殷清风伸手制止,“不管老先生有顾虑什么,清风终究是晚辈。清风为皇室效力,老先生亦如此。所以,在称呼上就不要计较了。”

    王度在心里对殷清风又高看几分。

    他见多了一朝得志之辈。

    “老朽,愧受了。”

    “既然老先生有意举族进京,清风有几句不当讲的话。

    其一,皇室历来重视馆藏。”

    王度立刻应承道:“王氏会将藏书誊写一遍,献于圣人。”

    殷清风向王度笑了笑,继续说道:“其二,皇室废除奴婢制势在必得。老先生若有意,可去韦曲找一下韦纲和韦文宗,他们会告诉老先生他们是怎么做的。”

    王度心惊的同时,连忙应下。

    韦氏竟然已经投效了李氏?而且,连废除奴婢制这样的大事都敢答应?究竟李氏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承诺,才让韦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普通家族倒也罢了,失去了对奴婢对庄户的控制,世家还是世家吗?世人还敬畏他们吗?不被敬畏的家族还是世家吗?

    对那些家族本身来说,那些田谁来种?总不可能让那些家族的子弟亲身躬耕吧?就算他们肯,每个人要种多少亩地?五百还是一千?

    李氏这招儿也太狠了!一点儿余地都不给他们留。还好,某先行一步。。。

    现在看来,关中的弘农杨氏是李氏的姻亲,应该已经和韦氏一样已经投效了;河东最大的两个家族裴氏和王氏已经倒戈了,像宇文氏和柳氏这样的家族注定不足为虑。

    接下来,就是河南:窦氏和长孙家族与杨氏一样,是李氏的姻亲;元氏可忽略不计、荥阳郑氏独木难支。。。

    河北的李氏、两门崔氏、卢氏、张氏。。。范阳的卢氏已经式微、赵郡的李氏与陇西的是一家人,那么,只要李氏击倒两门崔氏中的一支,天下。。。定矣。

    韦氏祖地本就在京畿、李渊让裴氏和王氏都搬迁至长安。。。难道,要效仿秦嬴政聚六国君臣而咸阳?

    六国君臣之于咸阳,乱了大秦的根本。李渊这么做就不怕。。。对,他不怕!世家再势大,也大不过诸侯国。

    若世家皆迁徙至京畿。。。苍天!不出百年,人间不闻世家名!

    王度又是一身冷汗。

    不低头片刻死,低头慢慢死。李氏真是太狠毒了,诡计一手连一手,根本不给世家任何反扑的机会!

    不过嘛,现在这一切都与王氏无关了。人活着,谁还不是为了利益呢?参与编撰一部儒学大典,能给王氏带来的,远超王氏过往所得。从今日这一个刻起,王氏已经与他们不同了!

    嗯。。。某明日就回龙门,争取三个,不,两个月之内就带人来长安!半年太久了,一旦有什么变故,现在的卑躬屈膝全无意义不说,家族的未来更是堪忧。

    虽然他恨不得立刻回去安排,但王度还是恭敬的说道:“王氏与韦氏数代联姻,现又时近元日,老朽正好要去拜访一番。”

    “韦氏献上土地、废除奴婢,皇室自然要报之以李。老先生此去韦曲,可以找韦津谈一谈,”殷清风指着茶杯道:“其三:老先生若首肯,新式茶饮配上如此精美的瓷具,倒也相得益彰。”

    有韦氏帮殷闻礼卖茶叶,这瓷器也要找一个家族出面做吉祥物。就殷氏那点儿族人,能把一两个州铺开就不错了,王氏正好人多势众,分散到几十个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果然!”王度心中呐喊,“裴玄真带族人投效,得火炉和煤炭,看来那韦氏得到的是什么新式茶饮。。。”

    他低头看向茶杯。

    之前他为了在殷清风面前摆出长者尊严,虽然对这茶叶和茶杯兴趣浓郁却忍住没有发问。经他这么一说,看来这茶叶和茶杯的收益绝不在火炉和煤炭之下。

    如此,说服族人献出土地就顺理成章;如此,贩卖瓷具的钱财足够族人安心编撰典籍。

    等到典籍完成,就是王氏再现辉煌之日!

    王度愈发恭敬,“老朽代族人恩谢殷侯。”

    “若谢老先生也应该感谢太子,没有太子的应允,老先生此行不但颗粒无收,一个不好。。。”

    王度低下头,“老朽明日就进宫求拜太子殿下。”

    他之前最关注的就是李渊父子。

    多番打探后,他得出一个吃惊的判断:自武德七年夏,也就是李渊从离宫归来后,朝堂上实际已经由李世民主导,而李渊这个开国之君竟然有隐退的心意。

    若不是有此结论,他也不会找上殷清风。若不是找上殷清风,王氏或许就如其他世家一样被李氏视为眼中钉、视为欲将铲除的目标。。。一啄一饮,天命之啊

    这老王头看样子被敲打得差不多了,小爷就不和你墨迹了。

    “清风还要把老先生来访的经过向太子禀报,就不留老先生了。”殷清风向外虚引,“清风预祝老先生明日与太子相谈甚欢、宾主尽欢。”

    王度心中一凛,“老朽就不再叨扰殷侯了。”

    殷清风一边走一边说道:“自秦汉以后,由于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完善,影响家族盛衰的关键已不再是血缘。个人的品性、才能和优良的家风,逐渐成为维持门第不衰的主要因素。

    鉴史可知,无数的高官因缺乏良好的家风和个人的品德修养而折戟沉沙,家族也因此灰飞烟灭。

    秦统一后的第一任丞相李斯才学通达,但在私欲的驱使下与内臣赵高勾结,篡改秦始皇遗诏,最后落得“夷三族”的下场。临死前他对同刑的儿子感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警示后人:要想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爵禄蝉联,就必须懂得“盛极自损”“止足为贵”“持盈畏满”的道理。

    老先生带着诚意拜访清风,送别老先生之前清风就妄言几句:编撰新的儒学圣典功劳巨大,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若是由王氏一族独自完成,皇室必然要猜忌,其他家族也会嫉恨王氏。

    所以。。。”

    王度诚惶诚恐的躬身道:“老朽代王氏先祖与族人恩谢殷侯警世之言、爱护之心。王氏但有所成,皆殷侯之功;殷侯但有所令,王氏竭力完成。

    老朽另请殷侯向太子回禀时,代王氏美言几句:就说老朽与族人唯太子是瞻,不敢有任何妄念;老朽与族人有自知之明,岂敢独占泼天大功。”

    殷清风对于“殷侯但有所令”什么的,不以为意。他警告王度要止足为贵、要持盈畏满,自己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他巴不得让李世民以为他没有与任何人结党聚势。

    “清风身为臣子,一切以皇室为重。而且,清风年少,一心求学。若老先生以后如无要事,以后这国公府。。。老先生还是少来为好。

    而且,刚才老先生说的族女,清风就敬谢不敏了。”

    王度先是诧异,然后恍然领悟:这人有今日的成就,非侥幸得来、非李世民抬举,而是他真的看透世间艰险、人心险恶。。。

    “请殷侯代老朽向郧国公请罪,老朽这就告辞了。”

第399章 灵机一动() 
世人对阴间地府充满了各种的猜测和恐惧。

    太原王氏在长安城的宅子里,王度冷静的回忆着之前的一幕一幕后。最后,他庆幸自己能从阴间地府回到阳世。

    他发誓:这辈子最好不要再走进那座恍若鬼门的大门。

    那门后,有一只看似平和,却随时准备飞身扑起食人骨肉魂魄的幼兽。

    对,就是幼兽!

    这幼兽直接而不含蓄,做事说话率性而为,根本不讲颜面、根本不考虑后果,完全是以力压人、以势压人。

    如果今日面对的人是李世民,就算李世民以家族子弟的性命威胁他,他一定是挺直了脊梁与之抗争的。更何况,李世民还不敢这样威胁他。

    皇室有皇室的脸面,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大义名分才可以。但殷清风不是。他想针对太原王氏,不需要大义名分。

    有李氏站在后面撑腰,他只要以永业集团掌控者的身份,就能将家族压得死死的。

    现在回想起来,殷清风一点点抛出惊世骇俗的言论,自己的心神就一点点被击溃。直到殷清风最后抛出新儒学圣典的时候,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进国公府之前,他以为殷清风是不知道家族已经衰败了;见到殷清风之前,他以为凭着自己的身份能压制那个少年。现在,他为自己的心存侥幸而后悔,却又庆幸。

    庆幸的是,不管他在殷清风面前丧失了多少尊严,他都给家族找到了一条通向辉煌未来的坦途!

    明日见过李世民后,他会立刻动身返回龙门。他要在其他家族反应过来之前,把诸事处理得当赶紧迁徙到长安来。

    只要家族到了长安,编撰新儒学圣典的首功就是太原王氏的了!

    他可不会重蹈裴玄真的覆辙,更不能像武士彟那样被撵出长安!

    裴玄真已然向李世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